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港股实盘6】第6周——玩的是心态,不是心跳 -- 老拙

共:💬72 🌺17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武药突破看“四项基本原则”在香港

      今天没事,侃侃山。预先声明,不是荐股,现在买入有在回抽或突破失败时被套的可能。

      今日收市时,武药1889HK以当日最高价1.62元收盘,创出近五个月的新高。在中级调整市中,1889几天内从底部急升突破中期高点,显示该股极有可能走出上市以来长达9个月的下降通道,转入较长期的上升通道。就象前面9个月无论大盘如何上升它却反复下行一样,一旦趋势形成,轻易不会改变。

      说句良心话,港股实盘中,或者说做实盘以来,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1889。不是担心它的业绩成长性,而是担心:“四项基本原则”在香港到底灵不灵?1889的中报已经显示,业绩成长性和财务状况都非常好,但是股价依然在下降通道中运行,而且越跌越深。

      在香港市场,1889有天生的三大弱点:小盘、民企、毋知。

      小盘,机构不会来。因为机构能够投入的资金很少,不值当;再说小盘流动性就差,进得来出不去。所以小盘股没人做,“街货多”。

      民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内地民企在香港市场出事的不少,骗人的也有,所以内地民企在香港市场的信誉低于国企。实际上,崇尚自由市场的香港投资者很看重内地企业的官方背景。

      毋知,难以获取相关信息。不象我们在内地,周围的人群、每天的新闻都在向我们传递着有效的第一手感知信息。特别我在远郊居住,医疗条件和医保范围,不说日新月异,至少是月新年异。

      由于这三大局限,用“四项基本原则”选择1889这样股票,在香港市场灵不灵,就使我悬着一份心。

      今天算是有了初步的答案。11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公司全资子公司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恢复鱼腥草注射液的生产和销售。该产品全国原有生产商约有三十多家,目前全国只有三家企业获准生产,福建三爱为其中之一。8日,1889见底强劲反弹,9日在恒指大跌中继续上攻前期高点。12日,武药公司网站就此发布公告,同日恒指重挫个股纷纷深度下跌,1889却守住高位。14日,在恒指大涨的情况下,1889顺势创出新高。

      8、9两天,1889放量上涨,武药公司还以为是收购传言影响市场,遂于9日发布公告称:“本董事會謹確認,目前並無任何有關收購或變賣的商談或協議為根據聯交所《上市規則》第13.23條而須予公開者;董事會亦不知悉有任何足以或可能影響價格的事宜為根據聯交所《上市規則》第13.09條所定的一般責任而須予公開者。

      实际上,1889放量大涨,并非收购而是鱼腥草引发。有河友问,这个鱼腥草注射液是怎么回事,能够起到如此作用?

      200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鱼腥草注射液的生产、销售和临床使用,是因为从2003年以来,全国出现约200多例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数据统计已经表明,鱼腥草这七个注射液在临床使用当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比如说过敏性休克,还有呼吸困难等等这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是引起了一些病人死亡的现象。

      这些经过上千年用药历史验证的药材,为什么做成注射液就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呢?专家介绍说,注射液与口服的制剂和药材不同,后者是通过口服消化吸收的,而前者则通过血液直接吸收,是完全不同的代谢途径。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有很多是多种药材混合而成的,由于产地和采摘时间不同,可能有效成分含量也不同,很难稳定控制质量。通过血液途径给药,对药材成分的提纯非常重要。

      人命关天,因此恢复鱼腥草注射液的生产、销售、临床使用的前提,就是生产企业必须能够切实控制好质量。本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原30多家生产企业中,仅批准1889等三家企业恢复生产,表明1889药品生产和提纯质量达到相当的先进水平。在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生命健康水平的情况下,质量控制水平无疑已成为医药企业的生命线。价值投资者也应该非常明白这一点对于医药企业的重要性。

      说到这儿,我想顺便说一个问题。就是:明知道大盘肯定调整,还是“较长时间的相样调整”,覆巢之下无完卵,为什么老拙非要守着,打死了都不卖?除了我看不准个股走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谁也不知道明早醒来,被你卖出的好股票会不会发个公告,因而一飞冲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抛低吸[中信证券]的时候,如果它突然公告“华夏基金股权转让事宜”,搞不好能把肠子都悔青了。

      5个月来,在恒指反复上升中,1889两次放量上功1.55元无功而返,却在这样一个基本面利好的消息刺激下放量突破,如果后世转入上升通道,就能说明“四项基本原则”在香港市场同样有效。对此,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A股市场也有同样情况。记得我们用“四项基本原则”选出包铝、云铜时也有这种情况,尽管年报反映业绩很好,增长很快,就是反复折腾,死活不涨。但是,轻阳于飞说,可能还需要一个消息刺激一下。果然,公布中铝吸收合并案之后,包铝一飞冲天。

      第二,从本质上说,“四项基本原则”是抓住主要矛盾的思路。我们知道,影响股价升跌的因素很多很多,对于个股来说,某些因素会促使股价上升,肯定就有另外一些因素压制其上升甚至使其下跌。比如1889,“四项基本原则”支持其上升,盘小、民企、毋知三项因素就压制其上升。想找到一只所有各种因素都支持其上升的股票,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只要这些因素支持,股价一定大涨,且涨幅“超过大市”?我们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到根本作用。这就是我们价值成长投资方法的实质。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会随之而来。1889突破了,我们的新问题随之而来。在我们买入的28万股中,有4-6万股是“超配部分”。什么时候卖出?

      有河友建议说,选股、买入都按“四项基本原则”;卖出结合趋势投资法。

      趋势投资的话,又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不做预测。只要它还在涨就是趋势没变,拿着不卖。直到有一天股价下跌并有效跌破短期或中期趋势线(如5、10、20日均线),确认调整开始时卖出;

      第二种,预先判断。个股突破后通常会回抽颈线(1.55元),由于幅度较小不具意义;上涨遇到重要阻力区时,有可能回撤进行整固。1889上市后,在2-2.5元反复换手,堆积了大量的套牢盘,显示这是一个重要阻力区;下落过程中,数次反弹到1.8元附近,显示是一个次重要阻力区。所以,如果选择后一种办法,就要预先确定是在1.8元附近,还是在2元以上卖出?当然,最好还能在充分回调后再接回来。

      不过,上面两种办法,老拙几乎没有都做准过。所以把皮球推给大家,听听各位意见。

      关键词(Tags): #港股实盘
      • 家园 我如果有1889,会这样操作

        “超配部分”是融资的吧? 如是,最好谨慎一点,当达到以下两个条件的任何一个都可卖出

        1. 前期高点1.8元,

        2. 年底收购公告出来复牌后无论任何价格

        0165和1889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股,只是我觉得0165可能会涨得比1889快.

        1889现在盘小流动性差,以后价格涨上去了,它的\"流动性\"就好了,呵呵

      • 家园 2元卖出,1.8元再接回?
      • 家园 现在讨论超配的卖出点了。

        第一种方式是华尔街的传统方式,“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也是欧奈尔说的12%就卖出。第二种是最近流行的成交量交易策略,根据成交量判断压力位与阻力位。两种都有合理性。我觉得结合着判断卖出点比较合适。让利润崩跑,如果在调整时,即使下跌不到12%,如果是碰到阻力位下跌的,也可以卖出超配部分。

      • 家园 超配部分是为了降低成本

        假设长期持有22万股,现有成本需要降低10%到1.25元,经简单计算,可以在股价达到1.92元后抛出6万股超配部分。

        如果比较有信心武药转入上升通道,我觉得超配部分也可长期持有,一直到市场价格高估或基本面改变再一起逐步售出。

        或者也可以在发现有更大升值潜力或更大安全边际的股票时售出超配部分,腾出资金来购买更看好的股票。

      • 家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 家园 想起前一阵老拙推荐1889的时候,

        很多同志怀疑1889可能会作假账,因为1889的数据很漂亮,比国内很多知名的制药公司都好,而且1889的产品也都是一些常规处方药。

        我想,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理解,同样的产品和市场,武夷可以做得出色,那说明他的管理、经营水平要高?

        老拙从微观数据发现了医药行业可能是下一个快速发展的板块,比零售行业更可能。那么是不是因为,“和谐”的基本政策走向,“保障”的覆盖要先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我们确实也看到,这几年社保和医保的覆盖面在逐渐扩大。

        关键词(Tags): #武夷制药#管理#医药行业
        • 家园 这种事情没法说,就像0203年的哈药

          报表也漂亮的要死,股价在熊市里也跟吃了兴奋剂是的突突往上窜,好像很像价值投资的证明啊, 其实是著名猛人阚治东坐庄呢。

          这种小盘股不像大盘股,大盘股因为流动性充足,股价基本就能反映市场对它当前的认可程度,而这种小盘股可能很长久的被高估或者低估。

          • 家园 是否可以说,从06年开始,报表可信度加强了?

            实际上过去我也是非常担心上市公司报表的问题,之所以敢跟着老拙做中信,因为首先大势向好,证券业会更好,证券龙头会好上加好,这个问题不大。

            其次就是,关于证券业的业绩估算,老拙给出了非常翔实的计算,这个兄弟我可是做不来,呵呵,而且计算的居然和报表相差无几。这证明了业绩的真实可靠。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其他上市公司的报表,是否真是可靠?或者说,就算有利润管理的技巧,把利润在季度甚至年度间转移,但是是否至少做到了总体上不出线虚报和隐瞒的情况??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东西,好像是说因为什么什么原因,现在的报表从06年的开始,就比以前的更加真实可信了。各位有没有什么资料和看法?

            我觉得报表真实可信,那也是我们进行价值投资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啊!!

          • 家园 有道理
          • 家园 呵呵,老兄的见识很丰富

            可见是在中国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了。

      • 家园 疾风知劲草,野火见真金!
      • 家园 sofa oooooh
    • 家园 关于国美和认股证

      在follow老拙的港股实盘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东西。发现要做到心里有数,价值投资也很累阿。要学习一些财务和金融知识。向老拙学习!

      我有两点不成熟的看法,拿出来跟大家讨论:

      1、国美

      老拙在港股实盘的备选股评析的时候,因为2007中期国美的业绩在扣除可转债的损益后,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不到20%,所以暂时不考虑。而因为我对苏宁国美情有独钟,所以又着重找了一些报告来读,关于苏宁的研究报告可以找到很多,而国美的几乎没有。

      国美在2006年向华平基金发行了1.5亿美元的可转债,约定在2001年前可按照6.6的价格转换为国美的股份,而当时的国美股价低于6.6。按照我们自己的简单计算的话,可以把这个想象成“增发”,效应就是对业绩的摊薄。但是,为了公平的估计这些可转债的真正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将可转债的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负债,一部分就是“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后者是按照期权公式计算的,产生的损益要反映在利润中。叶就是说,当国美的股价低于6.6的时候,华平产生损失,而国美产生收益。随着国美股价的上升,逐渐华平产生收益,而国美产生损失。

      2007年5月国美增发,华平顺势兑现了1.25亿美元的可转债,还剩余0.25亿美元。

      2007年5月国美还向高盛发行了45亿人民币的零息可转债,约定在2014年之前,可以按照19.96的价格转换为国美的股份。同样,分为负债部分和“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部分,这部分在2007年中期报告中产生约1亿的收益。

      我的感觉是,按照这个会计准则计算太复杂,主要是为了方便华平或者高盛在到期之前计算可转债的“公允价值”。对于我们要投资国美的话,剔除这部分损益而简单将其考虑为“增发”的摊薄效应,按照摊薄考虑的话,两部分债券会增加大概10%的股本。

      按照现在的股价16.32看,市场也是这么考虑的:16.32/(0.26*2)~=31PE,如果是按照考虑了可转债损益计算的话:16.32/(0.13*2)~=63PE。

      所以,按照国美与苏宁业绩逐年翻番考虑的话,国美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当然,随着既有门店数已经达到上千家,而每年新开门店数为150家,且新开门店多在二线城市,不会有一线城市那样大的销售额,所以苏宁国美的增速可能会放缓。但是,有利的是,随着规模的增大,费用占比在降低;随着管理的精细化,毛利率和净利率在上升;随着进入电脑、手机等3C类领域,利润上也会有所体现。对于未来的增速,就不是我能算得了的了,呵呵,还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老拙的帮助。

      投资苏宁与国美还有个好处,就是他们属于消费类行业,对宏观经济的依赖性小。

      2、认股证

      前段时间跟政委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下权证。

      我最后形成的认识是,权证发行商希望股民将认股证认作是短期谋取收益的投资品种,总是强调认股证的时间损耗,其实我觉得这是个阴谋,呵呵。因为,如果大家都象老拙一样买石化权证,中间不频繁进行交易,发行商就无法“高价时创设卖出,低价时买回注销”来谋取利润,所以股价波动越剧烈,对发行商越有利。如果象老拙一样买认股证,到期兑现,发行商几乎是必输的。

      这里说认股证,就是因为国美发行可转债引起的,因为可转债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债券+认股证的品种,华平可转债还有一点很低的利息,而高盛的几乎就是零息的,看起来完全就象一个有保本条款的认股证。高盛认股证是发行时以RMB认购,而到期以$兑现,所以这里面还有个人民币升值的考虑。

      那么,为什么苏宁只是以简单的增发来募集资金,而国美用可转债呢?因为,如果把可转债简单考虑为增发,国美是以高于现价的条件增发的,而苏宁的增发只能以过去若干个交易日的平均价增发,一般是在现价的基础上打个折的。所以,这就是黄光裕得财技。但是,翻会来说,苏宁张近东也许是大巧若拙,因为A股给了苏宁强力的支持(07年60倍PE),而国美则没有这个福分。

      关键词(Tags): #国美#苏宁#可转债#认股证
    • 家园 【操作】认购金已划走,实盘具体买入计划

      认购金已划走,所以从今天开始实盘就可以用券商融资买入。

      由于我们确定,券商融资的使用时机,是大盘暴跌带来的投资机会,按此原则确定我们的买入时机是:由于大盘暴跌,使得光控下跌到实盘前期买入成本28.45元的10%以下,即26.50元以下(07PE11倍)分批逢低买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