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叶知秋—经济学在中国的尴尬(七续四) -- 万里风中虎

共:💬81 🌺3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多谢老虎的分析,但也有些不同意见。

      首先多谢老虎的分析,尤其是那个图里的三个黑杠杠。

      以前初见那个股市图的时候,心下也有不安,因为怎么看怎么像1929年大崩盘的道琼斯。看多了,也习惯了,因为1930的道琼斯,可是跌狠了,又回去了的。

      但看了那三个黑杠杠,心下还是不免一紧,莫非股市真要和政治如此配合起来?

      在下以为:政治可以左右股市,但经济最终要决定股市。

      老虎的模型有三个地方需要商量:

      第一:以前的股市是个封闭系统,现在的股市是个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里,自然赚钱的对象只有中国的股民,把他们的钱掏空了,股市自会下滑。但开放的系统,不止有人民币,还有美元、欧元。这个钱,一方面是贸易盈余,从老外那里抽的血,一方面是由比大陆散户经验多的人在股市直接操作。股价砸的太低,会被别人抄走的,大主力的负向暴利未必好赚。比如上周的上交所topview统计就能看到:大陆的散户、基金在抛售,而QFII又开始规模性的建仓了。

      第二:以前的股市,大股东的股份是不流通的,质押融资也没几个钱,所以股市乱象、恶性圈钱。现在是全流通,股价高升、大股东当然可以套现,但凡事有度,底线就是控股权,毕竟有控股权才能掌握平台。而维持一定的股价,也是股权质押的保证。

      第三:根本的还是自己的经济向好。好比当年的世界老大不列颠,布尔战争耗掉了大笔大笔的金钱,不得不左抛债券、右抛股票,美国的股市受拖累也熊了一把。可他的实体经济很好,借这个机会逢低买回了英国人在美的投资,之后经济一路向上直到1929年。中国的经济,虽然未必如美国人般的总体够块头、有效率,但制造业中轻工业类可以说独步世界,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也有了夯实的底子,而普通国民也有通过努力工作提高个人生活水平的愿望和机会,内需有合适的引导、必然会爆发。经济应该会向自我主导,投资、消费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

      额外的,温总理在人大会、老挝访问两次关注了股市的波动。短期看,产生了反效果,最近股市的进一步下滑可能是大主力要挟政府出大利好。中期看,再跌个500、1000点?温总的脸可是不好挨大巴掌扇的吧。

      结论:

      还是不大赞同2000低点论,但对3000点以下有了心理准备。同时,热烈盼望温总的第二春啊。哈哈

      • 家园 所谓的qfii是a50套利交易

        相当于510050和510051,看一下港股的2823和花旗的qfii就明白了

        至于香港炒2823的资金性质不清楚,正规的qfii,算上盈利大概也就在3000亿左右,相对于流通市值规模不大,单用这个资金规模评价,a股还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

      • 家园 提醒不一定:政治可以左右股市,但经济最终要决定股市。

        2001-2005中国经济走的怎样,也不错啊。股市熊四年。

      • 家园 【原创】小虎是个投机客

        各位河友的讨论都有道理,小虎不能一一回复了。

        我承认这篇文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尤其没有考虑到实物经济的变化(储蓄,投资和消费),外国游资的情况(WTO对资本项目的放开),人民币升值(或者说是美元的贬值和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商品市场变化(石油,有色金属,煤现在是粮食),中国自己的货币政策(M2连续10年超过18%的增长,长期的低利率政策)等等。

        研究中国问题就是这样,挂一而漏万。

        还好,河里的朋友会一一补充,大多数已经在葡萄,陈经,老拙,投入,烟波钓徒,MRandson等的主题帖子里有深刻地分析。我们也可以继续讨论和观察。

        河里人才济济,讨论一下对投资决策大有好处,对心理上也大有安慰。

        不过小虎想起个故事,LEVITT在他的畅销书《魔鬼经济学》里说的一个故事。

        1986年4月15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美国6百万儿童一夜之间消失了,尸骨无存。事后发现,这些小孩是被他们的父母有组织有计划地谋杀了。

        是不是一个很恐怖的故事,比埃及逾越节杀人案,葡萄牙儿童迷失事件,西班牙ORPHANAGE还要恐怖。

        可是事实上,这么重大的惨案只是来源于美国国内税务局为了录入数据方便,要求纳税人在填报家庭成员时同时填写社会保险号。

        结果当年就减少了6百万人口。

        因为在美国税制中,家庭人口多,尤其是小孩多的家庭是可以得到税收优惠的。所以,一些父母就在纳税单上TOM,JERRY,米老鼠,唐老鸭地乱填。反正也没有准生证,户口本,身份证的说法。

        这个故事讲的是人类普遍的投机行为,即使是在制度如此完善的美国。

        只要制度允许,投机是合法的。

        而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信息来源是很单一的。

        我问我父母为什么把养老金投入股市,他们说一起打麻将的陈阿姨炒股发了财。我又问陈阿姨为什么炒股,她说隔壁老王说的。再问隔壁老王,他说是看人民日报看出来有行情的。

        关键是,主流媒体只是喉舌。他们只能说领导要求他们说的话。

        所以,在中国股市的投机是小虎对民主财政的一种追求。

        让那些机构大户去玩梭哈的零合博弈,只吃免费午餐而不赌的猪头越来越多,赌场就是一个福利机构。

        再次感谢河里的好朋友们。

        通宝推:樱木花道,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看了老虎的开释,不禁心下窃喜。

          一则:这一声虎啸只是要震震河,不是要咱的小命。三个小黑棒,也就有胆儿往上扛了。

          二则:祖上黔家传下来的本事果然了得,蒙的老虎把咱一个闲人和陈经、葡萄等一干大佬放一块儿了。 抵过今天大盘下泄带来的肉痛啊。哈哈

        • 家园 花一个, 快更新吧
      • 家园 再补一句:股指期货要是出了,

        做空的风险就不只是损失利润了,可能连本儿都要搁里。但愿到时不要再来个国债爆仓事件。

        老虎以为这种事情还可能发生嘛?

    • 家园 没那么低,呵呵。低点2500,时间9-10之交。
    • 家园 花,并哀叹一声。

      这么长线,太不好操作了。。。。。

    • 家园 江湖传言

      1996年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某人亲自写的,观虎兄此文,难道这个是真的。。。

      外链出处

      • 家园 5.19行情

        是朱镕基同志逼出来的,看看这一段作者是上证报的编辑

        这场被定义为“5·19”行情的动力来自何方,市场上盛传是中央政府。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题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谜底终于揭开。对我们这些已对中国股市见怪不怪的人来说,读了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仍是瞠目结舌,因为它似乎出自一位股评人士,说出了许多看多理由,还预测了将来的市场一定更为美好。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证券媒体工作的编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这稿子在我手中的话,其水平是难以发表的,更不可能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放在头版头条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了。

          更为奇妙的是,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言犹在耳,2年多后的文章尽管口气要亲切柔和,可思维结构和叙述模式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前一个拼命地说市场是多么的有风险,后一个努力地辩护说市场是多么有上升潜力,并用了一个创新名词:“正常的恢复性上升”。

            

          可是,我们至今仍然没搞懂,1996年和1999年中国股市最低点的市盈率都跌到8倍左右(只不过一个出现在深圳,另一个出现在上海),为什么1996年的股市是“过度投机”、“暴涨”,而1999年的股市是“恢复性上涨”。1999年的6月29日,深沪股市的市盈都达到了48倍左右,按1996年《人民日报》的社论标准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因为它指出,以1996年12月9日为例,沪市市盈率达44倍,深市达55倍,而国际股市绝大多数在20倍左右,“中国股市明显处于过高状态”。那么又为什么说1999年6月“近期市场运行基本正常”呢?在1996年的文章中,投资者踊跃开户是股民跟风盲目入市,而在1999年的文章中,新增开户人数成了推动市场动力的证据。1996年12月沪深两个证交所的日均成交额达200亿元以上,也是“过度投机明显”的罪证。可尽管1997年以来上市公司流通股增加了1倍,但从1999年5月19日以来,日均成交量也达到255亿元啊。怎么又突然变成是正常了的呢?

            

          《人民日报》的两篇文章在最后的一部分都列举了许多条措施,只不过1996年是说如何把股价打压下去,1999年又说如何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股指上升,言下之意是如何把股市搞上去。

            

          2003年,已经退下来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承认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他组织撰写了《人民日报》的两篇特约评论员文章。这更是匪夷所思。因为如果特约评论不是由一个人策划的,那么,一个认为50倍的市盈率是过高,另一个说是正常,也可理解。可同是一个人,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对几乎相似的数据和情况,可以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断,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在这种状态下,要股市正常和理性也是困难的。

            

          事隔两年,彻底大转弯的不仅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还有1999年9月8日的一项决定,那就是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投资股票,而就在1997年5月21日,国家还发通知严禁这么做。当然,前后两条政策有一个相似处,就是不得“炒作”,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但大家都明白,上述规定在实践中是虚应故事。

        还有这一段,中证报内部的一个材料里的

        他为什么用周正庆?周正庆当时是国务院副秘书长,朱熔基一直对周正庆比较看好。当时92 年朱熔基亲自接掌人民银行的时候,他把李桂寻给免掉。实际行使行长之权的就是周正庆,当时人民银行的党总书记。他觉得这人还比较能干,以后调到国务院作副秘书长来分管财经。他想既然两个市场的协调任务这么重,方方面面需要一个强悍的行政官来协调,所以我调国务院副秘书长来嘛。这样总是好的。周正庆从一开始确实对朱熔其也确实是忠心耿耿的,说什么干什么。那么在这个时期,我们交代一个人物的变化。原来朱熔基的一个智囊班子成员李剑阁,由于他与周道炯的关系急剧恶化,后来把他调作走了。现在李剑阁官居国务院稽改办副主任,基本是一个闲职。那么李剑阁走了以后,证监会的新任副主席就是王益。王益这个人管得比较多,主要管交易和发行,整个市场的核心都在他手里。这样以后,按照朱熔基的想法一点一点往前走,走来走去后来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周正庆接手以后他觉得全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他5月份上任的,7月份就把两个市场收了。从那以后应该是完全中央的意见在运行。这以后就开始步入一个熊市,98 年是熊市,99 年也是熊市。朱熔基又不干了,觉得熊市也不是一个事。当初给周正庆出了不少题目把股市搞活。98 年的时候搞不怎么样,朱熔基也是可能理解的,因为他们知道股市运行也是有规律的。但过了一年都还搞不好,所以99 年就逼得比较凶了。逼得比较凶时就出了一个519。我们前几天我们还写519四周年的回忆.这个519 当时周正庆被逼得没法子了。这个519 我们稍微要讲详细一点。99 年的2月份,朱熔基就对证监会的工作不满意。说为什么这些长的熊市?严厉批评。周正庆说这样那样不行,讲了一大通理由,朱熔基说那你就拿个东西出来呀。最后朱熔基到处找人了解我们能拿什么东西,说拿这个不行,拿那个不行,当时有很多限制。最后凑了个八条,在1999 年的5 月初送给了朱熔基。我事后听说他对八条本身没有太多底。你让我拿措施嘛,我不拿也不行就拿。没有想到5 月12日那天就批了。这天很有意思,这一天我们后面在查这个事情,就在朱熔基批示的当天,交易所突然增开10 万个股票帐户。什么讲先知先觉?行情是一周以后发动的,519 嘛,但文件就是12 日批下来的。后来他们把朱熔基批示的手写的复印件都给我看了。行情发动得很快了,轰轰烈烈就起来了。但是实际上矛盾也暴露出来了,因为很多政策根本是执行不了的,有些政策带有明显的短期性,饮鸩止渴。这样搞了以后非议很大,后来又跌,跌得很厉害,所以又是证监会工不得力,否则不会搞成这个样。当然内部已经有议论对朱熔基很不利,周正庆他就问,这个事情怎么样了?朱熔基没办法,说先干吧。结果到了2000 年的2月份一周之内几大金融管理机构的一把手对调,全换了。现在看来是一个好玩的事情。周正庆上午都不知道,下午宣布你被免去职务了,调人大了。

        • 家园 好文先花。我听说的版本是,

          96年底某同志对股市很不满意,门下幕僚几易其稿,仍不得要领,某同志一怒之下,亲自动笔,撰特约评论员文章一篇,刊于人民日报,股市一泻千里。一时大潮急退,大小箭鱼曝于海滩者,不计其数。遂有千万购头之流言传于江湖。。。

    • 家园 首付20%,总值升150%,老虎也赚狠了嘛。哈哈

      现在大概涨了150%,当然是不如股市从1000到6000的气魄,但是收益还可以,今年还被评为最有升值潜力的区域之一。猪头进了赌场不赌,把免费提供的午饭吃了,这样的也是一种赢家。

    • 家园 送花谢宝。我在高岗上,就等你带解放军来了,多少年都等:)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