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最高潮】复仇的绝响---苏里高夜战 -- 宝剑橡叶骑士

共:💬72 🌺49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需要看你怎么样了

                其实论坛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社会,至于将目光放在什么地方是读者的自由。我认为与其对某些无聊的人的言论津津乐道,不如去找些有用的情报来吸收,这个对自己是提高,对他人的不良行为在客观上也不会起到炒作效应。是吧?

                • 家园 宝剑兄说的是至理名言阿
                • 家园 呵呵,看主流,看主流,战沙的“主流”大家都清楚啊

                  就象凯迪,猫眼的主流是什么大家都明白--那种地方要是被封了用不着惊奇,是不是。

                  打个比方,汪精卫,周作人的文章资料有见地有价值的都不少,大家要阅读要参考都是很正常地,但要是政府因其宣传汉奸投降思想而封了他们的博客,倒也不必大惊小怪地。

              • 家园 有时候真想去那里弄个马甲

                把王团长的大作转几篇过去,体会一下子被骂个狗血喷头是个什么滋味。

    • 家园 1.遮云蔽日的盟军舰队

      美军在1944年7月9日夺取了塞班岛,突破了日军所谓“绝对国防圈”的太平洋内防御圈。不久以后,盟军西南太平洋的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为践“我将归来(I shall return)”之约,在当月火奴鲁鲁举行的军事会议上,在罗期福总统面前申述:成千上万的菲律宾游击队员正在敌后进行袭扰,菲律宾的人民几乎均可投入这场解放菲律宾的斗争。如果绕过菲律宾,对友好的民众和岛上美国俘虏见死不救,他们只好在死亡线上挣扎,在暴虐的日军统治下忍受凌辱。这就是美国不信守尽早解放菲律宾的诺言,从而使东方人感到美国又抛弃了菲律宾。由此他说服了罗斯福总统,在尼米兹将军的台湾登陆和他的菲律宾登陆计划中,选择了他的方案。

      为了重返菲律宾,盟军选择了莱特岛作为跳板。而为了实施莱特岛登陆战役,盟军投入了巨大的海上兵力,这个海域可谓樯橹林立,舰队基本上分为两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I HAD RETURNED

      在吕宋岛以东聚集的是美国海军的精华,“蛮牛”哈尔西(William "Bull" Frederick Halsey)第三舰队中的米切尔中将(Marc Mitscher)的第38特混舰队。这支特混舰队下辖4个特混大队。为了进攻莱特岛,第三舰队的一部分兵力已经转而配属给第七舰队。所以,这时的第38特混舰队可以说就是第三舰队,所以,第三舰队司令官哈尔西对第38特混舰队直接进行战术指挥。这支舰队中荟集着美国最强的舰队航空母舰以及高速战列舰以下大小舰艇95艘。他奉命“掩护和支援”麦克阿瑟麾下的西南太平洋部队,“以协助进攻和占领菲律宾中部的目标地区”,并负责消灭有碍进攻行动的敌人海空部队;又“若有机会歼灭敌人舰队的主力,则以歼灭行动为首要任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麦克阿瑟的陆海军主将,克鲁格和金凯德

      配置在莱特湾内的是得到加强的第七舰队算是的大部分兵力西南太平洋部队的一部分,指挥官是扬旗两栖作战指挥舰“瓦沙奇(Wasatch, AGC-9)”号的第七舰队司令官金凯德(Thomas Cassin Kinkaid)海军中将,而西南太平洋部队总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则坐镇“纳什维尔(Nashville, CL-43)”号轻巡洋舰。整个舰队分为两栖作战编队和炮火支援编队。前者辖有运输舰、货船和突击上陆用的各种艇只。后者有旧式战列舰6艘,其中5艘便是珍珠港淤泥中复活了的不死鸟,被修缮一新,装备有当时最新电子设备,与珍珠港之时判若两舰的“西弗吉尼亚”号也在这一行列。这支舰队中还有若干巡洋舰和驱逐舰,都由杰西·奥登多夫海军少将指挥(详见作战序列表)。在登陆阶段,第七舰队共有738艘舰船,这些舰船中,420艘为登陆以及运输舰艇,并分为北部攻击部队(78特混舰队)以及南部攻击部队(79特混舰队),分别由巴贝海军少将(Daniel Barbey)以及威尔金森海军中将(Theodore Stark Wilkinson)指挥。此外尚有一支主要由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构成的近距支援群(TG77.3),在莱特湾外稍稍偏东的海面上,配置着第七舰队所属的3个护航航空母舰大队(TG77.4.1-3)。这3个大队由托马斯·斯普拉格(Thomas L. Sprague)海军少将统一指挥,辖有护航航空母舰18艘以及担任警戒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若干艘,其基本任务是实施对潜、对空警戒以及对己方登陆部队进行支援。

      第七舰队的全部战斗舰艇为战列舰6艘、护航航空母舰18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83艘、护航驱逐舰25艘、护卫舰11艘以及鱼雷快艇44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莱特湾内训练中的美舰,从“西弗吉尼亚”号看到“康利”号驱逐舰正在散布烟幕

    • 家园 2.捷一号计划

      捷一号计划随着马里亚纳海战的惨败,日本的“绝对国防圈”终告崩陷,东条内阁集体辞职,日军大本营也匆忙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在7月21日制定了一个称为“捷号”作战的防御计划。这项作战计划中,他们将美军的反攻方向估计为四个方面,针对这四个可能出现的战区制定了四套作战方案:“捷一号”作战方案用以保卫菲律宾;“捷二号”则踞守九州南部、琉球群岛和台湾;“捷三号”防卫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小笠原方面;“捷四号”则负责北海道的防御。然而这一系列“捷号”作战计划的大意只是“以岸基航空兵为主力,配备于本土、冲绳、台湾、菲律宾方面,机动部队的大部分水面部队配备于西南方面,根据敌情前往菲律宾等方面;一部分则配备于本土作机动作战。这样与岸基航空部队的作战相联络,歼灭敌舰队以及进攻兵力。”充其量只是抽象的战略内容,并没有具体的作战指导。直到8月10日的马尼拉作战会议上,才在联合舰队作战参谋神重德大佐的构想下,制定出了五项具体计划,其中第三项关于水面舰艇的如下:

      以栗田健男中将麾下之第二舰队为主干的第一游击部队驻扎林加锚地,和第二游击部队也就是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第五舰队以及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的机动部队在濑户内海西部分别待机。如果预期盟军即将登陆,第一游击部队即进驻婆罗州方面,第二游击部队进驻濑户内海西部或者是西南群岛(连接九州岛到台湾岛的岛群)方面前进待机,如果盟军登陆,第一游击部队则策应岸基航空部队的空中打击,突入盟军登陆海域,炮击登陆船队,第二游击部队则与机动部队一道将盟军的特混舰队牵制在北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文莱的日军舰队,中央和右方可以清晰地看见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左边的远处就是扶桑号

      1944年10月17日,盟军忽然在菲律宾莱特岛开始登陆,日军没有想到反攻会来得如此迅速。由于菲律宾的失守对于日本而言,将意味着通往南方资源地带的交通线彻底被切断,不言而喻,这样除了举手投降以外将别无选择。为了阻止这样的败局,日军在10月18日1732,向全舰队发出了实施“捷一号”作战计划的命令,企图作殊死一搏。20日0813,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发出决战要领,其基本计划是:

      第一游击部队(栗田舰队)的登陆地点突入时间定为X日,第一游击部队在该日黎明突入塔克洛班(Tacloban)的登陆场,首先击破该地的敌舰队,然后攻击滩头;机动部队本队(小泽部队)预定于X-1乃至X-2日到达吕宋方面,在吕宋海峡东部海面机宜行动,牵制敌军,若有良机,则发动攻击消灭敌人,X日定为10月25日;岸基航空部队和机动部队定于其前日(24日,Y日)对敌方机动部队实施航空总攻击。

      1006,又一封来自联合舰队参谋长的电报被送往第二舰队,文中说:“根据联合舰队司令部经过作战图演之结果,认为兵分南北两路比全部舰队在一个方向行动更为有利。”

      从文莱到莱特湾的航线有四条,北线有三条路,都是进入锡布延海,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在萨马岛东岸南下后直指莱特湾,所不同的是第一条航路是绕过南沙群岛(日本称新南群岛),经过民都洛岛南岸,这条路长达1400浬,第二条则闯南沙和巴拉望岛之间的狭窄水路,这样距离缩为1200浬;第三条通过巴拉望岛东岸,约为1080浬;南路为横穿苏禄海突破苏里高海峡,距离最短为815浬。

      21日1700,坐镇文莱的栗田健男在其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上召集各级指挥员以及有关方面科长以上进行会议,制定最终的作战计划。大致计划由第二舰队作战参谋大谷藤之助海军中佐为中心的幕僚做成,他们也得出了和联合舰队司令部类似的结论,认为兵分两路更为合适,至于具体航线,第一条最为安全但是时间不允许,第二条由于航路狭窄,容易收到潜艇的伏击,第三条被美国第三舰队侦察发现的可能性比较大,第四条南线航路更由于被摩罗泰岛起飞的大型飞机发现的可能性大而更危险。最终决定主力舰队的航路定为第二条,第二战队因为行动迟缓,只能将其编成支队从由路程较短的南路行动。

      不言而喻,最南端的第四航线是一条最为危险的航路,被发现攻击的可能性最大。很显然,这支支队的使命只能是尽量吸引对方的炮火,让主力部队得到更多成功机会的诱饵。会议结束以后,一位微笑着的海军中将举着盛满冷酒的酒盅和所有在场者逐一干杯,他就是第二战队的司令官西村祥治。在这种笑容里,有人看出了一种赴死的神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第二战队的“扶桑”和“山城”,近处的“扶桑”号正在进行操炮训练,和远方的“山城”相比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塔楼的区别。全舰12门主炮全部指向右舷,威风不小,但是由于航速较慢而很难进行舰队战斗。改装后的美国老式战列舰固然航速也不快,但是由于适当的运用方法给予了她们新的生命,最终也导致了苏里高海峡中双方老式战列舰决战一幕的上演。

    • 家园 3.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

      由西村祥治中将率领的第三部队,(也叫第一游击部队支队或者干脆叫西村部队)比主队晚了大约8个半小时,在10月22日1530从文莱出击,踏上南方航线这条险路,不,死路!在文莱,他们接到的新任务是22日下午出击,途径苏禄海,在X-1日,也就是24日日落时分棉兰老海西口,在X日,即25日苏里高海峡,在黎明之时策应主力部队突入莱特锚地。

      西村本人是在9月下旬率领由“扶桑”和“山城”两舰组成的新编第二战队从濑户内海西部到达林加锚地与第一游击部队主队汇合的,因此他自己虽说是员久经战阵的宿将,但是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其新部队进行战术训练,而西村部队的编成则在出击的前一天21日才匆匆完成,可以说西村对于自己属下的部队根本没有任何实施统一训练的机会。仅仅在出击前临时召集各个舰长在旗舰“山城”开会,进行简单的介绍一下作战要领,据幸存的“时雨”舰长西野繁中佐的战后对美军战史部门供认,此会他根本就没有出席,理由是他对于这样赴死的作战内容早已清楚了。

      西村舰队兵力为战列舰“扶桑”和“山城”,重型巡洋舰“最上”,驱逐舰“满朝”、“朝云”、“山云”、“时雨”,共7艘军舰。这是一支力量薄弱的舰队。“扶桑”、“山城”两舰是日本最早的“超无畏舰”,其舰龄已超过30年,最大航速只有24.7节。虽拥有14吋主炮共24门,火力不可小觑,然而这两位老翁的腿脚慢、耐力差,防御能力存在先天缺陷,在日本海军中甚至还遭到很多老水手的厌恶。所以,自开战以来,这两舰一直在濑户内海专门用于海军训练,被讪笑为“柱岛舰队”,此战竟连此等老朽的军舰也拿了出来,可见日军也是倾其囊底,拼死一战了。当然,“扶桑”和“山城”两舰都进行了某些改装,姑且看似年轻了几岁,但是,正如虽说给古稀老人注射了激素,真要让他们返老还童到头来还是不可能的。本舰队的航速就是由于这两位龙钟老汉而大为减慢,于是不得不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被盟军发现的南方航路,也就是上一节所说的第四航路。

      西村部队离开文莱以后,为了避开可能在湾口恭候的美军潜艇,首先往西绕了很大一圈,然后才驶向巴拉巴克海峡,对于第3部队幸运的是,他们没有遇到使其提心吊胆的潜艇,到了23日1020左右,安全通过了巴拉巴克海峡进入了苏禄海。过了苏禄海以后,舰队开始向东北方向改变航向,朝着24日0630的预定地点航行,这天早晨,主力的栗田舰队遭到了美国潜艇的迎头痛击,但是预计最为危险的这条南部航线反而不但没有遇到潜艇,就连最为担心的来自摩罗泰的巡逻飞机都没有遭遇,终于舰队平安的迎来了24日的0点,此时的方位是北纬9°10',东经120°附近。此时西村这个海域的危险已经过去,便下令中止了向东北驶往预定0630到达的预定海域,转舵130°,转向东南方向,直指棉兰老海的西口。

      与此同时,还有一支南下的小舰队准备和西村汇合,这是由7艘军舰组成的志摩清英海军中将指挥的第二游击部队,虽然他们和强大的栗田舰队齐名,冠以“第二游击部队”之大名。但无论从舰只数目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大大逊色于栗田舰队。原来,该舰队原先负责北部的防卫,以后调往濑户内海,在莱特湾海战前,虽然隶属西南方面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指挥,但它在出发前5分钟却接到了调令,成了一支独立的舰队,在名义上直属日吉台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指挥。该舰队在驶往奄美大岛待命后不久,就在10月18日,也就是西村舰队随栗田舰队驶抵文莱加油这一天,志摩舰队则驶往台湾马公岛,并在21日,再驶往菲律宾科龙湾加油,就在这次航行中,志摩才得知了栗田舰队和西村舰队的作战企图。由此可见日军作战指挥混乱程度之深,志摩舰队与栗田舰队以及西村舰队之间并无任何作战协定,根本没能达到步调一致。他们所受到最后的命令23日正午也是来自三川的,即“第二游击部队本队将在指挥官所定之计划,于25日黎明突破苏里高海峡突入莱特湾,策应第一游击部队的作战,将同方面所在的敌攻击部队击灭。”根据这个命令,志摩也作出了“第二游击部队一旦补给完毕,于25日0600通过苏里高海峡突入泊地消灭敌军。”的命令。

      22日夜半,西村接到了志摩清英海军中将指挥的第二游击部队的机密222020号电报,称正赶来协同作战。志摩中将向三川提出了希望参加莱特之战的请求,三川担心指挥体系将会出现的混乱,直到才在23日正午才指令:“第二游击部队本队将根据指挥官所定之计划,于25日黎明突破苏里高海峡突入莱特湾,策应第一游击部队的作战,将同方面所在的敌攻击部队击灭。”并同意第五舰队脱离,在名义上直属日吉台联合舰队司令部的指挥。根据这个命令,志摩作出了“第二游击部队一旦补给完毕,于25日0600通过苏里高海峡突入泊地消灭敌军。”的决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志摩舰队的旗舰,重巡洋舰“那智”号

      苏里高之战中的志摩舰队,可以说是日军联合舰队司令部指挥混乱的一个缩影,因为在同一个战场上,却同时使用了两支互不相关的部队,更没有任命担任统一指挥的司令官。无论从指挥系统还是从资历方面来讲,志摩都不会接受西村的指挥。同样西村方面也会认为,自己既然是向苏里高海峡突击的主力,当然不会接受中途加入的志摩的命令,由此注定了日军最后的败局。

      • 家园 07年5月“兵器”杂志的专题

        “日本扶桑级战列舰浮沉记”不知是否也是您所写。写的也很不错

        • 家园 我沒有在兵器發過文

          請問和拙文相比有什麽不同?

          對了,在《軍事歷史》倒是發過扶桑之文。

          • 家园 抱歉回晚了

            2007年5月号“兵器”杂志的专题“日本扶桑级战列舰浮沉记”(作者:白炎林)介绍了两艘扶桑级战舰从研制,改装到最后命丧苏里高海峡的整个过程,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子篇:

            1. 从弩级到超弩级 -- 扶桑级的筹划、设计和建造

            2. 桂冠下的尴尬 -- 扶桑级的全貌、缺陷及其分析

            3. 洗面不革新 -- 扶桑级的大改装

            4. 日落扶桑 -- 从柱岛到苏里高海峡

            篇幅较长,占据了杂志的第39-62页。四部分中的最后一部分介绍了苏里高海战,过程没有你的文章描写的那么细致,但大致内容都有。海战过程的描写两篇文章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杂志中写山城号先于扶桑号沉没,而你的文章正好相反。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我想,就是你在文章中提及的因为幸存的“时雨”号舰长的回忆对后来的学者的误导吧

            • 家园 本人在《军事历史》的扶桑一文这里也有

              您可以看看这个,对比《兵器》那篇,看看有何异同。

              http://www.ccthere.com/thread/585245

              不过由于这篇发表已久,图片的链接早已实效,这里先表歉意。

            • 家园 您说的不错

              当时战时一切都很混乱,时雨舰长西野繁中佐误以为最早中弹的是山城。不仅仅是他,就是西村也并没有意识到扶桑已经中雷,他的旗舰中雷之时,他曾经下令让舰队在扶桑舰长的指挥下继续前进。所以这一系列混乱在战后不久曾经造成很大混乱,相信看了《联合舰队的覆灭》一书的朋友一定会受其误导。

          • 家园 兵器上那个是扶桑级的专题

            所以内容蛮多的。把扶桑级的肇始,建造,改装,使用,作战都写到了。但是前面对舰艇介绍的挺全面,后面的作战部分却有些匆匆而就的感觉。单就作战这一段来说,比您的这篇差多啦,写的十分粗糙,让人看完以后倒生出许多问题来。比如美国驱逐舰鱼雷攻击这一段,兵器上那篇文章仅仅介绍了日舰的损失,而对美军的战术言之无物,根本看不出美军驱逐舰是经过详细规划后分为两队发起鱼雷攻击的。我现在看完您这篇颇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兵器那篇远没您这篇过瘾啦!

      • 家园 每篇花一遍。终于花出宝来了。老铁 最近太抠门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每篇花一遍。终于花出宝来了。老铁 最近太抠门啊,俺连续花了几十次,只有这个出了宝。

        据说要有新规则了?啥时候颁布实施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