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日本“帝国主义”资料下的中国革命和国民党 一 -- 电子赵括

共:💬134 🌺7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句话,我不同意哈-整个党建过程也要比苏共来得漫长和复杂

          大队长在GCD追击莫及的情况下顺利转进海岛后,终于有条件来整合GMD了,不过也就稳了几十年,然后就败给民进党了.现在完全是失去理想失去信念了.

          • 家园 俺没写清楚

            “党建过程比苏共来得漫长和复杂”指的是TG,而不是KMT。KMT只有在委员长家天下的时候稍具政党雏形,挂三民主义的羊头卖“戡乱建国”的狗肉,算不得啥好鸟。

            • 家园 呵呵,误会了

              俺说的其实是不同意“土共党建过程比苏共来得漫长和复杂”,我那个回复是分开说的GCD和GMD

              • 家园 嗯,还是觉得TG的党建更为复杂一些

                大致可以这么说,从路线斗争上就比苏共复杂得多。先帝爷和邓大人起起落落加上早期的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可以证明这一点。苏共倒也不缺乏这种残酷斗争的经历。不过党内斗争不像TG这般仁慈,都是直接过一道堂就喂了铅弹的,看看30年代的3次大审判就知道了。要不就像基洛夫这样莫名其妙薨掉了,或者奥尔忠尼启则这样郁闷到嗑药的。苏共党建没有保留精英种子,结果养出了独裁者和后来的那位泛民主主义总统。

    • 家园 【原创】日本“帝国主义”资料下的中国革命和国民党 十四

      对于一二九运动,共产党方面当然没有旁观。此时陕北根据地基本上已经稳固,共产党对日本的政策也越来越积极。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中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1935年12月在陕北召开了瓦窑堡会议,通过了所谓的“十二月决议”,认为现在日本正在积极准备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招致现在政治局势的根本变化,如今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空前紧张,国内一部分的资产阶级,富农,小地主以及一部分军阀对于现在开展的民族运动抱有同情,或者有参加可能。在此新时期应当缓和对民族工商业资本家的政策,结成更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预想到了资产阶级的参加,这同共产国际的人民战线构思有所差别。12月27日毛泽东的报告中,明确将共产党构想中的人民共和国参政权赋予了包括工农知识分子以及抗日军人和小资产阶级。对于富农,小地主以及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在不进行封建榨取的前提下,排除出了财产没收以及革命的范围之外。在共产党的口号中,逐渐放弃了“工农苏维埃”等措辞,共产党的组织也对一般抗日分子开放。虽然在36年中对于党团开放问题以过头为由进行了修正,1935年底共产党对于抗日的热情,可见一斑。

      然而此时共产党对于蒋介石,仍然抱有敌意。其根本思考方法在于推进蓝衣社以及国民党中下层党员中的抗日运动,孤立蒋介石为首的对日妥协分子,并予以打倒。毛泽东12月27日的报告中也断言蒋介石为首的买办阶层不会采取抗日措施。虽然共产党已经显示了联合抗日的热情,仍然存在不同蒋介石合作的界限。

      随着1936年国际局势变化,英美苏等国都采取了同蒋介石接触的政策,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也已经相当稳定,共产党也不能无视此种变化,政策也从“反蒋抗日”逐渐走向“联蒋抗日”。最初论述同蒋介石合作可能性的,并非陕北的毛泽东,而是莫斯科的王明。在35年12月底,王明发表的文章中已经主张联合蒋介石以及其指挥下的军队进行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当然无法否认的是,这带有共产国际指示的烙印。共产国际内部对于蒋介石的看法仍然不统一,但是基本上已经在考虑同蒋介石合作的必要性。1935年10月25日,中苏文化协会成立,其总则的第三条就规定研究宣传中苏文化的同时,促进两国两党关系。11月5日,发表了对苏联国庆节的祝贺;11月19日,在国民党内部播放了苏联电影,观众不少是国民党机关人员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36年1月11日-18日,进行了苏联版画展览。对于中苏文化协会,国民党要人多有支持。会长为立法院长孙科,名誉会长为监察院长于右任,蔡元培陈立夫等人也是会员。35年以后中苏关系进展顺利,对于中国共产党也不可能没有影响。蒋介石在日后的回忆中也承认当日方发表“广田三原则”时,认为应该发展同苏联的关系,屡次安排外交部长张群同苏联大使博格莫罗夫会谈,探讨中苏两国合作维持和平的方法。虽然由于中东路战争问题,外蒙古问题,以及多年意识形态上的对抗等原因,国民党内部对于苏联的不信任感还相当强烈,但是两者间合作的可能性已经产生。莫斯科的王明在此时机发表文章表示“联蒋抗日”的意图,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对于在陕北的中共中央而言,一方面要对付国民党的军事压力,接受“联蒋抗日”当然非常困难。1936年2月17日,红军两万人在彭德怀,林彪,徐海东等的指挥下开始东征;2月21日发表东征宣言,明确此次东征目的为前往河北前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对日妥协的蒋介石,可见尚没有接受“联蒋抗日”构想。红军正面的阎锡山张学良虽然拥兵数万,数量上占有压倒优势,东北军对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有共鸣,红军也采取了专门攻击阎锡山部队的战法。阎锡山部队不仅质量上不是红军对手,对于红军没有战斗意志的部队也为数不少,屡战屡败一个月间就丢失了1/3的山西省。在此情况下阎锡山仍然拒绝中央军进驻,仅仅要求军费和弹药补给。蒋介石当然则是要抓住这个机会完成山西的中央化,命令曾为晋军现在听命于中央的商震两个师一个旅出动,后面跟随了陈诚指挥的七个师,3月7日进入山西,8日开始双方激战十余日。

      对于毛泽东,此时也已经认识到蒋介石实力雄厚,短时间内无法打倒,3月10日在呼吁阎锡山同共产党合作抗日时,措辞中已经不见“反蒋”字样,而改为“反汉奸”。共产国际的机关杂志上也发表了毛泽东的谈话:

      “如果蒋介石以及其他的一切军队中止对于红军的敌对行为,中国苏维埃政府将立刻命令红军停止对于蒋介石以及其他军队的敌对行为。红军将同以前的敌对军队一起全力进行抗日战争,履行中国人民以及学生运动的希望。”

      3月22日,攻入山西的红军开始撤退,5月初全部退出山西境内。5月5日,临时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名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别名《回师通电》)中,表示希望在一个月内达成同红军的对手停战协议。当然,这个建议完全被蒋介石无视,并没有达成国共合作的实际效果。但是共产党的一系列政策转变,对于政治时局造成巨大影响,救国联合会等抗日团体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共产党员的身影。5月,日本增强在华北驻军,中日关系火上浇油。

      36年,蒋介石开始布置对苏区的第六次围剿。5月12日,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留下“反共,反日,反独裁”的遗嘱后病逝。所谓的反独裁,明显是针对5月5日公布的强化蒋介石权利的宪法草案。6月2日,桂系在抗日以及遵循胡汉民“反独裁”口号的下发动“抗日反蒋”通电。然而桂系的实际行为不过是军阀的继续,抗日不过是口实。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舆论氛围下相当没有号召力。蒋介石随即决定了军事解决的强硬方针,但是最终和两广方面达成妥协,桂系屈服告终。蒋介石的个人权威达到顶点。

      1936年7月15日,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四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知行发表“团结御侮的若干基本条件和最低要求”之宣言,主张建立长期联合战线,要求国共为首的各界,

      1,承认抗日言论自由和救国运动自由;

      2,同红军停战,共同抗日;

      对于共产党,在赞成八一宣言主旨的基础上,

      1,停止对于中央军的袭击,方便国共议和;

      2,红军占领地区,对富农,地主,商人采取宽容态度;

      3,尽量采取措施缓和城市的劳资冲突。

      8月10日,毛泽东即作出公开答复,

      1,表示在中央军不进攻红军以及不妨碍抗日运动的情况下,决不攻击中央军及其他武装;

      2, 苏区内的富农地主商人的保护问题上,已经将选举权被选举权扩大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小工商业者;

      3,积极参加抗日的军官地主,停止没收所有地和财产。

      对于南方游击队,尚未能实行八一宣言以来的各种和解政策,以尚未传达到以及当地国军镇压激烈进行辩护,切望停止对游击队的讨伐行为,游击队也将停止游击行动。并且提出欢迎各界人士前往陕北苏区,保证人身财产安全。共产党的这种表态,当然博得了四领袖的好感。然而作为现实问题,共产党成立以来争取民众支持最大的武器在于其土地政策,如何在保证上述表态的同时能够积继续维持农民支持,是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共产党内部也进行了激烈争论。7月22日发表了有关土地政策的指示,表面上作了让步,实际上仍然“内容革命”(章乃器语),双方观点仍有距离。在此后发给蒋介石的八月来信,以及共产党内部的九月决议中,虽然对“蒋委员长”仍然有不满情绪,均表示抗战无法避免,而此时蒋介石的措施同此前对比已经有所进步等等。联蒋抗日的表述已经相当充分。

      对于国民党而言,虽然没有接受上述主张,也已经意识到中日战争难以避免,开始明目张胆地扩军备战,毫不忌讳刺激日本。10月22日,发动对苏区的第六次围剿;11月12日,发生绥远事件,傅作义击败受关东军支持的德王伪内蒙政权军队;11月17日,蒋介石飞往太原,一方面同阎锡山商谈剿共事宜,一方面对付傅作义进行嘉奖激励。此时在陕北,东北军和西北军对于剿共已经毫无热情,冷眼旁观中央军孤军作战。大约在36年春,东北军西北军开始了同共产党的秘密接触,从共产国际返回的王炳南被杨虎城任命为国民党西北地方和平委员。此时蒋介石对张学良施加压力要求积极剿共,再度引发国内舆论非难。11月23日,沈钧儒等七君子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此时国民还沉浸于绥远事变中“日军并不可怕”的喜悦中,对国民党的如此举动完全不能理解。12月3日,蒋介石从洛阳飞赴西安,亲自督战,要求三个月内剿灭红军。以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为契机,西安连日爆发学生游行,人数达到数万,甚至有冲击张学良官邸蒋介石行营进行请愿之举动。张学良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剿共热情,连日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抗日,均被拒绝。张学良杨虎城断然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本来是国军预计下达统一进剿陕北苏区动员令的日期,爆发西安事变。

      关键词(Tags): #国民党#一二九运动#共产党#联蒋抗日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送花得宝,顶起为谢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中央军入山西后,红军一看形式不好,又撤回去了,中央军可赖着不走了

        阎锡山一下懂得了南方军阀们的感受,开始“在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同时为了消除红军在山西的影响,到处杀人.

      • 家园 请教请教

        其实和日本无关,不过赵大资料看的多,不妨多问一下,蒋介石是出于什么目的跟共产党死死的过不去?无论何时都没有忘记这一点,抗战前的攘外必先安内,抗战中的皖南事变,抗战后撕毁双十协定。实在是疑惑很久了,麻烦有空请仔细谈谈。

        看的文章很有意思,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

        年2月17日,红军两万人在彭德怀,林彪,徐海东等的指挥下开始东征;2月21日发表东征宣言,明确此次东征目的为前往河北前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对日妥协的蒋介石,可见尚没有接受“联蒋抗日”构想。

        这个胡汉民更有意思,不知道他内心到底为什么这么想?反日好理解,反独裁也好理解,反共真的就如同洪水猛兽吗?而且居然还放在反日反独裁之前。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留下“反共,反日,反独裁”的遗嘱后病逝。

        看了赵大这么多资料我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日本的情报水平很高,不服不行,也有有见识的人,但就是决策水平低。这一点表现的特别突出,应该是他的民族属性,可以预计将来即使是将来也很难摆脱。

        • 家园 日本的情报能力,倒是有个反面的例子

          抗战中为了达到诱降重庆的意图,日本对国府要人进行了相当多的接触,汪精卫(日方称为“桐工作”)仅仅是其中的一例。还有一个“宋子良”工作,号称是宋子文的弟弟,试图通过他诱降国民党部分要人。大概是44年底还是45年,这个“宋子良”被日本特工捕获,是个假货,实为戴笠手下的特工,为了分散日本情报能力混淆日本情报系统而专门制定的周密反间计划。我手头资料不详细,这个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有兴趣从国民党方面考证一下子?老实说比争吵孙元良是不是抗日名将可有意思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好意思

            能不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请教请教其实和日本无关,不过赵大资料看的多,不妨多问一下,蒋介石是出于什么目的跟共产党死死的过不去?无论何时都没有忘记这一点,抗战前的攘外必先安内,抗战中的皖南事变,抗战后撕毁双十协定。

            • 家园 这个还真不知道

              如果一定要我推测一下子,除了大革命时期他亲手破坏了国共合作,心理上自认死敌,不相信有和解可能,以及他军人出身,迷信军事优势,自认为有消灭共党把握以外,我倒是一直有一点猜测。

              根本上国民党很难说是一个统一的政党,内部派系林立互不买帐。在大陆时蒋介石名为首脑,实际上不过是最大的一个派别的首脑,但能从诸多派系中脱颖而出也是有道理的。其道理就在于他的根本在江浙。按照我手头的资料,抗战前除东三省以外,中国的工业集中在上海,北平,武汉三地,约占全中国的80%,其中上海一处占44%;银行界有实力的银行基本上全部集中于江浙。稍微有一点现代色彩的产业全部集中于江浙,以此为基础的蒋介石当的实力当然可以压倒其他派系,因此虽然屡次遭受挑战每次都能击败竞争对手,地位越来越稳固。蒋介石自己也说过,只要对手要官要钱,就不怕,而他击败对手的战争中也几乎都有收买对方将领的举动。

              偏偏这两点对共产党吃不开。例如张国焘叛逃了,几乎未能带走原红四方面军的一兵一卒,这换哪个军阀都不可思议,他当然要视共产党为最大的对手,明摆着只有死磕一条路了。同时江浙一带的工业金融业买办性强,同列强尤其是英美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确实有资料认为汪精卫的叛逃就是因为日方买办资本的需要)。对于一直要强调反帝的共产党,根本上当然无法认同。蒋介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政策上必然也要做调整。

              蒋介石这种级别的人物作决定,当然不会简单因为某一两个原因就大动干戈。我这也仅仅算一种猜测而已。

              • 家园 只好有空去问问陈经去

                当然有万般理由,但我认为蒋介石本人的野心和利益占了最主要部分。所有中国的派别和军阀里,只有TG可以成为阻碍他个人当权独裁的最大障碍,同时土共一旦革命成功还会要他本人的命和家产(TG政治原则,非个人恩怨)。

                我很奇怪,老蒋为啥与TG死磕,这个看似天经地义的问题却没有人问,如赵大这样读过许多书的人也不能说出个大概来,怪哉。。。

                • 家园 我一向不怎么猜测主观意图

                  毕竟这种东西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别人再怎么也只能是推测。而且决定成败的是客观效果,而不是主观意图。赵括马谡的主观意图也不会是断送手下的部队,但是却做到了。

          • 家园 这个特工的名字叫曾广
        • 家园 日本的决策水平低,说到底还是因为小国想玩大手笔

          野心总是大大超出自己的能力,当然只能凭侥幸心理办事。至于情报水平高不高,这个老实说我不高看。一方面,现在的资料都是战后反思,可以从其中甄别出一些当时的真实资料,看上去高而已。另一方面,所谓的情报能力也是和国家地位相关的。例如德国人,入侵波兰的时候要考虑苏联的反应,提前4个月就开始和苏联接触,美国人对苏德战争的情报掌握也明显强于日本人。考虑到德国吞并奥地利和入侵波兰前要考虑意大利和苏联的反应,我很怀疑是希特勒入侵苏联前要顾虑美国的反应,有主动接触的举动。日本即使拥有比较出色的情报能力,也比不了美苏,一有点动静就有人往前凑吧。

          蒋介石为什么和共产党死磕,蒋介石一直是有点迷信自己的军事优势的,这个毫无疑问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少是看上去最虚弱的时候,蒋不肯放手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胡汉民,此人一直是右派,反共也很正常。他也确实一直看不惯蒋介石独裁的一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