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手表的故事(四)三转一响 -- 履虎尾

共:💬52 🌺1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虎老师具体说说怎么挣工分

      一直以为工分类似考勤表,每个人有份记录但没有实际的工分票之类的。那如果用私活换工分是不是还得找生产队改记录啊。

    • 家园 卡嚓是照相机没错。

        自行车在当时也可以是挣钱工具,相当于现在的摩托车带人。六九年我到江苏洪泽县,从一个知青点到另一个知青点大约四十公里,步行。走到洪泽湖大堤时来了一位兜生意的,带到县城约十公里要八毛钱,俺没舍得花。

        另外也是运输工具,俺当年用它骑着带过洗衣机等大件,也带过双人床床板,不过这是推着。

        在电视上看到过牛的,两人带一根约四米长,三十厘米直径的原木,一头搭在后架,一头搭在后车龙头上。较高难度的是一人带七八根三四米长的大毛竹,竖着绑在后架上,这掌握平衡就要高技巧了。

        越南人也很牛,一人一辆车推五麻包大米(每包一百公斤)往南方送,推着车已经够不到龙头,绑根竹杆当延长臂。

      • 家园 我记得您老不是在内蒙插队么?怎么跑到洪泽湖了?

        从一个知青点到另一个知青点大约四十公里,步行。
        那要走多长时间啊?8毛钱,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购买力如何?

        • 家园 洪泽湖是去“体验生活”

            69年回家治伤,医生说没什么可治,我就跑到同学插队的地方去了。我们那片到苏北插队的基本上都是到洪泽。

            还把同学的两个小弟弟妹妹带去了,他们才是真的去体验农村生活,家长要求到那里要参加生产队劳动。

            我插队的地方与同学所在的地方干一天能分到六毛几,还要扣去口粮钱等,到年底能到手的大约也就三、五十元。

            那时在食堂包伙一天的标准是三毛三加八两粮票。

          • 家园 回家治伤,医生说没什么可治

            我恶毒揣测您是偷懒找机会回家吧??.

            你还挺浪漫的跑到洪泽湖看鸭子,好兴致啊。不知道现在夏天流行的小龙虾,在当时的盱吁是不是也很流行?

            那时在食堂包伙一天的标准是三毛三加八两粮票
            是不是还可以不在食堂吃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