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中国医药行业的今天和明天看中华民族的另一个选择---更新中 -- yaodao

共:💬68 🌺1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您这诸葛还真是暗黑诸葛。呵呵

        仿药最多就是国内卖,还得等他50年还是20年药品专利过期。一过期全世界都仿,暴利一下子就没了,又回到出臭汗、穷挣一块两毛五的时代了。

        再说,连软件都开始走正版了,这比仿药还简单。

        • 家园 能在国内卖卖就不错了

          虽然俺是搞新药开发的,俺还是支持搞仿制,最好是仿制和自主研发两手抓,如果实在不能两手抓,俺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先发展仿制药,仿制药可以先解决老百姓基本的用药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再谈自主研发。先学会走,再说跑,走都走不好,怎么去追赶人家呢?

        • 家园 你这个专利期太长了吧

          我想应该是 6-至-10年吧。 其二 世界上很多东西 仿照也是要实力的 而且就中国能仿 比如说 iphone

          你太小看国内人的智力了。 f22是搞不出来 搞的出来早就仿了它了

          那个高速度 登陆战车 不就是被我们仿了吗。谁叫你不申请中国专利

    • 家园 我身居海外对国内医药行业的真实状况很想了解

      最近看一个记录片叫作《百年留学》,后面若干集讲到近年海归创业,说创业者最集中的行业是医药。其中特别举的一个例子,一位海归投资380万元创建一家医药企业。我家领导在医药行业工作。我们看后非常困惑。美国医药企业研发费用那么高,一个光杆海归擎出380万就能建立一家制药企业?近年国内股市上的医药企业业绩增长极为迅猛,不靠研发他们靠什么支撑业绩?

      我的猜想是这样的。一方面,中国的药品研发审批管理没有美国 FDA 那么严格。所以研发的要求较低,费用也较低。另一方面,国内新药开发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可能较多。这样也降低了研发的难度。在国外生物医药专业学习的中国学生相当多,大多偏重于技术。其中做的好的,可能会自己拥有一些技术成果甚至有专利在身。回国后以自己所拥有的技术为核心建立一个小规模的医药企业。利用国内审批难度低,或许再加上一些公关和弄虚作假,这样的小企业在国内制药业站住脚的难度可能不算太大。

      我猜想国内的药品审批管理松弛,除了官僚机构本身执政能力不足的无奈之外,也可能是有意如此,以满足大部分普通民众较低生活水平下的医药健康需求。以后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医药服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可能会提出对医药管理的更高要求。政策背景的变化是医药行业崛起的先决条件。而崛起的第一步,可能是医药行业的大规模兼并收购,形成数家巨无霸制药企业,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能力从事独立的新药研制开发。那时节,生物医药专业的人才不难招到,难招到的是整个研发过程的组织管理人才。

      感谢兄台分享考察心得。期待下面的文章。

    • 家园 【原创】中国制药业--尚看不到曙光 (二)

      中国的制药业到底在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呢?

      前面提到了,我们没能力研发.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等人家的药物专利过期后,拿来配方仿造.要么做点换汤不换药的小改动,比方片剂改散剂等等.一般一个药物的专利保护要6-8年.也就是说,要么我们得等6-8年才能廉价地用上西方国家用的药,要么得花巨资进口.

      要说等上几年再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问题是,那全是西方定的游戏规则.专利保护6-8年也是他们自己之间妥协的结果.我们只是顺便占便宜.我们其实没什么话语权.如果哪天他们想另一种玩法,我们一点儿着也没有,更严重地是,一旦西方联合在一起为难中国,我们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河友云锦描述的我是早有耳闻,那些不是我走访的时候能看到的.不过一看就是行内人,至少是了解这行的人才能知道的细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配方,为什么我们有些药就是不如进口的疗效好了的原因吧.我同意孟龙河友所说,” 软的管理差了好多年”. 其实硬件也一样差距大了去了,具体反映就是工艺差.有配方也可能造不出来.

      其他制造业,我不在行,可要说中国制药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落后于印度,那是肯定的.可是不是象一足无间河友所说的20年差距,我不敢说.可真正令人担忧的是, 印度已经开始走上自主研发的路并初见成效(比如抗肿瘤药),而我们呢?几乎所有的业者都津津乐道什么”到2010年前,会有几千亿专利药的专利保护过期,好坏赶快上”.没有一家认真想过要投资自己研发.而我们国家投入也少得可怜,2007全年投入研发才14.1亿圆人民币.而美国每一种药就投入了平均8.0亿美元. 印度有其特殊性,比如西方对印度的仿制药政策十分宽松,这使的印度药业很快能从国际市场上赚到大量资金.而且印度也能收购西欧和北美的制药公司,使得他们的技术积累迅速增长.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 印度制药业今年发展强劲.而前两点,西方一直封锁我们.我们自己国家也没有大量投入.所以印度制药业领先中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如果冷静分析一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政府是如何定位我们自己的: 我们还在挣扎求生存,我国发展还没到真正提高民生质量的阶段.或者说是牺牲民生质量来谋求发展以图生存,先得活下去才能考虑怎么活得好.看看我们的制药业就知道我国离真正强大还有多远.

      这就是我国制药业的现状,这种积重难返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对于这么重要的战略产业,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

      由于这个行业我们一没有发言权,二是基础十分薄弱,你让政府怎么办? 其实政府在这方面正进行着艰苦的努力.既然我们不能通过收购西方的公司来吸收技术,而且这个技术也不是简单花钱能买来的,况且有人家也不卖,那怎么办?只好请人家进来了.

      那我们最缺什么呢?人才.

      缺什么样的人才呢?其实我们自己培养的各个专业的人才也很多,质量也不错.可是我们真正缺乏的是那些有系统管理经验,参加/主导大研发项目的统筹性人才.更缺乏这种协调上百个部门的统筹规划,信息流通,处理,总结及归纳的实战经验.这些东西你不做永远也学不会的.西方公司是不会手把手教我们的,干吗给自己培养一个强大的对手来抢自己的饭碗?因此西方公司千方百计地围堵和阻止对中国的技术转移.宁可不进中国市场,也不能导致技术外泄.这一点上,西方大制药公司是协调行动的.

      其实我们的政府是准备做大让步的. 政府一直在等待一家制药业能愿意将他们的公司利益同我们国家的利益相协调的, ”我们甚至允许它在中国市场获得一定的垄断利益” (一位高层的原话).也就是说我们在找一个伙伴能帮我们根本性地提高药物研发水平,再大的代价我们也愿意.可那完全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尤其是那些大公司,我既想要你的市场,又什么也不想给你.只有一家比利时的小制药公司,西安杨森的前身,扭扭蹑蹑地给了点制造工艺方面的资料.就这么点儿帮助,就帮助这家公司成为中国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外资药业,远比那些大公司如辉瑞, 葛兰素史克, 礼来等要高.

      由于近十年的研发瓶颈,各大制药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于是不得不跟中国政府妥协.而政府的底线是,既然来就得留下点什么, 研发,制造都行.这个谈判是极其艰苦的,然而进展还是有的.于是有了上海的葛兰素史克R&D中心, 阿斯利康在无锡的药厂等等.说白了是市场换技术.为了能留住这些企业,我们是做了不少牺牲的.政府很多时候对那些外企的胡作非为忍气吞声.举几个例子, 西安杨森的息思敏,由于严重心血管副作用,早已在西欧及北美下市.可是在没有提供足够安全数据的情况下, 西安杨森坚持不从中国市场撤出此药,最多只是减少剂量而已. 这么多年,如果临床试验除了事, 西方公司要么逃避责任,要么找法律漏洞耍赖.没有一家, 甚至没有一家按照国际惯例赔偿的.摆明了就是歧视.其它各种投机取巧,事多了去了.这里不能不感叹一下,不少是我们自己的同胞”自告奋勇”地冲在第一线.还有这些公司故意从新加坡,台湾,香港找来任中国区主管们,他们可是知道怎么击中中国的软肋.

      政府知道吗?当然知道,说起来SFDA(中国药管局)的同门恨的牙痒痒,可又能怎么办?

      既然付出了这么多,那么这个市场换技术的效果如何呢?

      再扛会儿铁牛.

      • 家园 俺就是CPU出来的,你说得问题老师讲过很多次,无奈
      • 家园 就是这点没搞明白,还请点拨一二:

        印度有其特殊性,比如西方对印度的仿制药政策十分宽松,

        ------------

        这印度的软件挺发达,按理知识产权保护不论是自愿的、还是强迫的,都该比较好才是。

        可是某些特效药,美国1万,印度500,药效不错,还就敢使劲造,也没人找他麻烦。

        据说去年他最大的一家制药公司到上海找人谈合作,可没人敢接,怕知识产权。

        为啥呀?

      • 家园 我觉得中国制药业的困境不在自身

        而是在于中国的医疗体系的系统问题。靠自身改革没有用。就是中国制药系统产生大突破,从天而降一堆物美价廉的新药,也没有用。

        最近我做了个小手术,住院了两周,花了4千余元。分析一下帐单,发现非常的不合理。这4千余元,药费约1千五,主要是一堆100元一只的进口消炎针。其中有一支麻醉针是0.5元,而另一只冠以复方的麻醉针,价格是80元,有效成分完全一致。

        治疗费600元,就是一个小电炉,号称红外线治疗仪,每次使用费10元,认为我每天应该去用4次。其实基本队都排不上,也没啥用。

        检测费1千余元,10几项检测,基本没有用处,医生看都不看。

        然后就是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等等,加起来不到一千元。

        这种搞笑的收费结构,与制药业有啥关系呢?中国的医学界是烂到根子了。

      • 家园 2000年以后中国自己批药我都不敢用

        如果你们参观了中国的几个国家级临床药理中心,了解了所谓中国药物二期三期临床实验的做法,估计你们也不敢用。我老板一个药。连肝毒性都没有解决,就上二期临床了。

        中国社会的法制混乱,有法不依已经涉及到各个层面。即使有很好的法规及规章,没有人认真执行。药监局只想着挣钱,抓了那么多人也未见能有长进。反映到药物研制上,危害会多大,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几年频发的假药中毒事件都不是偶然现象,而且以我的感觉,应该不会是越来越少。

        至于中国药物研发的问题,我认为时候未到。换句话说中国还养不起能真正做研发的人。我是做生物研究的,国内最好的医学院校,师兄师姐博士毕业在国内连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当然是指一定的待遇的岗位),可联系国外的博后offer一来就好几个,争着要,这些人都还算有不错的背景,给予一定的环境应该能做出些事。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我以前在干行政的时候就体会到了,领导们的想法是中国有的是人,别管多低的待遇都有人干,你不爱干有的是人干。而基层工作的经验往往是:拿多少钱的人一般就有多大的能力,要钱少的人听话好使唤,但就是做不出活来,没办法就是没办法。就像买东西长说的那句话: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以这样一帮人来做新药开发,不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几率应该相当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