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圣人之一:圣之"冠" -- AleaJactaEst

共:💬89 🌺4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三:打渔杀家

      <<新约>>上记载,加利利海边有两对渔夫兄弟,受了耶稣”得人如得鱼”的教导,成为最早的信徒。

      四个人其中有个名叫雅各,后来为了和十二门徒中的另外一个雅各区别,被称为”大雅各”。一说:大雅各是圣母玛丽亚妹妹的儿子。

      下图是著名画家伦布朗的作品。

      点看全图

      大雅各和彼得,约翰三个,是耶稣最亲信的弟子,几乎参加了耶稣所有的重要活动。公元44年,他被希律王杀害,是十二门徒中第一个殉道的(那个出卖耶稣的犹大比他死得早,不过那叫报应,不是殉道)。

      有这样的履历表,他理所当然地被尊为圣徒Sanctus Iacobus,罗马天主教里,他的纪念日是7月25日(东正教是4月30日)。

      没有读过<<圣经>>的人,雅各这个名字也会觉得耳熟。想想历史课本里面将法国大革命的内容——有一派叫吉伦特,另外一派,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叫什么?雅阁宾。

      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因为罗伯斯皮尔他们在下图里这个巴黎的St. Jacques修道院里组织了雅阁宾俱乐部。

      点看全图

      Jacques就是大雅各的法语写法。再看看大革命”一时多少豪杰”们的名字,十个人里面有两三个叫雅各的。

      在英美,雅各是”The name is Bond, James Bond.”

      这个一见美女,就把自己的真名报出来的间谍007,祖上应该来自于苏格兰,那里男孩爱用詹姆斯这个名字,甚至王室也用。

      一个苏格兰姓瓦特的穷孩子詹姆斯,改良了蒸汽机,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勋劳不在任何一个圣徒之下。人民也给他封了圣,把他的姓作为功率的单位,作为纪念。

      雅各这个名字,在西班牙有好几种拼法。一种是Diego,如果你稍微了解过足球,就会知道有个迭戈-马拉多纳;在西班牙东部,雅各写作 "Jacome" 或者 "Jaime";在巴塞罗那附近,是 Jaume。

      在西班牙西北部和葡萄牙,拼法是Tiago,前面再加上个圣字,就成了 "Sant'Iago"。

      圣地亚哥,是西班牙的主保圣人。

      看过欧洲地图的朋友,可能会奇怪。以色列在地中海东岸,西班牙在最西岸,此诚风马牛不相及也?

      别急,看了下文,你大概会承认,圣地亚哥这个主保圣人当得理直气壮——夸张一点,没有圣地亚哥,就没有西班牙。

      据传,圣地亚哥曾经在耶稣升天后,到西班牙传教,收效甚微;

      据传,圣地亚哥被砍头后,教友们把他的无头遗体放在小船,向海里飘去;

      据传,圣地亚哥一点英魂不散,佑护着小船飘到了他命中注定要安息的地方,西班牙;

      据传,当地人,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西班牙西北部的荒野里;

      据传,以后几百年,无人惊动。

      这几百年里,罗马帝国崩溃了,一伙又一伙的蛮族在西班牙冲来杀去;

      民族大迁徙尘埃落定后,原来的西班牙行省成了西哥特王国的地盘;

      西哥特王国最南端,和穆斯林隔海对望的"节度使",有个沉鱼落雁的女儿,西哥特国王霸占了她。节度使大怒,当了吴三桂,开关放穆斯林杀入西班牙。国王战死,西哥特亡国。(历史学家认为没这回事,是基督教世界为了自己不敌伊斯兰的辩解——国王的行为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当时,西班牙全境落入穆斯林手中。原西哥特贵族Pelayo(他后来自称有原王室血统) 被当作统战对象,获得西北角一小块封地。他的穆斯林监军看上了他妹妹,就打发他出差,然后强娶进门。Pelayo忍无可忍,在公元 718年起兵,成为西班牙第一支基督教反抗势力(史学界认为这个桃色事件,也是没有影子的事);

      公元 722年,就在下图这个雕像所在之处 Covadonga ,爆发了西班牙的开国之战。

      点看全图

      西班牙史书上说,战场上消灭了124 000名穆斯林,追杀中又斩首 63 000 级。从此,西班牙北部,再无敌踪;

      伊斯兰方面说,300名基督教叛军,不堪一击,最后三十人逃进山里,俺们懒得追。

      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这场战役,称为械斗,更加合适。但这也确实是"收复失地运动",打响的第一枪。

      同样是事实的是,Pelayo的势力毕竟没有被消灭,后来西班牙各小国的国王,都是他转弯磨角的亲戚,而由于西班牙王室和其他王室的通婚,几百年后坐在欧洲王位上的,恐怕没有哪个血液里没有他的DNA。

      在星火燎原之前的公元812年,他的子孙“贞洁的阿方索二世“却还是被伊斯兰势力压在西班牙西北角山区里,苦苦地思考着“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

      忽然,有个主教冲进来,纳头便拜——天佑吾王!

      原来,有人在荒野里,发现一道白光冲天而起,在天上结成一颗星星。大伙儿借着星光挖掘地面,发现了一具遗体。请学问大的人来一看——阿也!这莫不是圣地亚哥的圣体?

      阿方索毫不犹豫,先在圣迹上建座教堂,同时上报罗马。

      这里由荒野而野村而小镇,最后成为一个大城,教皇给该处起名Santiago de Compostela :星光原野里的圣地亚哥。现在市徽上,还是明星高悬在棺材上。这里,是基督教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罗马之后的第三圣城。

      点看全图

      从那时候起,无数的虔诚信徒,来到这里,朝拜圣迹。

      点看全图

      烽火连绵中,圣迹上宏伟的教堂也拔地而起。

      点看全图

      由于圣迹的发现,西班牙这个角落,开始吸引了欧洲各地的目光。但是,优势还是在穆斯林手里。到了公元844年,拉米罗一世在位时,圣地亚哥再次显灵,改变了历史。

      据说,拉米罗以前的基督教国王们,为了苟延残喘,屈辱地答应,每年进贡穆斯林主子一百名处女,而且还要精确到五十名贵族出身,五十名平民出身。

      拉米罗继位,拒绝上贡,于是双方开战,弱小的基督教军队初战失利。在拉米罗转进途中,五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圣地亚哥显身,要他重整旗鼓。

      次日,基督教军队大胜,在Clavijo歼敌七万,而圣地亚哥也出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从此,他成了西班牙的战神,被尊为”Santiago Matamoros”——”杀奴者圣地亚哥”。

      点看全图

      史学界对这次战役是否存在,一直持怀疑态度。那一百个处女的故事,则肯定是编的。为啥这么编呢?很简单,没有比对妇女的侵犯,更容易让人激起对占领军的愤恨了。

      但不管是真是假,圣地亚哥的事迹越传越远,十一世纪起,开始了朝圣的狂潮。远到斯坎得纳维亚半岛和东欧,全欧洲的信徒涌向圣地。史称"圣地亚哥之路"。

      信徒们在朝圣途中经过的欧洲各地,修建了无数圣雅各修道院(其中有法国大革命中成为重要舞台的那座)。

      点看全图

      圣地亚哥贝壳,是圣雅各的象征。据传,有个朝圣的信徒遇上海难,快被淹死的时候,圣地亚哥显灵,信徒得救后,手里多了一只贝壳。后来,接触这只贝壳的人,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朝圣者到了目的地后,都会带走一枚贝壳作为纪念,虔诚的人,会带它到下葬。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比一般朝圣者更重要的是,教皇宣布教徒进入西班牙和穆斯林作战的,就是十字军。全欧洲的精兵猛将,赶往西班牙,投入圣战,和异教徒厮杀。"跨国组织"圣地亚哥骑士团也成立了,为了保卫圣地而战斗。

      在战场上,人们高呼的”圣地亚哥”的声音,和”杀奴啊,杀奴!”,响成一片。

      每当基督徒这边取胜,总会有人宣布:他看见了圣地亚哥,白马利刃,冲在最前面,在敌人防御最强的地方打开缺口。

      圣地亚哥成了西班牙各地方势力共同的精神支柱,西班牙的民族意识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形成,最后,西班牙人的战号正规化,是”Santiago y cierra, Espana!”

      翻译一下:”圣地亚哥保佑,冲啊!西班牙万岁!”

      以后,在西班牙人出国打仗,无论是对土耳其穆斯林还是荷兰新教徒,他们就喊着这个战号冲锋;

      到了新世界,他们不再是收复失地,而是征服者。在这里,他们经常一两百人面对成千上万的印地安人战士;

      他们的反应是抽出长剑,高呼”圣地亚哥”,自我催眠后驱马向前,然后是杀敌一千,自损七八个;

      由于印地安人没有留下书面记载,我们不知道西班牙人的一面之词里,吹了多少的牛。但事实是,随着征服者的脚步遍及美洲,现在每个美洲国家(不用加几乎了吧)都有叫圣地亚哥的地方;

      最有名的一个,是1540年建立的那个圣地亚哥,

      点看全图

      现在是智利首都。

      点看全图

      圣地亚哥的形象也有了拉美风情(他的小帽),他战袍是圣地亚哥骑士团的制服,上面的十字架,被称为圣地亚哥十字架,其实也是一把剑。

      点看全图

      等到了南美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时候,由于圣地亚哥的威名实在太响,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所指挥的解放军和西班牙殖民军对垒的时候,双方都先向圣地亚哥祈祷,然后再杀作一团;

      圣地亚哥战号最后一次响起,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内战,佛朗哥的法西斯部队向他们这个最强大的同盟军祈祷后,扑向国民军——这时候离圣雅各殉道,已经有一千九百年了。

      大雅各当年不过是个渔民,从来也没参过军,他性情暴躁,曾被耶稣称为”雷之子”,这大概是唯一能和战神扯得上的关系。

      但圣地亚哥的战号却响彻各地,真是造化弄”圣”啊!

      还有一个圣徒,真正的军人出身,身后的事更加古怪,甚至可以说是荒唐……

      土鳖

      关键词(Tags): #雅各#圣地亚哥#西班牙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公元316年(一说317年),古罗马潘诺尼亚省的一位军事保民官把自己新出生的儿子取名Martinus ,这个名字,来源于古罗马战神玛尔斯,而玛尔斯,是传说中罗马人开国大统领的父亲,Martinus出身不是基督徒。

      他活了八十一年,逝世于现在法国的图尔,死后被基督教尊为“图尔的圣马丁“。他的一生,几乎于四世纪同始终。这个世纪,是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唱“翻身道情“的世纪。

      在圣马丁出生前不久,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了基督教的合法化,随后,布道修教堂什么的,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但是,基督教当时还很草根,在社会上层,没有多少信徒。

      圣马丁的少年时代,是在现在意大利的帕维亚附近度过的,在那里,他接触了基督教。但是,他没有受洗,而是像自己的祖辈一样参了军,成为罗马皇帝的一名近卫骑兵,转战现在的德国法国各地,结识了更多的基督教徒。

      公元334年,他在亚眠服役。一天,他戎装策马出城时,一位衣不蔽体的穷人向他乞讨。马丁心有不忍,但是自己身上除了战袍之外,也没有其他可以布施的御寒之物。于是他抽出长剑,把战袍切了一半,送给了这个乞丐。

      点看全图

      据说,当夜,马丁梦见了耶稣,身上披着他送出去的半件战袍。这个梦,让马丁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马丁拒绝再为罗马皇帝打仗:“我只能当上帝的战士。“

      其他人骂他是怕死的懦夫。马丁微微一笑:“我不愿意去杀人,但我不怕死,我可以赤手空拳地站在最前线。“

      就在这时候,对垒的蛮族派人来要求停战,上帝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要马丁去完成。马丁就此告别罗马军营。

      点看全图

      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传教,他创立了欧洲第一个修道院。他品行高洁,乐于助人,据说还常常有超自然的神通相伴。他逝世时,父老们空城为其送葬,基督教世界为其举哀。

      很快,他就被视为圣徒(当时还没有教皇封圣的那一套繁琐的手续,基本上群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他是罗马天主教的第一个,通过自己的言行,而不是通过献出生命成为圣徒的信士(东正教的第一非烈士圣徒则另有其人)。

      圣马丁安葬的那一天,11月11日,被教会定为圣马丁日。直到今天,很多欧洲国家,还有各种风俗,来源于对他的纪念——比如说,孩子们挨家挨户地唱圣马丁颂,比如说,饭桌上的鹅。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圣马丁怎么和鹅有关系呢?

      传说,公元371年,马丁被图尔城市民选为主教。他出于一贯的谦逊,认为自己配不上这个荣誉,躲到了鹅圈里——结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泄露了他藏身的地点。老百姓派了一个人,跑到鹅圈边上说: 我老婆生病了,麻烦你来帮帮忙——马丁才现身,被大伙儿围住不放,直到答应就职为止。

      当了主教之后,马丁依然住在城墙脚下的一个小木棚里,过着禁欲的生活。

      鹅是基督教里,圣马丁的象征。圣马丁不会想到的是,后来,有个名字叫鹅的人,在历史上掀起了波澜。

      在捷克语里面,Hus就是鹅的意思。布拉格大学的扬 -胡斯,在圣马丁逝世约一千年后,狠狠地抨击罗马教会。

      当时的天主教会也确实是乱得够呛,教皇都得从罗马搬家到法国。最乱的时候,各地一共选出了三个教皇,互不相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出面干涉,在康斯坦司召开宗教会议,皇帝还保证胡斯的安全,邀请他也参加。

      这个会议是天主教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那三个教皇,统统被劝退,另外选一位新的出来,天主教三分归一统。

      而胡斯在大会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可以说是顶风作案。

      点看全图

      被从重从严,判处火刑,立即执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选出来的新教皇,居然叫马丁五世——如果圣马丁在天有灵,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当初在公元385年,一部分基督徒也被控告为异端,罗马皇帝判处他们死刑。尽管圣马丁反对那一伙人的观点,但高龄的他,还是驱马千里,为他们求情。罗马皇帝碍于面子,先答应下来,把马丁打发出门之后,再下手。这是历史上基督教第一次杀异端份子,距离他们自己被迫害还不到一百年。事后,圣马丁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回到康斯坦司,就在胡斯被绑在火刑柱上的时候,皇帝还派来了特使,说:只要胡斯认错,就可以免死。

      胡斯拒绝了,他说:“今天,你们烧死了一只鹅,百年之后,会在灰烬里飞出一只天鹅,你们将无能为力。“

      百年之后,德国出了马丁-路德,继胡斯之后,要求宗教改革。路德派宣称,马丁-路德就是那只天鹅————天鹅,就成了马丁-路德,甚至是整个路德教派的象征。

      点看全图

      马丁-路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因为他在圣马丁日受洗,所以取了这个教名。新教的路德派,在11月11日这一天,两个马丁一起纪念,天鹅和鹅,本是同根生嘛!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美国一位金牧师去了趟巴勒斯坦,瞻仰基督教圣地,自己觉着得到了点儿神的启示,需要改改名字。金牧师一向敬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是,回家后就把名字改成了马丁.路德.金。他五岁的儿子呢?当然得跟着改,从此,就改叫小马丁.路德.金了。他长大后,成为美国著名黑人民权领袖。

      点看全图

      他在华盛顿的演讲

      点看全图

      <<我有一个梦想>>,和<<独立宣言>>,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话一起,成为所谓美国精神的“老三篇“。

      [FLASH]http://www.youtube.com/v/IWTKZLKWYHE&feature=related[/FLASH]

      谨录部分内容如下: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

      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岗。”

      ……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历史上以马丁为姓名的人,还有一个不可不提:南美的解放者之一何塞- 圣马丁将军。他在血战之后,解放了智利阿根廷。

      点看全图

      1822 年7月,他和南美北方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在今天的厄瓜多尔的Guayaquil 相会。

      点看全图

      何塞-圣马丁没有豪情万丈:无非再留下一堆孤儿寡母罢了。而是交出手中的权利,退隐欧洲。

      双雄当年的会谈,没有第三个人在场。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

      有历史学家说:何塞-圣马丁的去位,是玻利瓦尔厚黑的结果。我到宁愿相信是圣马丁的自动推让,这种襟怀,最让我感动——

      [SIZE=3]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SIZE]

      图尔的圣马丁,在基督教里,一直是博爱精神的象征。到底什么是博爱,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但是马丁-路德-金和何塞-圣马丁,应该算是博爱了吧?

      圣马丁在世的时候,他的主教区位于罗马和蛮族法兰克人之间,他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双方的纽带。

      圣马丁逝世后,法兰克一个部落,出了个智勇双全的首领克洛维。克洛维自己是异教徒,却娶了个基督徒太太。他太太天天唠叨,让他“走正路“,克洛维很会哄人:下次,你的上帝让我打一次大胜仗,我就改宗。

      说者无意,圣马丁在天之灵听者有心。在下一次大战里,传说圣马丁在战场上显灵,克洛维大获全胜。

      得胜回朝,克洛维不食言,接受了洗礼。

      点看全图

      这次洗澡,洗出了后来的法兰克王国,洗出了政权和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洗出了欧洲中世纪。

      圣马丁的遗物,那半件战袍,被克洛维当作圣物,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袍子的拉丁语是Cappa,保存圣马丁袍的地方,日后就叫Chapel。

      圣马丁是法兰克王国,和后来的法国的主保圣人,他的头颅,现在珍藏在卢浮宫。

      点看全图

      圣马丁也是斯洛伐克主保圣人,首都Bratislava 最大的教堂就是圣马丁教堂,上次说过,在布达佩斯沦陷于土耳其人之后,很多匈牙利国王在这里加冕。点看全图

      圣马丁还是德国美因茨的主保圣人。美因茨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大主教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候之一。

      当德国闹内乱时,野心家们往往在这里加冕,然后成立伪政权。

      点看全图

      欧洲国家,几乎都有小城以圣马丁为名,市徽上,总是有马丁分战袍的图样。

      加勒比海有个圣马丁岛,因当年哥伦布在圣马丁日这一天发现该岛而得名。

      这个岛不大,却是荷兰法国一家一半。相传,当初被西班牙人关在这个小岛上的两国俘虏们暴动成功后,决定从海滩上一个地方出发,各自沿着海岸向反方向走,直到再次相遇为止,然后两点一条直线,来划分边界。

      据说,法国人给了荷兰人一瓶"水",荷兰人千恩万谢——其实里面是白酒。醉醺醺的荷兰人走得慢,所以圈来的土地也小。

      现在圣马丁岛是旅游度假景点。在海滩上,波音747这样的大型客机的降落,也是一景。

      点看全图

      圣马丁还是游客,穷人,乞丐的主保圣人——另外他还保佑军人。美国军队The Quartermaster Corps 就奉其为神明,部队的勋章就叫Order of Saint Martin

      点看全图

      圣马丁有多年的军旅生涯,"成神"后保护军人,也合情合理。

      但是,另外一位圣人,生前一辈子没打过仗,死后却是天主教世界的军神……

      土鳖

      关键词(Tags): #圣马丁#法国#图尔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