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现状系列 -- 忘情

共:💬74 🌺1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供电系统内也大体如此。

      也分为几等。只如今外委工程越来越多,本身职工越来越不会做了。南方电网内部主业越来越瞧不起副业。副业的瞧不起外委的。今年冰灾,负责恢复的说是南方电网的还不如说全部外委。

    • 家园 【原创】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现状(6)学校、医院

      铁路的学校、医院这一块现在已经正式和铁路脱钩了,但却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

      在学校、医院还属于铁路编制序列的时候,那可是香悖悖。许多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往那儿钻。

      为啥?两头沾光呗。

      比如说这铁路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高、技校、中专、高职、卫校、师范、大学,那可是配套成龙,一应俱全。这些学校的老师们即是人民教师、辛勤的园丁,又都是铁路职工。所以寒假、暑假他们照常享受,教师节、教师的各种津贴照常享受。同时,铁路职工的通勤免票他们也享受,出差、探亲照样开免票。加工资时地方老师加了,他们也吵着要加,因为铁路教师不也是教师吗?铁路职工调工资,也少不了他们一分钱,因为铁路教师同时也是铁路职工呀。

      医院?那也一样。

      这种两头讨巧,稳定而又无需通勤,又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的单位,自然有许多人抢着去。

      既然抢着去,那大伙儿就得各显神通。按说这些地方都是专业性极强的,哪能想进就进呀?不,说难当然难,说容易那也容易,看各人本事高低了。

      如此一来,这些铁路学校、铁路医院的职工来源可就复杂了。有学校毕业分配的,有顶职的,有从各单位抽调的,有走门路调去的。这么复杂的来源,难免素质良莠不齐。

      咱铁路原来有自己的铁道师范、铁道医学院、铁路卫校,其学生自然大部分都是铁路子弟。毕业分配,路局接收。但具体往哪儿分,那就得看各人本事了。都知道大城市生活条件好,可沿线小县城也有铁路的学校、医院呀,总得有人去不是吗?大家就背后博奕吧。

      顶职的现在是没有了,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那可是中国特色,尤其是在大型国企,那是相当普便。说白了就是子承父业,组织上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

      这抽调,那可是组织行为。比如说文革刚结束那会儿,各方面拨乱反正,铁路学校也走上正轨。可是,极缺合格的教师。领导一声令下,下放在各站段劳动的大学生们,甭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通通集中起来,就近抽调到各学校去。至于教什么专业,进学校以后再说,那点事儿难不倒大学生的。

      这种抽调行为不太常发生,但直到本世纪初,却还时不时地会来这么一下。为什么呢?比如说又开通了新线,沿线得上马各种配套设施呀,学校,医院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极缺人手怎么办?不是沿线站段有许多大学生吗?不是有些单位僧多粥少,大学生没办子安排吗?好呀,你们都来报名竞争,咱路局组织考试,择优录取一批。有人去吗?当然有,报名还相当踊跃。不用我说,这背后的竞争那也是相当的激烈。

      至于走后门调动,那在咱中国是非常正常的事。没有才不正常呢。但是,铁路上比较离谱。

      比如说,我爸单位上原来有一个木工,初中还没毕业,都年近四十了还找门路调到铁路技校。先是以技术骨干的名义调到校办工厂混,混了几天,这位大叔不知从哪儿变出张党校的函授文凭,居然就转为技校老师了。

      某副局长千金职高毕业,直接安排进了铁小,教语文教不下来,教数学也不行,最后干脆改教体育。好在人家只是过渡,一有好位置立即就调走了,没怎么搁误祖国的花朵。

      教师还好说,医务工作者手上可是人命关天,这么做就有点草奸人命的意思了。

      咱铁路医院,有许多许多都是当年备战时给各单位培训的“赤脚医生”。进入八十年代,不知怎么的,这些赤脚医生们一个个蹦进了铁路医院,一个个拿到了中、高级职称,堂而皇之地成了“专家”。最离谱的是某单位有个锅炉工,文化没有,好吃懒做,走后门调到铁路医院停尸房看大门。看了几天停尸房,不知从哪儿变出一张文凭,居然穿上白大褂当起了医生,没几年居然混成了主治医师。

      这些医院,学校职工的来源如此混乱,其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咱铁路职工都管自己的铁路医院叫“兽医院”,它最大的能耐就是能把没病的人治成有小病,有小病的人治成大病,把大病治成绝症,把活人给治死。

      按说咱铁路一贯舍得对医院投资,铁路医院的硬件设备在当地都是一流水准,为什么会变成兽医院呢?因为那帮来自五湖四海的家伙根本不钻研技术,成天上班不是忙着打情骂俏,勾三搭四,就是忙着利用处方权拉关系、走后门,忙着建立各种可能利用得上的社会关系。误诊、错诊、漏诊,医疗事故层出不穷,而且因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所以这服务态度还极端恶劣,其种种劣迹真正是罄竹难书。

      值得一提的是,别说对外了,他们对自己本院职工也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有一年,铁路医院自己的医生感冒住院,一个小病,居然让自己同事误诊给活活治死了。现在闹得铁路医院的工会主席生病要动个小手术,都不敢在本院做。自己医院的女职工生孩子都不敢在本院生。非但如此,铁路医院的职工们私下里还劝自己的亲戚们有病千万别来铁路医院治,至于那医疗卡嘛,可以在外面看病,拿着处方到铁路医院抓药呀,一点不浪费。

      如果不是因为大家的医疗卡只能在铁路医院定点使用,那我估计职工中没几个人愿意光顾这种兽医院。医院一划归地方,铁路医院的阿混们立时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问题是他们的对策不是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素质,而是集体上访,把路局大院前后门全堵死,不许工作人员进出,全体绝食,要求和路局领导面对面谈判,要求路局在过渡期内给予大量补贴,要求路局出面和地方协商,尽量保住他们的利益。。。。。。

      按说路局领导已经做得不错了,在他们要划归地方前,专门拨巨款给他们建新住院部,重新装修,更新先进医疗设备。用路局领导的话来说,就是女儿要出嫁了,咱娘家人得送一份丰厚的陪嫁。

      切,做到这份上,已经够意思了。可这帮阿混们非但不领情,非但不反醒一下自己存在的问题,而是采取极端的手段无理取闹,干扰铁路运输生产秩序。

      他们平日里的行为广大铁路职工已经深受其苦,怨声载道。如今发生这样的事,铁路职工没几个人同情他们。大家都巴望着过渡期满,职工医疗卡尽快与原铁路医院脱钩,最少要打破它的独家垄断局面,让大家多几个可以选择的医院。

      医院这么混帐,学校要稍好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学好不容易,学坏快得很。平时铁路上就数老师最得便宜,铁路加工资时他们说自己是职工,所以一样都不能少。地方教育系统加工资时他们又吵着我们也是老师,要一视同仁。便宜两头沾,待遇比当地的地方老师要高得多。结果划给地方后当然只能执行同样的待遇标准,这帮吃甜了嘴的老师们就不干了,觉得自己吃大亏了,要“以实际行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宜”了。于是上课时丢下上千学生不管,集体跑到路局堵门请愿。企图挟孩子以令领导,我觉得这做得太过份了。 ( 此事我在相亲奇遇记(3)假海归 中已经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复述)

    • 家园 【原创】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现状(5)大学生

      这里所说的大学生,不包括“五大生”。(什么叫“五大”,那是指电大,函大,夜大,职大,业大)

      大学生现在满大街都是,早已经从精英教育时代的“天骄”沦落到现在“毕业即失业”的地步。但是在这之前,还是比较牛的,至少在咱铁路系统是这样。

      咱铁路封闭、保守,即使是现在,正规大学生的数量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仍然不高,仍然满足不了铁路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在82年之前,铁路主要接收的是一些工农兵大学生,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国家拨乱反正后,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人才稀缺,那些工农兵大学生就迅速提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了。

      恢复高考后,在教育产业化之前,铁路上主要接收的是铁道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还有就是铁路子弟中的“自费生”。

      说起自费生,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弄不明白是咋回事了。因为自从九十年代末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后,大学全员收费,大家都是自费生了。可在教改前,全日制大学生可是分为国家统招公费、自费、计划外自费、委培这四种类型的。这四种类型的高考录取分数依次降低。

      在教改之前,国家统招的公费生由国家分配。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开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至于自费生、计划外自费生,对不起,国家不管你,你得自找接收单位。至于委培生嘛,得去出钱委培你的单位。不去也行,那得你和委培单位把事儿谈平了。谈不平的话那就得去,你的毕业证可是直接给委培单位的,由不得你不去。

      铁路上一向以接收铁道院校的统招公费生为主。如果是非铁道院校毕业的,想进铁路那难度可就大了去了。因为每年指标极其有限,非有过人的门路不可拿到。这里面关系非常微妙,不是说你官大就一定有用,有时候小卒子照样能过河显神通。最突出的例子就发生在94年的某单位。当时该单位书记的千金毕业,该书记大人弄到一个指标,但被上级告知,根据回避原则,你女儿不能进你单位。没办法,书记找到另一兄弟单位领导,人家答应得很痛快,接收没问题,谁让咱这么多年的交情呢?但互相帮助,你再给我弄一指标来,咱这里也有人要安排呀,这样才好说话不是?得,该书记再显神通,就又弄来一指标。要知道,当年该系统非铁路院校进铁路的指标总共才五个,他老人家一下子就弄来了俩。当时,有个他的老部下,一个普通工人的子弟也想进铁路。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一个单位的怎么弄到三个指标呢?一个普通工人难道还比书记大人本事大?可最终的结果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普通工人的子弟剑走偏锋,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居然顺利进了铁路。而书记千金却最终被以技术性壁垒给拦在了铁路门外,那两个指标却白白便宜了第三者,第四者。一番心血全给他人作了嫁衣裳。弄得书记大人郁闷了几年,时常公然破口大骂上级领导不是东西。此人平日里慈眉善目,有“笑面佛”之称。然心胸却极狭窄,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明明知道一切都与那工人子弟无关,大家人有人道,蛇有蛇道,各显神通。却又偏偏眼红妒忌,时不时有意无意给人小鞋穿,仿佛不如此不足以心理平衡。

      但是,如果你是铁路子弟,而且是自费,那甭管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铁路上都照单全收。但分配去向一般都不太好,以前是一股脑儿往电务段塞,造成电务段成了一个大杂绘,大学生常年作工人使用,即使是你拿到职称,要混到管理岗位上依旧很难。因为在那里的自费大学生多如牛毛,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光有本事,光有学问,而没有门路,没有人脉,那是混不出来的。

      如果遇到新线开通,那当年接收的自费们往往一锅端往新线分。新线基础差,离家远,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生活清苦,老职工当然不愿意去,不让你们这些新分来的去还能让谁去呢?

      当然,事情总有例外,有一年杨局长的千金大学自费毕业。人事处向他请示当年的分配方案,局长大人说了:“我看就分到户口所在地好了”。得,就这一句话,局里就改变了往年的一锅端政策,改为各自分配回户籍所在地。不少人沾杨大小姐的光,如愿留在了原地,避免了长年通勤之苦。第二天,政策又变回了一锅端。想想也是,哪里年年都会有局长千金毕业,那不是让局长大人犯破坏计划生育的错误吗?

      至于公费生,一般按专业分到各站段。第一年在基层班组见习,见习期满定职定级,如果是本科,见习期满定为助理工程师,如果是大专,见习期满只能定为技术员。单位再另行安排。如果门路大的,直接留在路局机关,连下基层见习也免了。

      关于这个见习,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从学校出来,学的不过是书本上的理论,实际上现场往往是另外一回事。不经过现场实习,连一些基本的实际情况都不清楚,今后如何指导基层的生产工作?而且刚出校门的人多少有点眼高手低,眼高于顶,心骄气傲,自己以为读了几天书就成“精英”了,不到现场磨练磨练、清醒清醒,那怎么成?

      但这见习,我看却有“真见习”和“假见习”之分。所谓假见习,那就是将这一年的见习期划开,理论上这个月你到这个车间某个班组,下个月又到那个车间某班组,下下个月又到机关某部门见习。这种所谓的见习由于在每个地方待的时间太短,人家一看,指望不上,一般也就不安排具体的活儿,你爱来不来,考勤照样给你打。这种所谓的见习连走马观花也算不上,说白了就是四处游荡混日子。看上去好象舒服了,但我觉得没真正学到东西,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要在单位上混,其他方面自然也很重要,但现场这一块也不能荒废。不要求你做得很精,技术很好,至少应该知道实际操作流程和班组里的现状,这样以后别人也轻易蒙不到你不是?这种假见习近十年来越来越多了,一般发生在有一定背景的大学生身上,眼高手低,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靠父辈或亲戚的荫庇走捷径。还有就是女大学生,那些娇小姐班组里指望不上她们干粗活儿,一般见习期满后直接安排到机关的非技术岗位上,在现场瞎混也就罢了。

      至于这“真见习”有时是领导有长远眼光,有时却是歪打正着。所谓领导有眼光,那就是说领导明白这里面的事儿,对大学生们的优点和不足心里都有数,为从长远考虑,把他们放到班组和普通工人一样一个箩卜一个坑地干活,但具体的各项待遇还照给。也许这些刚出校门,心高气傲的大学生们当时不能理解领导的苦心,但经过若干年后,等他们阅历丰富了,经历的事儿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

      什么叫歪打正着呢?那就是有时候一时根本没有空位置可以安排,于是只好委屈这些倒霉蛋继续在班组里作工人使用。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年轻“不懂事”,得罪了领导,领导成心给你穿小鞋,整治你,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磨去你的锐气,教会你夹着尾巴做人”。但好事坏事并不是绝对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几年在基层干活所积累的方方面面的经验那都是宝贵的财富,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光看不亲身体验是永远也学不会的,是别人教也教不会的,非得自己亲身体验方才会有心得。我认为这对自己将来是绝对有益处的。呵呵,有些人,尤其是那些假实习、走捷径的人会对此不屑一顾,会指为“阿Q精神”。谁爱怎么说那当然由得人家,但我认为时间会证明一切。我坚信这一点。

      教改以后,铁路局改为每年到各铁道院校招募,开出条件,双方互相选择。但非常遗憾,许多大学生到单位报完道后大呼上当,说当初在学校里招募时吹得天花乱坠,尤其是关于工资待遇,他们感觉简直就是“被骗”来的。呵呵,即使真是这样,你又能如何?铁道专业的就业面狭窄,离开铁路也并不好混呀。这些年来,大学扩招得厉害,大学生贬值得更厉害,毕业后能找个稳定些的工作就已经不错了。现在,各单位都是僧多粥少,许多大学生毕业多年后在单位上仍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哎,慢慢熬吧,等待机会吧。

      自90年代末期开始,从上到下刮起一阵风,要求各单位大力提拔82年以后毕业的正规大学生,要求每级班子里都得有。你们单位要是无人可提,那我就从其他单位给你调来。于是,各单位突击提拔,赶上的就走运了。尤其是那些新建的站段,人本来就少,以新人居多,大学生就更少了,路远通勤,条件艰苦,一般人谁愿意去新建站段?可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这种新建站段大学生少,一遇上这种割韭菜的机会就成批安到领导岗位上了。

      赶上这种好时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ALS同志,当时就从调度主任破格提为副局长,然后石家庄分局,武汉局,一路走来,现在已经飞升到部总调度长的宝座上了。

      运气差一点的典型例子发生在柳州局,当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某大学生就在那轮割韭菜运动中被提拔为副段长。可从那里起到再在,将近十年了,这位副段长足足郁闷了十年。为啥?人太年轻,道行太浅,在官场上玩不转。这十年来从这个站段调到那个站段,都是做副职,在哪儿也呆不长,那就谈不上在单位上扎下根基,培养自己的势力了。说起来,上级领导总说你还年轻,路还长,还有的是机会。是呀,当年是很年轻,可就在这一次又一次调动中,年纪不知不觉地增长,一茬又一茬更年轻的又起来了,跟人家相比就显老了。可怜这位仁兄被人当皮球踢的苦日子似乎还总是看不到头。当初那种意气风发的锐气早已消磨殆尽。

      其实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啦,还有拔苗助长惨遭失败的案例呢。99年,杨局长去GZ客列检视察,发现工作一团糟,因此对其主任极为不满,当场对陪同的段领导下指令,把这个家伙给撤了!同时一听说在那三十几个人的客列检,居然还有个正规大学生在做工人使用,当即痛骂段领导浪费人才,难道你们把咱路局下发的提拔正规大学生的文件当废纸?乖乖不得了,局长震怒了,这还了得?于是,段领导迅速行动起来,立刻任命该大学生做工长。别看工长不过是个兵头将尾,但官越小越难做。何况这位兄弟迈出校门才一年,各方面还远欠火候呢。问题是这工长刚做了一星期,各方面还没熟悉呢,段里又下令将其提拔为主任。晕倒,他见习期刚满,23岁还不到,机缘巧合,创下了本单位自创建以来升官速度之最,中层领导年轻之最。

      可怜这位兄弟,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刚踏入社会,人情世故、单位上复杂关系、技术业务都还没闹明白,就被机缘巧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枪打出头鸟,不知有多少黑枪瞄着呢,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上眼药、下绊子呢。加上该列检所远离本部,位于我局和兄弟局交界处,实际上独挡一面,有点什么事没摆平立马就得惹大麻烦。

      这位兄弟身边的人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没一个真心帮衬的,其结果可想而知,不光工作搞得一团糟,方方面面都整成了一团乱麻。可领导们从来不反思自己拔苗助长之错,全怪罪于当事人,尽说些什么“给了你机会,证明你不行,这辈子再不会用你”之类的屁话。于是仅半年后,随便寻个借口,免去主任官职,从天堂打到了十八层地狱,调回本部下基层劳动。在基层劳动时那也是受尽白眼,想必经此一劫,这位兄弟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性之复杂会有颇多体味。在基层各班级做了一年苦役,转手又被踢到边远地区,人人得而踩之。熬了六七年,才想尽办法调回机关做一寻常小干事。

      这兄弟虽然命苦,却终归还是保住了干部身份。还有更背的呢。

      有一标准的书生,放着好好的中学老师不当,却偏偏调入站段。那时他老丈人在位,方方面面运动运动,给弄到站段当团委书记。好歹也算是“党政工团”一级领导。可这位老兄太过书生气,站段可比学校复杂得多,哪里是书呆子能混得下来的呢?于是老丈人一退位,立马就让人从团委书记的宝座上给弄了下来,踢到工会当一寻常干事。就是这寻常干事也没能干长,没多久,这书呆子和领导爆发正面冲突,让人家报复,给弄下了岗。这书呆子太过意气,也不找人,径直去推销保险。等到一年下岗期满,回到单位,机构改革,早已物是人非。大家都自顾自地抢位置呢,哪里有人顾念他?于是一脚踢到下面班组做工人。按说他还有机会,因为干部身份未被免除。可没成想这呆子看破红尘,自己主动打报告要求改职当工人。有人劝他,老兄三思,人家踩你,可也没剥夺你干部身份呀。你这报告打上去那可就全完了。这位老兄倒是淡然得很,只说是看破红尘。哎,书生意气害死人哟。

      我是坚决反对这种割韭菜,一阵风搞运动的方式来提拔大学生。人无完人,用人当取其长,避其短,放到最适合的位置上,那才叫人尽其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能搞技术的人不一定适合做行政领导,能做行政领导的未必要精通技术,嘴皮子利索的未必笔杆子过硬,平时能吹的未必到关健时候能独挡一面。一个人各方面要是没修炼到一定火候,仅靠后台荫庇或者天上掉馅饼的机遇混到了某个宝座上,也是终究坐不稳的。

                                   2008年4月12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