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史杂谈(9)--朱元璋屠戮功臣始末(上) -- 温相

共:💬101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长子当时是什么地位?

                  与其说监军倒似乎是让他去历练,他的职务倒象个跑腿的,也没多少特别照顾,不然怎么被炸死/韩战中中国死于炮火的高级将领好象还不太多,看过一份双方高级将领阵亡表。

                  • 家园 小毛当时是老彭的俄文秘书

                    说是监军也不为过。因为在庐山会议后,总政的萧华告发老彭与赫光头曾秘谈半小时,里通外国想谋反。老彭大骂,说俺一句洋文不会,你问翻译就知道俺讲了什么嘛。同理,小毛是俄文秘书,老彭与俄国顾问间的任何谈话都不可能绕过他,也就是不可能绕过老毛,其间岂无深意?

                    小毛地位当然特殊,被烧死后,老彭几次向老毛道歉,怎么没见他向同时被烧死的另一个参谋的父母道歉?打仗嘛,死人难免的,再说小毛还是擅自从防空洞出来煮早饭嘛。如果当时老彭在小木屋中,也免不了一死吧,唉,其实这种死法也好,死得其所,免得后来遭这样的罪和辱了。

                    小毛当时在老彭身边,在军队总部,按理说战争中没有比这个地方再安全的地方了。但老毛极为关心总部的防空问题,几次电老彭注意,甚至叫他将总部迁到鸭绿江边,关心之切溢于言表,俺私心忖度,不会没有小毛的因素在吧?小毛死后,似乎这样的电报就没有了嘛,还是俺寡闻不知道?

                  • 家园 那么小蒋新赣南呢?

                    历练历练,资历就有了。开始是跑腿的,很快抬轿子的就会挡都挡不住地献殷勤了,然后他就是一个大功接着一个大功,不升官都不可能的。

                    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IBM老沃森的儿子,小沃森(后来的IBM总裁),到IBM上班,开始是做最底层的销售员,于是他们地区所有的单子都变成别人去谈,他去签单,这样他迅速而超额地完成了全年定额,成了销售明星(见《父与子:IBM发家史》)。这点事情用不着他父亲的授意,地方的经理员工们要是连这点也不明白的话,就别在公司混了。

                  • 家园 这我不同意!

                    太子殿下是在志愿军司令部被炸死的。

                    志司是志愿军最安全的地方,太子之

                    牺牲纯属意外。如果太子是作为一个

                    师政委,或团政委在第一线阵亡的,

                    那倒可以算本朝太祖大公无私。

              • 家园 李纳曾经是北京副市委书记,毛远新是顾命8大臣(1976年)

                我这有张顾命8大臣手前手在毛遗体前的合营

    • 家园 【原创】明史杂谈(9)--朱元璋屠戮功臣始末(中)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直以元朝的弊政作为提醒自己的名言,他多次表态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实录》卷五九)从朱元璋称吴王时期,李善长、徐达就是中书省的右左丞相,但是,到了开国后的洪武四年,朱元璋让李善长致仕,徐达虽然还一直兼任着中书省的丞相,但是,徐长年领兵在外,并不参与朝政,这时,朱元璋的亲信是汪广洋、杨宪这几个人,随后,杨宪被淮西集团构陷遭杀头,汪广洋成为朱元璋的实际办事的丞相,朱元璋把他比作张良一流的人物。此时,胡惟庸进入了宰执的行列。

      胡惟庸是在朱元璋起兵后的第三年投靠的朱元璋,他是安徽定远人,是淮西集团核心的籍贯,李善长也是定远人,沐英也是定远人,当时有人写诗比喻淮西集团是: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胡惟庸在朱元璋手下混了十二年也才做到县主簿,但是,后来由于李善长的援引,很快被提拔到了中书省参知政事,而后又代替汪广洋出任中书省左丞,杨宪死后,胡惟庸逐步得宠,朱元璋问策于刘伯温关于宰相的人选时已经把胡惟庸列在其中,这还是洪武三年之前的事情,可见,胡惟庸当时在朱元璋的眼中的地位了。

      但是,包括胡惟庸、李善长在内都不明白朱元璋的本意,朱元璋其实早就不想设置宰相了,他之所以让李善长罢相,贬逐汪广洋,并不是为了给胡惟庸腾出空间,而是给自己兼任宰相制造口实,这点只有聪明的汪广洋读懂了,所以,朱元璋让他回来做右丞相以钳制胡惟庸的时候,汪广洋只是喝酒,不问政务,联系到汪广洋之前的“屡献忠谋”,几乎很难令人理解,而实际上,汪广洋看透了朱元璋的本意,也正为此,朱元璋后来才下决心整死汪广洋。

      胡惟庸之所以被提拔重用,并不完全是李善长的功劳,朱元璋在用人行政上从来都是不肯假手与人的,何况像宰相这样重要的位置,朱元璋虽然依靠淮西集团起家,但是,一旦大功告成,这个羽翼丰满的政治军事集团就成为朱元璋在背的芒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文臣的头子,经年经营地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势力,所以,朱元璋虽然口头上说善长“功甚大,宜进封大国。”而暗中则指使汪广洋、陈宁弹劾李善长,败坏李善长的政治声誉。胡惟庸不过是朱元璋原来帐下的一个文书,朱元璋正是看中了胡惟庸并无党羽而且又是李善长阵营的力量,才决定把胡惟庸抬起来以制约善长的,然而,他没有想到胡惟庸居然不能体会皇帝的本意不过是想把宰相变成高级秘书、帮办的宏伟战略意图,反而加紧和李善长搞好个人关系,这让朱元璋不能不紧张,不能不恼火,不能不重视了。史称胡惟庸“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和朱元璋的骨子里的的指导思想“至尊之位,操可致之权,赏罚予夺,得以自专”已经完全南辕北辙了,皇帝不杀他已经不行了,有点时不我待的感觉。

      朱元璋的步骤很紧凑,先是杀了他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汪广洋,然后让涂节上表告变,说是胡惟庸联络陈宁等人准备造反,就此杀掉了一大批功臣宿旧,包括依附胡惟庸的官员和六部官属。大小官员被处死者多至一万五千余人,而后在洪武十九年穷治胡党,竟然编造出了胡惟庸通倭的证据,就此又杀了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最后连李善长也成了胡党最后的党徒。其中,吉安侯陆仲亨十七岁开始追随朱元璋起义,朱元璋说他是“此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而后在所谓的谋反审讯过程中,朱元璋明明知道陆仲亨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大逆不道,仍然自己编造了一个借口说:“朕每怪其居贵位有忧色”这简直就是莫须有的罪名了。平凉侯费聚连儿子费超的命都给朱元璋赔进去了,反过头来还要被朱元璋说是胡党,朱元璋说费聚是“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陈年的老帐都翻了出来,可见,费聚不死都不行。这点就是《明史》作者都看不过眼去。

      在胡惟庸死后,朱元璋毅然废除了丞相制度,暴露出他蓄谋已久的真实想法。

      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虽然和胡惟庸有姻亲的关系,但是,并没有把李善长牵连进来,只是贬斥了李存义而已,但是,李善长不知是什么缘故居然没有谢恩,这让朱元璋老大的不快活,联系到洪武初年李善长的种种骄横的做法,朱元璋准备对李善长动手了。对付李善长这样的功臣第一,自然不能向对付胡惟庸那样简单,偏偏李善长因为建造府邸的缘故向汤和借了三百人使用,让汤和给告发了,善长又给丁斌求情,这让朱元璋抓住了把柄,用严酷的刑讯逼供丁斌,得出了李存义奉了胡惟庸的口信请李善长加入谋反同盟的所谓的证据,还有李善长不举报胡惟庸交通倭寇的旁证,总之,一个家奴居然把主人在密室内说的话都举到了御前。朱元璋这样才从容的下命令说: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然而,还是不杀善长,直到有司说星变,需要杀大臣消灾,于是,善长为了朱元璋做了最后一次贡献,全家七十多口人同时被杀,李善长时年已经是七十七岁的人了,赐死给予全尸,算是朱元璋对这位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的“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的多次称之为“赛萧何”的最大的功臣的酬劳。

      李善长冤死之后,郎中王国用上表抗言,以朱元璋的暴烈的性格也竟然是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胡惟庸一案标志着淮西集团文官势力的基本铲除殆尽。下面的目标就是武将势力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