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闪耀在市场上的银色信号(前言) -- 老马丁

共:💬58 🌺27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提问
          家园 这个倒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在这边我也见过小的软件公司,只肯雇便宜没什么经验的程序员来干活,不过出了事之后,找我收拾残局。

          我觉得这个跟老板的出身有关,如果老板是技术大牛出身,多数舍得花大钱请人干活,否则一昧消减成本。

          换成理论,就是老板的能力有限,无法判断较高薪水的雇员是否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但廉价劳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的原因,今年加了,明年是否还加?这个加了,那个凭什么不加?成本无法确定,生意难做啊。

          • 家园 原始积累阶段可以理解

            但是完成原始积累,仍然是用这样的思路,特别是根本不留有经验的员工(当年都是以创业的名义才答应低薪留下的),却宁可花更高价格去雇没经验的,就无法理解了。

        • 提问
          家园 关于橡树的问题,我的一点想法

          橡树的问题有些是我经历过的,有些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试着回答一下,大家也一起讨论讨论,其实是个人人受益的事二。

          和国内一家企业合作,感觉这家企业用人的原则就是,只要便宜,不考虑潜在质量。无论人的工作经验,学历,给的工资水平都相似(也有区别,但是拉不开档次),都给低工资,

          老板是按萝卜价给钱,因为他无法分辨谁是人参。这点大家同意吧。

          结果导致种种问题,但是老板却宁可让低水平没经验的人去浪费钱,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待遇招来有水平有经验的人,同时在低水平少经验的人有了经验提高水平以后,不提高工资,导致这些人流失(这些经验可都是老板花钱买出来的)。

          我的想法是,这种现象普遍吗?这样经营的老板成功吗?我想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No的话,那么只能说这样的老板很傻了。另外,他培养的人才离开后应该找到出路了吧?这说明还是有老板愿意付高工资请水平高的人才的。

          比如最近的一个例子,一个位子,跑政府部门各项手续的,一开始给一个新手做,比如一个月给了一千。新手没经验,办错了不少事情,多花了不少冤枉钱。干了两三年,这个人成了熟练工,不给涨工资,这个人就要跳槽。老板于是宁可花更高的工资,比如两千请新手,也不给这个人涨工资(要求还没有新人要的多,比如只要了一千五。)这是什么心理?

          老板是不是考虑到工资结构的问题?或者要在员工面前树立不还价的形象?因为在多次博弈时(和多个员工谈待遇),某个最优的办法是在第一次表现出凶残野蛮不理性的一面,杀鸡给猴看,这样后面再和别人谈就容易多了,有利多了。如果不是,老板做的不是最优的决策。

          我知道这家企业由于有经验的人员大量流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后果已经很明显。但是老板究竟怎么想的呢?

          您应该问问他。I wish I had.

          其实国内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类似现象,可能没这么明显。现在中央四台演的台商故事,我看到的很多讲都是由于自己不懂,一下子就弄得差点倾家荡产。而所不懂的,又往往是这些产业的一些常识,也就是找个行内人员,有些经验的就可以了解到的。

          问题就是,这些人为什么宁可自己受损失,也不愿意花钱请专业人士?

          也许专业人士弄砸了,后果更严重?

          • 家园 国内的企业行为很多时候和外面真不一样

            我觉得我讲的虽然不是很普遍的,但是这样的行为在国内企业的比例是不小的,可能值得专门琢磨。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些人从事的行业的确不是需要什么学历的行业,经验比学历更重要(国内大学教育的确有问题),而这些人起家的时候,就经历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过程,认为经验也没多大用处,甚至由于尝过违规带来的好处,认为经验是束缚。从而既看不到学历的价值,也看不到经验的价值,因为自己就是既没有学历有没有经验走过来的。

            我说的这家企业在南非也有投资,为南非培养了大量的中国人才。基本上都是在他这里从新手得到了经验,然后跳槽找到高薪工作或者自己单干。这样的行为也达不到稳定员工的目的,因为大家都要混点经验然后跳槽。

            几乎所有人都看到公司这样做的问题,我相信老板也看得到,但是痴心不改。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又不是这么傻,否则也不会三五年时间赤手空拳弄到上千万美元家产。应该是有他的想法的,只不过我实在想不通。

            现在这家企业和我们合作玩高科技,在国内找的人也是这个概念,结果因为这些人的低水平,多花了我们很多时间(我们按时间收费,时间就等于金钱,虽然比欧美便宜,但在国内也是大数字),同时由于我们严格保密,对推理过程完全不透露,对方连经验也得不到。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签合同不重视律师。我们花了三四个月准备的几百页的合同人家一周就能答应签字。这也是使用专业人员的问题。往往把律师当作出了事情解决纠纷用的,而不重视律师预防麻烦的作用。这个现象在国内企业非常普遍,也应该有解释?不应该仅仅是说这些人傻瓜吧?(我同意)如果说是怕律师的话(律师在某些方面名声的确不好,很多时候就是律师为了多挣钱而制造麻烦),出了事情还是要找律师,代价更高。

            是不是跑题了?

            • 家园 国内人力资源市场

              明显供大于求.

              别说一般企业,就是在所谓的高科技行业,对员工的去留也不是很在意.

              曾听一个IT行业的经理说过,他们又时候有意解雇有多年工作经验因而薪水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员工,以同样的成本可以百里挑一,雇用两到三个刚毕业的素质也不错的工科学校的学生,刚毕业的人肯学肯干,又容易用一点点加薪来激励.计算下来他们觉得投入产出比更高.

              另外,我所在的公司有个同事是从汽车行业转行过来的,他是国内一个很好的工科学校的汽车系毕业的.说他刚毕业时进的是某国内著名的国有汽车制造厂,其领导的名言是"两条腿的青蛙不好找,但两条腿的人好找".该厂好像现在已经沦为某外国公司的加工车间了.

              老板不重视法律合同,是因为国内的知识产权\同业竞止之类的法律执行不力,真要留人也很难留住,总有人来高薪挖人的.

              • 家园 IT业竞争太激烈了

                一个十几年经验的还真不一定比三四年经验的好到哪里去。这个领域更新实在太快。

                传统工程领域经验就比较重要了。我们挑设计商,对于经验要求就很高,比如项目经理和主要负责人一般都要求十年以上经验,干过多大多大的项目。

                不过遇到一个没有经验要求不严的客户,我们也乐意派没经验的人去锻炼锻炼。全用有经验的,新人怎么办呀?合同里面也会多设一些保护自己的东西,反正对方不细看。

                这叫欺负人么?

                • 家园 作为一个干了十几年的老挨蹄的,我要说

                  这个我不同意

                  一个十几年经验的还真不一定比三四年经验的好到哪里去。这个领域更新实在太快。

                  这个要看具体的岗位。就拿软件开发这一行来说,如果都是低层次的编程工作,区别是不大,但真干了十几年的那个肯定知道怎么偷懒(更简单的方法写出足够好的代码)。当然,现实情况是,确实有人在低层次岗位上混了十几年还没有出头,但我觉得这种是个别。

                  而在中、高层次岗位上,经验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挨蹄技术更新地快,但也是有传承的,并且和其他学科一样,挨蹄产业里也有很多不变的原理、法则。

                  软件开发这个产业也有几十年历史了,大家林林总总地也搞出了不少best practices、methodologies、patterns、idioms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从经验里总结出来的,学的时候,也要有实战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奥妙,并切实运用在平时的工作中。

            • 家园 成长的代价?

              不过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那么这样的企业发展成长的后劲在哪里?他的edge在哪里?比别人先来的南非?估计也就是一个10年企业而已。

              不过对于这种非常规思路的经理人和创业者,我一直是很想和他们打交道聊聊的,下次你有机会问问他的思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