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京战役中两支成功突围的部队 -- 萨苏

共:💬63 🌺1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打败仗才真正考验部队战斗力

      能不能败而不溃,很难啊,七十四师不亏是国军头号主力王牌。

    • 家园
    • 家园 呵呵,挑个小错

      “弟兄们,跟我来,勿要做哀仔呀!”

      粤语应该是衰仔,不是哀仔。

      这几个老广很猛呀!

    • 家园 关于74军在南京突围,给老萨提供一点74军军师长的说法

      根据俞济时的回忆,74军至12月13日拂晓,51师渡江三千余,58师渡江四千余;王耀武则说一夜抢运官兵五千余,但未说明是否仅指他的51师。老萨所说的74军六千人后来激战突围,在我见过的74军军师旅团长们的回忆,包括俞济时、王耀武、周志道、邱维达,均未见记载,而且从时间上看,此时74军军师旅长们均已随队过江,我推测应该不是成建制的部队,也无高级指挥官带队,很可能是临时集结的以74军残部为主也包括了其他部队跟随的散兵。关于这支突围后的部队何时何地返回建制的问题,据我看到的资料,74军过江后在蚌埠设立了收容所,后来陆续归队的还有四千余人,估计这其中有相当部分应是从这次战斗中最后突围的吧。

      • 家园 和张灵甫有没有关系?他当时好像是个团长
        • 家园 肯定没有,张灵甫是这样离开南京地...

          这是我给他写的传记中抗战部分<血溅南京>一节中的一段:

          "当天中午,南面的雨花台方向传来噩耗,守卫雨花台正面的第88师遭敌突破,305团的侧翼顿时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占领雨花台的日军居高临下,利用有利的地势向华严寺的第305团疯狂俯射。遭到来自背后的猝然打击,张灵甫在敌人的两面夹攻之下,渐感吃力,但是他依然坚守在阵地前沿,率部力战不退。据51师战报记载:“十一日午刻,因我雨花台守军先行退去,以致我毛官渡、华严寺阵地腹背受敌,然犹奋力迎战,不敢轻弃寸土。”

            从高桥门、河定桥、上坊镇到华严寺,将近五天的奔波激战,305团的伤亡触目惊心,张灵甫清点人数,全团十二名连长五人伤亡,官兵折损已近千人。

            王耀武获悉305团伤亡严重,下令张灵甫将部队收缩到南京城西南角的赛虹桥,与周志道的151旅会合。远在城东另一侧的第3营被日军隔在光华门外,刘光宇率第3营经过华西门、洪武门、太平门等,环城跑了七十余华里才到达横卧秦淮河的赛虹桥。

            负伤多日的张灵甫,在连日的激战中几乎不眠不休,失血、伤痛加上极度的疲劳,与总部会合时,他面色苍白,力渐不支。军长俞济时一见张灵甫这副模样,不容分说强令张灵甫暂时离职,即刻去江北治伤,并下令305团团长由中校团附常孝德代理。迫于军长的命令,张灵甫不得不黯然离队 。

            运送伤员的江轮拖着白色的浪花,缓缓驶向江心,将激战中的南京城区留在了身后。正是华灯初上时分,城里星星点点的灯火,淹没在流萤般漫天划过的弹雨和时隐时现的火光之中。凭着十来年的作战经验,张灵甫不难从近日来的战况作出判断,这场战役的胜负已经没有了悬念,想到首都迟早即将沦陷,城内的弟兄们还在作殊死抵抗,自己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张灵甫悲怆于怀,怅然欲泣。

            张灵甫过江疗伤后,305团残部在代团长常孝德的带领下,退到了水西门,与在赛虹桥的302团一起继续作战。"

    • 家园 哈哈,老萨你可真逗,哪有煲汤煲上7,8个小时的?

      水还不熬干了?

      就是老火靓汤,也就半天够了,俺在香港广东这地界儿这么久,看见的多数是陈和尚说的,俺也问过大厨,说是不是要一天,大厨哈哈大笑,说“大(代)佬,犁唔孩谮个唔积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