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动物园经历-另类打猎(1) -- 胡一把

共:💬46 🌺10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动物园经历-另类打猎 (3)

        回到打猎的话题

        上了斑马车,被告知昨晚草食动物区出了点小状况。几匹斑马也不知道为啥互相掐了起来。你一腿,我一脚,结果有一匹看来是被踢伤了。今天就是把这受伤的斑马抓出来,该检查检查,该手术手术。 于是,一干人带着家伙,开着三辆斑马车,浩浩荡荡冲进了草食区,俺抱着开眼界的态度,坐在第一辆上。

        一进草食区,就出问题了。一匹嘴里还嚼着草料的野骆驼,挡在了车前面。这家伙体型巨大,在路上一站,整条路基本就没有空隙可钻了,整个车队只能停了下来。先是耐心等待,想让骆驼自己走开。等了差不多10分钟,野骆驼连挪窝的意思都没有,只是不停地咀嚼,顺便享受着阳光。然后,头车司机开始想办法,摁喇叭,开车灯,踩油门,总之尽一切可能制造声光效果,提醒那匹骆驼。效果还是不明显,骆驼除了扭头看了汽车几眼,其他啥反应都没有。于是,只能使出最后一招了。几名饲养员跳下车,先搞了个小型的环形防御,大家背靠背形成一个圆圈。为啥?因为根据经验,出事多的地方还就是草食区,人们往往被那些吃素的东西所迷惑,而忘记了它们的野性和攻击性。 圆圈移动到了骆驼身边,最靠近的一位饲养员,伸出自己的右掌,对准了骆驼屁股,啪啪,就是两巴掌。人们常说拍马屁,没想到拍骆驼屁效果也不错,野骆驼似乎比较受用,晃晃悠悠地离开了道路。

        车队继续前进,到达了斑马活动的区域,停车,准备捕猎。有人从车厢中取出了几根金属管子,每根管子不足一米,比大拇指粗几圈,管壁比较薄。管子取出后,边上的人从医疗箱中拿出了酒精棉,开始擦管子。俺当时就在想,莫非要用铁管,乱棒相加,把斑马给砸趴下,然后带走?但是,这管子显然不够劲啊,又短又细,也不够结实。而且,如果是乱棒相加,还这么考究地杀菌干啥?

        片刻间,管子擦拭完毕,开始装“弹”,俺也看了出门道。这填进去的“弹”,其实就是改装过的注射器。原来的推柄被拿掉,内部充满液体,应该是麻醉剂,尾部做了封闭,同时还带上一些红色的穗子,可能是用来作为标识。充满药水的针头,配上细长的金属管子,就是一个简易版的吹箭,还是带毒的。虽然猜出了是吹箭,俺还是满脑子疑惑。抓动物不是没有见识过,从小鸟到大老虎,从没见过用这种原始的武器。按照俺的设想,就应该是人手一杆麻醉枪,还要是带瞄准镜的那种,远远地对着斑马一扣扳机,然后上前把猎物往车厢里面一扔,也就完事了。后来,有人解释说那种使用高压气体的麻醉枪,威力过大了些,在一次捕捉猴子的行动中,麻醉枪射出的子弹直接把猴子给“击毙”了。要知道,动物园里的动物可都是有身价的,一只特殊点的猴子至少值几万元。于是,麻醉枪被放回了仓库,最老式的吹箭被重新启用。

        吹箭准备妥当,几个人就开始朝那匹目标斑马靠了上去。俺也有幸分到了一根管子,跟着蹑手蹑脚往前走。

        要去吃午饭了,争取今天晚上写完。

        • 家园 我还真找到了类似的“麻醉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样吗?

        • 家园 【原创】动物园经历-另类打猎 (4)

          吹箭拿在手中,感觉非常,非常,非常不好。一根直不楞等的东西,上面既没有三点一线,也没有高档货上常有的瞄准镜。其实就算有,对我来说,用起来估计也很难。试想一下,嘴巴里含着个管子,还要用眼睛瞄,有点变扭。这时候,才明白,为啥枪是伟大发明了,那用起来方便多了。还有射程的问题,东湖兄前面提到了,这么粗个管子,真就用嘴巴吹?确实如此,就算做过气密处理,在注射器表面涂点东西,凭借人的肺活量,还是很难吹远,吹出去也没啥威力。

          不过,根据一个非常粗糙的理论:武器的效能很大程度是其使用环境所决定的。这土制吹箭也有它可取得地方。首先说这个射程,这斑马毕竟不是野生的,在园内圈养了一段时间后,对人的警惕性很低,穿着工作服的饲养人员甚至可以在其身边转悠。土制吹箭拿在手里面,不显山不露水,携带也非常方便,完全可以靠的很近后再使用。所以射程缺陷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在隐蔽性上还胜过气枪。同样道理,准确性也不那么重要了,靠近了,准头自然足了。再说威力,动物园里的动物被围栏围住,今天抓不住,可以明天抓,也就不讲究瞬间停止了。毕竟是自己的财产,威力大了把动物致伤致死都会心痛的,小威力的吹箭算是把风险降到了最低,当然,也就把工作量提到了最高。

          俺们一干人,蹑手蹑脚地靠近了那头受伤的斑马,直到很近的距离(到底多近已经忘记了,反正非常近),开始举起管子。带队的总工说他来吹第一下,其他人照着马屁股来就可以了。 俺用棉花又擦了擦管子(,深吸一口气,对准了马屁股的方向,嘴上膛。再听耳边,噗的一声,总工吹出了第一“箭”。他在这个动物园资历最老,使用吹箭的经验也很丰富,带着红穗子的注射器很稳地扎在了斑马的左半边屁股上。俺立刻用尽了全身气力, 把自己的肺部压缩到了极致,一口气吹了出去。已经不记得自己能否看到注射器飞出管口,只是记得很清楚,俺脱靶了,而且是射程不够地脱了 靶,还没沾到马身之前,就被地心引力给拽到了地上。 后来,俺还给自己找了个开脱的理由,为了避免破坏抓捕过程,俺站的比较靠后,距离自然就远了。所以不是俺肺活量不够,是俺的距离太远。

          其他几个人射的也不理想,有一发钉在了马腿上,但是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后来斑马跑了几步就把这玩样儿给甩掉了。还有一发擦到了马屁股上,但是顺着马身的弧线就滑了过去。斑马经过这样一轮打击,立刻惊了,开始狂奔躲闪,俺们则上车去追。

          受惊的斑马,显示了高超的动物智慧,选择了一条近乎完美的路线,绕着一个小土坡跑。由于是靠着土坡,斑马完全不用注意自己的侧面是否被人包抄。而土坡边上形形色色的动物很多,工作车很难靠上去,不得不再次停了下来。作为总指挥的总工立刻用步话机呼叫附近的喂食车,打算用食物将动物们从土坡边引开,然后寻机下手。 几分钟后,喂食车赶到。黄灿灿的饲料从车斗上倾倒出来,动物们顿时开了锅,骆驼,羚羊,斑马,驴都朝着食物拥了过来。而屁股上还带着麻醉针的斑马,似乎明白饲料只是诱饵,不紧不慢地混在一群动物中移动,虽然已经离开了土坡,但是还是没有机会对它下手。

          此时,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已经过去,天要黑了。有人建议,索性撤了,反正麻药会发挥作用,明天再来抓就是了。也有人反对,把麻到的动物留在外面不安全。且麻药到底能作用多久也很难说,如果第二天药性已过,再要抓就难了。 最后,总工拍板,上车,再试一次。与上次不同,这次计划就从车上发射,因为斑马已有了警觉,人不太容易靠近了,不如直接开车接近。而已经过了瘾的俺,也许因为上次的拙劣表现,没有被分到吹箭,只能坐在车上看。三辆车启动,成半包围状向目标靠拢。此时的斑马,也许因为药劲上来了,也许是跑累了,动作不再灵活,只是尽力往动物扎堆的地方钻来做躲闪。车一点点地靠了上去,边驱赶其他的动物,边寻找机会。又大概过了几十分钟,已经完全跑不动的斑马终于被一辆车给撵上,接受了新一轮的“射击”,马的侧面以及脖子上各挨了一下。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命中三发,应该是够了。就等药力把斑马给放倒吧。果然,不超过半小时,这头与俺们周旋了一下午的非洲来客,终于睡了。接下来,绑马,搬上车,运走。俺也结束了这次另类打猎的经历。

          • 家园 嘴上膛,太搞笑了
          • 家园 太有意思了,后面还有吧?
          • 家园 我又得说

            这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能将就就将就的民族性。还有就是工业化的水平比较低下。

            其实,做个简单的气枪就那么麻烦么?有一个玩意叫做“吹尘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工业上大量使用的,压力也不高,4兆帕。把这么个玩意焊在一个金属管的后面,气密做好了,管子下面用木头锯出个手枪握把,这个简单吧?好多人小时候就做过木头手枪,这样,就齐啦! 那精度和射程绝不是口吹的可以比的。尤其是当动物比较警觉的时候,你不可能靠得很近的,还是要靠精度和射程的。

            看看国内的朋友自己搞的:

            上面的细管是枪管,下面的粗管是储气管,扳机就是一个开关,握把下面的是接高压空气的接口。充满一次气,可打好多枪。动物园用多合适啊,有任务出门前充满一次气就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一滑膛枪嘛,不需要膛线,难度不高。

            • 家园 此话差矣

              这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能将就就将就的民族性。还有就是工业化的水平比较低下。

              在德国动物园里,兽医用的就是楼主描写的这种一根钢管里面带麻药的吹管来给动物作麻醉的。

              • 家园 学习了!

                我只是觉得做一个专用的太容易了。而且动物越金贵,越值得做一个。做这么一个简单的滑膛“气枪”才花几个钱?

                • 家园 这个

                  我就不太明白了。

                  开始看兽医拿个钢管、撅那对着老虎/斑马/狮子啥的屁股吹麻药,也觉得咋这麽原始呢,看惯了也不觉得有啥了。

                  • 这个
                    家园 大概是我的”机器匠“的本性使然

                    看到啥都瞎琢磨:咱们是不是做个机器,写个程序,把这个过程标准化、自动化、机械化、程序化。。。

                    • 家园 有可能!

                      叫啥了,“职业病”?

                      动物园的饲养员对待他们手下的动物就跟待小朋友似的,叫着他们每一个的名字,轻言慢语地和他们说话,抚摩他们,特别的温柔,估计他们下不了决心拿“手枪”对待自己的宝贝。。。

                      • 家园 不要大意

                        不会永远这这样的理想状态的,即使是食草动物,踢你一蹄子,你大概就会骨折了。野兽毕竟是野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