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集结号》中的历史硬伤谈开去... -- 大良造_武安君

共:💬29 🌺4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从《集结号》中的历史硬伤谈开去...

    周六晚上去看了冯小刚的08贺岁新作《集结号》。看完全剧感觉总体非常不错。尽管冯小刚第一次驾驭如此严肃的历史战争题材,但是他把握相当到位,而且很欣喜地看到他又重新会“讲故事”了。、

    这次年底贺岁剧的两个大片《投名状》和《集结号》明显在历史背景考证上做过了功课。像《投名状》的杀俘这一场景的历史原型是李鸿章的淮军在苏州杀掉主动请降的太平天国李秀成部郜云官以下 2000多人 的著名“苏州杀降”事件。而《集结号》反映了40至50年代发生的故事,考证更加细究。48年淮海战争之前及期间、51年韩战(朝鲜战争)、55年授衔后的解放军换装(换成苏联军服),都比较严谨的反映出了当年的历史真实。而且,该剧的男主角139团3营9连 连长谷子地的表演非常有张力,为49位战死的部下寻找尸体的一系列剧情冲突足以令观众们潸然泪下。

    但是作为一个军史爱好者,接下去的部分我还是忍不住想指出《集结号》中明显的历史硬伤。

    硬伤之一,影片第一个出现的场景就有问题。 谷子地在巷战中劝降国民党军时自报家门:“我是中原野战军独立2师139团3营9连 连长谷子地”。我想指出该剧历史指导人员功课做的不足: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简称:中野)根本就没有独立师的编制。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后来的一野)、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后来的二野)在纵队(对应于改编后的军)下编制的是三三制的“旅”,而不是“师”。独立师的编制只存在于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后来的三野)和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后来的四野)。

    如果说,谷子地说自己是中野的独立旅辖下,那么就没有问题了。譬如,中野陈赓的4纵在出击豫西时下辖的除了周希汗、李成芳和陈康的10旅,11旅,13旅外,还有暂时配属给该部的陕南独立旅(旅长:刘金轩)。

    华野和东野则是纵队辖三三师制。譬如:华野在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流整编后的叶飞一纵,下辖除了1、2、3师外,还拖油瓶附了一个独立师。说道这个独立师, 我想闲话几句。这个独立师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原突围出来的皮定均 “皮旅”。“皮旅”在突围到华东后,皮定均被调到华野四纵做纵队副司令;该旅整编为独立师,升原来的主流团长王诚汉为师长,政委还是徐子荣。在淮海战役前,该独立师又被“归还”给晋冀鲁豫军区,成了徐向前进攻阎老西的主力师。当太原被攻克后,该师(49年整编为181师)又作为“华北部队”被配属给 一野进军大西北。在咸阳一战中,大败骄横无比的马家军(马步芳之子马继援),为30年代全军覆没的西路军和2年前西府— 陇东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的彭德怀西野6纵教导旅报了一箭之仇。181师后来在韩战中表现也不俗—— 想想看同是60军的,180师和“皮旅”181师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既然扯开了,索性再谈谈林彪东野的独立师。东北的独立师比较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则还是南满独立2师。该独立师在东野的三十多个师 中战斗力绝对排名考靠后,但是师长 左叶绝对值得一谈。在华北抗战最艰苦的时期:42年冈村宁次搞的那个冀中“五一扫荡”;八路军冀中根据地全部损失,吕正操的冀中军区遭受重大损失,并且由于在冀中站不住脚而放弃经营多年的冀中根据地。在这次扫荡中,八路军几乎都是败仗,至少有3个团被完全打散,还牺牲了冀中8分区的司令常德善和政委王远音。但是在这艰苦时期唯一的一次胜仗就是左叶主动求战而获取的。左叶团伏击并几乎全歼了日军的一个中队,也算是整个晦暗时期中的一个亮点。左叶后来在辽沈战役中也立了大功:廖耀湘兵团之所以没有从营口逃脱而是在辽西走廊被三下五除二的解决,首功不是3纵和6纵,而是左叶的独立2师。因为独立2师在堵廖耀湘东逃营口的时候动用了重炮,给了廖耀湘一个错觉:遇到了林彪的主力部队的堵截,然后作出了葬送整个兵团的决定——北逃沈阳。接下去的事军迷们都知道,我就不写下去了。

    硬伤之二,片中谷子地在华东野战军的野战医院中被我军问询部队番号这一情节显得莫名其妙。除非谷子地在医院里昏迷了一个 多月,否则很难解释双方的一番对话。我们可以通过双方的对话来推测谷子地带领49名部下进行阻击战的最晚时间。我的推测线索在于:谷子地“被俘”时穿的衣服。谷子地在幸存后“扒了一身国民党85军的军服”。

    85军最后覆灭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在12兵团(黄维兵团)的辖下。吴绍周的85军下辖第32师(黄子华)、第110师(廖运周)和第216师(谷允怀)。110师(欠1个团)在双堆集战场起义;剩下的黄子华的32师除一部投诚外,其余被全歼;谷允怀的216师也被全歼。也就是说作为西北军仅剩种子的85军在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就全部被我军报销了。

    在剧中的汶河阻击战的原型可能是淮海战役初期对付从蒙城赶来淮海战场的黄维兵团的:中野1纵涡河阻击战,或是4纵浍河阻击战。当时打阻击的1纵2旅和4纵都极不充实:1纵2旅全旅才不到2500的战斗人员。4纵3个旅才一万多人;与剧中的情形十分相似:谷子地的团长连一个战斗兵都抽不出给打阻击的9连。

    (顺带说一下,在现实中的1纵涡河阻击战 或是4纵浍河阻击战比电影中反映的还要惨烈许多倍。剧中就一个不满员的一个连队被放弃而全灭了;但是当年1纵2旅的4团在涡河阻击战中全团被国军18军(就是整11师)打残;团长晋士林、政委郑鲁双双阵亡)

    那么,这次阻击战应该发生于淮海战役之前,或第一及第二阶段。及至中野至上而下的整编应该是1个半月以后的事了。野战医院那位华野的战俘甄别人员说部队已经改编为2野这是极为匪夷所思的事。除非谷子地在医院里昏迷了一个 多月。不然,实在是衔接不上啊。

    硬伤之三,片中韩战的场景选用的是横城战役。

    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并占领汉城后,由于美军增兵及志愿军本身供应不足而撤退,横城战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横城反击作战迫使南朝鲜第3、第5、第8师,以及美第2师的一部、空降187团开始全面后撤,根本上打乱了联合国军部署,极大缓解了中国军队在整个战场上面临的压力。在战术上,横城反击作战将我们中国军队的战术特点也发挥的淋漓尽致:如邓岳118师大部队穿插作战,是我军在朝鲜战争初期进攻作战的最后一次绝唱。因为横城战役之后就是令我军心碎的:砥平里战役(我军40军119师在进攻砥平里时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砥平里战役是朝鲜战争的转折点,之后美军被包围后就树立起坚守的信心,使朝鲜战争进入了事实上的相持阶段。

    编剧/历史顾问选横城战役作为背景的深意也许在于此。但是,问题在于横城战役我军没有动用三野的华东部队。也就是说,谷子地在加入三野的炮兵部队后没有可能参与这次战役。横城战役我军序列如下:吴瑞林的第42军(并配属第39军第117师及炮兵第25团第1营);温玉成的第40军(并配属炮兵第29团第1营、第3营;肖新槐的66军(配属炮兵第二十九团两个连)和吴信泉的39军。熟悉我军军史的朋友可以看出这里的部队都是东野和华北部队,没有任何华东的部队参与。

    。。。。。。

    全剧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方面的瑕疵,我这里就不列举了。

    • 家园 冯小刚的解释是,故事漏了一段,剪了一段

      9连打退三次进攻,第三次是白刃战,因为发行方要求缩减时间,就给剪了,为了弥补故事就给来了个黑屏加字幕。然后谷子地就从医院苏醒了。其实前面还有一段戏,是谷子地在教导员牺牲以后,扒了件敌兵的衣服,混入敌营,还炸了辆弹药车,混战中负伤昏迷,被打回来的我军大部队俘虏。但这一段,没钱也没时间拍了。

      预告片里面倒是有写上述内容的片段,希望DVD里面能补上。

    • 家园 是有原型的

      但是是一个排,排长一直没有听到连长约定的撤退信号——一声长号,索性夜里就撤了,但是战斗中跟部队失散了,再也没能见到连长,也就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从来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连长就没打算让人吹号。当事人想找连长只是赌口气,想知道是吹号了没听见,还是就没吹,他自己也并没有主观倾向于任何一种可能。不知电影里为什么要采纳最坏的猜测。

      外链出处

    • 家园 如果太真实了,搞不好又说是含沙射影了(笑)
    • 家园 冯导是在讲故事呢,兄台功课做得好仔细,佩服
    • 家园 历史方面,模糊掉可以说是艺术的要求。

      但是整个表演就让人怪怪的。集结号,狙击手等就不说了。 第一场进攻就很不自然。又不是陌生地域穿插,都围着打了,居然后续部队不提供掩护,反而只是派六个人侦查,钢盔都搞了6顶,居然不搞5件自动火器。网上有个84年的共军作战录像,他们的进攻就很有代表性,机关枪十一直响个不停,解放战争重武器不如84年,但是掩护火力一定会有的。那个视频5年前就有了,冯小刚也不看一下。还有国民党集团冲锋不呐喊,大家想赶路,国共双方站起来对射,动作夸张,太韩国化了。

    • 家园 不是功课做的不够,也不是历史知识不够丰富

      编剧尽量模糊时间空间人物,免的有人对号入座,引出不必要的诉讼官司。

    • 家园 比什么《无极》《黄金甲》好多了

      既然是影视作品,有偏差是肯定的,没有必要吹毛求疵。起码比没有情节来源的什么无极好吧?

    • 家园 编导可能故意为之

      看到赵宁宇在天涯的“《集结号》军事历史知识小考”里专门提到这一点:有意模糊处理历史背景。为的,可能就是飞行的石头所提到的“普遍意义”。

      赵宁宇的原文外链出处

      部分节录如下:

      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而电影字幕是1948年初。淮海战役和汶河也没有关系。

        看得出来,刘恒老师在(从小说《官司》)改编这个剧本的时候,在历史知识上故意做了一些模糊处理。让他在大的历史环境上十分真切,在具体的细节上找不到对证,避免了一些军迷历史考古学的责难。具体技巧就是打乱了建制,重新“拼贴”,使观众找不到具体的序列,也就不必和历史上的一些数字较真。

        比如说,谷子地连所属的部队,叫做中原野战军独二师149 团。这就是个“拼贴”。解放战争中,各个野战军都有一堆独立师,属于地方部队升级补充野战军的二线部队,独二师不少,有的野战军还有不止一个独二师。但是独二师里一般都是独4、5、6团,没见过149团。况且那时候每个野战军最多十几个纵队,三十多个旅,百来个团,很难排到149的番号上——独立师是不跟着往后排的。所以,这种表述恰恰是为了避免过度的较真,非要把电影里的谷子地连队和团和历史上的某个具体番号对上号,对不上就冷嘲热讽。

        谷子地连作战的地区是汶河畔,汶河是山东的一条河,主要是华东野战军陈粟部队的作战区域,虽然中野刘邓部队的几个纵队也曾经进入山东作过战。谷子地在战地(俘虏)医院中,所遇的正是山东的主力华野的干事,医院也是华野的。中野部队进入华野地面作战,进一步“拼贴”了“历史”,否则说是在豫西或者大别山,不免又有人会刨根问底,是陈赓兵团?还是王近山杜义德纵队……

        前边还提过打洛阳。解放军打过两次洛阳,分别是1948年3月和4月,也正是影片背景的时间,作为中野独二师的部队,谷子地连队参加过打洛阳顺理成章(洛阳战役作战序列中其实并没有独二师)。但洛阳战役后,中野部队并没有大规模进入山东,相反,是山东的粟裕兵团进入了中原作战。谷子地的部队不可能在洛阳战役后进入山东作战。所以,提到洛阳战役只是增添些历史真实感,并非让人去较真对位。

        对面的敌人,是国军的85军下边的一个师,85军军长吴绍周,后来属于黄维12兵团建制,在双堆集整个兵团被歼。85军战斗力很强,是中野和华野的劲敌,但电影中的那个师的番号是不存在的,这又是一次腾挪。

        还有朝鲜战场上,所谓的“横城”,明显来自于著名的“横城反击战”。和《云水谣》中提到的“砥平里”一样,我们的电影越来越重视这些普通人其实不很关注的细节。再有团长在朝鲜战场上所属的280师,个人认为是暗指志愿军180师,这是个好事,会让观众进步。180师在朝鲜战争中全军覆没,是我军战史上的一大失败。但全师将士浴血作战,也可称得上气壮山河的中华好男儿。用280师影射一下180师,含义多多。我军建制中,从来没有过280师这个番号。

    • 家园 【讨论】娱乐而已

      娱乐而已,不能当历史来读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钟子麟兄等所言极是

      能得到钟子麟兄的指正,不胜感激。 本人写这篇的时候疏失,凭记忆而蹴就。多谢!

      钟子麟兄是我在战史沙龙里面非常敬佩的军事大家,这里问一下,不知道你的大作《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现在外面有售么?我一直没有买到。

      其他各位指正的措辞不妥之处我也在自己的底稿中修改;但是貌似我没法改动初始贴。

      • 家园 谢谢您对拙作的关注

        楼主这么一说,老钟的脖子撑不住会折了的我不过一业余军史票友而已,有朋友对我的涂鸦看得过眼,那是对我的鼓励,拙作在付印中,书名改为《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估计明年春节前后可能会在新华书店上架,谢谢您的关注!

        • 家园 原来要明年春节上市.....

          钟子麟兄,在网上看你的《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的节选,实在不过瘾。

          原来春节期间要上市了,送大花一朵! 俺准备第一时间购来解馋。呵呵。

    • 家园 打砥平里119师出动了两个团,损失是很大,但不是“毁灭性打击”

      进攻从都到尾都是我主动控制中的,不可能受到“毁灭性打击”,这种情况只可能出现在有包围的防守战中。就事实来看,参战的八个团伤亡达5000人以上,占战斗兵员的半数,主攻的357,359团都是主力部队,两天之内就伤亡1830人,超过部队总数的1/3,超过战斗人员的半数,其中359团3营几乎全员阵亡,损失不可谓不大,但称之为“毁灭性打击”就过于夸张了。砥平里也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转折点,因为那些差距本来就是存在的,米军早晚会看到我军的弱点。米军之前的混乱很多是由于轻敌造成的,我军打成那个样子已经不错了。

    • 家园 很难说是电影的硬伤

      我认为,部队番号,作战地点的模糊处理可能是为了避免对号入座,进而增加影片所反映故事的普遍性。

      影片强调的牺牲和坚持,战斗的残酷和无情是普遍存在于解放军各部队的一种事实,这不是某一个番号部队的特色或者是特殊经历,普遍性大于特殊性。这个与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的故事强调部队番号的真实准确是不同的。因为Ranger和101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的作用,经历是独特的,他们是lead the way,spearhead,所以造成在其尤其残酷艰苦的战斗任务中,所发生的战斗故事也有他的特殊性。这样,部队番号的准确,直接就会有力支持其故事本身的可信性。而根据我军的历史特点,这部电影的部队番号的模糊,则间接的强调了故事本身的普遍性。反映了事实,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尊重了历史。

      楼主这三个”硬伤“其实都是关于部队番号和战史的,我很佩服楼主的军史知识,强烈建议楼主看“集结号”的姊妹纪录片“牺牲”。相信楼主对编创人员的军史知识会有一个更准确的了解。

      另外,我认为,只要电影没有打出“This story is based on a true event”.就不能把类似的东西归为电影“硬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