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如何普及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前言 -- 88BaBa

共:💬35 🌺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300美元的笔记本淘宝上面很多很多
      • 家园 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电池的问题

        iphone应该算是一个重要尝试。看上去iphone的功能都很不错,而且也是我以前曾经想要过的功能组合,但是目前看来最大的问题是电池所能维持的时间相对较短。

        象这类低成本电脑,我的看法是,功能能够上网,能够手机,能够有较大的屏幕,易携带,GPS,我看也就够了。电池成了制约。

      • 家园 先送花再拍砖

        推广低成本笔记本的困难在于销售与服务。

        这点你讲得很对,但我不知你是否忽略了一点,销售和服务同样是有成本的。其实这里的低成本笔记本并不是真正的低成本,对于占整机成本大部分的CPU,LCD和硬盘来讲,低规格并不能降低多少成本,考虑到规模效益,更不具有成本优势。对于半导体相关的产品,单件成本同批量关系密切。而这恰恰是低成本笔记本的软肋,批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没有利润空间做销售和服务,当然难以成功。商场上没有雷锋,无利不起早嘛。

        相反华硕的epc采用瞄准某些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策略倒有成功的可能。即瞄准那些不需要普通笔记本的全部功能,但要便携,能随时上网,的市场。这个市场不是买不起普通笔记本,而是用不上。按照河里某位大虾的话,这本是给龙芯的天然契机,不过现实告诉我们,商业才华不是学位可以代表的。

        商业策略的核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把这价值变成自己兜里的利润。

      • 家园 不如直接把手机当电脑用好了。

        psp lite,ipod video都有连接电视的功能和USB接口.理论上手机也能实行这个功能.那只要有个外接荧屏,键盘,鼠标的空壳子, 你就基本上什么都有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IPOD播放器外链出处加个键盘。把手机的接触平面当手提电脑的touch pad用.技术上没有问题。 外链出处

    • 家园 【原创】如何普及低成本笔记本电脑 2. 尝试与挫折

      谈到低成本笔记本,让我们先给它下个定义:

      “一种普及性的学习用品,用于连接学习者与对应的互联网资源,方便学习者之间的通讯联络,使学习者以低代价获得数字时代所需的基本技能。”

      对应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是:接触过电脑,有学习电脑技能的意愿和能力,但经济上拮据的人群。

      实现这样的功能需要什么样的配置呢?

      我2000年买到的Dell Inspiron 3800配置如下:

      Pentium III 600MHz

      128 MB RAM

      20 GB HD

      14.1'' LCD, 1024 x 768 Pixel

      802.11b Wireless Router

      Dell Inspiron 380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用这台老 Dell 上网查资料,用Excel和MATLAB整理数据画图,用Word和Latex写论文,偶尔打打小游戏(比如三国志)。它陪我读完研究生后又开始陪老爸上网下棋 这样的机器,满足我们定义的需要应该绰绰有余。

      同等的配置在今天(2008年6月)需要多少钱呢?

      128 MB RAM:10~12美元。

      20 GB HD:有市无货,如果用8 GB Compact Flash 代替(SSD太高端),30~40美元。

      CPU: Intel 的 Atom,1.66 GHz 的价格单片44美元,如果降为600~800MHz可能减半,大约单片18~20美元。中科龙芯的目标是单片15~25美元,对应性能在1GHz的奔腾III和2GHz的奔腾IV之间。NVidia 的 Tegra (800MHz)还没有公布(?),但也可能在这范围之内。

      芯片组:假设为CPU的一半,10~15美元。

      显示屏:7'' LCD 800 x 600 Pixel ~ 25美元。

      Wi-Fi 上网模块:5美元。

      电池:NiMH ~ 7美元,Li ~ 20美元。

      外壳,键盘,主板,电源:40~50美元。

      总计材料费大约在140~190美元。MIT的人人电脑(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大致是以此为目标的:

      MIT的人人电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人人电脑的成本估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果配置再低一些,用1998年的电脑作标尺,可能远远低过100美元,象下面的99美元笔记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Operating System: Win CE 5.0

      CPU Chipset: 400MHz

      ROM: 64MB

      Storage: 4GB (SD Card)

      Ram: 64MB

      USB ports: 3

      LCD Type: TFT,VGA, 800 x 480, 7'' Diagonal ( 150 x 90mm), Colors: 64k

      Weight : 680g (Including Battery)

      Dimensions ( W x D x H ): 225 x 165 x 36 (mm)

      配置再低一点的还有印度的Simpute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JoinTech是一家不知名的公司,印度兄弟的硬件开发也没什么名气,可见组装一台百元笔记本并不是高难度的技术活。

      高难度的技术活是 --- [FLY]如何把这些百元电脑卖出去?[/FLY]

      这时候就看出Wintel垄断的可恶了。龙芯的胡伟武有一段话讲得明白:

      “Intel每年销售1亿多片CPU,销售额为350-400亿美元,平均每片价格为200多美元,毛利润150美元以上。假设Intel为低成本电脑推出价格为20美元左右的CPU,毛利润为每片5美元左右,每年销售2亿片,销售额为40亿美元,毛利润为10亿美元。如果这2亿片低成本芯片的销售不影响原来的1亿多片的芯片销售,则Intel是愿意做的;但如果由于这2亿片低成本芯片的销售使得其他处理器的销售减少了2000万片,则Intel销售额减少40亿美元,利润减少30亿美元。”(《龙芯之火,可以燎原》,2007年12月)

      参考:Intel CPU价格(2008年3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以,Intel不仅自己不愿意为低成本笔记本提供CPU,而且还要尽量防止这个市场的形成,其最得力的助手就是Windows。

      我们前面定义低成本笔记本时,并没有提到CPU的频率,内存和硬盘的大小,屏幕有多少像素,是不是Windows的操作系统 ---- 理论上,所有的硬件和软件,只要它们能实现定义的功能,似乎都是一样的。

      在实际上,即使是有一定经验的电脑用户,在面对象OLPC,JoinTech,和Simputer之类的产品时,一样会为没有Windows XP犯嘀咕。即使我们对微软的操作系统再多抱怨,也不得不承认Windows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软件开发支持,Windows这座桥仍然通往最多数的应用程序。相比之下,选择非Windows的低成本电脑,支持者只有对应的无名公司,充满了风险自负的味道。Linux的社区提供的支持,一是过于专业,二来也缺乏与硬件的配合,并不适应为我们设定的用户服务。

      不仅如此,Wintel的垄断还意味着现有的销售渠道都被”特化“,只愿意销售Wintel的产品,只能为Wintel的产品提供保修。可以说,对绝大部分电脑销售商来说,不能运行Windows的电脑就不是“电脑”。任何与Wintel不兼容的电脑都不能通过这些特化的渠道进行销售,只能另起炉灶。

      既然如此,OLPC和Simputer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政府作为发布渠道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不过事实证明,政府分发的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2002年开始的Simputer最后只生产了50000台;OLPC计划中的几百万台的分发量一降再降,到目前为止大约只有50万台订货,“买二捐一”的慈善计划似乎也助推乏力。

      以此同时,Intel也在尝试由自己来定义这个市场,以防万一。这就是与现有市场彻底分割的移动上网板(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又称“第二台电脑”(以保证不与高价的“第一台电脑”冲突)。最典型的例子是华硕的EEE PC,最初风传的价格是199美元,一年前的上市价是299美元,一年后新版的价格升到399~499美元,越来越接近Wintel传统的底线(~400美元),让人不得不怀疑之前的风声只是为了搅局。

      EEE PC 7'' = $299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EEE PC 10'' = $499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普及低成本笔记本的难点,不在于设计与生产,而在于建立独立于现有电脑销售网的可靠与完善的销售与服务体系,在于教育潜在的用户 --- 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沉淀成本(想一想联想用了多少年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渠道)---OLPC和Simputer的挫折正在于它们缺乏实力来投入这样的成本。

      那么事情是否就没有希望了呢?未必!低成本笔记本的技术是成熟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只中国的大中学生就有一亿多人,绝大多数都有学习电脑知识的需要和条件。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打破Wintel设下壁垒的策略。

      各位都是有识之士,不妨集思广益。我将在下一篇里尝试阐述自己的一个用于打破这个壁垒的商业计划,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如何普及低成本笔记本电脑 1. 为什么手机比笔记本更便宜

      诸位莫笑 -- 现在满大街都是拿着手机晃荡的(这里的大街包括美国的,欧洲的,中国的,印度的,甚至。。。非洲的 ?),可还没听说有啥地方是满大街都背着笔记本电脑跑来跑去的 -- 当然二十年前大家这两样都不带 -- 也许比尔盖茨二十年前就两样都背着东颠西颠,那是款爷

      话说回来,现在的手机比笔记本便宜得多,二十年前呢?

      1987年,IBM ThinkPad 的老祖宗 IBM PC Convertible 第一次露脸,起价$200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一年,Nokia的Mobira Cityman 900 呱呱落地,卖价 ---- $6700(对应2006年则是11900美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ee -- 俺们手机也曾经金贵过喔!

      好汉不提当年勇。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手机如潮水般涌来,同时价格如瀑布般下跌。转眼到了2007年,手机早已卖成了白菜价 -- 按照山寨机市场上的对话:

      “3.5寸全彩触摸屏,3兆摄像头,超长待机,任意播放各种高清音像格式,外加IPTV, IP Radio,绝对精工制造...... 大哥您看上了?500人民币就都拿走”

      以上信息专供充满冒险精神的发烧友参考 守法的公民自然要多放些血 。幸好熊市是大盘,带了牌子的也好不到那里:2006年的全球手机平均售价只有129美元,除掉通货膨胀,只相当于19年前的1/90。

      手机身价大跌,只好作了王谢家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大消费者大受其益,这乃是后话,稍后再提。

      笔记本电脑呢?

      在下不才,放狗只搜到全球电脑的均价。1997年,全球卖出了八千万台电脑,销售额1560亿美元,平均1940美元一台;到了2006年,全球共卖出了两亿四千万台,销售额2011亿美元,平均一台841美元。考虑到笔记本平均比台式机贵得多,2006年移动电脑的均价应该超过1000美元,比起19年前只折价大约70%。

      均价如此,最低价也差不离。这些年(2004年以来)笔记本的最低价始终在400~500美元左右,对应手机的低价呢?没底儿 -- 现在到处都是2年合同就白送的手机,哪位听说过上两年网就白送的笔记本?

      说来说去,这俩IT兄弟,从前的风光都差不多,为啥现在差别这么大呢?

      1965年,高登.摩尔大嘴一张,吐出一个摩尔定律:“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两年翻一番。”

      晶体管是所有IT产品的基础,所以这句话又可以翻译为:”同样的IT产品的价格,每两年下降一半。”

      换句话说,1987年11900美元的手机,到2006年只值11900*(1/2)^10=12美元,并且会在2020年降到真正的白菜价(10美分一磅)。

      笔记本块头大,非晶体管的部分比手机要多,也许可以卖个鸡蛋价(1美元一磅)?

      且慢!在下千禧之年时购得人生初台电脑,所费2000美洋,与其风雨同舟四年。若是此理,今日欲再自珍敝帚,仅需百元而已,何为有市无货焉?

      啥!咱IT公司可是高技术含量,精英企业!你敢把咱当农贸市场摆摊的?不就是个摩尔定律吗?咱给你升级,升级,再升级 --

      操作系统从DOS到WINDOWS,从WIN3.0到WIN95到WIN98到WIN ME到WIN XP再到WIN VISTA 。。。

      内存从256K到1兆到4兆到16兆到64兆再到128兆。。。到现在。。。1024兆

      CPU频律从66兆到166兆到400兆到800兆到。。。到现在。。。3000兆

      硬盘。。。

      显卡。。。

      显示屏。。。

      啥!只有电脑公司在疯跑 -- 人家有Wintel老大在前面开道,一唱一和 (Windows和Intel的双簧见下表),无往不胜呀。手机厂为啥不学着点?咱们这地段老大太多,山头太广,“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呀。”

      Wintel双簧

      点看全图

      各位,俺们这些掏钱付账的消费者上帝们,最爱的就是我们的羔羊们互相拆台杀价,最怕的就是本来应该互相拆台的羊群成了水泼不进的攻守同盟 -- 垄断之祸猛于虎,诚非戏言也。

      所以,如果没有Wintel的垄断,笔记本和手机的价格的差别会大大缩小,百元笔记本也早应该变成现实(大致2~3年前),而不是到现在还遥遥无期。

    • 家园 呵呵,送花

      不过呢,笔记本的那个显示器就不受摩尔定律的影响,何况您打开高中低档本本就看到了,散热和power模块都是占大部分。。。所以摩尔定律对笔记本的影响比手机小得多。。。嗯,手机的价格下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模拟到数字的转变。。。

      • 家园 【讨论】非晶体管部分的成本

        篇2里我粗略计算了笔记本里非晶体管部分的成本,大约是总成本的一半。同时我始终感觉,昂贵的散热和电源可能是为了配合过分的高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

        另外,可否多谈一下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对手机的价格的影响?是否因为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生产要求不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