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资料备考】孙承宗挽袁崇焕两联及诗两首 -- 任爱杰

共:💬35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最后一句我看到某人的blog是这样解的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前半句是说毛文龙是英雄,后半句是说毛文龙是类似岳飞那样的人物,但也有缺点,所以“半不平”,呵呵)

              且不说其他,单说诗,前面都在写袁,后面怎么就说起毛来了。孙要是写诗写得这样拉杂,还有资格作翰林院编修?

              • 家园 余三乐的这个解释比较牵强

                看了你给的链接,相关部分抄录如下:

                第二首,我以为主要是批评了袁崇焕的错误。早在天启年间,承宗督辽时就发现,袁崇焕是个人材,但不够老成。因提出,欲“取其志,尚欲练其气。”但如今他叹息道:“练尔多方练未成。”曾铣是嘉靖年间进士,曾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有胆略,长于用兵,曾条陈方略十八事,立志收复河大地区,后被严嵩诬谄致死。有的学者认为,承宗在这里将崇焕比作曾铣,其实意在于否定。第二联两句是说,你在天子面前立下了“五年复辽”的诺言,但是“却虏”之师却到了京师城下,成了讽刺。第三联提到“魏绛和戎”和“汾阳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兵”的两则故事,说明古今条件不同,崇焕与皇太极和谈乃是失策之举。最后,“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时人多认为此句是在肯定崇焕杀毛文龙的行动,我以为从全诗的整体格调来看,不如理解为否定崇焕此举和婉惜毛文龙的死而更为贴切。当然承宗并不是完全肯定毛文龙,所以才说是“半不平”。

                第一句上半句尚可解释为“尚欲练其气”,后面怎么比作曾铣就成了否定呢?“空闻曾铣尔前生”正是说袁的遭遇和曾铣一样。如果孙认为袁胡吹大气,眼高手低,大可不必用有相同遭遇的曾铣来作比,用贾似道岂不更加贴切?

                第二句他解释说孙这是在讽刺袁夸下海口,“却虏”之师却到了京师城下。这弯子未免绕得实在太大。孙在这里无非是列举袁的功劳罢了。

                好吧,就算第二句可以理解为讽刺。那么第三句如何与“说明古今条件不同,崇焕与皇太极和谈乃是失策之举。”搭上关系了呢?直解这两句“魏绛和戎是不得已,郭汾阳单骑退兵是无兵可用。”这岂不就是袁崇焕二次出任后的写照?袁刚上任就碰到兵变,接着要整顿东江,训练关宁,整个军队还没完全理顺。这时作为变通的“和为旁着”不是和魏郭两人的目的一样?

                更何况魏绛还为了肃纪而自作主张惩罚了晋侯的弟弟。这又和袁杀毛文龙类似。所以如果孙是要说“古今条件不同”完全没必要举着两个例子。

                最后一句如果解释成为毛文龙惋惜,那又何必说什么“英雄手”。更不可能把袁在后面比作岳飞。

                顺便说一句,说到最后一句,反袁派还有人胡解“黄龙”为继任东江的黄龙。说黄龙不得人心,结果部下大半不服气,所以说“半不平”。一笑。

                孙对于袁的态度,在第一首诗和两付挽联中可以说是完全明了的。这两首诗写在同时,不可能一首把袁捧得很高,另一首却又对他冷嘲热讽。

              • 家园 链接在这里

                外链出处

                不过这里不是blog主人的意思而是引余三乐的解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