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进的背景回顾 -- 电子赵括

共:💬45 🌺10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事情还是回到本源。

              一码对一码,我这里说的是30年伦敦条约对日本的战略态势的影响。不关加藤(这里我想你指的应该是加藤友三郎)的事, 他23年签完华盛顿条约回来就死了。 也不关日本在造舰吨位上做出的妥协如何评价的问题。只是说30年的伦敦条约对日本是进行了彻底的围堵,它的战略态势比以前是恶化了而不是改善了,就是这么简单,不必过于引申。

              至于美国,有人说让步的过分,那是很自然的事情,本来就是有可以把它打的无条件投降的实力,还用讲什么让步。有的时候我反而想,如果22年或者30年谈崩了,真的搞到美日开战,说不定对日本还有好处,至少不至于弄到亡国的地步。

            • 家园 20-30年代的一系列条约,确实是日本的外交胜利,

              在己方筋疲力尽的时候,利用对方(英美)在战后的虚弱和经济危机后的无暇他顾,确立了自己在远东的领导地位,尤其重要的是获得了对占据东北的默认,要是这样都算是失败,那只有让人磕头称臣才叫胜利了。

              • 家园 简单的说一点。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是违反而不是遵循了20-30年代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的成果九国公约开宗明义的就是要保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日本是在上面签字画押的。),所以才有那个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日本的外交在30年代短短几年之内就把自己彻底搞成了孤家寡人,还有什么胜利可言。

    • 家园 鬼子当年冬季行军冻死近200人。

      对寒冷地区还是心有余悸地。

    • 家园 发现日本很有趣

      国内发展遇到瓶颈,于是认为只要占了满洲就会好的;结果占了满洲没有好,于是又改成“只要占了打败了中国就会好的”,结果淞沪大战三个月,中国挺住了,于是又“只要占了南洋就会好的”,结果占了南洋也没好,又改成“只要打败美国就会好的”,到后来变成“只要占领中途岛就会好的”“只要保住马里亚纳就会好的”“只要完成捷号作战就会好的”…………

      而且日本人老是想着“一击致胜”,先是认为在哈拉欣河打败苏军苏联就会和谈,后来又认为占了上海南京中国就会投降,然后又认为只要收拾了太平洋舰队美国就完了,后来又觉得占了中途岛美国就会老实,再后来又是马里亚纳、大和、武藏、信浓、神风…………

      应该是比较典型的脑残。

      • 家园 根子在于日本一直在拿国运去赌。

        所不同的是,前两次赌赢了,最后一次玩砸了而已。

        其实日本一直没有全面战争的经验。甲午和对俄战争,本质上其实都不过是局部战争。在二战前,日本没遇到过大规模的消耗战。即使如此,对俄战争的僵持状态也已经让日本吃不消了,不过是最后赢了,所以没人反思而已。

        日本在二战中表现的非常主观,总在自以为是、以己度人,让人很难理解。

      • 家园 甲午及日俄大戰

        是日本興起的關鍵。

        這兩場戰爭,日本都是以決戰將敵人的海陸軍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令敵人無力再打下去,通過和談,日本從而取得實質及政治上的得益。

        這過去的成功,著著影響其後日方的戰略部署。二戰時,日本無論海陸軍,都是意圖以決戰打殘敵方,以爭取和談上佔上風。

        在中國戰場上,中國無論損失多大,就是不和談。當然日方勝利沖昏了頭腦,近衛的不與蔣介石和談在關鍵時刻令蔣無退路。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方沉迷於一擊論。老是希望引誘美國艦隊決戰,將在太平洋戰爭初起時的大好形勢輕易放過。

        腦殘的形容不為過。

        • 家园 不决战不行啊,油库里的油就是不打仗也在下降。

          这种小国,就是赌一把,在资源耗尽之前结束战斗。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方沉迷於一擊論。老是希望引誘美國艦隊決戰,將在太平洋戰爭初起時的大好形勢輕易放過。

      • 家园 不奇怪,主政的是军部。有政治头脑的到近卫内阁止都被清洗掉了
      • 家园 日本人可不是只能指望“一击致胜”

        日本陆海军的假想敌前三位是美俄华,不同时期顺序不一样。拖延持久是大国对付小国的,可没听说小国能拖垮大国。

        近代中日两国的对抗,倒是让我想起了当年张仪游说齐王的一段话,

        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

        回想起来战术上不少的经典战例都是小对大,弱对强是打出来的,但是靠这些能打赢战争的可不多。想想看也正常,小国要是再没有点局部和战术上的优势,可不是死定了。这也算是日本的一根救命稻草吧。

        • 家园 这个使我想起以前问人的问题

          del

          • 家园 拿破仑也是被逼的

            时势造英雄,拿破仑出头的时代正是两种制度你死我活的时代,没有第三条道路的。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拿破仑时代封建制度还没有走到最后,因此拿破仑是不可能成功的。

            法国以后还是有机会的,不过被一战和二战毁了。

            真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啊。

        • 家园 日本不是提出过一个“九段作战”么

          就是想拖垮美国。让美国政府无力进行战争,被迫与日本政府谈判。

          可能是被中国惯出毛病了,老以为对方遭到重大损失就会做下来谈判。这不是脑残也是缺心眼,最差也是榆木脑袋。

          • 家园 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我手头的日方资料从来没看到过。也许是打了败仗,自己都不好意思提及了?

            拖垮对方的想法不少国家都有过,能做到的可就凤毛麟角了。一战时德国的那个参谋长法尔根汉不是提出了凡尔登绞肉机的作战计划,目的就是要把法军吸引到那里去加以歼灭,“把法国的血流尽”。结果打到一半德国人就明白了,这同时也将把德国的血流尽。日本人如果有这个想法,吹吹牛是可以的,真打起来就由不得他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