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魂作楚天雄——刘少卿将军传》开始连载 -- 双石

共:💬104 🌺3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十五章 再上战场(中)

  

  莱芜战役和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刘少卿都没赶上打大仗。

  那时候山东和华中两大主力会合了,拳头攥了起来。在敌人“东西对进,南北夹攻”的严峻形势下,陈粟首长保持了最大的耐心,持重持机,顺利在解决了郝鹏举部后,一边以一部节节抗击南线进攻之李天霞张灵甫部,而主力则秘密机动,隐蔽北上,寻机求歼从北线进攻的李仙洲集团。甚至不惜放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以保持了主动,最后终于在吐丝口附近将李仙洲集团兜入口袋,打了一个痛痛快快的歼灭战,一下子就解决国民党军7个整师1个军部56000余人。

  这一仗和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刘少卿都唱的是配角。莱芜战役时他率滨海分区部队在南线牵制敌人,孟良崮战役时则在垛庄一线监视并准备阻击南线增援之敌,基本上处在“看仗”而不是打仗的状态。这对他这个曾经驰骋疆场名震一方的战将来说,想必是非常难受的。那时的他,手中只有两个多团的地方部队,也就零敲碎打地拾掇些还乡团之类的杂牌货,过不了瘾解不了馋不说,而且就是这种零碎活计,常常还作不了主定不了盘子——那时候军分区真正说了算的人,是分区政治委员谷牧。

  那段时间,国民党李天霞的第八十三师占了滨海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三界首,目的是控制日照县的出海口,掩护国民党军的海上交通线。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军分区的部队都分散行动,与敌人打游击,分区几位首长——司令员刘少卿、政治委员谷牧,参谋长王晓,政治部主任符确坚,则率分区主力行动,伺机袭扰和打击敌人。

  有一次,刘少卿瞅好一个机会,在日照县一个叫流域河和朱得之间的一个地方设伏,要缴整八十三师李天霞一支队伍的“500人枪”。然而李部这支队伍非常谨慎,队形拉得很开,滨海分区的部队只逮住了中间一段的200余人枪,前头的敌人朝东跑了,后头的敌人却缩着不动。

  按刘少卿的意思,这仗还可以继续打一下,他在中央苏区与李天霞的部队打过仗,知道他的斤两。然而政委却不同意,要带队伍撤出。他的不同意票虽然只是一票,却是滨海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的一票,份量很足——那时是根据地是“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政治委员就是这个“一元化领导”的核心人物。作为山东本地干部,这位政委与中原过来的刘少卿之间,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与默契。

  一心就想打仗的刘少卿心里很不痛快:老子在五师也算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物,跟李师长在一起时,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建议李师长总是言听计从,如今这种鸡毛仗却窝窝囊囊定不了盘子,实在是憋气。虽说现在这地方国民党部队占了上风,兵多枪好,可地形不熟悉,群众不支持,就象是瞎子聋子,对我们的情况并不清楚,又在明处,我们要找他的便宜哪用得着这般缩手缩脚?

  这时正值华中原新四军部队北上山东,各个层次的干部队伍都处在一个新的磨合时期,新四军的干部对山东本地干部来说是“外来户”,相互间还很难马上做到天衣无缝,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时有抬头。且不说刘少卿、谷牧这一级的干部,就是陈毅、饶漱石、张云逸等等战区决策人物,也要费很大精力来解决华中、山东两部分干部和军队间的组织磨合工作。然而,刘少卿当时对此认识不足,倔强的个性更使他难以想通这个复杂的问题。

  这次过了不到半月,又有一仗被政委半道上给撤了火,刘少卿便下定决心要走人。

  那时分区部队刚收复了三界首十字路地失地,而敌人则继续向临沂及易水北进,这里情报报来在易水与临沂之间的溜刀口有个敌人兵站,屯有大量粮食,有大约一个营的敌人守备。刘少卿一想溜刀口离此不过50里地,这可是个讨便宜的机会,便和分区政治部主任符确坚、一团政治委员谷凤鸣一合计,决心带着两个团进行奔袭去把这个洋财给发了。

  大家一听要打仗都很来情绪,士气都很高,一会儿功夫就跑出了20里地。

  然而政委也飞马追来了,来了就叫停,还要把队伍带回去。

  刘少卿等很不高兴:这眼瞅着就要打响了,政委你这是干吗?

  政委也不管这些,说是回去再说。

  回到三界首,政委才告诉他:这仗不能打,听说要弄我们过去补充南边来的新四军。

  这下刘少卿就更来气了:“你是共产党员我也是共产党员,你是政委我尊重你,可你尊重我这个司令员么?你随随便便就说我要把这队伍弄去补充新四军,我也是新四军来的,我们这支队伍也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土匪武装,我带这支队伍是去打仗,你一来一句话就要回来,就象我要私自把队伍带走似的,你说说你这样妥不妥当?……”

  符确坚、谷凤鸣也不高兴,符确坚还脸红脖子粗地和政委吵了起来。

  刘少卿劝住了符确坚,但心里却愈加不痛快:想当初抗战八年在五师闯出那么大个局面,东征西讨到哪儿都是独当一面说了就算,现在却象只孤雁,屁大的事儿都作不主,干了几个月司令员这么一个小仗还定不了盘子,这他妈的算个什么鸡头?三十六计走为上,老子不干了……

  他跟谁也没说,自己给张云逸拍了个电报:“希望你们把我调走。”

  没想到张云逸回电挺快:同意。这大概是张云逸比较善解人意,了解刘少卿这样的干部在这类问题上的处境和心理落差。

  刘少卿没跟别人说,只跟政委道了个别。

  政委还想挽留他:“你怎么也没跟我商量一下?你不走行不行?”

  已经打定主意的刘少卿回过去的话却不怎么好听:“要我再来?那得由我提先决条件!”

  见刘少卿这么大情绪,政委也不敢作声了。

  刘少卿连马都不要,一个人负气而去。

  也是缘分,后来到了上海,没了这山头的背景,他和这位政委反而成了很好的朋友。

  

  到了华东军区司令部见到张云逸,张云逸没等刘少卿说话就笑言:我知道你为什么要走,这是抗战各根据地割据造成的情况,本地干部都不怎么放心也不怎么信任外来干部,队伍是他们在抗战中自己拉起来的嘛!就是我们华东军区最高首长,到了新地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是不是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呢?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说清楚。所以你一来电报我们就让你回来,也是好让你们那个政委放心。你走了符确坚可能也会走,我们让你这样的战略区的参谋长到那里去,本来是想让你在那里发挥作用,否则留在军部闲置起来就太可惜了。新四军和山东军区也是刚合并,来了干部都是即时安置,就是从延安来的干部都是这样。我们都知道,不管是雪枫大学教育长还是滨海分区司令对你来说都太低了一点,委屈你了,你也不要责怪我们,这是抗战时期的环境造成的……

  老首长这么一说,刘少卿心中委屈也去掉了不少:我从延安到前线,刘总原本要给我部队打回中原,因为过不了黄河我才到这里来的,我想我是新四军的干部,应该到这里来。我当然服从组织分配。张云逸十分高兴:现在战争形势很紧张,我们准备先安排你到东沼湖去,那里有两支部队,一个是陶勇四纵队的十师,师政委是卢胜你的同乡,这个部队前段时间损失很大,现在正在补充休整。另一个部队是东江纵队,刚从广东转移到山东,由副司令员邬强主持整训。你就先到那里去帮助他们整训。

  刘少卿也很高兴地去了东沼湖,卢胜、邬强等都很欢迎。

  在东沼湖干了个把星期,华野东线兵团就成立了。

  不久,刘少卿接到通知,他被任命为东线兵团的参谋长。

  东线兵团也称内线兵团,一组建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上半年,华东野战军取得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胜利,在内线击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后,很快以主力转入外线作战,配合刘邓大军逐鹿中原。然而外线作战并不顺利,南麻、临朐战役都是消耗战,没有达成预期目的不说,伤亡还很大。而国民党军也乘华野主力撤出鲁中地区之隙,打通了济南到青岛的铁路线,并由范汉杰率领6个整编师组成的胶东兵团,向胶东地区进攻,企图占领胶东,封锁渤海湾,断绝华野主力后援,遮断华东和东北两大地区的海上通道,以“结束山东战事”。

  华野坚持内线的部队统组成的华野内线兵团因而也面临时着巨大的压力。

  那时候,为配合刘邓,华野的主力大都由陈粟首长率领转出外线,内线兵团的二、七纵队刚经历了大战,伤亡很大,士气受到了很大影响,正在外线的滨海地区休整。内线的主力部队只有大战之后同样伤了元气的九纵队,十三纵队尚在筹组中,只有一个旅的部队,也担不了什么大任。刘少卿到任之前,华东局的饶潄石、黎玉,东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谭震林等和各纵队首长对于如何保卫胶东半岛的方针的认识和意见也不统一,各方反复争论蹉商达月余之久,这其间的二、四纵队在外线的诸城战斗失利,九、十三纵队在内线的道头战斗也打得不理想,部队思想比较混乱,胶东的困难局面也没能改观,连接东北、华东两大战区的战略枢杻胶东半岛也大有不保之虞。

  刘少卿上任的时候,正是中央、华野首长和东线兵团首长就坚持胶东达成共识取得一致之时。他任东线兵团参谋长,是华东局和华野首长的意思,得到了东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的欢迎。那时节,在思想认识上刚达成一致的领导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赶紧打一个胜利的战役,用胜利来巩固团结,巩固刚取得的“步调一致”,最后达到巩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胶东解放区的目的。

  很巧,刘少卿正好赶上这个“胜利的战役”。

  这就是胶河战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