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日本“帝国主义”资料下的中国革命和国民党 一 -- 电子赵括

共:💬134 🌺7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花双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献花有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再给赵大提个意见

        其实上次你在talkcc的有个帖子我还是有不同意见的。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没有你说的那个重要。我有个一个帖子,说日本国多少多少吨的飞机舰船,这么多沉甸甸的国力(假设全部转为陆军装备?生产工人全部都当兵?),中国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可是这个帖子数据很详细,可惜我找不到,所以一直忍到现在。但是现在实在忍不住了,上来冒个泡提个醒注意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见谅。。。

        • 家园 这个问题

          对于日本而言,如果本土都闹粮食危机了(这在德国大使奥托的电报以及对法国谈判中都有所体现),计算钢产量能有多大意义呢,一个日本版的大炼钢铁而已。日美关系的那个坑我现在填起来没什么动力的原因之一在于在我看来,对于日本而言,侵华战争没法结束,贸易一直赤字,1940年日本军费开支拿日元计算超过上年度10%左右,而军用物资(包括陆海军)供应仅为上一年度80%,这么估算一年通货膨胀了30%。很显然对于日本而言正常的贸易已经无法支持其军事行动了,只要不肯认输早晚要走上“抢”的道路。至于海空军人员装备全拿来当陆军,第一,这不可能;第二,效果如何很值得怀疑。侵华战争到1940年后,中日双方实际上都依赖着美国的物资支持,不过美国对中国是基本上是白送,对日本是抬高价格(废除了日本贸易最惠国待遇)出售。这么发展下去战争双方实际上成为美国远东政策的玩偶,结果只有对美国有利,当时对中国有利,而怎么对日本都不利。日本加大在华力度,美国随即会加大援华力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代表团也访问甚至常驻延安了,可见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一切条条框框都会为国家利益让步。41年初美国国务院远东事务顾问(名为顾问,实际上是当时对远东事务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亨贝克给赫尔国务卿的报告中就提到过,对于英美最大的利益在于日本在中国泥足深陷。难道美国会手软。

          公平地说中国抗战如果没有外来支援将非常艰难,这不假。但是这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各国可以通过对中日双方的政策调整引导抗战走向。当时的走向无论什么方面都不利于日本,这本身就是日本无法容忍的。至于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我对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政治经济没什么研究,不评论此后的中国战场地位,但是对于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原因而言,中国是最大的原因,这我深信不疑。

          • 家园 不好意思,我没表述好,导致赵大有点答非所问了

            这么多沉甸甸的国力(假设全部转为陆军装备?生产工人全部都当兵?),中国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我当然不是说“中国(对抗战和南下)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也毫不怀疑日军南下的主因是因为中国战场的泥

            沼,而是说对消耗日本海军为代表的那么部分巨大的日本国力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始终在想海军的那部分国力(人员可能不多,但物质力量非常庞大)全部转成陆军人员和装备,会不会成为压垮中国抗战的最后一根稻草呢?其实美军军援中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原因无它,就是因为蒋介石政权的极度腐败、中饱私囊的行为让美国人极为不满。42年以后美国居然搞了限额,每年最多只能军援2500万美元。若有空还请赵大继续指教。

            • 家园 海军有自己的特点,是不可能简单转化为陆军的

              我并没有觉得我误解了您的问题,也许我的回答不那么直观吧。

              海军舰船没法上岸,各种军需物资等等和陆军完全两套体系,难道老兄能指望日本的航空母舰开到微山湖上剿灭游击队,还是要日本人把航母拆了去造迫击炮?即使是简单的要海军士兵去当陆军,老实说这个实在太浪费。退一万步说,即使人员充分,陆军的物资动员能力在关东军大演习上已经有所体现了。关东军从40万扩大到70万,不过增加了30万人,结果其中十几万就赤手空拳,步枪都没法保证。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初衷,也是在于尽快结束侵华战争,并非别的目的。日美关系的那个坑,我尽量填下去吧,您大概就知道日本当时是什么的尴尬局面了。

          • 家园 这个观点我同意!
          • 家园 完全正确!

            日本侵华的最大动力就是经济,完全不是某些人所谓的几个参谋的点字,不小心云云。

            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一直受困于经济状况。对欧州的大幅度贸易赤字,国内由于官業払い下げ造成资源集中于三井等寡头,而使农村破产,社会形成两级分化。更由两级分化造成国内消费萎缩,形成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北进南下都只是个先后而已。日本选择的是稳扎稳打先北进后南下的政策。

            从整体上看,整个20世纪初期的日本经济政策其选择都是极为有限的。战后日本精英开始反思失败,重视分配的平均,这就是所谓一億総中流思潮的来源。

          • 家园 这个要献花支持!
      • 家园 我也坐一回赵大的沙发

        好像还是在西河这么久以来的第一次沙发。。哈哈。

    • 家园 一个问题~

      曾经在本经济史上读到这样一件事。

      鬼子支持袁世凯好像借给他一亿银元,后来袁世凯被推翻这笔钱就不了了之了~

      在中文的媒体上好像也看到过类似说法,说袁世凯条约签了,但是实际上基本不履行,变着花样的违反,借了不少银子也都没还鬼子。

      不知道有没有相关资料证实下~

      • 家园 我来说一下

        我不知道simplyred说的是那本经济史?不过借债的似乎不是袁世凯,好像是段琪瑞,是所谓的“西原借款”,那背景是,一次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就生出了独霸中国之心。向对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不过一方面由于中国人民的反对,另一方面,欧美干预,未尽全功,而这时日本因大发战争财,腰缠万贯,就想学欧美资本输出的样子,来控制中国政局,但未能如愿,所以后来段琪瑞被推翻后,这笔钱虽然不了了之,但日本国内形成了一股思潮,认为学欧美搞资本输出,软控制不行,还得凭武力硬来。

        • 家园 西原借款最后被蒋介石承认了

          作为关税自主的一部分代价,在1930年的中日关税协定里面承认了。

        • 家园 对,好像是段祺瑞。找到了~

          考研那会看了一堆日本经济史,记不住是哪本。有可能是三和良一的概说日本经济史。但这本比较认真,可能不太会有这种东西出来。。。

          但是钱是肯定借了,让日本财政紧张好一会。一分钱也没还,就是因为政府倒台了。

          http://ww1.m78.com/topix-2/nishihara.html

      • 家园 人家本来就没指望还钱

        早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清政府的各项贷款协议签了三十多了,已经是要借旧债还新债。遇到《马关条约》这种立刻要还的逼债,只有去借款。偿还两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从这英俄两国分别借了九千五百万左右。结果被沙俄趁机渗透东北一直到华北,英国方面我手头资料不详,但显然不会白给。中国所拖欠外债早就超过偿还能力,不过是以这些协议为借口行侵吞中国政治经济权利之实罢了。袁世凯倒不见的是故意不履行,他还得起嘛。列强也不见得是不想要,袁世凯的底细哪能瞒得过这些“狡猾狡猾地”。

        一头牛身上作扒下来两张皮的样子,确保扒下一张皮而已。实际上大家谁不明白,也只有一张皮可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