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旧帖:黑土地上的十字披风?D?D十字军骑士团拓东记 -- 西塞罗

共:💬20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四、波立的统一以及波立合并

      四、波立的统一以及波立合并

      1、波兰王国的统一

      波兰的政治制度比较奇特,过分的民主使得王权比较疲软。一次次的王室更迭,朝令夕改,造成了前后政策的不连续性。而上任的新国王为了争取贵族们的支持,贯彻自己的主张,又不断地给予贵族们新的特权。其结果是贵族(主要是大贵族)的权力越来越大,贵族会议议事的效率越来越低,陷入了恶性循环。这种制度在波兰的统一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弊病,造成了很多的曲折性。不过,这种病症的总爆发还在16、17世纪以后,最后终于导致这个欧洲大国在18世纪的被瓜分。又扯远了,还是先回到13世纪谈谈波兰的统一历程吧。

      最先进行统一尝试的是谢拉兹王公莱斯齐克二世(“黑色的”),他被克拉科夫和散多梅希的权贵推上克拉科夫大公宝座(1279―1288年),依靠骑士和市民,打击豪强,试图以小波兰为基地进行统一国家的尝试。1288年,莱斯齐克暴卒,克拉科夫市民不顾贵族的反对,拥立弗罗茨瓦大王公亨里克四世为克拉科夫王公。亨里克四世计划先统一西里西亚,然后以西里西亚为基地来统一全波兰。他试图依靠同德意志和捷克结盟来达到统一的目的,这一主张遭到小波兰权贵和骑士的反对。因为他们害怕德意志贵族的力量过分强大,提出波洛次克王公鲍菜斯瓦夫为克拉科夫王公的候选人,后来又提出库雅维―布列斯特王公瓦迪斯瓦夫?沃凯太克(即矮子瓦迪斯瓦夫)为候选人。双方进行了激战,沃凯太克在罗斯军队的帮助下在1289年占领了克拉科夫,但不久就被亨里克四世赶出,退居散多梅希。1290年,亨里克四世被毒死。他在临死前立下遗嘱,把克拉科夫公国交给大波兰王公普舍梅斯尔二世,并把弗罗茨瓦夫公国交给西里西亚最强大的格沃古夫王公亨里克,希望以此推动统一事业。

      当普舍梅斯尔二世准备来克拉科夫接受王位的时候,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派兵占领了克拉科夫而成为克拉科夫―散多梅希王公(1291年)。当时沃凯太克(矮子瓦迪斯瓦夫)还占领着散多梅希。13世纪后半期,捷克处于盛世,瓦茨拉夫二世野心勃勃,觊觎波兰和匈牙利的王位。他得到了西里西亚和小波兰德意志族城市贵族的支持,却遭到骑士和下层人士的反对。1292年,他出兵讨伐沃凯太克,把他赶出散多梅希,迫使他放弃小波兰并纳贡称臣。1205年,当瓦茨拉夫二世请求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加冕为波兰国王的时候,被迫放弃克拉科夫的普舍梅斯尔二世,却经教皇同意在格涅兹诺由大主教耶古布?希文卡加冕为波兰国王(按:这是骑士团进入以来加冕的第一个波兰国王)。但普舍梅斯尔二世只占有大波兰和保持臣属关系的东波麦拉尼亚,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勃兰登堡侯国收买的大波兰权贵刺死。

      普舍梅斯尔死后,沃凯太克继承了普舍梅斯尔二世在大波兰和东波美拉尼亚的遗产,但是新的反对者很快地就使他的统治垮了台。1300年,波希米亚国王瓦茨拉夫二世出兵占领大波兰、谢拉茨、库雅维一布列斯特和东波麦拉尼亚,并于同年在格涅兹诺加冕为波兰国王。沃凯太克被赶出了波兰。

      瓦茨拉夫二世和移居波兰的德国人关系密切,实际上和日耳曼人穿了一条裤子,他的政策自然引起了波兰上下的不满。再加上他野心太大,领有波希米亚和波兰两国还不满足,又与法国的安茹家族争夺匈牙利王位,因而还引起了教皇的不满。沃凯太克同瓦茨拉夫的死地、匈牙利国王卡尔?罗伯特(安茹家族)结成同盟卷土重来。1305年瓦茨拉夫二世在内外交困中死去,其子瓦茨拉夫三世继承波兰王位。次年,瓦茨拉夫三世在讨伐沃凯太克的战争中被人刺杀,这样才结束了波希米亚人对波兰的统治。沃凯太克终于重新统治了小波兰和东波麦拉尼亚克地区。1314年,沃凯太克又控制了大波兰。

      这样,沃凯太克把波兰的两个主要部分――小波兰和大波兰以及库雅维的一部分和温奇察、谢拉兹统一在自己的政权之下,为波兰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只有西里西亚(被并入了波希米亚)、波美拉尼亚(分别被骑士团和勃兰登堡占领)以及玛佐夫舍(半独立状态的公国,1355年承认了波兰的宗主权)等地还处在波兰版图之外。沃凯太克把统一的国家重新定名为“波兰王国”,并自称“全波兰的王公”。1320年1月20日,沃凯太克由格涅兹诺大主教雅尼斯瓦夫在克拉科夫瓦书尔宫的大教堂加冕为波兰王国国王,称瓦迪斯瓦夫一世(1320―1333年)。这次加冕标志着波兰割据时期的告终。

      2、骑士团攫取东波麦拉尼亚

      在瓦迪斯瓦夫一世还在忙于整合波兰内部,进行统一过程的时候,条顿骑士团也没有在睡大觉。他们趁这个机会也捞取了不少好处,最大的就是得到了包括格但斯克在内的东波麦拉尼亚地区。那是1308年,就在瓦迪斯瓦夫在小波兰立足未稳的时候,勃兰登堡的诸侯们趁火打劫,出兵占领了东波麦拉尼亚地区,并围攻由波兰骑士们防守的格但斯克城。但瓦迪斯瓦夫正在与内部的反对势力作战,无力驰援。波麦拉尼亚法官鲍古什无计可施,经瓦迪斯瓦夫同意,请条顿骑士团给予军事援助,许以重金酬谢。1309年,骑士团在赶走勃兰登堡的军队后,背信弃义地将东波麦拉尼亚这块肥肉一口吞下,并且残酷地镇压了波兰骑士的反抗。占领东波麦拉尼亚后,骑士团把政权机构和大首领的驻地移到维斯瓦河下游东岸的的马尔堡,格但斯克也被日耳曼人改了新的名字?D?D但泽。这样,波兰丧失了自己原来在东波麦拉尼亚的领土,同时也未能收复在瓦尔塔河下游被勃兰登堡人占据的几个城堡。东波麦拉尼亚的沦陷,使波兰丧失了出海口,在波兰社会中引起了震动。

      骑士团为了对抗波兰,和觊觎波兰王位的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卢森堡结成同盟,从南北两方威胁着波兰。瓦迪斯瓦夫?沃凯太克将女儿埃尔日别塔嫁与匈牙利国王卡罗尔?罗伯特(法国安茹家族),并以此缔结了正式同盟。几年后,瓦迪斯瓦夫一世还让他的儿子卡齐米日(即“伟大的卡齐米日”)迎娶立陶宛大公格底敏的女儿阿尔多娜为妻,并以此缔结了波兰一立陶宛同盟。

      骑士团在对波麦拉尼亚的占领得到巩固以后,表现出有进一步进行扩张的趋势,要蚕食新的波兰领土――与波麦拉尼亚毗邻的地区,首先是库雅维。瓦迪斯瓦夫则把收复东波麦拉尼亚作为统一国家的首要任务。他向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二世提出申诉,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个问题。1321年,教皇法庭作出裁决:骑士团交出东波麦拉尼亚,而波兰则交付3万格日夫那的赎金。但是,骑士团不服裁决,拒不交出东波麦拉尼亚。1326年,瓦迪斯瓦夫一世在立陶宛的帮助下开始了军事行动。波兰军队占领了赫翁诺,骑士团军队则袭击库雅维,占领了多布任地区。1328年,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卢森堡率军队进攻立陶宛.并迫使波洛茨克王公纳贡称臣。1330年波兰一立陶宛联军的进攻受挫。1331年,波兰军队在普沃夫策首次取得胜利。但不久骑士团军队侵入大波兰,威胁库雅维,瓦迪斯瓦夫一世请匈牙利军队驰援库雅维,但是骑士团已抢先占领了库雅维。1332年,经教会代表调停,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骑士团仍占有库雅维和多布任地区。

      当瓦迪斯瓦夫一世致力于收复东波麦拉尼亚的时候,13世纪中叶曾占领了波兰领土卢布什的勃兰登堡,发生王统中断,陷于混乱状态。1326年,瓦迪斯瓦夫一世乘机统率波兰一立陶宛联军,进入卢布什,直通法兰克福城下。波兰军队受到当地波兰居民的欢迎,但遭到德意志族城市居民的反对。波兰同勃兰登堡的战争,延续到1329年。由于和骑士团发生了战争,瓦迪斯瓦夫一世只好从卢布什撤军。

      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卢森堡利用波兰同骑士团战争的时候,也向西里西亚伸了手。上西里西亚的城市同小波兰有密切的经济联系,但下西里西亚的城市则响往捷克,西里西亚最强大的弗罗茨瓦夫王公亨里克六世力图摆脱波兰投靠捷克。1329年,约翰?卢森堡迫使上西里西亚的王公们向捷克国王纳贡称臣。尽管瓦迪斯瓦夫一世想使西里西亚归属波兰,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波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西里西亚就这样脱离了波兰。

      1333年4月,瓦迪斯瓦夫一世去世,他的儿子、23岁的伟大的卡齐米日继位,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称卡齐米日三世(1333一1370年)。卡齐米日三世初立,鉴于当时的国力,波兰无法用战争手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便采用迂回妥协的办法,频频与各方进行外交活动,以求取得主动。1335年,波兰和波希米亚在匈牙利的维谢格拉德达成协议:波希米亚王约翰永远放弃对波兰王位的要求,波兰则付给2万捷克格罗什作为补偿。在这次会议上还由匈、捷两国对波兰同骑士团的争端作出仲裁:东波麦拉尼亚和赫翁诺归骑士团,库雅维和多布任交还波兰。1339年7月在波匈两国也在维谢格拉德缔结了条约,条约规定:如果在卡齐米日三世死后无男嗣,将由安茹家族继承波兰王位;匈牙利则将帮助波兰反对骑士团的侵略。卡齐米日三世还企图与西波麦拉尼亚联合,特别是与什切青地区的大公们联合起来。他希望通过家族的联系建立起反对骑士团的某种同盟,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带来可以使他与骑士团展开斗争的结果。

      卡齐米日三世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就是骑士团也不能再继续无视其他国家的调停了。1343年,骑士团同波兰在卡利什缔结了“永久和约”:骑士团将库雅维和多布任交还波兰,但仍占有东波麦拉尼亚和赫翁诺;如果骑士团破坏“永久和约”,波兰国王有权索还被侵占的全部波兰领土。这个条约的内容和维谢格拉德仲裁协议是一致的。

      3、波兰的安茹王朝

      1370年11月,无男嗣的卡齐米日三世病逝,彼雅斯特王朝的王统中断。根据1339年维谢格拉德条约的规定,匈牙利安茹王朝的路易(也是卡齐米日三世的外甥)来到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开始了为期12年的波兰和匈牙利的王朝联合(1370――1382年)。

      路易忙于安茹王朝的扩张政策,把精力主要用于在诸如与威尼斯的斗争上面,无暇顾及波兰的利益,即位一个月就离开了克拉科夫。他把管理波兰的大仅交给他的母亲、卡齐米日三世的姐姐埃尔日别塔。1380年,埃尔日别塔死后,政权转到一小部分小波兰权贵手里。路易把波兰的统一事业置版外。1372年为了巩固匈牙利对加里奇罗斯的统治,路易同德意志皇帝查理四世达成协议,放弃收回西里西亚和西波麦拉尼亚。路易在波兰的统治主要依靠小波兰的封建主和关心黑海贸易的克拉科夫等主要城市。

      为了巩固自己王朝在波兰的统治,匈牙利的路易同波兰的权贵进行了谈判,结果在1374年颁布了科希策特典。特典以承认路易的一个女儿将来当波兰女王为交换条件,与此同时,波兰贵族获得了一系列限制国王权力的重要特权:把贵族的土地税从每畹(1畹=16.796公顷)12格罗什减到2格罗什,今后增加税收,必须经全体贵族同急法令还规定贵族只在国内服义务兵役,如到国外服兵役,则须给予特殊的报酬。1381年,教会也获得了减税的特权。这在历史上称为科希策特权。这种特权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过分地降低贵族的纳税率以后一旦突然需要增加国库收入时,波兰的国王们就不得不去征求全体贵族的同意。这就使得贵族们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以扩大自己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权利。科希策特权提高了贵族等级的社会地位,限制了王权,对波兰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路易死于1382年9月。他有三个女儿:长女叶卡特琳那早逝;次女玛丽亚,其丈夫是勃兰登堡侯爵、卢森堡家族的齐格蒙特;幼女雅德薇嘉,其未婚夫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威廉。路易临终前指定玛丽亚继承被兰王位。但是这个方案遭到波兰贵族的一致反对,因为他们坚决不让德意志封建主、特别是勃兰登堡的诸侯接近波兰王位。大波兰的贵族备受条顿骑士团和勃兰登堡侵略之苦,要求中断同匈牙利的联合,而同立陶宛结成巩固的同盟。他们还提出同立陶宛有着密切关系的玛佐夫舍王公齐莫维特四世为波兰王位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王位虚悬了两年。1384年10月,11岁的雅德薇嘉来到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

      4、波兰?D?D立陶宛的合并

      立陶宛人同普鲁士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沃人、库尔人一样,同属印欧族的波罗的海语系。立陶宛(Lietuva)的名字来源于立塔河(Lieta),意为立塔河畔的国家。立塔河早巳干涸消失。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涅曼河就是古代的立塔河。立陶宛分为两个部分,涅曼河上游部分为本部,称奥克什托塔,涅曼河下游濒临波罗的海部分称日姆兹。立陶宛北界拉脱维亚,东南与罗斯(后来的白俄罗斯)毗邻,西南与普鲁士、波兰接壤。

      公元6至9世纪,立陶宛的氏族公社逐步解体,出现了许多部落组织,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组织。10至11世纪,基辅罗斯的大公不断讨伐立陶宛各部落,迫使他们称臣纳贡。12世纪中叶以后,立陶宛人利用罗斯的分裂,不断袭击邻近的罗斯各公国,占领了德维纳河中游波洛茨克一带的土地。立陶宛人也利用波兰的封建分裂,经常袭扰波兰的边境地区。到13世纪中叶,在立陶宛形成了早期封建国家。立陶宛国家的第一个君主是门多格(卒于1263年)。格底敏统治时期(1315―1341),立陶宛发展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除立陶宛本部外,还包括西南罗斯(以后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面积80万平方公里,其中立陶宛本部只有8万平方公里。立陶宛对罗斯的扩张不是用军事征服,而是用和平的、联姻的途径来实现的。1318年,格底敏的儿子奥尔盖德娶维帖布斯克王公的女儿安娜为妻。立陶宛大公派军队驻守罗斯各重要城堡,防止鞑靼蒙古的入侵。西南罗斯归并于立陶宛,避免了象东北罗斯那样遭受鞑靼蒙古野蛮统治的厄运。立陶宛大公对罗斯进行极为温和的统治,除征收贡赋外,保持着东正教和原有的风俗习惯。

      立陶宛建国伊始,就受到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格底敏死后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愈演愈烈。1343年骑士团在同波兰缔结卡利什和约后.把侵赂矛头集中指向立陶宛。1362年,骑士团占领了立陶宛的重要城市科夫诺。1366年,立陶宛同波兰缔结了和约,把沃伦的一部分让给波兰。奥尔盖德大公和他的弟弟凯伊斯图特对骑士团的侵略进行了抵抗。1377年奥尔盖德死后,凯伊斯图特继任大公。骑士团对立陶宛的侵略发展到顶点,它的军队经常深入立陶宛腹地,威胁着首都维尔纽斯(维尔诺)的安全。

      1382年奥尔盖德的儿子雅盖洛继任大公,除了面临骑士团的威胁外又受到来自莫斯科的威胁。1380年,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在顿河附近的库里科沃原野,大败马麦汗统率的金帐汗国军队,声威大振。莫斯科大公以统一全罗斯的土地为己任,要求收复立陶宛统治下的罗斯。雅盖洛为了维护立陶宛对西南罗斯的统治,于1383年被迫把日姆兹割让给骑士团。恰好此时波兰贵族前来商讨两国联姻,抗击共同的敌人骑士团。两者一拍即合,雅盖洛决定实现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合。

      1385年1月,波兰和立陶宛的代表在克拉科夫就实行王朝联合问题达成了协议。同年8月在克列沃签订了条约。雅盖洛将成为雅德薇嘉的丈夫和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国将按拉丁仪式接受天主教。1386年2月,雅盖洛来到克拉科夫,接受了洗礼,取名瓦迪斯瓦夫。然后同12岁的雅德薇嘉举行了婚礼。这年3月,瓦迪斯瓦夫?雅盖洛加冕为波兰国王,称瓦迪斯瓦夫二世(1386一1434年)。这样,在波兰历史上开始了雅盖洛王朝统治的时期。

      但波立合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很多立陶宛的大贵族害怕丧失特权和国家的独立,竭力反对联合。雅盖洛的堂弟、凯伊斯图特的儿子维托尔德在1389年底发动了反对瓦迪斯瓦夫?雅盖洛的叛乱。维托尔德在骑士团军队的帮助下,占领了格罗德诺、诺夫哥罗德克等城市,内战持续到1392年初。1392年8月,雅盖洛和维托尔德在奥斯特罗夫达成了妥协:雅盖洛把立陶宛大公国的管理权全部交给维托尔德,维托尔德以波兰国王总督的名义统治立陶宛。骑士团竭力破坏波兰和立陶宛的联合,于1398年10月在萨林岛同维托尔德缔结了和约,把一部分日姆兹归还立陶宛。立陶宛大贵族拥立维托尔德为立陶宛国王,中断了同波兰的联合。1399年8月12日,维托尔德统率的立陶宛军队同鞑靼军队在南部沃尔斯克拉河附近发生激战,几乎全军覆没。失败教训了维托尔德,使他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1400年和1401年,雅盖洛和维托尔德签订了两个协定,条约规定:恢复两国的联合,维托尔德成为立陶宛的终身大公,在他死后,立陶宛将并入波兰。1401年,在日姆兹爆发了反对骑士团统治的人民起义1402一1403年,在骑士团同波兰一立陶宛之间爆发了战争,战争不分胜负,双方于1404年在拉齐翁日(波兹南附近)签订了和约,日姆兹仍由骑士团占领。一场新的大规模战争正在开始酝酿之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4 十四世纪中叶波立合并前的波兰国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5 十三至十五世纪的波兰和立陶宛

      待续

    • 家园 三、从楚德湖到拉科沃尔

      三、从楚德湖到拉科沃尔

      1、“涅瓦河王”?D?D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

      1237年,宝剑骑士团的残部与条顿骑士团合并后(宝剑骑士团以后也称呼为立窝尼亚骑士团),重整旗鼓。同年,罗马教皇格列高里允许骑士团对罗斯领土进行新的征讨。次年,瑞典人也得到了罗马教皇对出征罗斯的恩准,此时,瑞典人已经占领了芬兰。出征罗斯的时间选择得恰到好处,因为这时东北罗斯在遭受拔都大军的人侵后正处于软弱状态。

      1239年,日耳曼人和瑞典人就共同反对北罗斯的军事行动事宜进行商谈,他们想从西方和北方两面同时发动进攻。在商谈中,明确划分了日耳曼一瑞典在占领区的势力范围:日耳曼人管辖伊兹别尔斯克和普斯科夫,瑞典人控制涅瓦河流域。日耳曼骑士团和瑞典骑士团行动区域的大致界限经过他们出征的主要目标――诺夫哥罗德地区。

      瑞典人首先开始出征诺夫哥罗德。1240年7月,瑞典军队在瑞典国王的女婿雅尔?比格尔的指挥下(共有5000人)乘坐100艘船从芬兰湾方向进入涅瓦河,在伊若拉小河边安营扎寨。在比格尔的军队中,有几名天主教教主,这表明此次出征对罗马教会意义重大。瑞典人的计划是先占领涅瓦河口,取胜后再进军诺夫哥罗德。

      比格尔在伊若尔小河旁安顿下来后,给诺夫哥罗德王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送去了一封措辞傲慢的信函,信中说:“如果你胆敢反抗我,我已经在这里迎候,我就将攻入你的领地,杀个片甲不留。”在得知瑞典人前来挑战的消息后,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决定先发制人,他没有等待自己的父亲――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格多维奇的援兵,也没有等待诺夫哥罗德市民大会宣布动员令。亚历山大只是率领自己的军团以及补充进来的诺夫哥罗德自愿者开始出征。在出征前 亚历山大对将士们说,虽然你们人少,但你们必胜,因为“上帝不崇尚武力 而是崇尚正义”。

      1240年7月15日清晨,罗斯人利用大雾弥漫之机,向瑞典军营发动突然进攻,步兵在中路,骑兵在两翼。在战斗中,亚历山大与用长矛刺伤了比格尔的头部。经过激战,瑞典人被击溃,被追赶出罗斯边境。由于攻击突然和战术得当,罗斯军队仅损失20人(ft!?,老毛子的一面之辞,相当可疑)。瑞典人的损失则大得多,有3艘瑞典战船被击沉,200多名指挥官战死,阵亡的普通士兵不计其数,只有一小部分上船逃脱。

      涅瓦河畔的胜利给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带来了巨大荣誉,获得了涅夫斯基?D?D“涅瓦河王”的尊称。这场战争对罗斯来说,具有重大的象征性意义。可以从下面这个事实也出看出,即许多俄罗斯贵族的高级姓氏都是从涅瓦河战役中的英雄那里继承下来的。

      2、骑士团对诺夫哥罗德公国的进攻

      1240年夏天,几乎与瑞典人同时,立窝尼亚骑士团也发动了进攻。他们攻占了伊兹博尔斯克,击溃了前来援助伊兹博尔斯克人的普斯科夫军队。在追击逃兵途中日耳曼骑士团到达普斯科夫城下。普斯科夫城内的当地贵族和特韦尔季拉?伊万科维奇将军为骑士们打开了城门,日耳曼人的第一次出征以获胜而结束。

      1240年末,统治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在涅瓦河击败瑞军之后,因同畏惧其权力增大的诺夫哥罗德贵族发生争执,一气之下,离开诺夫哥罗德,迁往自己的家乡佩列亚斯拉夫利――扎列斯基城居住(按:在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公国)。日耳曼人得知让人头痛的涅瓦河王离开诺夫开罗德的消息后,又发动了新的进攻。1241年冬天,他们相继占领了捷索沃、卢古、科波里耶。日耳曼骑士团的先头部队到达了离诺夫哥罗德城35公里远的地方。罗马教皇已迫不及待地向涅瓦河沿岸和卡累利阿派去了爱泽尔斯克朱教,后者正在焦急地等待着骑士团去占领已内定赏赐给他的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诺夫哥罗德人一片慌乱,只得又去求助于亚历山大。东正教会的诺夫哥罗德大主教亲自充当说客,去请求涅瓦河王的老子、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放他的儿子出山。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装模作样了一番,就允许儿子去投入战斗。

      1241年,亚历山大率领自己的部队返回诺夫哥罗德。他率军与日耳曼军团交战,连连告捷,从日耳曼人手中夺回了科波里耶城和芬兰湾东岸。1242年早春,亚历山大在得到自己的弟弟安德烈.雅罗斯拉维奇的援军后,控制了普斯科夫城。随后,罗斯人又向北部的杰尔普特(尤里耶夫)城方向推进。骑士团获悉后,立即在杰尔普特主教管辖区聚集了一支庞大军队前往迎击罗斯军队。诺夫哥罗德的多马什?特韦尔季斯拉维奇和特维尔公国的克尔别特将军率部侦察,在哈马斯特村附近与骑士军兵力众多的先头部队遭遇,在交战中被击败,多马什?特韦尔季斯拉维奇阵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得知十字军骑士正取捷径经楚德湖向诺夫哥罗德开进,遂率部转而向乌兹缅(连接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的乔普洛耶湖蜂腰部)疾进。渡到楚德湖东岸后,他把所部配置在沃罗尼卡缅岛附近,准备阻击敌军。此时,亚历山大的军团 (1.5-1.7万人)与立窝尼亚骑士团(1.2-1.4万人)呈对峙状态,拦住了他们通往诺夫哥罗德的通道。

      3、血染的冰面?D?D楚德湖冰上之役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选定这一地域展开战斗队形和进行交战,是因为他分析了骑士军的战术特点和双方军队的长处和弱点:沃罗尼卡缅岛遍布温泉,春季岸边冰薄,可能经不住身着笨重盔甲的立窝尼亚条顿骑士的重压。骑士军通常采用“猪嘴阵”进攻。采用这种队形时,大部分骑土居前,两翼薄弱,易受攻击。亚历山大发挥罗斯军队步兵的优势,企图两面夹击,决定把三分之二的兵力用于攻击敌军两翼,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为中军。罗斯军队各团(共约1万5千至1万7千人)编成交战队形:人数不多的弗拉基米尔徒步民军居中,由弗拉基米尔轻骑兵、弓箭手和投石手组成的前卫团在前,诺夫哥罗德徒步民军分左翼、右翼两团配置在两翼侧,大公亲率骑兵武士队、弗拉基米尔和诺夫哥罗德贵族武土队在左翼团后侧设伏。史书记载了亚历山大在战前的祷告,他说:“上帝啊!你神圣而又伟大,你创造了世界,给每个民族划分了界限,让他们生活,不要到别人的地方去犯罪!上帝啊!请判断我的是非,请深信我吧!”有趣的是,过了700年之后,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俄罗斯领土那一天,东正教的总主教吉洪在给东斯拉夫人的呼吁书中,重复了亚历山上的这段祷告。

      1242年4月5日黎明时分,罗斯军队与立窝尼亚骑士团在这里展开一场著名之战,史称“冰湖之战”。 骑士团得到丹麦和波罗的海沿岸各主教的骑士和武士(士兵)的加强,编成“猪嘴阵”(共约1万2千人左右),首先对弗拉基米尔前卫团发起攻击,很快将其击溃。骑士团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在行进间又突破罗斯人的中军。

      这时,诺夫哥罗德人的两翼团投入战斗,对“猪嘴阵”进行夹击,形成激烈的白刃格斗。罗斯步兵或用钩镰枪将骑士拉下马,或用斧子砍马腿,再用狼牙棒、短槌、靴刀等兵刃杀死落马的骑士。骑士军无法机动,陷入苦战,开始后撤。不料罗斯左翼后的武士队伏兵四起,截断了骑士团的退路,罗斯的前卫和中军又重整旗鼓杀来。骑士军四面被围,主力被压缩在一块狭小的湖区,陆续发动数次突围冲锋,都被墙一般的罗斯步兵打了回去。由于罗斯人的单兵作战要弱于骑士,一时也吞不下去,双方呈现胶着状态。

        中午时分,亚历山大终于命令网开一面。骑士团总算突出重围,但是他们走的方向是冰层最薄的地方,冰层承受不住重甲骑士的压力而破裂,许多骑士掉入冰湖溺死。用史书上的话说,冰冻的湖面似乎都在移动,已经看不见冰,冰上淌满了一层鲜血。骑士团遭到完全失败,只有少数人狼狈逃走。罗斯骑兵追击了7俄里,一直追到湖对岸的苏博利奇岸边。

      冰上激战是中世纪著名战役之一,是步兵利用地形和合理战术,大胜重装骑兵的一个典型战例。骑士军在会战中遭受的损失是重大的,约500名骑士和数千名武士被击毙和被俘,总共损失将近万人。罗斯人有3500人战死,同样的人数受伤,其中的战死者多半是受伤后不及救治,在冰天雪地里由于失血过多体温下降冻死的。这次战斗中使人感到新奇的还有一点,即东斯拉夫人第一次去追击被击溃的敌人,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打了胜仗后留在战场上欢庆胜利,这给他们的敌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由于涅瓦河、楚德湖两役的胜利,去世后被俄国东正教会尊奉为圣人。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政府还曾命令设立以亚历山大的姓名命名的勋章,以奖励那些战功卓著的军官。

      冰湖之战决定了战争结局,阻止了骑士团向东推进。1243年,立窝尼亚骑士团求和。双方以交换战俘和骑士团不再继续东侵为条件缔结了和约,骑士团放弃了他们所占领的诺夫哥罗德一普斯科夫地区(按:实际上这些地方大多已被罗斯人夺回)。楚德湖战役的最大意义还在于它对罗斯人精神上巨大的鼓舞作用,俄罗斯人从此开始获得了对西方军队的优越感和自信心;而立窝尼亚骑士团则慑于罗斯人的韧劲(按:几个世纪以前罗斯人的这种精神和墙式战术曾让拜占廷人十分头痛),产生了忌惮心理,再加上元气大伤,虽然以后又和罗斯人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些战争,但一直没有走出该次战役投下的阴影。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吧。

      4、十三世纪五十年代的两次军事行动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胜利在十年之内阻止了日耳曼一瑞典人的进攻。到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当条顿骑士团将普鲁土人起义镇压下去之后,又得到了丹麦、瑞典等国军队或十字军的协助,才又重新发动对斯拉夫领土的攻击,但此时的进攻已失去了往日的力量。

      1253年,立窝尼亚骑士团侵人了普斯科夫领土。普斯科夫人击退了敌人的人侵,随后越过涅瓦河,击溃了骑士团。

      1256年,瑞典人企图进攻诺夫哥罗德,他们在纳尔瓦河东岸安营扎寨,修筑堡垒。但在罗斯军团逼近时,他们不战而逃。作为报复,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军队沿芬兰湾冰面发动冬季出征,打击了瑞典人在芬兰的统治。这样,到十三世纪下半期,罗斯人在自己领土上从防御作战转入进攻,并开始进攻对方的领土。这一时期的主要战役是拉科沃尔战役。

      5、拉科沃尔战役

      1268年初,由多夫蒙特?普斯科夫斯基率领的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军团以及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儿子――德米特里?亚历山大罗维奇率领的军团(根据日耳曼人的资料共有3万人),对立窝尼亚进行了大规模出征,以打击波罗的海沿岸的丹麦骑士团。在拉科沃尔(今爱沙尼亚城市拉克韦雷)地区,罗斯人与丹麦一日耳曼联军相遇,后者在自己的军旗上染上了立窝尼亚骑士团的颜色,由里加和多尔帕特主教以及骑士团首领奥托?冯?罗登斯坦指挥。

      1268年2月18日,拉科沃尔战役打响。罗斯军强渡基尤拉河之后,列成团横队战斗队形。德丹联军则列成“猪嘴阵”迎战,两翼有同盟军掩护。在会战中,骑士楔形队击败了配置在俄军战斗队形中央的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部队,罗斯人中军的指挥官、诺夫哥罗德的地方长官米哈伊尔阵亡。但德米特里?亚历山大罗维奇指挥的罗斯人左右两翼再次将骑士军包围,从而决定的战局。双方展什了殊死搏斗,俄罗斯史书上称:“无论是我们的父辈还是我们的祖辈,都没见过如此残酷的战斗。”最后战斗以骑士团的溃逃而结束,罗斯人追击至离拉科沃尔城7俄里远的地方才收兵。

      但当傍晚德米特用率领部队收兵返回到原战斗地点时,又遇到了一个日耳曼军团,他们正在进攻诺夫哥罗德运输车队。德米特里想马上攻击日耳曼骑士们,但军官们劝阻他不要进行这种没有取胜把握的夜间战斗。德米特里同意了并决定等到天亮行动。但在夜幕的掩护下,这支日耳曼军队残部逃跑了。诺夫哥罗德人在拉科沃尔城附近驻防了三天。在这时,多夫蒙特?鲁斯科夫斯基率领自己的军团对立窝尼亚骑士团进行突袭,许多骑士被俘。

      从对阵经过来看,好像是楚德湖之战的又一次翻版,仍然是骑士团突破罗斯中军?D?D罗斯两翼包围?D?D骑士军惨败的模式,这表明骑士团并没有完全吸取楚德湖的教训,尽管两翼得到了加强,但仍比较薄弱。据立窝尼亚史书记载,在拉科沃尔战役中,十字军骑士团损失了1350人,罗斯军队损失了5000人。罗斯史书没有提到损失数,但从史书上记载的战斗情况可以看出,十字军骑士团也遭受了惨重损失。

      一年后,十字军骑士团在普斯科夫城下再次受到挫折。同年,丹麦人和立窝尼亚日耳曼人与诺夫哥罗德人签订了有期效为30年的和约,实际上宣告了其东进战略的失败,标志着东正教在反对天主教的军事扩张取得了胜利。正因为如此,多夫蒙特?普斯科夫斯基获得了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一样的殊荣?D?D被罗斯东正教会列入了圣者之列。

      在罗斯西北边界的斗争后来仍持续一段时间,但规模都不算太大。其中与立窝尼亚骑士团控制区直接接壤的普斯科夫公国,与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交战次数最多。据历史学家统计,从1228 年到1462年,普斯科夫领土遭受了24次人侵,即平均每十年一次。而诺夫哥罗德人则主要反击瑞典人,在这一时期,他们与瑞典人、日耳曼人进行过29次的战斗。1322年,在莫斯科大公尤里?达尼洛维奇的指挥下,诺夫哥罗德军队对瑞典人进行征讨,此后双方签署了奥列霍夫和约(1323年),该和约首次确定以卡累利阿地带为诺夫哥罗德与瑞典的正式边界。以后双方息战了约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3 楚德湖战役对阵简图

      待续

    • 家园 二、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

      二、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

      1、条顿骑士团的早期简介

      条顿骑士团为1198年3月5日于巴勒斯坦的阿克成立,受教廷和德皇的双重领导。经教皇恩准,条顿骑士披圣殿骑士一样的黑十字白披风。以后,条顿骑士团在东方非常卖力地与穆斯林作战,还参加了劫掠君士坦丁堡。到1221年1月,教皇乌诺利斯三世授予了条顿骑士团113项特权,条顿骑士团从而与圣殿、医院两骑士团并立为三大骑士团。

      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在埃及失败后,条顿骑士团一度移驻匈牙利(仍保留有中东的领地)。不料1225年条顿骑士团与匈牙利国王安得鲁斯二世闹翻,被驱逐出境。但天无绝人之路,北面波兰的玛佐夫舍公国向骑士团伸出了召唤之手。

      2、波兰和普鲁士的状况

      波兰当时的状况并不比罗斯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更糟糕。波兰自12世纪中叶起分裂成四个公国,到13世纪初形成的割据局面是:

      莱斯齐克一世(白色的)统治小波兰,有波兰大公的称号,实际上只是克拉科夫公国的王公;

      康拉德(莱斯齐克的弟弟)占有中部和东北部的玛佐夫舍;

      瓦迪斯瓦夫(细腿的)占据西部的大波兰;

      瓦迪斯瓦夫二世的后代分割着西南部的西里西亚。

      此外,原属于波兰的波麦拉尼亚(按:即地图中的波莫瑞,奥得河至维斯瓦河之间的滨海地区)西部的大公于1181年向德皇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称臣,这块土地就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按:即神圣罗马的西波麦拉尼亚公国)。波兰的出海口只剩下了包括格但斯克在内的东波麦拉尼亚地区,但这一地区也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在波兰疆域以西的斯拉夫人的土地上,也发生了不利的变迁。那就是在十二世纪建立了勃兰登堡侯国,它成了德国东向的前进堡垒。向东推进的勃兰登堡的侯爵们逐步蚕食了瓦尔塔河下游和奥得河一带的地区。同时,占领区的德国移民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日耳曼化。

      而在波兰的东北部,维斯瓦河下游和涅曼河之间的滨海地区定居着信奉多神教的普鲁士人(注意:后来德国人的叫法与波兰人不同,德国人把这一地区称为东普鲁士,而把东波麦拉尼亚称为西普鲁士,表达了日耳曼民族的一种倾向)。普鲁士人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分为九个大部落:波梅扎尼亚、波盖扎尼亚、瓦尔米亚、纳坦贾、巴尔恰、萨姆比亚、纳德罗维亚、斯卡洛绍亚、亚奇维耶日。从l2世纪起,玛佐夫舍王公不断袭击普鲁士人,强迫他们纳贡称臣。1216年,玛佐夫舍王公康拉德在克拉科夫王公莱谢克和西里西亚王公亨里克的参与下,在赫翁诺建立了普鲁士主教区,企图强迫普鲁士人接受基督教。1222年和1223年,波兰的王公们在教皇的支持下,对普鲁土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价讨。普鲁士人英勇善战,先后打败了波兰王公的进攻,并发动报复性反击,不断袭击玛佐夫舍和东波麦拉尼亚的村镇,甚至还深入到普洛次克。

      3、条顿骑士团征服普鲁士

      玛佐夫舍的康拉德大公眼见无法战胜普鲁士人,时正值落魄的条顿骑士团被赶出匈牙利。康拉德竟想出了“以夷制夷”的法子,委托条顿骑士团来占领普鲁士,并使其臣服于玛佐夫舍公国。从1226年起,身穿白衣,佩着黑十字的骑士们应康拉德的邀请,逐次逐批地来到了波兰,他们从康拉德那里得到赫翁诺地区作为封地。1233年,条顿骑士团开始了征服普鲁士人的军事行动。1234年,罗马教皇格列高里九世颁布诏书,宣布被征服的普鲁士为骑士团私产。l237年4月,根据罗马数皇的旨意,条顿骑士团同宝剑骑士团合并,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骑士团国家(以后宝剑骑士团一般也称为立窝尼亚骑士团)。

      十字军骑土们对普鲁土的战事延续了多年。当地居民绝望地进行着反击,但十字军骑士们在战斗中一块一块地占领了普鲁士的领土,同时修筑起了防御城堡。普鲁士人虽然举行了多次起义,但都遭到镇压。1260年左右,西部的波梅扎尼亚、波盖扎尼亚、瓦尔米亚、纳坦贾、巴尔恰、萨姆比亚先后被征服。1283年,东部的纳德罗维亚、斯卡洛维亚、亚奇维耶日也被征服。十字军骑士们管理占领的土地,他们强迫当地居民进行奴役劳动,同时把许多德国移民引进到新建立的城镇和乡村,这导致了整个地区的逐步日耳曼化。到十三世纪末,十字军骑士们巩固了自己在普鲁士的占领区。

      4、骑士团和波兰分道扬镳

      骑士团在进入波兰之初,与波兰各公国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关系的。如1241年4月9日对蒙古贝达尔(察合台之子)军的利格尼茨之战,西里西亚大公亨里克二世组织5个军团迎击,其中半数是日耳曼人,第4军团完全是以条顿骑士团组成,由骑士团大团长Popoo d’0sternau指挥。熟悉蒙古史的诸公都知道这场战斗的经过,此处不再赘述(这可以参考有关书籍中的描述,如《多桑蒙古史》)。

      骑士团国家得到了教皇和德皇的支持,在征服普鲁士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了波兰王公的领导。到十三世纪末,十字军骑士团就显露出要和勃兰登堡联结起来的趋势,并不断蚕食、侵占波兰领土,还时而干涉波兰的内部事务,力求从政治上削弱波兰国家。

      同时,勃兰登堡侯国正在波兰的西部崛起。德意志人利用波兰内战,不断蚕食波兰西部领土。而波兰西里西亚的王公们在内战中为了削弱对方,又请求德意志诸侯们的帮助,为他们的东侵敞开了方便之门。利格尼茨王公鲍菜斯瓦夫求助于马格德堡大主教韦利勃兰特,把位于奥得河中游和瓦尔塔河下游的波兰领土卢布什的―半土地送给他。1253年,马格德堡大主教把这块土地转送给勃兰登堡侯国。不久,勃兰登堡侯国占领了全部卢布什。这样,在西波麦拉尼亚和大波兰之间打进了一个楔子,为进一步进窥波兰创造了条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2 十三世纪上半叶时的波兰国内割据状况

      待续

    • 家园 一、宝剑骑士团在立窝尼亚

      一、宝剑骑士团在立窝尼亚

      1、宝剑骑士团的建立

      话说十二世纪下半叶,相继有不少日耳曼商人和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了波罗的海沿岸东部地区。随后,十字军骑士到达这里,但已不是带着十字架来传教,而是拿着利剑来征服这一片新的领土。日耳曼人向东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积极扩张最初与阿利别尔特主教的名字相联,他在德维纳河口建立了里加城,把不少日耳曼人移到那里。1202年,阿利别尔特主教把波罗的海沿岸的骑士们组织起来,仿照在巴勒斯坦建立的几个骑士团的形式,组建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军事组织――宝剑骑士团,或圣剑骑士团、佩剑骑士团。

      1204年,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更加剧了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冲突。这样一来,物质装备很差的西部骑士就有了占领欧洲东部的新借口,他们把这些占领看成是争取异教徒(也就是东正教徒)回归天主教。现在异教徒可以扮演“回归者”的角色。对于罗马教会来说,广阔无垠的罗斯平原不仅是进行传教活动的理想之地,而且是收人钱财的潜在来源(教会费、捐款、赎罪券等形式)。更何况罗斯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这对罗马天主教会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宝剑骑士团的行动得到了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全力支持。

      2、立窝尼亚?D?D立足、生存与发展

      翻开地图,宝剑骑士团成立之初,面临的形势还不是很乐观的,除了西、北两面是波罗的海,西南是信奉多神教的普鲁士人以外,周围都是不那么友好的罗斯诸公国:东面是诺夫哥罗德公国,南面是波洛茨克公国和加利西亚-沃伦公国。如何生存下去是摆在宝剑骑士团的当务之急。但对骑士团来说,最有利的是当时的罗斯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基辅大公那徒有虚名的领导地位岌岌可危,西北方面的诺夫哥罗德,东北方面的弗拉基米尔,西南方面的加利西亚,都与基辅争为雄长。因而当宝剑骑士团崛起以后,罗斯的西部和西北部诸国一直还是忙于内斗,无暇考虑共同联合起来以对这一威胁。

      波罗的海沿岸的波洛茨克等几个公国的罗斯王公,对第一阶段的日耳曼移民并没有给予认真的注意。只是到了这些日耳曼移民开始修建城堡时,他们才惊慌起来。1203-1206年,波洛茨克王公弗拉基米尔试图把日耳曼人赶出城堡,罗斯人围攻戈利姆和里加城堡,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弗拉基米尔的失败使日耳曼骑士团在波罗的海沿岸稳住了阵脚。骑士团还沿着西德维纳河右岸向东扩展,相继与1208年与1209年占领了库克诺伊和格尔齐克两个小公国。

      十三世纪上半叶,日耳曼骑士团占领了从维斯瓦河到纳尔瓦河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把属于波罗的海沿岸部落(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普鲁士人)的土地占为己有。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按照当时西欧骑士团的传统武装起来。骑士团的马匹用金属或皮制盔甲保护起来,骑士团的骑士也披带铁制盔甲,他们携带长矛、双刃剑、匕首和盾牌。军事编制与这些重武器的特点相适应。其主要战术就是楔形阵,罗斯人将其称为“大猪嘴”。这个“猪嘴”的先头部队通常由5-l0名骑士组成,后面每一组由2名以上的骑士组成。在楔形队伍之后,是手持矛和剑的步兵。两翼和后方也由骑兵加以保护。作战时,作为“猪嘴”头的身披盔甲的骑士们像楔子一样先把敌军分成两部分,然后再将每一部分割成各个小的部分,一块一块地消灭掉。这种阵型也有其弱点,就是一旦中央突破受阻,两翼的薄弱兵力又被击破的话,势必让中央的部队两面受敌。借助了这些武器和战术,使得人数相对不多的日耳曼骑士团在同不怎么讲究战术的波罗的海沿岸部落的战斗中节节胜利,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3、攻陷尤里耶夫城

      不久,日耳曼人开始向诺夫哥罗德管辖的地区扩张,第一个对象是就尤里耶夫城(今塔尔土)。尤里耶夫城建造于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智者)时期,其四周建有城堡,是楚德地区最后一个没有被日耳曼人征服的地区,所有不想屈服于十字军骑士团的波罗的海居民都聚集于此。1224年8月,骑士团包围了尤里耶夫城,与他们对峙的是维亚奇科王公的率领下的200名罗斯士兵以及参与守城的当地居民。应当指出日耳曼骑士团选择的进攻时机恰到好处,因为在此前的一年时间里,古罗斯各公国的武装力量已被哲别和速不台的蒙古军在卡尔卡河所击溃(1223年),即使想对新的人侵者组织起强大反击也力不从心。

      十字军骑士团包围尤里耶夫城后,在城墙旁修建了一座木塔楼。他们从塔楼上前城堡扔石块、射箭、扔烧红的铁块,企图点燃城墙。有人建议维亚奇科可自由离开尤里耶夫城,但被维亚奇科所拒绝,他在等待诺夫哥罗德人前来救援。这时,日耳曼人发动进攻,但被击退。被胜利所鼓舞的守城大军迅猛出击,试图捣毁给他们带来如此不快的木制塔楼。他们从城堡中滚出烧红的铁轮,试图烧毁塔楼,在塔楼周围展开了激战。这时,乘守城部队参与塔楼激战之机 一部分骑士团重新对城堡发动进攻。他们越过堡垒,翻过城墙,攻进城里,其他骑士团军队也随之人城。尤里耶夫城的守护者(包括维亚奇科)全部被杀害。日耳曼人在城内的杀光了几乎所有的男人,只留下一个,让他回到诺夫哥罗德以宣传日耳曼人的胜利和声威。这样,罗斯人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最后一个基地丧失了,从那时起尤里耶夫城获得一个日耳曼人的新名称――杰尔普特(即地图里的多尔巴特)。

      后来,反击日耳曼骑士团入侵西北边界的斗争与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罗斯给予诺夫哥罗德人的巨大援助有关。1234年冬天,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的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王公带着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前来援助诺夫哥罗德。弗拉基米尔与诺夫哥罗德联军在爱马因格阿(在尤里耶夫城郊)附近向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发起进攻。许多骑士在过河时掉进冰里,被水淹死。随后,骑士团被迫与诺夫哥罗德讲和。两年后,日耳曼骑士团在沙乌利亚战役中被立陶宛人所击溃。这本来是一个继续打击骑士团并彻底结束他们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统治的有利时机,但是罗斯诸国又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没有与当时和他们处于敌对状态的立陶宛人联合起来。很快,拔都的蒙古大军开始人侵,使罗斯人长期丧失了与危险的西方敌人进行抗争的能力,而骑士团则度过了一重艰险的难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 十三世纪上半叶的罗斯西部形势简图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