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飘》从第一天起,就没喜欢过梅兰妮 -- 山而王

共:💬45 🌺1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也是这么觉得啊

          俺觉得梅兰对斯嘉和瑞德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她能发现这两人身上别人都发现不了的善良闪光之处。

        • 家园 花!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作者这么安排用意很深

      米切尔当然知道在战后南方只有像斯卡利特或者雷特那样不择手段的做法才能生存下来,但是这样突出斯卡利特的结果必然是使得整个作品的基调偏向于北方的观点,而这跟作者的政治观点是背离的,因此作者有必要加入梅兰妮这么一个角色来表现作者的这种观点。其次,美国南方对于那场战争的观点跟北方一直就没有统一起来,即使经过多次改革,南方将领在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是崇高的,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公映后受到南方的欢迎就显示了这一点。完全无视这种现实打算把南方写成一片北方主流的意见也是不客观的。

      • 家园 您进一步证明了我的观点

        即梅兰妮是个符号人物。她的存在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违反人类本质的过分拔高就象往美酒里兑水,兑得越多味道越差。。

        我们有时候说,意在笔先。但托尔斯泰也说,要人物走自己的路。

        至少在这个人物上,作者的意识过于强烈,影响了人物的正常发展。

        是个败笔。

        (非常喜欢你的发言,请继续打击俺的谬论吧)

    • 家园 有些观点,不大苟同

      先表明立场,在《飘》中我也更喜欢郝思佳。但是我认为梅兰妮的确是个伟大的女人。郝思佳有勃勃的生命力,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梅兰妮是个高贵的女人,可以信赖的朋友。

      - 除了口头的鼓励,梅兰妮究竟帮过郝思佳什么?NOTHING

      至于北方军士骚扰郝思佳,梅兰妮捧剑而出一节。WELL,本能而已。

      我觉得梅兰妮捧剑的行为绝不是本能。攻击从来都不是女性的本能,况且她当时不在现场,是专门跑出来帮助郝思佳的。

      还有在医生一伙(时间太久,忘记名字)事情败落之后,梅兰妮应付警察时候的沉着镇定。

      我也喜欢郝思佳,但是她的确任性地犯了很多错误。我希望也能有梅兰妮那样的一个朋友。

    • 家园 梅兰妮是当时南方上层社会女性的典型代表

      看过一些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就知道,这些人一般都在战前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庄园的女主人,有着南方传统的美德,忠于她们的"文明", 战争一来,即便对战争的目的有所疑虑(她们,包括为她们的丈夫,儿子,很多为南方而战的人并不是都支持奴隶制的)

      , 是她们把自己的儿子丈夫送上战场,节衣缩食支持战争, 战后,也是她们帮助支撑南方渡过艰难岁月。在北方阵亡士兵的坟墓上送上鲜花, 真实的历史中也就是这样的妻子做的. 可能正因为典型,被很多作品描写过,作者在这里可能就没有着力突出这个人物。

      我也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比较苍白, 但是基本上还是认可她是属于高贵善良的女性, 战时,战后生活的残酷, 既然我们对斯佳丽种种出于求生的本能做的事情不加苛责, 梅兰妮在生活的逼迫下不得不的妥协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处处维护斯佳丽的行为其实已经是尽力所能回报的了.

      斯佳丽实际上则是整个南方文明的叛逆者,记得“飘”这个电影的开场白么,以一种怀念的语调回忆那个流逝的美好的文明。斯佳丽勇敢,顽强,永不放弃,但南方虽然战败,文明却没有马上消失,甚至卷土重来, 整个南方的保守在战后很长时间其实依然如故, 所以斯佳丽遭到整个南方社会的唾弃不足为奇,就是在战后,南方上层社会要出现这样的女性,而且比较成功,其实是不太可能的,出现这样的女性,大概是要到作者玛格丽特, 米切尔 出生生长的年代才比较可能。没有梅兰妮, 斯佳丽确实是会很孤独的, 一个人, 最终还是很难完全离开她出身和熟悉的那个阶层的.

      • 家园 【原创】楼主毕竟是高手,站的高度比我高出许多,说出了我意识

        到却说不出来的想法。借您帖子的光,兼回山大王的"郝思嘉不需要梅兰妮和阿什利"的贴。我只能从郝思嘉本人性格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对其性格的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一下。

        郝思嘉本人具有滨海贵族血统和一种精明而凡俗的爱尔兰农民血统。按黑嬷嬷对她的了解,任性且虚荣,嬷嬷担心她因此而固执。

        在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导致错误婚姻决定而严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之后,郝思嘉小姐在低落和悔恨情绪中因为自己死去的丈夫和遗腹子的关系从小农场转移到了一个新兴的城市去继承丈夫的遗产.战争的影响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传统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结构起了很大的威胁,精明世俗反叛的郝思嘉很快脱颖而出而成为一群妇女和帮工中的佼佼者并且成为娘家和婆家大家庭的领导者,并经营起了梅兰妮的那部分(?)。所以亲属和经济关系的双重原因,再加她那点私心,把郝思嘉和梅兰妮一家是紧紧连在一起了。

        虽然郝思嘉所受的教育不高,读的书不多,但贵族家庭的生活方式,母亲的贤妻良母形象和沉稳刚毅的性格对她而言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元素。梅兰妮的沉稳性格正好补充了郝思嘉的行事直接却因战乱时期女子势单力薄而胆怯脆弱的心理。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生活状况急剧恶化的逼迫,对郝思嘉变得更为自私和坚硬奠定了基础。但同时,郝思嘉小姐担当抚养一大家子责任的性格却是挺立了起来。

        阿什利对战争造成的影响从开战前就有较清醒地认识,对两人性格家庭背景的差异心思明了,亲身的经历对大小环境有更为明晰的把握,也知道自己懦弱无能。出于相同的思维方式和对丈夫的爱情,梅兰妮对阿什利和他的想法是站在一条线上的。渴望阿什利的关注和爱情,一方面反映了郝思嘉对贵族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反射出她个人在感情上的执着任性和糊涂。对真正爱情的渴望支撑着这位很少反思的糊涂小姐在艰难世事中不择手段的奋斗前行。应该说,梅兰妮是看到了这些问题的,处于对自身家庭的生存和等待郝思嘉在爱情上不再盲目任性的变化的考虑上,她选择了妥协和支持郝思嘉。说她虚伪,倒不见得,她并没有当面说郝思嘉的好,背后就使坏。她一贯如一地说郝思嘉的好,这给了郝思嘉勇气和安慰。

        没有梅兰妮, 斯佳丽确实是会很孤独的, 一个人, 最终还是很难完全离开她出身和熟悉的那个阶层的.

        关键词(Tags): #飘
    • 家园 不离不弃

      有一个人能从头陪着自己一直到最后一刻,已经是缘分了。何必苛求呢?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伤害过爱的人?

    • 家园 送花送花

      我也顶顶不喜欢梅兰妮了。我觉得可能是作者的问题,她把这个人物写得比较苍白,读者无法接触或者感受到她的内心,那么那些赞美的话语就不太容易被人认可。

      • 家园 嘻嘻,《飘》是一部俺死活看不下去的名著类书

        还有几部托老先生的大作。

        没办法,就是看不下去。

    • 家园 见色忘义

      聊美人就那么有劲。那个那个什么大牛的,咱们工业界的名流的故事就不讲啦?

    • 家园 我也很喜欢读《飘》。

      最喜欢的人是郝思嘉和白瑞德。

      开始也不喜欢梅兰妮,觉得她病怏怏的不勇敢,现在倒也理解她,她有另一种形式的坚强,她象个牧师,疲惫的人们需要她。扪心自问,从和平到战乱,我们中也没多少人能适应,又何必苛求她呢?

      梅兰妮和郝思佳只是代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

      郝思嘉这种女人,硬得象块石头,非脾胃强健的男人不能消化,又有几个男人象白瑞德?可白瑞德最后不也走了吗?每次看到这里,总是想哭,太不完美了。

      • 家园 是个中国男人就受不了郝思佳。俺理解。

        但是你不得不说,这个人物从头到尾是如此生动逼真。读者几乎可以看见她生辉的碧眼,倔强的眼神和生机勃勃的笑容。

        一个虚构的人物能立住,能被数代人传唱,这是作者最大的成功。

        林黛玉,黄蓉,都是最成功的角色塑造。

        看看曹雪芹笔下的宝钗,再比较一下梅兰妮。类似的性格对衬写法,曹公成功得多。虽然他早死了几十年。

        • 家园 一点没错。

          在中国,如果一个女人的性格象郝思嘉,会遭受传统文化的围追堵截,比温柔顺从的女人多吃很多苦。所以,大多数的女人装也要装成梅兰妮那样,躲在男人身后,这也算是中国两性关系的默契。

          噢,对了,想给你献花来着,但经验值不够,下次吧。

          经验:4

    • 家园 呦,瑞回来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