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现代儒教之——论语导读 -- 楚无邪

共:💬73 🌺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宗教是哲学系统不等于哲学系统就是宗教啊

          你说广义来讲,宗教就是身体力行一个哲学系统

          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哲学系统就是一个宗教啊, 要不然,岂不是有什么柏拉图教,黑格尔教了啊

          另外,你说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是正确的,我不敢苟同.没有宗教=没有道德? 从何说起来哉,若如此推论,中世纪不成了道德之黄金时代了

          再说一遍,称儒生和僧人道士同流,恐怕是对其最恶毒的攻击.儒林广记和三言二拍里编排了不少儒僧道的段子,有闲是当可一乐.

          "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说否定宗教, 而是不深究,孔子他老人家要讲的都是治国入世的法门,可不是宗教来世的救赎阿

          儒家从来都被称为国学而非国教是有它的道理的

          • 家园 宗教是哲学系统不等于哲学系统就是宗教啊

            你说广义来讲,宗教就是身体力行一个哲学系统

            赫赫,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哲学系统就是一个宗教啊, 要不然,岂不是有什么柏拉图教,黑格尔教了啊

            有哲学不一定有宗教,有宗教必然有哲学。哲学要变成宗教,就是有组织地去推广和身体力行其哲学教义。

            另外,你说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是正确的,我不敢苟同.没有宗教=没有道德? 从何说起来哉,若如此推论,中世纪不成了道德之黄金时代了

            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不等于说有了宗教就一定有道德。道德要靠信仰支撑,而不能靠权力来支撑。权力支撑就是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恰恰导致虚伪和道德败坏。中世纪政教合一把基督教败坏了,所以才有了新教产生反抗教皇统治。宋朝是儒教政教合一,把儒教败坏了。苏联是共产主义政教合一所以崩溃了。

            释道儒被称为中国三大宗教,是有文物可考的。中国各地有孔庙,有寺庙,也有道观,有些农村至今把三教合一放在一个庙里。即便许多佛庙,也有三教合一的文物。

            你可以信你的儒学,但你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不应该把信奉儒教的人称为恶毒。

            而且,最好按照河规把

            赫赫
            的语气助词去掉。

            • 家园 别把儒学视为宗教, 那是对哲学的贬低和泛宗教化

              "赫赫"也犯河规? 那就先改正道歉

              老兄定是逻辑高手

              "有哲学不一定有宗教,有宗教必然有哲学。"

              所以儒家哲学不是儒家宗教, 但拜布教,禁食猪肉教,僧道等宗教必然有哲学

              中国治国入世的儒学从来不是正规意义上的宗教,孔庙的庙可不等意于寺庙和道观,那是当权者树立道德制高点的手段. 你可曾在任何庙堂正统之作中看见哪位大家自称儒教?

              你可以信/称儒教,但请别把儒学等于宗教. 那是对儒家哲学的贬低和泛宗教化

              • 家园 你大概不知道楼主的用意

                你可以信/称儒教,但请别把儒学等于宗教. 那是对儒家哲学的贬低和泛宗教化

                首先,我们有一个共识,人可以崇尚儒学,也可以崇拜儒教,这是他们的自由。其次,我不认为楼主就把儒学等同于宗教了,楼主讲儒教,并没有将等同,更没有要求所以儒学家都信儒教。相反,我只看到你要求楼主放弃儒教而该信儒学,否则就是邪门歪道,亵渎儒学。这种言论比楼主更加宗教。

                中国治国入世的儒学从来不是正规意义上的宗教,孔庙的庙可不等意于寺庙和道观,那是当权者树立道德制高点的手段. 你可曾在任何庙堂正统之作中看见哪位大家自称儒教?

                以前没有大家自称儒教,不表明以后不可能有大家自称儒教。

                楼主此贴由来,不是冲着中国儒学界去的,而冲着海外华人社区建设来的。西方社会就是一个崇尚宗教的社会,对宗教有税收倾斜,对无宗教人士有集体文化思维定式的歧视(共和党候选人辩论时就有关于是否相信上帝的提问,总统竞选人没有敢说不信上帝的,究竟所有这些竞选人是真信还是假信,只有天知道。)而儒家思想深入华人之心,我们华人有自己一套信仰系统,但是没有西方的宗教形式,因此使得华裔社区总是游离于主流社会(民主和宗教自由的社会)边缘。在这个民主社会中,自己不组织起来张显自己的信仰,就不要指望别人可以理解我们。西方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道德,如果我们在这种文化中还高叫自己没有宗教,就是自绝于这个民主自由社会。你认为将建立教会贬低了儒学,我们却认为在西方强势文化中建立教会才能承传我们的文化信仰。

                人本主义可能也不是正规意义上的宗教。但是,什么是正规,法制社会中法律承认就是正规,美国许多州就承认人本主义宗教。西方人本主义者也分两类,有宗教的人本主义,也有非宗教的人本主义。

                我以为华人社会应该以道德信仰的纽带来建设社区,而在美国最好用符合华人传统文化信仰的教会来形式来建立社区,所以我支持楼主使用“儒教”一词。我的主张表述在唵啊吽:【原创】面对被现代化撕裂了的华人社会一文中。不是要和正统儒学过不去,而是希望儒学的价值体系能在西方“多元文化”社会中有一席之地。

              • 家园 宗教不允许哲学,

                在西方,哲学被称为东方学.哲学的根本是论述所谓方式的合理性.而宗教要的是他的宗教思想代替哲学!

    • 家园 “学而时习之“续解

      “快乐”的关键在于学,这是孔子的创见,也确实非常的接近了快乐的本质。

      问个问题:在人群中,谁是最快乐的?答案每个人都知道,是孩子!给他一个皮球,他就能兴高采烈的拍一上午。看着他那专注的劲头,那发自内心的满足感,真得很令大人们羡慕不已。许多宗教也都试图揭示孩子们快乐的秘诀。他们说,那是因为孩子是最纯洁的,心灵还没有受到世间罪恶的污染。真是这样吗?如果你还记得小学里曾经历过的孩子们之间的争斗欺骗背叛校园暴力,你应该不会这样认为。有兴趣不妨看看电影《蝇王》(lord of flies),这个故事就讲述了一群在孤岛上幸存的孩子如何在没有了大人的约束的情况下赤裸裸的展示人类天然的邪恶,看了让人心惊。总之,孩子与大人一样,都是善性与恶性的混合。因为与我们现在的讨论无关,就暂时不展开了。回到我们的问题,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如孩子般快乐的能力的呢?答案:当我们越来越少的学习新东西,越来越少的实践新知识时,我们就逐渐失去了快乐的源头。当孩子玩球时,一切技巧都是新的,每一个新学的技巧都可以立刻在下一次游戏中运用体会。我们要想找回孩时的快乐,就要找到你的那个“皮球”,那个可以不断学习,并且不断在实践中经历的东西。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孩时的“皮球”,并且“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论述一下

        首先,我不认为孩子是快乐的,至少在学习的时候不是快乐的,至于玩耍的时候快乐,我现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挺快乐,也很投入。因此我建议把“当我们越来越少的学习新东西,越来越少的实践新知识时”修改成“当我们越来越少学习动手技巧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好。动手技巧比较容易出看得见的成果,于是会产生满足感,动脑技巧相反可能就不太容易。

    • 家园 花“不要道德”

      把“德”理解成“合乎规律”,孔子的很多话就容易体会了。譬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规律认识深刻,做事胜算就高,面对挫折也不易灰心。反之,如果常常被个人眼前的利益,诱惑和困难左右,想不戚戚也难。另外,剥离道德标签,“君子小人”就不再有高尚卑微的含义,都是人格平等的人。成功人士没有资格高高在上,对普通人指手划脚。这与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以前我总以为以德治国与法治冲突。楼主把它解释成建立合乎社会规律的制度我就愿意接受了。我们老百姓认为一个制度法规合理,守法的自觉性当然会比较高,也就不会隔三岔五去麻烦城管了。建议抄送一份送江core阅。

      一点题外话,这篇序对基督教有一些负面词汇, 如“偏狭固执”“抱残守缺”。基督教尚且如此,伊斯兰和印度教岂不是更不堪?于是我心里难免有一种优越感。现在这种优越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文网坛上,到处可见“犯强汗者,虽远必诛”,“棒子”,“猴子”,“阿三”。就连中国全天候的老朋友都被冠以“小巴”。我在美国人脸上见过这种优越感。即使他是真诚的,有根有据地向我鼓吹民主自由,我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事实上,我当时都不是反驳,仅仅是抬杠。说这番题外话是因为刚刚看了王外马甲的知兵非好战。王团长总结得好,优越感会导致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和对方的猜忌与偏执,使彼此不能正常地交流。

      • 家园 适当的优越感是好的

        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缺乏优越感就缺乏开口的语气,这一点无论如何要有优越感,最好是天然的优越感。至于其他,比如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只要把他们都放在意识形态的下面,加以吸收就可以了。

      • -- 系统屏蔽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