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济学家外传 序 -- 烟波钓徒

共:💬42 🌺3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写得好,逐篇花
    • 家园 【原创】经济学家外传 五

      Nash:你的领带这样糟一定有数学上的合理解释。

      Nash:亚当斯密要修正他的理论了,如果我们全去追那个美人,结果一定全军覆没,谁也得不到她,然后我们去找她的女朋友,他们肯定会浇我们冷水,因为没人愿意屈居第二,但是若没人去追那个金发美女,我们之间既不互相侵犯,也没有羞辱到其他女孩,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赢,也只有这样才都有上床的机会。亚当斯密曾说过,最好的结果,是要能做到分工和专业对不对?那是他说的,对不对?其实并不完整,因为最好的结果是,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做对自身和团体最有利的事,各位,这就是博弈论。 电影 A Beautiful Mind 台词

      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hn Forbes Nash, Jr(纳什)的传奇人生随着电影《美丽心灵》的热映,已广为人知。同时,由于对纳什个人生活和纳什均衡描述不准确而饱受指责。

      纳什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关于一个N人有限非合作博弈中解的存在性的证明。这个工作是在他刚到达普林斯顿的14个月里面做出来的,当时他只有21岁。

      除开博弈论上的工作,纳什本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家,他在黎曼流形和非线性抛物型偏微分方程上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纳什从卡耐基工学院(现在的卡耐-基梅隆)去普林斯顿时,R.L.Duffin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此人是一个天才”。

      即使是纳什这样的天才,当他在1949年把这个思想告诉Von Neumann(冯 诺依曼)时,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这个是微不足道的,你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不动点定理。”

      谁让他碰到了冯 诺依曼呢?冯 诺依曼和Morgenstern(摩根斯特恩)在1944年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基础。

      我们大家做中学数学证明题时,碰到困难的话,一般会用“显然”,“易得”来糊弄过去,这里有一个关于”显然"的小故事:

      普林斯顿里面流传的一些数学家的“显然”的标准:

      如果Wedderburn说“显然”,所有人10分钟前已经看出来了。

      如果Bohnenblust说“显然”,那么的确是“显然”。

      如果Bochner说“显然”,你大概需要花一个半小时想出来。

      如果冯 诺依曼说“显然”,如果你是一个天才的话,你可以在三个月内证明它。

      如果Lefschetz(莱夫谢茨)说“显然”,那么这一步是错的。

      • 家园 关于 nash

        我上微分几何的时候,老师说那个博弈论坐到那里几分钟也就想出来了,但是这个imbedding theorem才说明他有多牛。所以建议好莱坞的电影找些真正懂数学的人来拍。

        • 家园 是的,Nash imbedding theorem确实是很牛!

          不过纳什本人却对自己的椭圆偏微分方程上的工作最得意(他在自己诺贝尔奖的自传中提到,如果不是因为Ennio de Giorgi和他几乎同时做出了结果,优胜者有可能获得菲尔兹奖)。

          但是他在博弈论上的成就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那个博弈解的存在性证明方法虽然不难,他在普林斯顿的同事Kuhn认为,他是在完全没有接触过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论的情况下,独立的发展出那一成就的。这个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 家园 显然,这篇文章有点意思。哈哈
      • 家园 好看!能否提个小建议?

        文中出现的英文名是否可以用括号加注译名?或者只用英文名或译名?时中时英有点对不上号。另外文中出现的各位经济学大牛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成就和理论,否则有些笑话看的不明所以,谢谢啦,有蓄意增加您工作量之嫌,先赔个不是。

        • 家园 我修改了一下,

          在一个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写出英文名和中文名,下文中就直接用中文名了。

          不过这个里面的几个人都是数学家,我对他们的标准译名不太熟悉,google了一下也没有结果,所以就尽量用英文名了。

          另外,您这个建议很好,我也是考虑把提到的经济学家的成就做简单介绍,不过那样的话篇幅就要大大增加,大概要几天写一篇了。

    • 家园 【原创】经济学家外传 四

      上帝为什么创造经济学家?

      为了让气象学家面子上好过点。

      预测专家分两种,一种不知道; 另一种不知道他们自己不知道。

      John Kenneth Galbraith

      经济和气象预测确实都是困难的事情。不过一般来说,经济预测是短期困难,而中长期相对容易。气象则正好相反,短期相对准确,长期困难。有这么一个经济学家,加入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是作为气象学院的教师。而且他本人也没有经济学的任何学位。由于在Mechanism design(机制设计)领域的根本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就是Hurwicz(赫尔维茨)。

      赫尔维茨是生于莫斯科的波兰裔犹太人。他出生于1917年,1938年在华沙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他被迫辗转瑞士,葡萄牙,最后于1940年移居美国。到达美国后,赫尔维茨先后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但是并没有获得任何学位。在二战期间,他还曾经为美国军队通信兵讲授电子学。

      赫尔维茨曾经有几个中国学生,现在大家可能比较熟的有田国强。实际上田国强在华工的老师林少宫老先生自己,也曾是赫尔维茨的学生。赫尔维茨的学生还有北大的杜度老先生(已辞世多年了)。而林少宫的学生有谭国富、艾春荣等人。

      其实2007年的诺贝尔奖对赫尔维茨来说实在是有点晚,他的学生McFadden已经在2000年就得到诺奖了。可能因为机制设计这个领域实在太难了,多数经济学家都不懂。

      什么是机制设计呢?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两个人分蛋糕,一个可以是双方都感到满意的分法是,甲负责将蛋糕分为两份,而乙则首先开始挑选。那么,三个人来分呢?N个人来分呢?大家可以试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两个人以上,按照切的次序来取,这个方案看起来简单也适用

        按照顺序切完后,再按照同样的顺序来取,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拿到的份量是一样的,但是至少每个人不会有太多的意见。

        或者,排好队,第一个人切了一块下来,从他后面的人开始,如果有人要这块,就给那人,如果没有任何人要,那就给切的人。得到蛋糕的人拿着切下的蛋糕离开队列。然后依次继续。

      • 家园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类似的笑话

        如果我们让经济学家去预测天气,气象专家去预测经济,效果是不是会好一点?

    • 家园 【原创】经济学家外传 三

      经济统计学就像比基尼一样,露出来的部分固然重要,但是隐藏的部分才是生死攸关的。

      Sir Frank Holmes

      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并不是诺贝尔本人设立的。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了庆祝成立300周年,捐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但是这个奖项除了资金来源和诺贝尔奖不同之外,评奖、颁奖方式与诺贝尔奖完全相同。因此也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其他诺贝尔奖并列。

      有人曾经问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tigler(斯蒂格勒),为什么在其他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历史等领域没有诺贝尔奖?斯蒂格勒回答说,别担心,他们已经有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了。

      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颁发给挪威经济学家Frisch(弗里希)和荷兰经济学Jan Tinbergen(丁伯根),为了表彰他们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成就。这两位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大牛,

      弗里希提出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的思想已经广泛应用于挪威和瑞典等国。而丁伯根是荷兰的中央计划局局长。

      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这个词,虽然不是弗里希发明的。但是这个词的明确含义,应该归功于他和他参与创办的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

      Jan Tinbergen原来是学物理的,他在莱顿大学的博士导师是Paul Ehrenfest(学物理的兄弟们可能很熟吧).

      Jan Tinbergen有个小他四岁的弟弟叫Nikolaas Tinbergen,作为一个生态学家和鸟类学家,他在1973年(Jan得奖之后四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 家园 外国的看起来没有激情

      还是整一点中国的吧,把那些经济学砖家的画皮揭开一个角。。。。。。。

      • 家园 呵呵,这个。

        不是俺不想揭,只是国内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除了一副画皮之外,恐怕剩下的都是空空如也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