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生若只如初见——微感纳兰 -- 淡淡微风

共:💬44 🌺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纳兰不是强说愁

          他的妻子卢氏逝去的早,他们夫妻是很恩爱的,五里一回顾,十里一徘徊,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我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纳兰与卢氏生活时期的词,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神怡心醉的燕尔之悦。“戏将莲菂抛池里,种出莲花是并头。”“偏是玉人怜雪藕,为他心里一丝丝。”

          纳兰随纳兰性德随皇帝出巡,或奉旨出差在外,多情的他又平添了更多的离仇别恨。“千重烟水路茫茫,不许征人不望乡。次是月明无睡夜,尽将前事细思量。”“碎虫寒叶共秋声,诉出龙沙万里情。遥想碧窗红烛畔,玉纤时为数程。”关山重重,路途迢迢,心系娇妻,千里寄怀。纳兰是个优秀的男人,他真正的升华了爱情。

        卢氏十九岁难产而逝,纳兰性德在双林寺给亡妻守灵时,仍难确信这生死诀别,“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伥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香消玉陨,万念俱灰的诗人,此时只能在梦中与娇妻相会。“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谁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寻芳草,萧寺记梦》)欲哭已无泪,尽使柔肠寸断。曾是“双栖蝶”,又作“夜来双燕宿”,海誓山盟“不信鸳鸯头白”。生者对死者无尽的相思情,竟使得従不作诗的妻子在四年后的梦里约会中道出“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真是他在《沁圆春》中写到的“……便人间天上,尘 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两处鸳鸯各自凉……”。看来,在冥冥之中, 他们已约定:人间的遗憾在不久的将来,于天上去圆满永远。纳兰在今后的日子里,纳兰性德又续娶了关氏,还有颜氏为侧。但好象再没有激动了。如果还有梦,那就是卢氏魂来神往,重温旧情。这样的词句真正是字字血泪,如果这都是强说愁,唐诗里也就都是牵强附会之叹了!

        • 家园 永远的纳兰容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更无声

          止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

          泣尽风前夜雨铃

    • 家园 书是不错

      作者安意如。我有一本,当时看了很诧异,没想到这个写的女孩子那么年轻,也没想到她竟然是双腿残疾。很是有些替她惋惜。或许,我不应替她惋惜吧。不由得又想起一个朋友的朋友,据说是个考上了复旦不去读,独自由上海闯荡京城,很有才华又极其年轻的女子。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写的东西,心境跟三十多岁的人写的似的。我当时听了就乐了,反问了一句:“那她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完安意如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同感。

      把古诗词那样的写法,尤其是那么多背后的典故故事,我看的时候不禁在想,这得看多少参考书啊。但切入点都选的不错。唯一不足的是,文中间或插杂一些新兴人类用词和过于重复的一些个人感觉的抒发,有点乍眼。撇去这些不谈,是本不错的书。

      至于纳兰,初识是在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王国维曾甚赞纳兰词真,没有沾染太多汉人习气,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饮水词我也有一本。安意如形容它看起来朗朗如白云苍狗,流动无形。颇有些同感。曹雪芹曾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也是,春花秋月,触绪还伤。只是,春花秋月何时了?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还是要做个快乐的人,比较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结尾,我以为写的很好。特摘录如下:

      每个人都会悲伤。可是很多人,不会倾诉。

      人是懂得回忆的动物,寂寞是因为失去。只是,很多事,当时只当是寻常。

      • 家园 呵呵巧啊,朋友说的就是这本书:)

          不过我没看到书,只是依朋友的指示去看了看她的文章,很惭愧,不是很喜欢,怎么说呢,觉得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吧,怎么都是“强做解人语”,是挤出来造出来而不是由心底流出来的,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年纪轻轻就沾染了匠气,也算是少年得志大不幸之一种吧。本来也是想就这本书这个人说几句的,后来纳兰写多了,就删了:)

          不是很喜欢那个结尾,还是觉得“隔”,“寂寞是因为失去”?这句怎么也谈不上好。“可是很多人,不会倾诉”,味道也别扭的很:)

          她形容白衣苍狗是“朗朗”?呵呵,这算是什么用法啊?或许是我的欣赏习惯老了:)

          又和非mm唱反调了,抱歉啊:)

          

          远离纳兰,做个快乐的人,是好想法,至于纳兰心事,还是由他思慕的红颜知己去关心吧:)

          希望非mm是快乐的:)

          

        • 家园 看书和看网上文章不一样

          满奇怪的,在网上看她的文章的时候,因为看的很少,我的感觉和你一样,以为不过是位喜爱诗词强说愁的主,但看书的时候,我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在文中所述的自己对诗词的见解,我觉得以她80后二十出头的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已经很不错了,关键是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这个,我就几乎很多故事是以前不曾听过,或者听过不知道出处的。

          还有,我对她的评价和你倒是想反,我觉得她是灵气有余,匠气不足,明显的很多笔法不老到啊,但凡老到的,甚至圆滑的,我才为称之为匠气。西西。白衣苍狗,我的理解是在这里借的是朗朗白云之意,真真不好意思,有的时候,我也这么用的,呵呵,比较跳跃。

          又或者,男子和女子对此书的品评不一样吧,毕竟,是本小儿女的书,闲来翻翻,我主要是看诗词后面的人物故事。我前面回帖所说的那些不足,“文中间或插杂一些新兴人类用词和过于重复的一些个人感觉的抒发,有点乍眼。”应该就是微风兄最不待见的地方啦,呵呵。至于那个结尾,见仁见智了,因为不仅是单篇,而且是全书的结尾,所以看到那里,我确实有感触。

          意见不同,着实没什么关系,以微风兄的行文态度,我大概也能判断出微风兄应该不是很喜欢安意如的,呵呵,甚至会觉得她比较“浮”,对不?呵呵。我的看法,可能是掺杂了不少对她从小腿部残疾,在家由外公授予不少古文古诗词教育的经历的感慨,加上现在潜心看诗词的80后着实碰到的很少,所以,就不大计较了。。

          • 家园 呵呵。。。怎么说呢:)

            当然按照现在这个年代,她算不错的了,但是人家纳兰死的时候也不过31岁,看看人家20多写的东西,写的不如人家好那是正常,但也不能把人家那么完美的东西糟蹋了啊:)

            这让我想起那个笑话:某名人说,每次人家夸我我都特不好意思,不是因为我谦虚——而是因为他们夸的还不够。

            说实话我昨天看了你的上段儿以后专门去找了那本书里的文章,看看是不是原书要好些,很惭愧,感觉更差了。不少见解不着调。至于诗词背后的故事,都是历代诗话野史里的,她也有所误读。您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味道更好。

            呵呵这里我们对匠气的涵义略有不同了,我的感觉她是学别人说话,学别人思路,用力想把某样东西说成想象的样子,却又辞不达意,当然估计她本来也没什么意,只是借来的隔了一层的感触而已。

            白云苍狗,一般是指“变化无常、瞬息万变”的意思,而不是天上看到的白云明朗朗朗乾坤那意思。她的那样用法,我确实没见过,难道与陈科长“罄竹难书”的改造相辉映?:)——开玩笑啊,别介意。

            非mm说的不错,就是觉得她那些挥发太不着调,至于新新人类的用词,倒也罢了,只要用的好。

            呵呵惭愧惭愧,也许是我太挑剔了吧,确实觉得她只得了点儿皮毛,唉,可惜她读了那么多诗词。所以说读书未必能改变人的性情啊。

            八零后对古典诗词有所造诣的,其实也不乏其人,只是整体上确实衰落了,时代的问题吧,可惜。

    • 家园 纳兰有毒

      非伤心人不能读,非伤情人不能悟。中纳兰毒者,并不见得喜欢纳兰这个人,而是自己的心境与纳兰的词全然绞缠在一起。往事一上心头,万千滋味,只能用纳兰一句低吟打发。中纳兰毒愈深者,愈不能在人前说纳兰,愈听不得人说纳兰。本来是此情已自成追忆,偏偏被无心人一言勾起。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有毒,能不中还是别中。纳兰有毒,能不读还是别读。纳兰有毒,能不提还是别提。

      • 家园 然!

        有人说,我们喜欢某作品,只是因为它道出了我们自己想说却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

    • 家园 咳咳

      结尾那首词梁羽生在《七剑下天山》里用过,据说是纳兰因思念冒浣莲(七剑之一,冒辟疆和董小宛的女儿,傅山的养女)而作。

      • 咳咳
        家园 这位兄台七剑熟的很啊:)

        连冒浣莲这个名字都还记得——据说纳兰被以莲花为喻,不知道梁羽生是不是由此而得此名啊:)

    • 家园 好文!

      头一次知道那几句词的出处。

    • 家园
    • 家园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