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向西有活路吗? -- 苍野

共:💬137 🌺2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一直在考虑一个可能性

            无论国军华北华东的部队集结到平津还是山东,就算傅作义全军跟着走,傅作义+杜聿明不过80万人。东野和华北部队歼灭有困难,拖住可不成问题。中野收拾掉黄维后监视住桂系,也不难吧,整个南线华野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当时汤恩伯集团还是个“雏”,京沪已经空了。蒋介石那光头想不瘙痒都不容易。

            • 家园 要考虑傅的部署情况

              他全军出动是不可能的。弄得不好堪比杜长官出徐州甚至更累赘。真出来了,旁边有聂总,后面林总再掩杀过来,搞不好本来塘沽跑掉那5万人都被穿越死。

            • 家园 现在用事后诸葛的眼光看

              TG几个野战军摧枯拉朽,谈笑间国军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没问题。

              不过当年TG可不这么看,实际上TG对国军重兵集团的战力一直有所忌惮,在淮海之前老毛还只是谨慎乐观,认为两到三年内能解决蒋光头... 没想到形式急转直下,变保守了...

              个人认为,济南战役的的确确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像个试金石一样,TG一下子发现,即便是据守大型城防工事的国军重兵集团,也并不是看起来那样固若金汤的嘛...

              此后国军就像《黔之驴》里头那头可怜的驴子,被人看穿了看家本领,就只剩下挨宰的份儿了...

        • 家园 长春不是必救,徐州可是

          老杜有长春的前车之鉴,趁GCD未合围,出城刮地皮屯粮,疏散百性,哄他们上火车,开出去就是成功,GCD不好拦滴,百性送给委员长,送给GCD,然后嘛,申请一个中心开花滴东东,比孟良崮条件要好多啦,给委员长一个大的指望,黄维那一陀就算毬了,让老白来救.

          • 家园 铁路早被断了

            宿县就是个铁路枢纽,中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攻克宿县切断铁路。我记得还有人说过,淮海前期为了阻碍国军运输和增援,地方上组织了大规模的扒铁路行动,一夜之间把徐州附近的铁路扒了一百多公里。杜那时候哪有余暇在共军眼皮底下修铁路?一百多公里的铁轨都不是他瞬间能找得到的。他要是能走铁路,才不会考虑那三条路。

            BTW,杜出逃后不久被包围,这时候铁路又成了共军运输的要道,地方上又组织了大规模的修复铁路运动,两三天就全线贯通。谁还敢说政治上的优势战场上没用呢。

          • 家园 老白靠的住,母猪能上树

            桂系巴不得老蒋完蛋好趁机浑水摸鱼呢,老蒋要是连这点都看不出来这辈子算是白混了。

            再说,就是小诸葛真的有心帮老蒋一把,他也得有那个力量才行。黄维被消灭只是十天半个月的问题,黄维完了,中野就腾出手来了,白崇禧来,正好新账老账一起算,打桂系都不用动员。

            • 家园 本来就没指望小猪哥

              本来就没指望小猪哥,反正黄维是从他那儿调来的,他不救,烫手山芋丢还他,皮球扔给老酱,让老酱办丫,撤丫职,再调他的兵搞中心开花,老杜自己泥菩萨过河咧,顾不上啦,中野吃完黄维,就算豆付渣也要消化,能否对付小猪哥的脚肿兵马还是未知数不是?

              • 家园 老蒋要是能办的了小诸葛早就办了

                撤职算什么,老蒋亲手宰了他的心都有,问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白崇禧给老蒋下绊子,扣船不许手下的蒋系部队东调,老蒋除了气的翻白眼也没见有啥办法。

                淮海战场解放军早就实现了即俘即补,昨天的俘虏,今天就能上战场,中野收拾了黄维,补充的俘虏正好和消耗抵消,还顺便换了装备,战斗力只会更强,小诸葛就算来了又能怎样?他的部队还能比18军厉害?

              • 家园 你所谓的中心开花

                需要多少兵力,从什么地方调呢?淮海打到一半杜聿明和顾祝同说至少要增加五个军,否则只有失败。顾答应增加两三个,最后一个也增加不上去。至于黄维和白崇禧的职,白崇禧那边三个兵团,两个是桂系的,蒋介石调不动;黄维是中央军,白崇禧调不动。黄维被吃白崇禧才不会心疼,撤了白崇禧的职也别想能调得动桂系的部队。

                • 家园 调老傅手下的

                  调老傅手下的中央军人马,那时老林还没入关,把老傅整个儿弄出来是不可能的,但调几个军是否有可能?加上老顾.

                  老白那儿应该还有个黄埔一期的宋希廉,好象是十四兵团?

                  • 家园 宋希濂的那些部队是后来组建的

                    三大战役令国民党一下子丧失了一百五十万的士兵,顿感兵力不足,为此在各地建立了14个编练司令部训练新兵,组织新的兵力试图抵抗。宋就是其中之一。淮海前他虽然被任命为14兵团司令,其部队要么被抽走投入淮海战场要么被解放军重创,实际上是个空架子。此后他通过黄埔的关系和老蒋的默许,吞并了不少其他人的部队和编练新兵才勉强组建了些部队。即使如此,号称有两个兵团,六个军的他也只有几个师建制完整,其他的部队空有番号。

                    傅作义的事情倒是有点复杂。他手下傅系蒋系各一半,理论上还是有南下可能。但东野在攻克锦州后就排了个先遣兵团入关,军委决策提前发起平津战役后东野主力于11月23日出动南下入关,12月上旬主力有6个纵队(辽沈后东野壮得不得了,一个纵队5-6万人)越过了长城,20日基本完成对平津的包围。而淮海战役开始时,蒋系攻击塔山的部队还没完全撤回来。按照这个速度估计,即使傅作义所部的蒋系部队南下了东野立刻就能跟上,不过是在中原“大煮”。傅作义那边看上去兵力不少,压力也很大,不是可以轻易调得过来的。

                    算来算去,唯一能出手的还真是那个和委座同床异梦的桂系了。可人家非但不肯勤王,反而利用局势施压。白崇禧逼蒋下野时,连“开放长江防线”,也就是说放任解放军渡江都说出来了。倒霉局势还遇到这种手下,蒋也真够受的。

                    • 家园 桂系武汉部队如果真北上事情还很难说

                      中野在华野部队南援之前压力很大,既要包围黄维又要堵住刘李兵团,兵力已捉襟见肘,如果桂系部队北上增援刘李兵团,不是没有可能突破中野防线,届时黄维兵团同刘李兵团会合,里外夹击,形成反包围,情况就会复杂很多,尤其是中野已经没有野战军的预备队,只能依靠地方武装的情况下。这也是总前委最担心的问题,事后诸葛自可以认为桂系不会出援兵,但是当时必须做好最坏打算,中野之所以急着想要在运动战中吃掉黄维,也是出于这种担心。

                      • 家园 所以蒋介石最为重视的问题就是这个“党内团结”

                        滑稽的是一直到共产党代劳帮他收拾掉了其他派系部队,他才在台湾省勉强得以实现。

                        • 家园 这个还是他自己的原因

                          他歧视杂牌不是一两天了,有美式装备都优先分给中央军,对于伤残的杂牌军则裁减或者吞并,如何指望杂牌军没有异心?桂系何必要为他的中央军火中取栗?比起华野把淮海中缴获的武器和俘虏补充给中野,其境界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