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节见闻(二)大学城 -- 陈经

共:💬59 🌺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节见闻(二)大学城(续)

春节见闻(二)大学城(续)

开发区农民高兴地过上了现代生活,这是真的。一条宽直的马路贯通整个开发区,坐车到城里只需要20多分钟,正儿八经地有了常规公交线路,此地真正变为城市的一部分也有希望。事情似乎很美好。

虽然说是占了很多耕地,但我并不担心粮食安全问题。天上卫星在转,两天扫瞄一次,什么耕地变成工业用地一清二楚。开发区都要发改委批。从技术手段上来说,这个调控问题不大。以前低工业水平下的分散式家庭承包农业,要慢慢转成较为现代的机械化农业大规模作业,这是大前提。在这个大前提下多少耕地够用,能留下多少耕地,不难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总体评估。至少也可以密切观察历年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不会突然发生危机,有时间应对可能的粮食问题。

小河小山包没了,如果能让农民集体住进新房子过上现代生活,也没啥。我更关心的是工业化现代生活,为此对国土进行大规模整治在所难免。建开发区如果规划得好,能给我把小河留下固然更好,但这是小节。如果开发区发展得不错,大节好的话,小节有损我可以接受。

我研究了一下新进驻开发区的企业,XX汽车,XX新材料,XX纺织等等,大致有了数。这些企业只有少数是真搞生产,大部分是来圈地的。工业用地价格本就比学校等事业单位用地要低一半,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就更低。一些企业就设个名目圈块地,好不好的先占住一块再说。开发区管理方面其实也清楚,但引进一些企业撑个门面,毕竟不是发达地区有产业聚集效应的热门开发区,先不图引进有真货的公司,先让开发区看起来象是那么回事再说。这也不希奇,全国开发区绝大多数会这样搞,我们这个还不算恶劣。此地工业水平相对落后,搞开发区的定位就是承接沿海企业内迁,从定位上来看,还是合理的。开发区内企业将来如何发展,尚待观察,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暂时可以接受。

这个开发区真正的特点是,把高校当“无烟工业”来整,还真的整大了,相当值得分析。为什么它这片地能卖到10万元一亩?为什么它能建起有几百家门面店的农民新镇?这个开发区的“支柱产业”,无疑是散布其中的众多高校。

此地所在的省并无任何知名大学,长期以来连重点大学都没有(后来拼凑一下可能弄出了一两个),我从不曾料想到这个开发区里的高校招生办学会弄得火热。

以我们最清楚的电力学校为例,原先是电力系统的职工大学,招的是本系统的职工,不过400学生的规模。后来加入一个电力中专,招些初中生,人数也不多。过去从来都只从本省招人。不料到了2003年,这个电力学校的校长(名字很好玩,叫张小毛)“开拓进取”,变身为“电力技术学院”,开始大规模招收高考学生。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那年电力短缺,又正逢高校扩招。各省考生发现了一个叫“XX电力技术学院”的新学校开放招生,比本科低一档次,只要三四百分就可以上,行业前景又很不错。我们这破学校,竟然相当抢眼,一举收到2000多学生。后来三年更是每年招到了4000学生。一个原本只有几百学生的学校,就这样搞到了12000学生!远到内蒙古,都招来了上千人。本单位的资深老人都和做梦一样,感慨这学校又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小毛校长,也当选电力系统特级劳模。

这12000学生,每人每年的学费就是5000多,住宿费七八百,还要吃喝花用。我们的电力学校,也一下阔了起来,盖楼圈地,设备更新,钱都是从这里出的。

对面的林业学校,招不到多少学生,被财经大学兼并了。这财经大学似乎更火,招来的学生上了二万,分了一万在此地。两个学校各有上万学生冲出校门消费,再加上旁边旅游学校的四五千学生,让开发区管理当局乐开了花。

但危机也就在这几万学生当中。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