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谈铁路 -- 海豚马

共:💬139 🌺27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然中央政府直管

                          军队武警警察不也是中央政府直管的吗?

                          分割,主要是将运行直接有关和间接有关的分开.铁路研究院,车辆维修场,等等,我也说不详细.反正是不需要值班的就考虑剥离.

                          • 家园 现在基本上已经剥离得差不多了

                            机车车辆厂已经剥离了,铁科院也是

                            • 家园 还要精简

                              凡不需要连续值班的部门都要剥离,然后定岗定编再压缩一点.

                              工程建设部门要分割得小一点,全部作为企业.

                              总体上开始按收支两条线调整资金流.

                              目标是一个比较干练的事业化运行系统和周边的企业群,以提高投资效率.

                              部机关接触过信息部门,功能比较有限,有技术指导部门的味道.辅助部门接触过培训系统......

                              亲属中(皆为姻亲)也有在铁路系统的人,都是边缘的,早就剥离了.如铁路总医院.

                              大概听说过铁路投资方面类似无底洞的故事.中央对此无办法,要靠自己求生欲望来逐步克服.

                              现在的铁路就有点象头牛,自己找草吃,中央来挤奶,还有不少喝血的寄生虫附体.得靠自己改变境况啊.

                              • 家园 工程建设部门也精简了

                                铁路从业务上来说,至少20年内还不需要自己找草吃,而资金方面,国家,地方,外资,民间资本的共同投入才是出路,也正在进行。我还是觉得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多修铁路,提高运能。

              • 家园 铁通要并给移动啦
            • 家园 这两年中层干部的收入确实大幅度提高了

              员工的收入还是太低,所以怨言很大。

              而且,不要说相当于段长,不同的段长之间,差别也是很大的。很多清水衙门的正处也没多少钱,而有些副处的段长明面儿上的收入都过了十万了。

    • 家园 闲谈铁路(续6)

      蒙各位河友错爱,给了很多有益的指点,也给了俺一些新的思路,在这里先补充一下,不对之处,继续拍砖。

      个人以为,动车组的经济问题要比技术问题重要,现在的趋势,肯定还是主要需要高速动车,毕竟资金有限。所以必须考虑旅客的承受能力。

      至于ZTK以及其它车的速度问题,首先是很多车没有了,如楼下萨佛131所说,这个可以说降速为零了,呵呵。其次,就算运行速度略有提高,但原来排队优先级在最前面的一下子被一大群D车夹塞,停在那里让车,旅客的感觉肯定很不爽。

      D车的舒适程度也成问题,如同飞机一样,三个半小时坐在那里,要付出原来四个半小时软卧的价钱,确实不爽。要是距离再远一点,时间再长一点(现在北京到上海10个小时,快赶上越洋飞机了)更不爽。

      票价问题,春节原价,平时打折是个好主意,和涨价的感觉当然很不一样,可惜一来国家政策,二来旅客习惯,三来铁路的票源不能完全放开,也难。

      不过Ghintec说得好,铁路客运一直是赔钱的,主要靠货运来补。这一点恐怕很多河友仍然不知道,最近能源涨价,铁路运价略有调整(每吨公里涨了2厘),其实收获很大,但社会反响并不大,为啥?和老百姓的生活距离远啊。

      铁路确实不是纯粹企业,然而也不能算是公益事业,专列就不说了,军运是为了国家战争机器,年年运电煤,这些都可以算公益吧,可是影响了其他货运,火车晚点,老百姓能觉得受益了吗?

      减少空座席这个问题,从计算机联网售票已开始就提出了,也作了一些尝试,但是总的来说,难。为啥?方程太多,参数太多。而且,不碍大局。

      城市轨道交通和铁道部无关,完全是地方政府的事情,这个有机会可以详谈,俺还是了解一些的。

      风光旅游车究竟是对铁路有益还是有害?北京到泰山,到日照很早就开了旅游列车,除了周末,有谁去?在日照,周一到周五的票随便买,周末的票连站长都怵头。Y字头的车,也慢慢消失了。要是仅仅周末开行不行?omg,那调度非杀了你不可。旅游车也要占用正线资源啊。

      说的不对的,敬请方家海涵并指正。

      继续说条子。

      为什么会有条子?

      前面说过,因为铁路售票不像公路和航空,先来先服务,票库是分级分块的,要随时为领导和VIP服务,还有旅游公司,这样就有个合同单位的说法。但其实领导也不是每天都坐火车,这样就有了些富裕,但给谁呢?看条子。

      此外,对于机关人员,有个机关订票处,还是有一定的票额的,平时基本可以满足出差需要,可到了长假春运,一样是供不应求,给谁呢?看条子。

      最后就是车站,站长,客运主任,计划室,他们手里有最后的机动票,给谁呢?看条子。

      总之,条子就是这样的源起。

      那么,谁有权利写条子,谁的条子管用呢?

      这个嘛,谁都可以写,管用不管用,主要还是看谁的头最大。一般来说,你要是拿到了抬头印着客运处的便笺写的条子,基本上是没问题的,要是路局办公室的便笺就更管用了。

      票额紧张的时候,如果写条子的人没有欠你的钱,而又抹不开面子拒绝你或者躲了半天没躲开,那你可要仔细看看它给你写的条子,是不是含着可办可不办的意思?

      总之,如忘情兄所言,买票,是个问题,您千万不要以为铁路职工能有多大特权,真正被买账的,也没几个。特别是普通职工想要回家过年,比老百姓更难。为啥?求爷爷告奶奶开张探亲票,虽说省了钱,可买票呢,还得再求爷爷告奶奶去,车站有票也不签给你啊,卖给老百姓他是收入啊。

      上车补票也是一样,补票收入比给你免票找个铺可好多了,还是得找人。不过你要记住,车上的事情贵列车段管,和站上的事情不一样,客运处办公室依然有效,车站计划室就不管用了。

      今天罗嗦了不少,最后讲个笑话吧。

      刚工作的时候,那会儿还有分局,有这么个故事。

      某日,Q分局长Z,乘坐局管内的列车,从X分局回Q分局,乘务员是X分局的。Z烟瘾很大,一会儿就点上了,软卧包厢的乘务员看到了,这哥们也真直,知道是领导,但不认识,就说,车厢内禁止吸烟,您要是吸烟请到车厢连接处。Z也有涵养,就掐了。

      可过了一会儿,烟瘾又犯了,不知不觉又点上了,也巧,那哥们又回来了,这回就不太客气了,批评起领导来了。领导还是有涵养,又掐了。

      正好倒了一站,Z下车了,打电话叫了辆汽车过来接他回去了。

      没几天,路局开会,Z对X分局长C轻描淡写的说了句,你们分局的乘务员原则性挺强啊。

      得,C一听,这是有故事啊,找Z的秘书问了问,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车长和列车员,批评,对兄弟单位的领导要像对自己的领导一样啊。

      车长回来对列车员说:你知道铁路局是谁开的不?别说抽烟,就是他把车点了,你也别拦着!

      听来的,演义,肯定是有艺术加工,您也别当真。

      后面的在这里

      闲谈铁路(续7)

      关键词(Tags): #闲谈铁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多谢楼主指正,花一个

        铁路在中国,似乎由于毛太祖当年造成的传统,无法按企业运行.

        我所说的"公益事业",其实也包含了政府征用资源等等.大概是用词不当,说公共事业似乎更准点.然而,按照政府多年的传统,不会按公用系统那样给补贴的,特别是没有各个地方政府的补贴,中央给俩钱还不跟拆他们肋条一样痛心?

        说起毛太祖,倒对那时铁路系统如何调配资源满足那"中国一号"专列随时可能犯神经病般的运行规律颇有兴趣,若占用资源不太大,周末旅游车也能照样模仿嘛.还可以考虑面向中老年的"瞎逛式旅游车",暂且叫"游车"吧,专门停小站,白天停半天一天,晚上跑一两百公里,就作为活动旅馆.收费嘛,参照游轮.呵呵.似乎米国早已如此了?

        至于前面说的环城路线,我仅仅知道北京周边有足够的线路资源,也有需要这么转着走的人群,其它城市就不大了解了.仅仅是个人瞎想.

        再次感谢楼主的好文章!

        • 家园 花谢,您太客气了

          铁路无法像其他垄断企业的重要原因就是资源不足,无法并行处理,需求又很大。人家通信,电力,甚至公路航空都能在很少影响普通用户的情况下为VIP提供服务。

          公共事业这东西,你说到点子上了,铁路的投资地方政府很难看到效益,从甲地到乙地修一条铁路,究竟怎么分摊利益和成本?更何况还要和路网连接。所以比照高速公路,地方政府对干线投入一直热情不高。最近的客运专线还算有点起色。京沪高铁那是发改委牵头的。

          瞎逛式旅游车恐怕在中国这个客运量极度饱满的地方很难实现。

          不知道你说的环城路线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是不是一个意思,就已经建成的,上海现在还是不错的。最近国内各大中城市(不仅仅是国务院发改委批复的15个)都疯狂的上轨道交通项目,因为这是政绩啊。

      • 家园 沙发啊沙发,这是海豚沙发还是马沙发啊?
    • 家园 闲谈铁路(续5)

      各位河友过年好!

      感谢各位的厚爱,特别是忘情兄,njyd兄等等的指正,恕不一一致谢。抱歉让您久等了,继续闲谈。

      说实话,计算机售票还是改善了不少买票难的情况的。

      纸版票时代,车站和其他售票点的票额都是固定的,很难调剂,因为那时实物,就算不是北京上海,城市里头把某个售票点未售完的票调剂到排着长队的地方也很困难。

      俺工作的第二年,轰轰烈烈的计算机客票系统开始上马了,路内各单位都加班加点抢着开发,俺们局也凑了回热闹。当然,最后还是看谁的后台最硬而不是技术最好。技术人员和业务部门公认的最好版本还是让位给H总喜欢的版本了。

      想当初开发的时候,技术人员都雄心壮志,气壮山河的给领导说计算机联网售票可以彻底解决买票难,票贩子,人情票等等弊端。业务部门的领导们也颇有信以为真的,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听起来还是挺神奇的玩意儿,售票员更是有点人心惶惶,生怕这玩意儿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还真有点抵触。

      后来就明白了,感情,这个票额分配,还是咱说了算啊,那怕啥!

      当然,无论如何,对于俺们这些搞IT的,计算机售票让俺们和票近了许多。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对系统不熟悉,再加上新系统也不稳定,上上下下经常少不了急着找俺们救火,态度自然也客气,那段时间,逢年过节要个票还是容易的。不过后来系统稳定了,操作熟练了,人家有了票务中心,俺们也基本上凉下来了。

      不过无论如何,他们的服务器还在俺们手里,至少查个票额还是容易的(现在很多信息公开了,但公开的肯定也不是全部)

      说到这里还要说说铁道部的机构改革,铁道部号称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对象,记得九十年代初号称要从三百多万裁到一百多万,首先是把工程局请出去,然后砍掉机车车辆厂,砍掉教育卫生,曾经说过要砍掉公检法,现在还没实现。L部长砍掉了分局,但人不能砍掉。最后再往多经集经塞上一些,实在不行了就提前退休了。减员了,增效了没有呢?

      这次又要嚷嚷大部制了,说点负面的话,机构改革这东西,专家瞎琢磨也罢,领导拍脑瓜也罢,好多事情,回头看看,始作俑者真该枪毙。

      大交通说过很多次了,迄今为止没有一次成功,但每次都对铁道部造成很大影响,迫于压力,出台一些事后看起来啼笑皆非劳民伤财的方案。

      97年搞(路)网运(输)分离,就是个典型,说到底,出这个主意的人也不是坏心,可是运输成本的计算真是本糊涂账,财务司清算中心专门立项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俺们也有幸参与其中,可是真正坐而论道,到底俺一趟车跑过去该给你们各路网公司多少钱?这些钱俺们运输公司怎么分?你们路网公司又怎么分?您不给出章程俺们怎么算?

      事情到了下面,就更是鸡飞狗跳,成立客运公司,主管副局长任总经理,客运处长车辆处长任副总经理,一下子多出好多部门和官职,得,又多了个山头,人家才不想着怎么算清成本,减员增效呢,本人和本部门本单位利益最大化,才是硬道理。

      换了部长,换了章程,轰轰烈烈的网运分离悄然无息的不知所终了。

      那些提拔起来的官呢?自然还是继续寻找自己的坐标。那些花出去的冤枉钱呢?反正不用领导和专家买单。

      客运专线,集团公司,大部制,大抵如是。

      扯远了,回来说现实的。继续说春运。

      买票难,找谁最管用呢?曾经有人想起用六度原理去找铁道部长,这个方向对头。

      说起来,俺们通过计算机售票也认识了不少客运部门上上下下的领导和小兵们,也知道了紧俏票额的大致或者精确的分配,可是看了前面说的纸版票时代拿条子排队买票的经历您就知道,还是谁的头最大谁的条子最管用。

      当然,条子里面的学问也大着呢,咱们下回再说。

      关键词(Tags): #闲谈铁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