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府兵制的感想 -- johny

共:💬46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难说

            节度使时期唐军战绩比不上府兵时期是明摆着的

            有两个原因:

            1 唐玄宗时期的兵将能和唐太宗手下那批猛人比吗?

            2 唐玄宗时期的吐蕃,东北的契丹和奚的总体力量比唐太宗时期的突厥还是要强。唐朝军事力量不得不两线作战,穷于应付。很多时候都必须打一个,拉一个。

            东北也只是守土

            做到这点就不容易了,看看武后时期对东北用兵可是屡战屡败。

            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朝鲜半岛是高宗时期平定的,但新罗逐步蚕食原百济和高句丽的领土也是在高宗时期进行的。没李隆基什么事情。所谓鞭长莫及,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整个西域都丢掉了

            这是安史之乱的结果(猛将精兵勤王事),并不能说明节度使制度坏到哪里去。只要节度使制度稍微平衡一下,不要出现一人领数个节度使的局面,安史之乱的情况就不易发生。

            对吐蕃除了韦皋在剑南的经营也是败多胜少,甚至被人打进长安。

            对吐蕃的仗本来就很难打,吐蕃占有地利,对唐是居高临下,类似契丹占有燕云十六州后的形势。唐太宗时期没这种事情是因为那时吐蕃尚未崛起,且当时用和亲的办法把松赞干布笼络住了。

            明皇废止府兵是不得已,而不是主动为之

            所谓知易行难,看看宋、明两朝的皇帝。外寇迫在眉睫,这边的赵构和崇祯还是我行我素,想杀谁杀谁。

            宋,明两朝武功均远不如唐,宋又不如明。

            这正是宋、明两朝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尚不能放权于武将,权臣和皇帝在后方掣肘的结果。

            明太祖把开国功臣几乎杀得精光,却是戍边的儿子造了反,恰恰说明了割据的问题。

            首先,这说明不了明代存在的主要军事问题。你说的这是明初的事情,明末的边患和这个没关系,而恰恰是不能对武将放手导致的。如果有军事主官负责征讨,而不是启用杨镐这样的废物,就不会有萨尔浒之败。没有王化贞的掣肘,不会有广宁师溃,熊廷弼也不致传首九边,不是崇祯不信任袁崇焕,星夜赴援,血战皇城根的袁崇焕也不致被凌迟。

            其次,朱棣的问题,恰恰是安禄山的翻版,朱元璋大杀功臣,导致北方边防不得不依靠燕王。有点类似安史之乱前期边防军区失去平衡的局面。但比安史之乱之前的局面还是要好不少的。翻翻史书就知道,朱元璋的军户和卫所制度使得朱棣在开始的阶段为了取得统帅权和指挥权的合二为一,费尽心思,要不是建文所托非人,“靖难”差点就被扑杀在萌芽状态。所以说朱元璋部分吸取了安禄山的教训,做了一些制度上的平衡。可是到最后,任何制度都要在人实行。所托非人,如之奈何?

            建文帝的另一个错误恰恰和唐明皇相反,唐明皇是过度信任,建文却是操之过急。所谓失之两端。

            • 难说
              家园 【讨论】节度使制度的问题

              节度使的权力过于集中。比如对部将,在府兵制+行军制的时候,主将无生杀权,是要回朝弹劾才能治罪的,而节度使就可以生杀由己(早在安史乱前就可以),这样很快就会把军队变成私军。还比如对下辖州刺史的任免大权,那么他的辖区也很快变成独立王国。看高仙芝传知道,触怒节度使是有生命危险的。

              这样隐伏的危险相当大,安史乱前朝廷对节度使的唯一制约在于回朝轮换,但是李林甫又将节度使“固定化”,问题就浮现了,并不是说唐玄宗宠信安禄山才出的问题,而是当时几个大镇都可能出乱子,就看谁在哪里出乱子。

              • 家园 有道理

                是有这样的缺点。

                但是,

                1 确实可能出乱子,可如果不是象安禄山那样一人集三个大军区司令,还是容易制服的。这样节度使闹叛乱的成本就增高了(以晚唐中央政府之孱弱,宪宗还收拾了镇海、淮西节度使)。

                2 节度使制度本身固然是有缺点的,承平时期不宜使用,北宋的禁军制等强干弱枝的军制,或是文人领军的政策都更易于维持平衡。也应该成为和平时期的主流军制。但是边疆有警的时候,还是节度使制度更容易见效。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经权之辨(守经还是从权)。

                南宋的赵构不是不明白这点,他倒是个聪明人,但私心太重,总担心父亲和哥哥回来,情愿偏安江左也不愿意放手让大将去收复失地,反而打压军事将领,摧残民心士气。钱穆先生说得好,民心士气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所以由于绍兴年间对功勋武将的杀戮和打压,南宋终至事无可为。

                晚明的局面,按说袁崇焕的地位已经类似节度使,辽东之局也开始看见胜利的希望。可崇祯太急躁,太刚愎自用,兼之疑心生暗鬼,皇太极入寇北京终于使得他对袁崇焕的怀疑和不满大爆发,自毁长城。

                一叹。

                • 家园 【讨论】再说说“经权之辨”

                  其实,所谓“经权之辨”,更多的是何者为“经”何者为“权”。

                  比如,中唐以后以备边为“经”,那么中央就是“权”。

                  宋是以维护中央权威为“经”,备边就成了“权”。北宋河北边防外围由一系列兵力不强的关镇所组成,纵深才有重兵集团,这是纯防御态势,在官员的职权配备上,以都部署等一系列临时性的“差遣”官来分解军政权力(宋官制够罗唆的),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边防军的后勤要靠中央解决,避免了唐代节度使军权、财权、人事权一把抓。只有在宣抚使这个级别上,才大致接近于唐代节度使的职权,但也不能控制后勤供应,宣抚使一般由文官充任,不能掌握部下的武将。

                  南宋初期有一大变,就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南渡诸大将兵权和人事权高度集中,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和吴氏兄弟均曾出任宣抚使,掌握一个大军区,部将自己任命,以至于有“某家军”之称,尤其是岳飞的京湖路辖区大、兵力强,引起了朝廷强烈猜忌,朝廷控制的唯一办法就是从后勤上制约,但这很容易引起整支部队的崩溃和防线坏乱,比如岳飞北伐抗命撤回时兵大溃,后来小吴就吸取教训,从陕西撤回川时抛弃了数万部下。

                  岳飞被杀后,南宋朝廷分解诸大将所辖兵力,让偏裨独立成军,比如川陕的吴玠军就被分割成吴磷、田晟、杨政三部,上面以文官宣抚使制之,再也难以出现5万兵力以上的将领。

                  朝廷是安心了,但此后面对金军,无论攻防都再难有作为。

                  • 家园 宋朝真是一个屈辱的朝代

                    唏嘘,感叹中。

                    宁为唐朝(即使是晚唐)犬,不为宋朝人。

                    • 家园 宋朝就是为了朝廷权力不惜自毁万里长城

                      杀大将,杀宰相,为了让侵略者满意,维持小朝廷的苟安糜烂,这就是某些宋粉眼中的“文明”!

                      不过话说回来,晚唐也没啥好。如果不幸碰上秦宗权孙儒之流,是会被吃掉的。。。

                      • 家园 南宋的削兵制度好坏参半

                        坏的就是从此复中原无望,好的则是防止军阀操纵中央,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稳定,后来南明就是没有做好这一点结果在清军南下的时候打起了内战。至于后来灭于元朝跟政府内部的决策层无能有关,前后出了一堆弄权高手,不能够简单的全部归结到军事制度。

                        • 家园 弊大于利

                          南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宋金矛盾,不是藩镇。绍兴31年完颜亮南侵,宋室一下子惊惶失措,若不是完颜亮内部出乱子,南宋很可能就此完蛋了。此后的和平,主要原因还是金朝无心难顾。

                          至于南明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丧失四川上游,再加上荆襄、淮西地区在农民军过后已彻底溃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线,在这一背景下,其将领是争执或团结都无关紧要。

                          • 家园 嗯,你说的有理

                            但是南明左良玉非常跋扈,江北四镇的独立化倾向很严重,这两点使得南明仅有的可以调动守长江的军队进一步缩小,南明即使想抵抗也是有心无力。襄阳在左良玉手里,南明想回收很难。南宋虽然也腐败,但是至少同元在江淮的争夺上还是打了很长时间。老实说,不是贾似道的误国,襄阳不丢失,南宋不至于那么快土崩瓦解。

                            • 家园 【讨论】南明的可以概括为“形势比人强”

                              历来,守江必守淮,守荆必守襄,守荆必守川。张献忠从荆襄席卷四川,李自成扫荡淮西,就已经把这三个战略要地毁得差不多了。南明有效掌握的地区,就只有长江中下游,与南陈朝类似。

                              清兵入川消灭张献忠,就已宣布了南明的倒计时。此后左良玉就算不跋扈也无非是延长南明数年的寿命。另外,左部数量虽然庞大,战斗力其实挺可怜。

                              • 家园 但是南明控制不住军队也一样啊

                                从清军入北京到南明灭亡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南明就一直没有能够控制住军队,南宋尽管也出现过赵构南逃福建,但是敌后军队的打击迫使金朝回撤,南明就没有这种情况。另外值得指出一点的是清军的战斗力其实不能高估,后来成为清军汉系主力不少是左良玉部下和江北四镇的降将,八旗当时战斗力已经不如入关以前那么锋利,需要借助汉军的力量,连弘光也是被降将缚送到清军的,当时清军的主力还在四川陕西,如果弘光能够控制住部分军队的话,断不至于兵败如山倒。

                                • 家园 【讨论】南明确实没有有效的部队

                                  弘光即位和赵构不一样。赵构好歹还顶个兵马大元帅的头衔,掌握过一些部队。而弘光就是个被拣的落魄王子,地位上类似于东晋司马睿(左良玉就像是王敦了)。

                                  另外,当时八旗还远没到战斗力衰弱的地步,主要问题是兵力不够。

                                  • 家园 所以我说南明自己不争气啊

                                    要是有一定数目的正规军能够顶住的话,何至于要普通民众死守城池。另外一个问题是左良玉还比不得王敦,王敦好歹还帮司马睿清理了那些不服的地方势力,左良玉干脆不承认弘光的合法性。另外,史可法也比不得王导。

                                    • 家园 【讨论】南明还有一个极其幼稚的地方

                                      始终认为清兵是来为明复仇的,幻想着和清兵共灭李、张之后分治,而没有认识到清军要灭亡自己。特别是史可法,直到扬州被围的最后时刻还抱这样的幼稚幻想。

                                      • 家园 这个错误宋也犯过

                                        但是宋好歹有地盘和兵力的底牌,南明一开始骨头就很软,包括连史可法都写信借师助剿,根本没有显示出能够自行平定起义的信心,很容易就被清朝摸清了实力,南下是肯定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