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洋人为什么那么怕数学? -- 晨枫

共:💬86 🌺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人不能算数学好,也不能说计算能力强而是精于算计
    • 家园 晨老大偏颇了

      我觉得美国人对任何事物要分为两类,喜欢的跟不喜欢的。喜欢的就喜欢得要命,随随便便是个爱好者,拉出来都能让国内的所谓的专家们汗颜好半天。无论是音乐、舞蹈,体育运动,还是航模制作,汽车修理,无论是哪一行,人家肯出力,肯花钱花时间,自然也就有成果。无论是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还是别的什么乐队乐团,人家是实实在在的爱好者,不是我们的专业选手。

      不喜欢的,就几乎不闻不问。完全当作耳边风。比如说美国国民心目中的世界地图,就是那么大大点儿。什么国际政治,不如某个地方走失的儿童更有吸引力。

      对于数学,绝大多数人是不喜欢的,不喜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教学大纲的要求太低,比如说教师的数学素质本来就差,比如说数学本身就是枯燥无味没什么意思。这点,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一样的,欧洲那边不知道,但是想来也差不多。国人的优势在于教学大纲的要求高,大家的应试教育学的也不错,所以比较起来,好像是比美国人要厉害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人学的水平,就是半瓶子醋,不高不低的。可以用,可以来藐视很多美国人。但是,在数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我们还不敢说是一枝独秀吧?就我这个外行来看,甚至连跟人家持平都做不到,很多地方,很多领域我们还是落后美国这边很多年的。而且,就妖道遇到的美国人来说,只要是对数学感兴趣的,那水平绝对的都比我们这些半瓶子醋要高得多。

      原因无他,我们是填鸭填出来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使得我们的数学水平比较高而已。不是我们的智力高,不是我们的人种好。人家是真心爱好,自然水平会高。推广开来,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为了做而做,往往把一种东西当作了谋生的手段。这样,自然不会有什么激情,也自然不会有第一流的人才。有的,只是计算师,(瓦斯语),而不是数学家。我想,这可不是什么能够拿出来炫耀的东西。

      所以,晨老大的帖子头一眼看起来,跟很多流行的讨论中外差异的帖子一样,有阿Q的味道,虽然仔细看来,内容不偏激。但如此写来,恐怕还是要贻笑大方,让外国人看我们夜郎自大。有容乃大,以后类似的帖子,尚请晨老大和各位三思。

      • 家园 美国是基础比较好

        而且能吸引各国的人才,美国科技领先也是二战以后的事。别忘了中国50年代战争都还没结束。改革开放后教育才真正的得到大发展。如果能和平地发展50年,说不定有人要写文章赞美中国的教育制度了。现在所谓的很多弊端,都不是根本性的东西。比如说缺乏创造性,经济条件都不具备,你怎么去创造,创造是要物质条件的。说老美业余爱好者比中国专家强更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业余爱好者投入的时间未必比专家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业余爱好者也是专家。我觉得结论不能说的太满,动辄做出中国教育体制失败这样的结论。以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二十年后谁强谁弱还不一定呢。

        • 家园 世界级的大师几乎都是民国培养的

          解放以后,教育普及度高了,但要说成功不敢苟同,看看我们的研发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 家园 好像道长没说中国教育失败吧?

          道长只是摆明一个事实:中国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中,更加强调什么是你应该学的 应该学好的,而不太鼓励你去思考什么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而美国的学习环境,让你思考什么是自己喜欢的这种氛围就浓一些。

          他不过就是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至于造成这一情况的内里原因,he leaves it open for discussion. 然后您给出了您的解释,大致是两国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所以我们暂时还没有美国孩子那种奢侈... 我承认是有道理的,但不能因为您说的有道理,就把人家陈述事实的部分给否定掉啊

          好比我说:宋朝军威不振。您说“不对,宋朝军力本来可以很强的,只是它丧失了产马区,而且自己的军事政策是将不知兵 兵不知将,这才造成了宋军羼弱的局面。”

          您说的当然有理,但您说的再有理,也不能否定掉我说的“宋朝军威不振”这件事实吧?一个人陈述事实,一个人分析造成这个事实的原因,根本不搭尬嘛~

          •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然后您给出了您的解释,大致是两国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所以我们暂时还没有美国孩子那种奢侈... 我承认是有道理的,但不能因为您说的有道理,就把人家陈述事实的部分给否定掉啊

            这个作者很能辨。

      • 家园 不偏颇啊

        “喜欢的就喜欢得要命,随随便便是个爱好者,拉出来都能让国内的所谓的专家们汗颜好半天”

        这个中外都一样。你看萨苏,不是科班出身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可拿出来的东西,多少专家也要汗颜。

        关于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数学,喜欢的当然也是很精的。洋人绝对不是脑子天生不擅长数学,现代数学的绝大部分概念和方法都是洋人发明的。我甚至相信当今的数学大师可能还是洋人比中国人多。问题就出在不怎么喜欢、但需要把数学作为应用工具的,他们怎么对待数学。数学不光是一个研究对象,或者兴趣的对象,也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分析工具,在很多时候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强调数学的重要性不是否定对物理概念和工程直觉的重要性,这两者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也谈不上喜欢数学,只是需要用的时候不会因为害怕数学而舍近求远。感觉上很多中国出来的人都是这样。在这一点上,不少接触到的洋人都宁愿舍近求远,而不愿意走这座独木桥。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一种幸福,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北美都是少数。中国人穷惯了,希望保险,能够忍耐,可能违心从事“保险”职业的人更多。但既然做了,就有一个做好做坏的问题,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就是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确保对工具的基本掌握是有其重大价值的。

        • 家园 啊!

          我甚至相信当今的数学大师可能还是洋人比中国人多

          从这句话看出来,你对数学领域缺乏了解。

          不是当今的数学大师可能还是洋人比中国人多

          而是,当今能称上数学大师的中国人就没有几个。丘成桐算是一枝独秀了。不要提陶哲轩,人家是完全是国外教育培养出来的,连汉语都不会。

        • 家园 一个人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的丰功伟绩,多少砖家也要汗颜
        • 家园 看看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数学只是一门工具。用得着的时候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学数学的人在从事实际工作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往往就是试图把一切都量化。其实这是人的惰性。因为这个工具好用。甚至不惜违反量化事务的基本条件,在现有条件并不严密的时候死套公式,或者硬扳成理想状态。比如说泡妞用微积分求个鞍值来规范自己行为追求最佳付出回报比行吗?其实现有数学能力远远达不到真正描述客观世界的程度。数学思维的好处实际上还是简化思维过程。节约思维时间。别人想几个月算出来的东西。你编个算法搞个 程序。用不了一秒钟。这样的优势用对地方可以。条件具备可以。但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就很容易成为小花招。小花招又往往最经不起时间考验。如同背靠流沙墙。想永久靠上去就注定失败。所以我觉得吃不准的东西不能什么都简单的用数学上那一套来套。

          当然搞工程或者专业领域的确需要数学的不在此例

          • 家园 嗯,这样的想法最近很时髦,数学不是万能地

            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分析家试图利用其庞大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建模经验去预测世界杯的归属。现在世界杯四强已经产生,华尔街分析家看好的球队都遭到了淘汰。高盛银行、UBS 瑞银集团和丹麦银行最看好的巴西队被荷兰队击败,而JP摩根看好的英格兰队早早在八强赛中被火热的德国队击溃。对于变化莫测的金融市场,这些分析家真的能胜任吗?

          • 家园 你的想法是对的

            可我讨论的就是需要数学的工程分析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