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近代中国电报八卦闲谈 -- 马伯庸

共:💬186 🌺15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闲说近代中国的电报八卦-制夷鬼奴(一)

      电报的发明一般都认为是美国的莫尔斯,其实最早建成电报线路的是法国的查佩兄弟,当时他们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线路,算是电报的雏形。据说早在1823年,有人就向英国海军建议开发电报,刚愎自用的英国人回答:"除了现有通信系统以外,我们不打算使用任何电报。”约翰牛就这样把发明电报的荣誉拱手让给了扬基佬。

      第一条实用电报线路的发明者是英国人威廉 富斯吉尔.库克和查尔斯 惠斯通。这两个人一个是印度回来的退役上尉,一个是自然哲学教授,两个人1838年在伦敦的帕丁顿车站与韦斯特 德雷顿之间的铁路线上率先鼓捣成了第一条实用线路。英国警方还曾经成功地利用这条线缉拿了一个杀人犯,可惜后来两个人因为专利问题闹翻,未能进一步改进机器。

      1844年,莫尔斯用自己发明的莫尔斯电码和电报机在美国国会拍给巴尔的摩一封名垂千古的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这是历史上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报。而第一封新闻电报则是在同年5月25日,华盛顿记者发给《鲍尔齐莫亚爱国者》报主编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是:“一点钟,关于俄勒冈议案应提交给会议全体人员的动议被提出。动议被否决。赞成的79票,反对的86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早期铜制电报机

      十九世纪的欧美活力十足,一旦有价值的新发明被提出来,立刻就会推广到四面八方,各国都狂热上马立项。这个时候,远在亚洲的中国才刚刚睁开眼睛,半是惊讶半是不屑地望着这个崭新世界。电报,不过是诸多奇技淫巧其中的一种罢了。

      早在同治9年,也就是1863年的时候,英、法公使就向清廷建议引入电报,可惜清廷对于电报毫无兴趣,更不准许铺设电报线路。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就认为电报这玩意“于中国毫无益处,而贻害于无穷”。想想看,那会儿连修铁路都惹得怨声载道,遑论电报。最离谱儿的谣言甚至说那一根一根杆子戳在地上,专门吸地气和死人魂魄,然后顺着线给传到英吉利、法兰西之类的地方去,供洋人吸食。洋人之食地气,如我民之吸鸦片,是上瘾的。

      这可就苦了那些在中国作生意的外国人。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以前大家都没电报,日子也就凑合着过来;现在欧洲大陆电报密布,偏偏这个老大帝国不进盐酱,让习惯了现代文明的西洋商人们大为不满。

      当时远东的电报事业刚刚起步,只有新加坡-长崎、新加坡-香港两路电报。他们想跟国内联系的话,要么还是走传统的邮船,要么就托人把消息捎去香港或者日本,再转发国内,既贵又麻烦。

      尤其是在上海居住的商行们,对于此种困窘感触最深。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最为繁忙,商机纵横,商人们对于电报业务的需求日渐增加。

      到了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一家专门作海运的英国公司利富洋行终于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他们为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打算在上海吴淞口设立几个观察点,随时报告各国海轮进出情况。这就非得用电报不可,否则等你观察完再驰马回报,人家早就进港卸货了。

      可是呢,当地政府是绝计不允许这种申请的。利富洋行请当时的英国总领事巴夏礼出面申请,也被坚决拒绝。利富公司驻上海的头头雷诺横下一条心,觉得反正中国人软弱好欺,不妨搏上一搏。他拍出一万白银,进了一批电报材料,找来两个德国技师,外加雇来的二十几个中国民夫,筹备开工。开工之前他既不向官府申请,也不请示英国领事,而是自己甩开膀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沿着川沙厅(今上海浦东)小岬到黄浦江口金塘灯塔间偷偷摸摸建起了一条专用电报线路,长达21公里,光是电线杆就立了227根。

      那时候洋人嚣张,寻常百姓见了都绕着走;而官府的人呢?他们一见这些工人有持无恐地当道挖坑载杆扯线,以为必有后台,也不敢上前询问,谁能想到是洋鬼子偷偷上马的项目。结果民不究,官不查,上海乃至全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就这样生生被胆大包天的雷诺给建起来了。

      关键词(Tags): #电报(当生)#中国电报(当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