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谁能比较详细具体的讲一讲清朝的官衔制度及皇族的分封制度 -- 步战将军

共:💬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以国语定爵号

早在努尔哈赤草创基业之时,“即以国语定爵号”,⑵开始了宗室分封。在赐予诸弟、子侄以土地、人口、牲畜、财帛的同时,封授他们“贝勒” 、“台吉”等爵号,以此来确立领属关系,从而形成其政权内部的统治体系。

皇太极去汗号称帝以后,继续实行宗室分封,同时参照汉族王朝的封爵号并结合旧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封爵制度。第一等和硕亲王,第二等多罗郡王,以下按次排列为: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这次所定,基本成为有清一代宗室爵等的规制。

“封”制

分封,即“封建”之制,“列爵曰‘封’,分土曰‘建’”,⑸所以,封爵是分封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清代宗室的封爵制度则较为严格。清宗室封爵分为恩封和功封两种。恩封是宗室成员按其在皇室、王公府第中的身份而得封之爵,功封是因军功而封、晋之爵。皇子受封,多属恩封。从总的情况看,清代“封”制的特点可概括为“封爵较严,高爵不滥”。

清代皇子即使受恩封为王,他的后裔除非奉特旨,也要世降一等,而且二世以后即退出王爵阶层,再降为贝勒、贝子,直至公爵,所以清朝并没有所谓的“王世子”。

清代封爵较严的另一表现是,严格控制王公嫡长以外诸子封爵的等级和人数。清初,曾规定亲、郡王嫡长子以外的嫡子分别封以郡王、贝勒,即降一等授封,这是仿照明制的封授原则。但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八年,两次对具有这种身份的宗室之封爵降等,分别压至不入八分公、一等镇国将军,按当时的爵等,已分别下降五级。贝勒以下爵等嫡子的封授,也按这一降等办法递降。乾隆初年,又进行了一次旨在缩小封爵范围、减少封爵人数的改革。主要措施是,针对王公的妻妾成群生子众多,而限定王公所封侧福晋、侧室、“别室所居妻媵”的人数,以减少这部分人所生之子的封爵数量,其他不在封,不在数的妾,称为妾婢,无论其夫爵位多高,所生之子也不封爵,作为闲散宗室。后来又规定八分公的别室所居妻媵之子、不入八分公以下至奉恩将军嫡室以外之子,皆不授封,为闲散宗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