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回顾一下2004年一些经济学家的预言 -- autoeagle

共:💬56 🌺9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水平!
      • 家园 全球财经观察采访 佩佐夫

        《全球财经观察》:你来过中国吗?

          

          佩佐夫:我从未去过中国,但是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去中国看看。

          

          《全球财经观察》:你是什么时间意识到中国今天与美国在1920年代相似的?

          

          佩佐夫:我一直在通过主流媒体和其他途径跟踪中国经济,所以,当我在8月份读到罗思巴德(Rothbard)的著作时,我被美国在1920年代与中国今天的相似震动。更令我震动的是,过去美国所犯下的每一个重大错误,今天中国都在重复。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当时被认为正确的经济政策在中国今天也被认为是正确的。

          

          《全球财经观察》:你是否与西方的经济学家、投资人或者中国的经济学家讨论过你的想法?他们的反应如何?

          

          佩佐夫:我同一些人讨论过,主要是奥地利派的经济学家,而他们完全同意我文章的主题。

          

          《全球财经观察》:你在文章当中总结了五个触发点,但是没有提到避免危机的可能办法。萧条是否无法避免?今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为经济降温,而看起来这些措施起了作用。

          

          佩佐夫:萧条是无法避免的。政府没有办法避免危机。我们必须明白,萧条是过去犯下的错误的结果:这是错误投资的结果,是银行向企业提供那些最终被证明为无法收回和成本昂贵的优先贷款的结果,是存款减少和在繁荣时消耗资本的结果,是过度消耗再生成本很高的自然资源的结果,是当日渐升高的生产成本超出升高的消费价格时,利润危机无可避免地到来的结果。

          

          软着陆根本不存在:要么就货币和信贷增长,经济繁荣;要么就货币和信贷停止增长,萧条来临。现在为经济降温的措施只是表面上起作用,但实际上这些措施对于减少信贷扩张没有起多少作用。

          

          《全球财经观察》:中国政府可以怎样来避免萧条?

          

          佩佐夫:中国政府没有办法避免萧条。但是,政府可以做很多帮助经济走向恢复。实际上,政府可能做的正确事情是:1、停止膨胀,2、减税,3、减少预算支出,4、允许差的银行破产,5、允许工资下降,6、允许商品价格下降,7、允许破产的公司清盘,8、鼓励存款,而不是消费。似乎政府采取了建议2,而违反了其它七条。因此,政府将会把萧条变成“大萧条”。而遵从八条建议将会使萧条短暂而迅速,经济能在不到一年里重新增长。

          

          《全球财经观察》:你对中国的银行体系没有过多讨论。而许多人认为,如果中国经济有风险的话,银行体系可能是触发点。为什么?你如何评价中国的银行体系的问题和现在的改革?

          

          佩佐夫:中国的银行问题众所周知。当我在说过量信贷增长时,我当然指加重了银行的问题。面对现实吧,信贷增长每年20%而无法找到盈利的投资。我在此预测一个更加严重的结果:这些和超出实际储蓄的信贷,将必定证明是亏损。在这个意义上,奥地利派的理论暗含假设,过量的信贷扩张注定了银行问题继续向前。关于中国银行业改革,我听到了许多,但是显然这都是些说辞,有实质意义的改革需要:1、降低信贷扩张,2、清算差的银行。关于第一点,我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证明。第二点,我无法证明,我没有听到在中国有银行被清算的。这让我得出结论,银行业改革的两个要求都没有被满足,因此改革仍然全是说辞,而没有多少结果。

          

          《全球财经观察》:为什么萧条爆发的时间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将一国经济的稳定置于一次运动会之上,是否合理?

          

          佩佐夫:奥运会,对于中国事关威望。奥运会将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世界上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惟一大国。只有在奥运会之后,世界才真正明白中国的变化,中国才会获得世界上一般人的尊敬。因此,中国将会尽其所能保证繁荣继续,而这需要做一件事——保证信贷每年20%~30%的增长。

          

          《全球财经观察》:你在文章最后结论说,中国将会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浮现,如同美国那样。理由是什么?

          

          佩佐夫:这是一个大国取代另一个领先的大国的模式。今天,美国是一个衰落的帝国。美国的帝国已经衰落有大概40年了。美国帝国即将倒塌,而必须有人站起来,推一把,使之发生。这是中国的使命所在。中国可以在它希望的时候做到这一步:中国要做的是卖掉他的以美元标价的资产,卖掉所持有的美元,把资本返回国内。但是,中国等待时间越长,积累越多,它令美国迅速而致命倒塌的机会就越大。

          

          《全球财经观察》:如果中国出现萧条,对亚洲国家和其他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佩佐夫:世界经济将会由升而降进入一次萧条。

        • 家园 国际上对中国一直在进行“卖拐”式的忽悠

          如果他不是预言“中国大萧条”,根本没人知道。他的理论也是蒙外行,把中国的情况往框子里套。

          中国的投资向来坏账极多,结果也没有什幺事。因为中国用来投资的钱不是借的,是自己储蓄的,是出口换来的。这就和西方国家很不一样。相当于一家人努力干活挣钱,投资学本事,不怎幺消费。有些活是白干了,没挣到钱,花大钱瞎读书学本事,有些本事也没能用上。但这不表明这家人会“萧条”。

          他对中国政府的建议:1、停止膨胀,2、减税,3、减少预算支出,4、允许差的银行破产,5、允许工资下降,6、允许商品价格下降,7、允许破产的公司清盘,8、鼓励存款,而不是消费。这就是大嘴一张,对自己不懂的东西胡说,荒唐的地方实在太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奇怪,在书本上乱推,什幺奇奇怪怪的主张都推得出来。休克疗法就是这样出来的。

          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实际不了解的人,经常进行这种“卖拐”式的忽悠。中国经济有病,有大病,没治了,想救,得听我的招。有些人一糊涂就上当了。

          • 家园 “过度投资”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决策依据

            市场竞争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成功者脚下踩着无数失败者的尸体——什么是过度投资,尸体就是。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究竟哪些投资是过剩的,是要竞争决定的,不是经济学家或者政府决定的。

            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商品的市场容量是10000,有两个产量都是8000的企业建立了,究竟哪个企业是“过度投资”?谁都不知道,也许两个都是,也许都不是,也许一个是一个不是。

            事实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就离不开过度投资。美国铁路的大发展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点所有经济学家都承认,可美国的铁路就是典型的过度投资,这点也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有趣的是,日本著名经纪人土光敏夫在评价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就说:幸好民间没有理睬官方的做法自己干了——日本政府在60年代也是不断说过热要紧缩之类的话,还几次要整顿“重复建设”的日本汽车企业。

            有些事情可以在事后评价成败,却不能在事先作为决策依据。

          • 家园 唉。

            跟陈大说句老实话,

            我是看着你的“官办经济”过来的,虽然很多观点并不赞同,但是你前面的思想,论据,行文风格都是欣赏的。

            但是现在可能实盘导致情绪压力比较大,所以现在文章跟以前是大不一样了。(我本人对您的股票毫无看法。)

            送您一句话:

            不要爱上自己的思想。

            P.S

            一些可能容易引起误会成我对陈大投资风格的看法。删掉了。

            另外,其实俺自己的实盘也在深套中。。。

            • 唉。
              家园 flower~~

              but you say exactly what I wanna say.

              “官办经济”is very good, but now, ......

              ps:i cannot type Chinese recently

            • 唉。
              家园 最好

              不要拿股票说事。

              人的本性使股市成为投资者情绪的晴雨表,在中国尤甚。

              给中国经济把脉至少应在国内呆上一阵,当然能否对症下药还两说。反正各位所言感觉特别不真实。

              • 最好
                家园 是的,所以我对股市或者陈大的投资风格没有任何评价。

                我说不要爱上自己的股票,主要是有一句老话叫:不要爱上自己的头寸。。。

                我在国内呆的年数到确实是不少了。。。

            • 唉。
              家园 同感,花!
            • 唉。
              家园 我也有一点点同感
            • 唉。
              家园 说的有理, 但老陈未必听的进去
            • 唉。
              家园 老大的风格倒是没什么变化。

              实盘的压力也就那么回事。

              在另一个网站,有比陈老大更狠的价值投资者,股票从06年拿到现在就没动过,今年至少亏了60%,但3000点以下又开始用分红的钱买入,根本不为股市的涨跌所动。

              当然,和老大还是有差别,人家以前有几年连续跑赢大市的记录,而且用的是自己的钱,心理状态不同。

          • 家园 这种卖拐的确能吓唬人。

            前几天在一QQ群就遇到一姐们,神秘地告诉大家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社会危机马上就要到来,她准备割了所有股票,囤积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之类。为了证明给出一个链接就是网络砖家的货币战争金融危机买办卖国的老套。

            后来一哥们终于忍不住说:至少还应该买一个发电机,外带开采一个小煤矿。

            网络上玩危机论崩溃论的分两类,这姐们才属于真正的崩溃论信徒,其他大部分也就是做个谈资,抒发一下爱国情怀,那是假崩溃论信徒。实际中真要按崩溃的前景来行事是不可能的

          • 家园 有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还什么“因为中国用来投资的钱不是借的,是自己储蓄的,是出口换来的”,我倒想请问怎么不是借来的? 中国这些储蓄的,出口换来的钱不是放在银行里的吗? 拿出来投资不是从银行里面借出来的吗? 说实在话,这些中国人民辛苦挣来放在银行里的钱,不就是存着来养老的钱吗? 怎么被你说的那么轻松呢? 亏掉就亏掉了?

            中国投资坏账向来极多,结果也没什么事情,可不是靠你说的什么不是借的。当年入世的时候,上到朱镕基下到普通平民百姓,提到银行坏账,没有一个敢掉以轻心的,难道是杞人忧天不成?说实在的,钱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堵这个窟窿的无非是两条,一个就是扩大银行存贷利差,这个从95年的1%扩大到99年入市前的3.6%,每年刮走相当大的一笔钱。第二就是实际低利率或者是负利率来扩张经济。 可惜的是这两条不是可持续的办法。

            首先在实际负利率的情况下运行经济,实际上就是自我取消了利率这个调控工具,而完全依靠直接调拨资金,如此的操纵市场,从长远来看没有任何好处,优不胜劣不汰而已。我上午就说了,不要说加息加多少,就算是调到实际利率为正,就要死一批东西,而且死的很快很惨烈。

            第二,银行业保持大的存贷利差,实际上就是让全国的储蓄者来补贴之前的坏账而已,即使这么做当初是有必要的话,现在这种必要性也已经不存在了,保留这种做法只能是保护落后而已。且不说现在的国有几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就另外说一点,现在外资银行已经慢慢的可以在中国营业,难道中国储蓄者补贴完国有银行,补贴完股份制银行,还要接着补贴外资银行不成? (当然事实上外资银行通过战略投资者早就在领这个补贴了。)

            其实呢,我总觉得这些西方的书呆子还是笨,不论其观点多么的右,从他们生长的环境就没有办法理解集权制国家里可以怎么搞经济的。前段时间看了一点关于日本战时经济的书,发现现在中国做的很多东西,日本人当年早就干完一遍了。什么操控利率,什么抑制消费,什么央行发票据,什么划拨资金,什么出口低价倾销,日本人当初干的也不错啊,一直支持到45年经济还在运行,没有崩溃嘛。(这可不是说反话,当年226兵变被干掉的藏相高桥市清曾有过一个“百亿公债亡国论”的说法,结果日本全面侵华的第一年就突破了这个界限,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公债的发行已经够它亡六七次国了,所以当初中国有什么“速胜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