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李亚平的天方夜谭 -- 同人于野

共:💬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李亚平的天方夜谭

  我曾经在一份当地小报上看到过一段关于酿酒师和畅销书作家的比较,大意是说畅销书作家一旦成名就会按照固定模式出书,成为可耻的自我复制者。目前来看,这种批评应该主要是针对欧美小说类作家:Stephen King 写的一定是恐怖小说,Harlan Coben 一定是侦探悬念;Dan Brown 新书 《Solomon Key》 还没出版,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本书不可能是爱情小说。

  我国大陆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业"畅销书作家,一般我国作家都端个架子,整天号称要突破自我,像专写恐怖小说的周德东绝对不算主流。

  

  "非虚构"类作家其实也有自己的固定套路。国内目前我最感兴趣的"套路写手",包括写《帝国政界往事》系列的李亚平。然而今天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不是他的帝国系列,而是2006年出的一本《男人的天方夜谭》,这本书完全背离了他的套路。

  

  李亚平的长处在于讲故事的能力,他有一个本事可以把历史事件说的跌宕起伏,用某人的话说就是看着比小说还有意思。《帝国政界往事》的第一本《公元 1127年大宋实录》出版于2004年,那时候网上说史还没有兴盛到今天这个程度,这本书一出来我感觉真是耳目一新。这本书讲的重点不是什么宫廷斗争或者英雄演义,而是天下大势,把当时局面讲解的及其清楚明白。赵匡胤,王安石,宋徽宗,一直到岳飞为什么必死,看完不胜唏嘘。外加诸如蔡京能用肉眼长时间直视太阳之类的花边新闻,端的是好看。

  

  等到帝国系列的第二本《大明王朝纪事》,虽然也不错,但是就感觉不能让人特别满意了。首先这本书完全延续了上一本的分析方法,认为开国皇帝的性格和经历直接决定了帝国后来政策上的失误,其实很可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但不论如何这本书的长处仍然是讲故事的能力,而且思想上也不算差。相比之下我还读过樊树志写的《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那本就太差了,要故事没故事,要思想没思想。

  

  我觉得李亚平说历史的主要问题在于取材来源。其实历史事实一旦众所周知,从中分析得失并不见得是什么了不起的工作,我以为"分析"都是"软的"工作,而 "材料"才是"硬的"家伙。一般人拿史记汉书说事儿,而吴思写书取材就广泛的多,经常是某官员的奏折,或者某某的书信,这样的第一手材料的说服力绝对超过到处可见的那些史书。

  相比于李亚平,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直接用没有故事情节,完全是流水账的《明实录》,这就比用曾经被清代篡改过的《明史》要强得多。真正要想揭示历史真相,我看还是应该直接查阅当事档案,什么《起居注册》,圣旨,奏折,书信之类的东西。《复活的军团》拍的好,主要是人直接从最新的考古资料入手。

  历史一旦变成传记,难免就会有史家主观的东西在里面,想要客观公正只能抛开传记直接查考古档案。

  

  从这个角度讲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只能是把已知的东西通俗化这么一个过程。作者肯定很想把每个朝代得失给彻底说明白,但是这个工程之大完全超过了一个人的个人能力。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把两三百年的事情想用一个道理就说清楚,从理论上讲就很可能是错误的。

  

  现在谈谈这本《男人的天方夜谭》。我买的这本上面还有李亚平的签名。这本书很杂,算是一本读书生活随笔吧。书的前半部分相当差,几乎就是《史记》上几篇文章的白话版,再加上作者运用一点线性思维就能想到的议论。

  

  书中间部分完全是败笔,李亚平如果将来有出息,一定会后悔出了这本书,更后悔在书中有中间这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谈论的是作者本人对于历史书的写法的一个看法。每个美女都知道不应该让人看见自己化妆,怎么作家就偏偏喜欢什么事情都告诉人家呢?这几篇写的矫揉造作之极,给人感觉怎么作者还有自恋倾向啊?

  

  书后面部分讲了好几个跟美国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号称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比如海外华人回国招摇撞骗什么的,很有意思,这是唯一值得书价的部分。然而这些故事也可能因为年代久远,我听起来感觉不太可信。比如作者以第一人称写的关于收购密苏里号航空母舰不成的故事,本身很有意思,但是收购航空母舰居然事先没想到美国军方可能不允许运往中国,实在令人费解。

  

  书最后是两篇议论文,这两篇文章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写的,用的数据都是2004年以前的,实在是不应该放在一本2006年出版的书里。

  

  总而言之我感觉这本书就好比某些领导人退休出选集一样完全是自恋行为,看来聪明人也有办糊涂事的时候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