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闪电战的前驱——史里芬眼中的坎尼会战(1) -- 阿多尼斯

共:💬23 🌺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德军没有靠劫掠补给的习惯把

                        而且近现代战争中粮食供应只是后勤供应的一小部分,大头是油料和弹药,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令后勤效率大为提升。好像也没听说过东线德军有吃不饱的情况,在莫斯科溃退后几个被孤立的要塞靠空投也活的挺自在。感觉德军的后勤组织还是很不错的,当然斯大林格勒的大军团被围和靠意大利人补给的非洲军不在此列。

                        • 家园 在西线不会就地取材。

                          毕竟那里有密集的铁路和公路支持。东线可不行,夏、秋天是一片泥泞,冬天和春天则是白雪皑皑。德国在苏联专门有做征粮任务的士兵。

                        • 家园 粮食、弹药、油料没错,但是还要加上饲料……

                          2战时期,唯一真正机械化部队,是美国和英国……

                          其他人全要依靠马车滴……德国步兵师每日人的给养22吨,马的饲料45吨……

                          不看书就发议论是不好滴……

                          • 家园 你得拿出德军在东线依靠劫掠补给的证据

                            德军非机械化部队的确依靠大批畜力作为运输手段,但我们讨论的是德军试图就地取粮这件事,以及苏联的焦土政策对德军后勤供应的影响,跟后勤供应总量和粮食供应比例没有必然关联。

                            这毕竟不是1812年的拿破仑时期,依靠部队劫掠来保障供应不可能是总参谋部制定后勤计划中的一部分。即使将占领区的工农业能力转化为战争能力,也只是统帅部门的战略考量。所以我认为德军的供给仍然依靠其自身的后勤体系,苏联人的焦土政策实际影响是有限的。

                            关于德军东线的罪行,我听说过的有ss屠杀战俘,在反游击时毁灭村庄,以及德军后撤时的焦土政策,但没有听说过大规模的劫掠,而这自身也是与德国国防军的准则不符的。

                            我一直认为德军二战时期的后勤保障能力相对是不错的,比不过财大气粗的美国,但绝对比俄国强。在环境恶劣的东线没有让士兵饿肚子就是很大成功。即使受气候,环境的干扰以及自身组织问题和游击队骚扰下,后勤能力大为下降,也没有听说过因为后勤限制了战役的发展和战争的进程。

                            所以如果你坚持你的观点,还需要拿出更可信的证据。

                            此外,我的议论都是根据我长期对二战战史的了解积累上形成的,是建立在众多文献书籍的阅读基础上的,不是轻率和空浮的表态。所以我认为你这句“不看书就发议论是不好滴……”是不适合和草率的。

                            至于《战争与后勤》这本书我的确没看过,我会去看看的,当然也谢谢你扫描上传到warstudy上

                            • 家园 很可惜,阁下的“众多文献书籍”不包括威廉夏伊勒和汤因比

                              在纳粹文件中有着许许多多关于苏联“交货”的报告。例如,德国人在1943年的“交货”清单中,就列有900 万吨谷物、200 万吨饲料、300 万吨马铃薯、66.2万吨肉类。

                              此外,苏联调查委员会还有一笔帐,在占领期间,德国从苏联运走900 万头牛、1200万口猪、1300万只羊,这还是仅举少数几项。但是俄国的“交货”还远不够理想;德国人计算这些“交货”总值才不过40亿马克(10亿美元)。

                              ——以上是《第三帝国兴亡》

                              要十分精确他说出德国军队和政府从欧洲占领区一共弄走了多少粮食,那大概永远是不可能的。官方的贸易统计表所说明的情况完全靠不住,不过四年计划办公室和粮食与农业部的档案倒似乎相当正确。根据这些资料,看来在战争和占领的五年期间,大约从欧洲大陆和俄国弄走了二千五百万吨(折合面粉计算)。其中一部分是根据正常的贸易协定进口,并以农业机械、肥料和其他工业品的出口来支付的,但是——尤其是在俄国和波兰——有大量粮食是由军队无偿地征用和消费,或者装运到德国去的。在入侵俄国的头两年中,外国供应的粮食要占德国粮食总消费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样,在战争期间德国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消费水平。

                              粮食与农业部长巴克博士承认,占领区供应的粮食对德国人的饮食作出了贡献。在1944年5月13日的演讲中,他说:

                                占领的头两年中在东方取得的成就,弥补了我们由于德国收成较差而遭受的损失,从而给了我们必要的行动自由。这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受我们支配的这一事实,迫使我们放弃了增加某些粮食配给的计划。

                                德国农业协会的机关报《N·S·乡邮报》在1943年12月底说:“我们为军队和德国弄到了两个月的谷物配给、一个多月的肉类配给和几乎整整一个月的脂肪配给。要说我们目前在东方放弃的那些地区对我们不重要,那是错误的。”

                                在撤出占领区以前,德国军队和民政占领当局经常转移走了大量粮食。有一个战地记者在1943年12月21日从东线报道说:“撤退之际,光是南线一个战区内,每天就有八十列撤退列车驶出。有十九万八千头牛、二十万头羊和十二万八千匹马被运走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并不是狭义的军事行动。”

                              ——以上是汤因比的《2战史大全》

                              ——所以,对着阁下所谓的“长期对二战战史的了解积累上形成的,是建立在众多文献书籍的阅读基础上的”,在下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评论什么叫“草率和轻浮”了……

    • 家园 长知识,花!
    • 家园 板凳!!!

      踩死臭和尚!!!

    • 家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