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台湾地区导弹艇实力的简单评析 -- 博扬

共:💬6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对台湾地区导弹艇实力的简单评析

历 史

此处借用部分萨大关于台湾鱼雷艇的文章

1945年抗战胜利,当时的中国海军是三军之中处境最为潦倒的军种——八年抗战,最后仅在内河长江上游残存6艘不足千吨的小型兵舰,已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这之后海军却又成了三军中膨胀幅度最大的军种,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接受日本赔偿和美英两国的赠送,接手了大批大中型舰艇,一时间竟然连操舰的人员都不敷使用。而随着1949年全国解放,蒋介石败退台湾孤岛,海军的地位也随之如同舰艇数量一样迅速的膨胀起来。

与此相对应的,新生的人民海军力量十分薄弱,装备的舰艇只能用“旧(有的舰艇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清末)、(吨位)小、(来源)杂、(火力)弱”来概括,其背后则是共和国同样薄弱的工业和经济基础,而她所面对的是来自海洋方向沉重的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选择接受了当时苏联“飞、潜、快”的建设思路,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了一套旨在对抗两栖登陆的行之有效的近岸防御体系。由于缺乏对海上作战的认识和经验,在建立作战体系问题上中国海军更多的是沿用苏联所传授的模式,即采用鱼雷艇和炮艇协同,杀伤性火力与歼灭性火力相结合。在很短时期内迅速组建多个相当于护卫舰和驱逐舰火力的艇群,弥补了大中型舰艇数量的不足。1953年中苏签订的“六四”协定中,中方从苏联引进了鱼雷艇、炮艇中小口径舰炮以及主机和舰艇的建造技术,并实现了国内建造。

在两岸海军的交锋过程中,“台湾海军”的大舰屡屡在大陆的这些小艇手中吃亏:1954年浙东列岛,人民海军以总吨位不过88吨的四艘鱼雷艇奇袭击沉了国民党“海军”1430吨的太平号驱逐舰(有意思的是,舰长赵资栋直到被俘都坚信此是“共军飞机”所为);紧随其后,1955年,人民海军鱼雷艇单艇独雷击沉洞庭号;1965年,崇武以东海战,人民海军鱼雷艇围攻击沉“国军”战舰临淮号;1965年8月6日,八六海战,人民海军鱼雷艇接近至八链,三雷同时命中国民党“海军”战舰剑门号,击毙“海军少将”胡嘉恒……

在来自的大陆的这种“刺激”之下,国民党“海军”开始决心建立自己的小型舰艇力量。在太平号被击沉之后,蒋介石便亲自下令购买鱼雷艇,而当时美国拒绝为国民党提供这类武器,几经折腾,终于在1957年,首批两艘鱼雷艇由日本建成(注意,按照《和平宪法》这原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其中日本与国民政府似乎都有许多说不清的东西),共花费美金60余万,由于太平号被击沉这个缘由,两条艇分别被命名为复仇号,和雪耻号,排水量42吨,以退役的P-51“野马”战斗机的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航速40节,装备滚落发射式鱼雷两枚(因为所使用的鱼雷本是日本的空投型,所以无法用发射管发射,只好弄成滚落式发射)。1958年,两艘鱼雷艇正式服役,以后,又陆续添加了另外四艘,共同组成了“国府海军鱼雷艇大队”。然而,除了向对岸输送过几次特务之外,这支“国府海军鱼雷艇大队”并未有多少建树,自然也就谈不上“雪耻”、“复仇”,相反,“国府海军”倒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共军”的小艇所羞辱,这是后话。除此外,在台湾“雄风”-1反舰导弹的研制中,这些鱼雷艇还曾扮演过试验艇的角色,再之后,便彻底在历史中销声匿迹。

某种程度说,导弹艇可以视作是鱼雷艇的“超级版本”,最早的苏制183P导弹艇便是直接在鱼雷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58年,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二四”协定,协定中包括引进Π-15舰舰导弹、183P(即“蚊子”级)和205(即“黄蜂”级)两型导弹艇。1963年,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183P的基础上,以钢结构替代原型的木制结构,研制成功了024型小型导弹艇,并于1965年进入小批量生产,很快又在205型基础上仿制成功021型大型导弹艇。而在这之后,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以小博大,用205型导弹艇以Π-15型导弹击沉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这使得包括中国两岸海军在内的所有海上力量都真切的感受到了反舰导弹和导弹艇的价值,就在这同一年,中国在Π-15舰舰导弹基础上仿制的“上游”-1反舰导弹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在大陆导弹艇建造和试验过程中,国外和台湾情报机构始终都在关注其进展动向,台湾军方最早在024型导弹艇建造期间就已经获得情报,并于1965年底便首次确认东海有导弹艇活动。这一情报促使台湾“海军”从1965年底以后,没有再到大陆沿海进行作战行动,持续10多年的两岸海空战终于进入了尾声阶段。而这,便成为了后来台湾地区建立导弹艇队伍的一个“引子”。

概 述

台湾地区发展导弹艇,最早筹划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在70年代早期,曾试图购买韩国图纸生产多用途导弹艇,后由于技术困难而不了了之,已经建成的艇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变早早退役弃置不用。就在这期间,美国塔科马造船厂建造了PGG581导弹艇,全长53.7米,满载排水量270吨,航速超过40节。于是在其试航后,台湾当局与韩国一同提出了装备该艇的请求,很快获得了美国的批准,并得到授权独立建造。PGG581韩国称其为“白鸥”级,台湾则称为“龙江”级。韩国曾采购3艘、后自建5艘。台湾购买了1艘,命名为“龙江”号,舷号601。后又仿制1艘,命名为“绥江”号,舷号602。但是PGG581导弹艇最终并没有在台湾大量建造,公开的原因是适航性差,而美国又拒绝把与之配套的“鱼叉”反舰导弹出售给台湾当局;另外购买价格也太高,令台湾不能承受,而考虑到同型艇在韩国得以批量装备,因此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当时中美两国关系升温这个大背景,而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现在,这硕果仅存的2艘“龙江”导弹艇仍在服役,均隶属于“台湾海军”基隆基地的第一巡防舰队第131护卫舰队,平时负责台岛北部海区的近岸警戒与巡逻,战区编入62特遣部队,负责台岛北部海域的航运畅通与安全,并配合其他军兵种实施支援作战,原来预想中的“鱼叉”反舰导弹由4枚“雄风”-1型导弹顶替。而由此看来,在技术上这型艇恐怕并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缺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龙江”级半途而废,但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下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转而又向以色列引进“德沃拉”级导弹艇的技术用于仿制,为掩人耳目对外则称为自行研制,仿制工作在1977年完成。这便是台湾地区“海军”的第一代导弹艇,“海鸥”级,按照台湾“军方”的舰艇分类,属于FABG。其尺寸、动力装置和技术性能都与原型“德沃拉”级基本相同,艇体采用铝制结构,首批艇设有塔式桅杆,导弹发射装置靠近艇尾;第二批艇改为桁格桅杆,导弹发射装置前移,以便于在艇尾右侧安装12.7毫米机枪,此外艇尾还加装了1座20毫米炮。这里面,以色列海军的作战经验起了很大作用。台湾将该级艇主尺度限制在21米,很可能是针对Π-15雷达捕获最小目标的标称值。苏联解体后的资料表明,当时Π-15末制导雷达截获最小目标大约为17米钢质船只。结合低矮干舷和外形,“海鸥”艇的有效雷达反射截面积接近Π-15末制导雷达截获下限的边缘,高速时的航行浪还能进一步减小雷达有效反射截面积,这可能使Π-15导弹误差增大出现近失弹。这便限制了导弹艇吨位,使得台湾“海鸥”级艇适航性不佳,尽管如此,对大陆海军早期的“上游”、“海鹰”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还是有所削弱。

“海鸥”级共计建造有50艘,现役48艘,另2艘则已经卖给了巴拉圭。就作战使用而言,在部署上台湾的FABG强调分散,48艘导弹艇分编5个中队,分别部署于台岛西岸海军各基地、战备渔港和外岛前进港口形成“多阵位”态势。在战术上则强调隐蔽突然、以快制慢、分进合击,依据战况既可对敌目标实施“多路”攻击,又可适时“统合”战力,形成整体突击战力。特别是在与驱护舰的配合上以及在“战管引导”下的袭击作战,FABG艇堪称有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战术——“海蛟系列”战法。目前,5个“海鸥”艇分队分散部署在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等外岛,是台湾海军实施近海作战和外岛拦截的主要突击力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能是考虑到“海鸥”级排水量太小,限制了作战效能和任务范围,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当局开始实施旨在开发新型小型舰艇的“光华3号”计划,这也就是后来的“锦江”级。1993年至2000年间共建造了12艘“锦江”级艇。该艇在设计上显然受到了之前“龙江”级的影响,满载排水量680吨,长61.4米,宽9.5米,吃水2.9米,最高航速25节;艇上配备先进的红外成像搜索设备、4枚“雄风”-1反舰导弹、40毫米和76毫米速射炮甚至还装有小型声呐和2具深弹投放器、2副水雷投放导轨。从吨位、航速和武器配置上看,这更接近于大陆海军的导弹护卫艇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导弹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需要对台湾地区“海军”的舰艇结构组成多交代一点,原台湾“海军司令”伍世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是曾提及过这个问题,故在这里我们就引用他的说法:台湾海军水面舰艇分三级,排水量3000吨以上的驱、护舰属于一级舰,之下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为二级舰,千吨一下的小型舰艇为三级舰,一、二、三级舰对应的主官军衔分别是上校、中校、少校。按此划分,台湾“海军”的“阳”字驱逐舰应当属于二级舰,并非战时主力,主要用于平时担负巡逻、武装对峙等任务。“阳”字舰虽然经过三次“武进”计划改造,但比较过于陈旧,在上世纪90年代已然不敷使用,而相应的替代舰艇在那段时期几经则腾仍未有什么音信,因而“光华3号”舰与之前建造的“海鸥”艇并没有多少联系,而是可能为了弥补二级舰的缺口,与之类似的是,大陆的护卫艇、导弹护卫艇最初也有弥补海军平时中型巡逻舰艇数量不足的考虑,因此随着人民海军1000-2000吨级新型导弹护卫舰数量的增加,类似与“红星”、“红箭”这样的导弹护卫艇在未来可能不会再有太大的发展,这是题外话。

台湾海军对“锦江”的评论颇佳,称其具有“三强”特点:一是性能优越,耐波性强;二是战备出港时间短,机动性强;三是综合火力打击能力强。现将其编成在第1巡防舰队,部署在台岛北部基隆港,平时用于台岛北部护渔、海上急难救助与沿近海域巡逻等任务,战时用于支援大型舰艇编队作战和船队护航等,这也类似与大陆海军的037ⅠG(红星)、037Ⅱ(红箭)导弹护卫艇所担负的任务。无独有偶,与“龙江”一样,“锦江”级的建造也同样是一波三折,首艇完成后也引起颇多非议。1994年由高雄旗津联合造船厂完成首舰“锦江”号的建造后,台湾海军以评估为由暂停,直到1997年年初才重新启动,并改由台湾中国造船厂高雄总厂承建;到2000年5月,高雄总厂分5批完成后续11艘舰的建造,每艘建造工期约15个月,这后11艘并未安装“雄风”-1反舰导弹和与之配套的HR-76C5火控雷达,因此事实上都只是作巡逻炮艇来使用,但如果保留有接口的话,可能会在战时临时加装反舰导弹。

品评“光6”

台湾“海军”对其导弹艇部队装备的更新计划最初始于1997年。1996年,台湾“海军”对其在役舰艇部队装备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其中对导弹艇部队的内部评估是:现役“海鸥”级导弹快艇不能满足未来台海冲突的作战需求。主要原因:一是该型艇已经使用了20多年,严重老化;二是吨位轻,在海面状况恶劣时不易操作;三是难以搭载有效的感测仪及攻击武器;四是航程短,作战范围窄,缺乏防空能力,难以抵御战机的攻击。所以,发展一种建造周期短、价格低、反应快、具备一定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导弹艇,成为台湾海军的迫切要求。所谓的“光华六号专案”即自行研制、建造30艘180吨级、具有隐形功能的新型导弹快艇(FACG),以替代“海鸥”级。FACG由台湾海军后勤支援指挥部、海军造船发展中心和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联合舰艇设计中心共同设计,原型艇由台湾海军高雄旗津造船厂承建。

经过4年多时间的研制与论证,2003年4月1日,首艇FACG60号交付台湾海军进行海上测试,2003年10月1日,该艇在左营港加入台湾“海军”,隶属“海蛟”大队第5中队,而此前2003年8月的“汉光19号”联合军事演习中,FACG60便已经作为重头戏首次在公众面前试射“雄风-2”反舰导弹,在台媒体口中还得了个“现代舰克星”的浑名,“总统”陈水扁亲临现场,在“检阅”“三军将领”时称该型艇将成为台海冲突中的“海上轻骑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根据台湾媒体所宣称的数据,FACG60号导弹艇长39米、宽7.6米,标准排水量为150吨,满载排水量180吨;最大航速30节,巡航时速18节;22节时可续航1150海里;配备4枚“雄风-2”反舰导弹、先进的侦察搜索系统和雷达等,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可与海、空军作战系统直接联接,可有效遂行海空联合作战。台方宣称:该艇隐形性强,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用抗雷达波的钢质材料、隐形涂料和降低噪声的新型螺旋桨。 其次机动性强,艇体积小、速度快,战时可疏散部署,具有灵活、隐蔽的特点,适合近海突击作战,特别是在海上袭扰作战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但可躲藏对手的缜密侦察,还可在不开启雷达的情况下接受准确的作战信息,直接发射反舰导弹,可达成神出鬼没的作战效果。再者打击能力强,艇上火力配置先进,包括2座双联装“雄风-2”导弹发射架、2座T75式20毫米机炮和2座AV一2型双管干扰火箭发射器;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代表了台湾海军当前的最好水平,包括HR一76C5型对海搜索雷达1部、DECCA型导航雷达1部、舰用“大成”系统、“海镖”分系统和NGPS船位回报系统等。

台湾的小型舰艇建造似乎一直保持着“一波三折”这么一个“优良传统”,与“龙江”、“锦江”一样,FACG60下水之后,后续舰艇的建造计划果然很快就同样出现了问题:中船、庆富与中信三家公司竞标过程中,一如既往的被扯出来一堆的贪渎案,这最终导致了直到现在,“光华6号”后29艘的建造仍处在“冻结”状态。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后续建造计划的“冻结”至少从表面上看并不是由于技术问题,另一方面,现在的48艘“海鸥”还在继续老化,而随着两岸战略、战术优势差距的不断拉大,近岸防御的问题对台湾当局来讲已经变得非常的现实。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没有新的三级舰发展计划,还真不好说“光华6号”是否就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结冻”。

对于“光华6号”,大陆媒体曾给予过很大的关注,在人民海军新一代导弹艇露面后更是如此,其中对其的诟病通常在于这几个方面:舰载武备设计追求大而全,使其隐形性能大打折扣。其次,从艇首到艇尾遍布的栏杆、过高的舰桥、舰桥后方的2个救生筏、裸露的反舰导弹发射架和后甲板上的通风/排烟装置等,都足以破坏该艇的结构隐身性能,艇首与尾各加装了1座T-75型20毫米炮,其火力不足,射程不远,没有炮身稳定装置,也破坏了艇的整体隐身性,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电子设备过于简陋,将“宝”完全压在数据链上,一旦体系遭到破坏则满盘皆输。

而客观的讲,上述两点缺陷确实存在,但也并非无法回头——如果今后“光华6号”计划结冻,去除甲板上破坏隐身效果的“零碎”,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冗余量,这些都还不至于造成对原设计“伤筋动骨”的改动,因而也就具备可操作性。从这点上说,如果“光华6号”今后得以延续,那么这必然带来台湾地区近岸防御能力的提升,这点必须正视。虽然其效能可能不如最近露面的022隐身导弹艇,但导弹艇不是坦克,他们的主要任务并非猎杀同类,“光6”落后于022,不等于说它就没有威胁。台海一旦爆发战争,台湾“海军”对其隐身导弹艇的使用,很可能还会延续过去“海鸥”级分散部署,多路出击的作战方式,通过藏匿于洞库或外海来躲避开战初期的空中打击,在大陆一方进入两栖登陆阶段后,对登陆船队实施袭扰,尽可能的增大对方的损失,以提高战争成本。

元宝推荐:海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