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石油杂谈(0) -- 奔波儿

共:💬87 🌺536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比例一直在变的

        这个比例一直在变的,具体需要去查查了。

        同样数量的原油,产出的东西,技术含量由高到低,从石脑油,气煤柴,重油,基础油,石腊,沥青到各类中间体,最后到各类塑料,粘合剂,液体化工品,橡胶等等等,这期间附加值是成倍增长的。虽然石化产品的能耗比初级石油产品要高,但是其利润已经可以忽略这些额外的消耗了。这就导致当不同产品的价格(最直接因素)出现波动的时候,炼油厂或化工厂的产品比例会变化。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开始打仗而军队的油料供应不足,那么,即便化工品价格再高,炼厂也得把所有的石脑油/化工品产量转到气煤柴上面去。

        技术进步很重要,楼主图里面一桶原油只生产1.7%的Heavy Fuel Oil。 过去重油比例很高的,市场的因素是一方面,现在催化裂化,加氢重整,催化剂等工艺及技术的进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还有就是随着社会进步,环保要求在不断提高,现在欧洲炼厂,柴油生产比例普遍比较高,就是柴油车在能耗方面优势的体现。

        这些都会导致不同产品的比例变化。

        第二个问题,AutoEagle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补充一点,经济问题。在可以通过多种工艺合成某产品的时候,这东西根子上来自石油还是别的就取决于成本了。

        考虑机会成本,过去尿素厂跟着碱厂跑,先在看看不是靠气田就是靠煤田。如果忽然天然气价格暴涨,或是候德榜N世发现了更先进的氮肥制造方法,恐怕形式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 家园 一般认为是一半对一半,另外要搞清化工产业的定义

        用于能源的略多。比较典型的如中国,去年消费原油3亿吨,而其中转化为汽柴煤油和燃料油约1.5亿吨。不过这个比例不是特别精确,润滑油,催化裂解等精炼过程的消耗都是不可忽略的。

        化工产业是指一种基于物质化学变化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工业部门,其含义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广义的化工产业是与制造业对应的,至少包含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食品化工,煤化工,无机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陶瓷与玻璃,钢铁等等。狭义的一般指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无机化工等。

        以上说的比较抽象,举几个例子。三酸两碱工业(硝酸,盐酸,硫酸,烧碱,纯碱)也是一个年产数千万吨的大化工产业,但与石油关系不大(合成盐酸利用的氢气可以从天然气中获得,但也有很多其他获得途径),属于无机化工范畴。无机化工产业还包含合成氨,磷肥钾肥,各种工业盐类,氧化铝等等部门。事实上,对于无机化工工业而言,除氢气原料外,与石油基本无关。

        煤化工则是另一个与石油关系不大的化工产业。事实上,在三十年代之前,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肥料化工都是以煤为基础的。近几十年来,煤化工受石化冲击,规模一直没有大的发展,主要有合成甲醇,制氢,焦炭,煤焦油,粗苯等部门,但随着油价高涨,现在有复苏迹象。

        精细化工一般是以各种有机原料为基础,经多步反应,生产各种复杂有机物的过程,目前各种有机原料已石化产物为主。

        石油化工是目前最重要的化工部门,包括石油精炼,化工原料生产(氢,乙烯,其他烷稀炔烃,醇类,醚类,苯,甲苯,二甲苯,其他芳烃物质等等),化肥(尿素等),合成橡胶,化纤,润滑油等部门。

    • 家园 【原创】石油杂谈(4)---兄弟们,联合起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60年9月10日至14日,海湾四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与来自南美大陆的委内瑞拉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召开会议,为对抗以西方公司为主的世界石油巨头们,于9月14日正式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OPEC)。随后,该组织又先后吸收了卡塔尔(1961)、印度尼西亚(1962)、利比亚(1962)、阿联酋(1967)、阿尔及利亚(1969)、尼日利亚(1971)、厄瓜多尔(1973--1992)、加蓬(1975--1994)。2007年,在接纳了来自非洲的新成员安哥拉后,厄瓜多尔于12月份再次重返欧佩克。

      欧佩克起初组织比较松散,属于一个非官方的议价组织。由于组织成员来自三个大洲,社会制度和文化习惯差别很大,在石油生产和经营上面并不能真正拧成一股绳,被西方大国分化瓦解,因此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根本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在米国的支持之下,以色列再一次战胜了阿拉伯人。阿拉伯人面临战争的失败很无奈,但又不甘心就这样被美英玩弄于股掌之中,于是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科威特、利比亚、沙特于1968年1月9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成立另一个重叠的组织,名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APEC),联合起来对以色列及其支持国实行石油禁运,第一次尝试使用“石油武器”。可这一禁运行动只持续了十天,就因沙特私自提高9%的石油产量而宣告失败。1972年前后,阿尔及利亚、伊拉克、以及非产油大国叙利亚和埃及先后加入,但终因内部纷争不断,最终和阿拉伯联盟一样无疾而终。

      但这一切在1973改变了。当年8月23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与沙特国王费萨尔进行秘密会谈时,希望沙特及其它OPEC的阿拉伯国家能在即将开始的赎罪日战争中能施以援手,采取统一行动,运用石油武器来支持阿拉伯兄弟的正义事业。9月15日,欧佩克的6个海湾国家宣布要进行涨价。当时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悲愤地说:“石油价格理所当然应该涨起来!......你们(西方)卖给我们的小麦已经涨了300%,同样你们在食糖和水泥以及一切卖给我们的东西上面随意涨价 ......你们低价买进我们的原油,提炼以后又以百倍的价格再卖回给我们......从今天开始,为公平起见,你们,再想买油的话,应该多付点儿。至少10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0月6日,埃及军队突破巴列夫防线,叙利亚军队也从北部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和“十月战争”)爆发。为配合埃叙军队,10月10日,欧佩克宣布终止1971年德黑兰价格协议;16日,沙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宣布将石油价格提高16%,同时宣布消减生产;19日,以沙特、利比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宣布禁止对美国出口原油;在随后,又宣布对荷兰、葡萄牙西欧国家进行石油禁运。

      可惜的是,赎罪日战争以埃及和叙利亚的先小胜后大败,很快就在10月26日结束了。但,第一次石油危机却因此爆发,在欧佩克成员国的统一行动下,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欧佩克第一次显示了它的威力,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低油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次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同时,欧佩克的收入由1972年的230亿美元,增长到1977年的1400亿美元。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什叶派政权,自此被米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美国的鼓动之下,萨拉姆帅军攻入伊朗,两伊战争爆发。可美国没想到,这次扇风点火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于两大产油国开战,战火波及其各自的石油生产和运输设施,引起石油产量锐减,尽管欧佩克其他产油国加大产量,可欧佩克的总产量还是下降了4%,因此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当时原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这次危机再次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一方面在石油的进口方面积极分流同时加强本土的石油战略资源储备建设,另一方面开始有目的有步骤的控制海湾的大油罐子,机会终于被老美们等来了。由于两伊战争中,萨达姆没占到便宜,瞅着邻居科威特家富得流油,想讹点银子花差花差又没讹到,一气之下,干脆在1990年8月2日一夜之间就占了科威特。

      萨达姆的突然发难,立刻引起了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仅三个月时间,原油就从14美元一桶涨到40美元,第三次石油危机来临了。这一次美国没有坐视不管,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落入萨达姆的控制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海湾石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1991年2月24日,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展开“沙漠风暴”行动,将伊拉克打得屁滚尿流。

      海湾战争之后,美国顺势控制了科威特、沙特和其它海湾小国,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事实上的保护国。这之后,美国又不断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对伊拉克进行全面的经济和军事打击。小布什上台以后,借911之西风,干脆给伊拉克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占了伊拉克。现如今,美国已经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储量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同时,因为美国已经通过伊拉克,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欧佩克的各种政策,比如说身为欧佩克成员国,伊拉克现在的石油生产不受任何配额限制。

      现在的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效地控制了欧佩克。但无论如何,现今世界石油市场上,OPEC还是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它囊括了全世界44.5%的原油生产以及77.2%的石油资源。我们相信,只要还有伊朗和委内瑞拉这样的好汉子在,美国完全控制欧佩克的阴谋就绝对不会得逞。

      现在的原油价格已经在90美元一桶上下打转转了,未来呢?兄弟们,你们说呢?

      元宝推荐:爱莲,
    • 家园 【原创】石油杂谈(3)---从德州的牛皮说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米国的德克萨斯州是盛产石油的地方,有许多关于石油的笑话。话说某年某月某日,三位德州土佬儿碰在一起,其中一位吹嘘道:“你们知道吗?我家后院就有8口油井。”

      “这算不了什么!”第二位反驳:“你知道吗?我家厨房里还有一口油井――烧饭都是直接在油井上点火烧的!”

      “这也不稀奇!”第三位也不服输:“我家汽车的后座还有一口油井呢!所以我的汽车永远不需要加油。”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要找油,首先得弄清楚石油是怎么来的。话说若干个百万年或者千万年前,若干头浮游生物们快乐地生活在海洋或者湖沼中,休养生息,生生死死,似无穷尽。它们死亡以后的残骸和水中的沉积物混合在一起,沉入水底,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富含碳氢化合物的一层。再后来,在这一层上面又逐渐覆盖了其它的泥沙沉积,也就是盖上了一层厚重的大被子。被子一厚,自然就有了高压,如果此近的地温又很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经过若干个百万年,这碳氢化合物们就像那太上老君炼丹炉中的孙猴子,终于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了石油。油比水轻,如果岩层的孔隙度(比如砂岩)足够或者存在着裂缝,它就会自动向压力低的地方游移,最后大家伙儿在一个地方汇合,汇合点的石油术语就是油藏(Oil Reserve)。这油藏的条件很高,必须要有密闭的外壳,也就是盖层。如果盖层不好,比如说存在大的裂缝或者被风霜雨雪给剥蚀了,油气就会泄漏出去。前些年,在贵州发现了估算储量达十亿吨的古油藏,可惜当地岩溶和断裂发育,若干个千万年下来,早就已经泄漏干净,后人也只能一身长叹,徒呼奈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般说来,找油田,要找沉积盆地。下图为全世界主要沉积盆地分布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根据休斯顿地质协会2004年的数据,全球877个大油田中约35%都分布在滨海的盆地内,尤其是拥有大河入海口的盆地,例如:中国的黄河、美洲的密西西比河、非洲的刚果河、中东的幼发拉底河这些河流的入海口处。因为此类盆地处于咸淡水交汇地带,水中富含营养物质,适合浮游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最终的油藏形成。还有31%的大油田处在大陆架上,比如北海油田、墨西哥湾油田以及潜在的北极大油田,这些地方也是由于临近大陆源源不断地输送巨厚的烃源沉积物而形成的。排名第三的是与俯冲带相关的前陆盆地型油田(约占20%),比如说印尼的油田以及我国东海的春晓油气田。

      根据欧佩克发布的2006年石油年鉴,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总计是1.2万亿桶,排名在前的是1)沙特,2642.5亿桶(22.1%);2)伊朗,1284亿桶(11.6%);3)前苏联国家(主要是俄罗斯),1282.5亿桶(10.7%);4)伊拉克,1150亿桶(9.6%);5)科威特,1015亿桶( 8.5%);6)阿联酋,978亿桶(8.2%);7)委内瑞拉,870亿桶(7.3%);8)利比亚,414.6亿桶(3.5%);9)尼日利亚,362亿桶(3.0%);10)美国,217亿桶(1.8%);11)中国,162亿桶(1.4%)。前十位中,除了前苏联,全是欧佩克国家,而欧佩克的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比重是77.2%。最近米国一直嚷嚷着要向伊朗动手,桌面上的理由是核问题,实质呢,不还是盯着人家世界第二的石油储量。

      也怪了,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盛产石油,尤其是在素称“世界油罐”的中东地区,在储量前十位中,占了六位。就是在咱们国家,伊斯兰教盛行的新疆地区也同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难道是安拉特别眷顾其治下的土地?

      参考站点:

      http://www.hgs.org

      http://www.opec.org

      http://www.wikipedia.org

      • 家园 有石油就来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中国的确是个贫油国,从《世界主要沉积盆地分布图》上看

        无论领土还是领海、专属经济区范围内,中国的沉积盆地的面积比例都只有一点点。

        可奇怪的是小日本,看他周边也有不少的沉积盆地,居然不产油,看来是坏事做多了的缘故。

      • 家园 布什老家油井多啊
      • 家园 一直有个问题

        既然

        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经过若干个百万年...变成了石油

        那若干个十万年,若干个万年的产物是啥?有没有发现过呢?

        • 家园 这个问题问得好

          根据有机生油学说,在石油未最终形成前,它是以干酪根(Kerogen)的形式存在沉积岩(例如页岩)中的。干酪根一词最初被用来描述苏格兰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它经蒸馏后能产出似蜡质的粘稠石油,也被称为“重油”。现在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干酪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与其相对应,岩石中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称为沥青,天然沥青几千年前就被古埃及人用于制作木乃伊。

          • 家园 谢谢

            还有个问题,你说的“重油”和传统上说的石油分馏产物的重油是一回事情吗?

            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说阿拉伯、印尼这种以轻质油为主的油田就是年纪老的油田?

            • 谢谢
              家园 第一个问题,俺不知道,毕竟不是做石油化工的

              石油是否成熟,与压力、温度以及时间这三个重要因素都相关。如果时间短,但油源岩的干酪根品质高,生油的环境好,一样能生成高品质的石油。

              • 家园 从石化角度看,两种重油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普遍接受的生油理论是,干酪根绝氧地热生成石油。根据转化程度分为不熟,半熟,成熟,过熟等阶段。普遍认为天然气田是过熟产物,但轻质油和重质油与成熟度关系不大,环烷基、中间基和石蜡基油的产生也与成熟度关系不大。

                关键是储盖运条件。另外,不同的干酪根来源,对生成石油的性质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埋藏浅,就很可能受细菌作用,生成环烷基油。如果轻组分转移富集至上层盐洞,也可生产轻质油大油田,典型的如北海油田。如果上方有缝隙,导致轻组分被破坏,就会产生油页岩,油砂矿和沥青矿,如加拿大油砂和委内瑞拉沥青。

                在石化角度看,沥青与胶质是并列的,特点是粘性非常高,流动性极差,即使加温流动性改善也非常有限。环烷基和中间基原油中沥青与胶质含量较高,而石蜡基原油中沥青与胶质含量较低。中国国产原油沥青含量低,再加上石化企业加工深度高,导致国内高速公路所用沥青基本依赖进口。

                而石化中所说的重油,指馏程和高于重柴油的馏分,也成为渣油或者燃料油,碳数一般高于30,凝点较高,流动性差。但加温后流动性大为改善,可用作大型低速柴油机,燃油锅炉燃料之用。也可作为裂化汽柴油的原料,这几年国内地炼就靠加工进口燃料油过日子,直接结果就是产品质量很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