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企吞下国企-----聊聊我们的产业升级 -- 脑袋

共:💬306 🌺85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钢厂

      中国钢铁行业

      中国的大钢厂都是国企,效益最好的 那个宝钢也暮气沉沉。韩国的浦项制铁和他差不多前后脚开始建,但20多年下来,差距太大了。这么多年来,宝钢的累积投资,远远超过浦项制铁,可能是好几倍,但是钢产量却是几分之一。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宝钢全程参与规划,但最后大头却被浦项制铁得去,因为浦项制铁的报价远低于宝钢的成本价。国家最后是照顾宝钢的参与,高价买了一些它的钢。中国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经理像官员,政府官员像经理。大型国有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的经理不是在搞经营,是在做官。20年按部就班地生产、贪污,把企业内外搞得像官场一样:低效率、低风险承受力、模糊管理,没有责任心。这样的企业守成可以,进取就别想了。新日铁用了20年就成长为世界范围的领头者,浦项稍差一点,但用了20年也成长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大块头。宝钢20年后仍然每项技术都需要引进,只是维持生产了20年,没有任何技术、管理积累。 生产成本也由于贪污和管理不善居高不下,毫无竞争力。我们订购除尘器时,由于除尘器的成本主要是钢材,所以受钢价影响很大。如果哪家厂报价突然远远低于别的厂家,想都不用想,他们肯定搞到进口钢材批条了。中国价格已经是超便宜的代名词的时候,在钢铁行业,进口钢材仍然是低价值优的同义语。为什么?钢铁工业仍然是国企为主体!想想当初一堆国企搞家电时,我们买家电的价格,买家电的难度。 中国企业的科技实力不行,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国企仍然占据优势地位,抢占了国家的金融、人才资源,但国企的领导是些老官僚,没有一点企业家精神,感兴趣的是自己乘在位时捞一点,好好用公款消费一下,平平安安做官。搞研发是高风险的事,官员一般不会去尝试。当中国的大部分资源泡在国企中,就没法真用到研发上,我们技术落后就不奇怪了。(有冲劲的国企应该是有,但数量太少,而且换一届官场,说不定马上又变成要死不活的样子)

      钢铁厂中的好汉是江苏的一个民营钢厂。是最初由几家农民集资50几万搞的一个金属加工厂。(真很佩服中国的农民,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创造了很多奇迹。受了太多教育的中国人往往畏首畏尾,把老外的力量神秘化。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问题,读书人培训的结果往往是阳气不足。)不知他们怎么搞定银行和政府的,20几年的时间,发展出规模600多亿元的企业。而且在2000年初的时候,被国外杂志评为亚洲投资效益最好的钢厂。我们院很喜欢做他们的项目,因为他们的厂台面下的污糟事比较少,回款也痛快。可惜的是,在2000年初的时候,国家防止投资过热,要求砍钢铁项目,这个钢厂由于效益好,还在找银行大借款搞扩建,被中央点名批评,被要求整顿。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没有什么政府背景,因为当时顶风扩建的钢厂海了去。 这个钢厂虽然没有哪个市政府支持,但我很相信它肯定能发展得很好。因为国家为了保护那几个官办恐龙钢厂,对钢材进口还是有很多限制,这同时给了这些民营企业很好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太面。

      我们可以把国有钢厂想成白洋军阀或将委员长的政府军,有最好的装备,和政府的各种资源无条件的支持,但有最胆小、愚蠢的的将军,和懒惰怕死的士兵。民营企业想象成毛老头的部队,设备基本上是靠偷靠抢,士兵以泥腿子居多,将军除了实战经验充足外,也没有多少正规培训。外国钢厂就是帝国主义的军队。实践证明,毛主席的军队如果还活在民间,没有国家资源的支持,干翻白洋军,甚自干翻蒋委员长那个档次的政府军没有问题,但是打垮帝国主义有点困难,不过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搞点敌后根据地没有问题。毛主席的军队如果掌握了国家资源,就是和帝国主义硬碰硬打野战,也能干翻最强大的帝国主义。所以我想,如果抗日战争晚点发生,等毛、蒋分出胜负后,由老毛的将军去组织抗战,估计在东北华北就把日本干翻了,不用等到8年后靠盟军的最后一击,赢得不清不楚。同样,要是我们的民企在国内吞了国企,整合了国企的资源,根本不用担心产业升级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战胜外国跨国公司,那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没有第二种可能。我们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有遍布世界的华侨商人,我们有众多的在欧美大学、公司储备着的科学家,工程师,现在只缺一个平台,一个能把他们有机结合起来的平台,产业升级就能快速完成。这个平台就是壮大后的民企。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篇文章有见地啊。河里这样的好文少见。
      • 家园 铁矿石谈判的间谍案可以看出,钢铁业的大国企烂到根子了

        他们不仅吃国家救济,吞噬银行贷款,甚至和外国人一起坑国家,连蒋介石的国军都不如,直接成了汪精卫的部队。

        日本人主导铁矿石谈判时,铁矿石价格20年波动不大。中国人来了,我们消耗的铁矿石超过市场的50%, 结果呢,铁矿石年年涨价。这些都是因为钢铁国企的管理不善,官员贪污,个人沾小便宜,国家亏7000亿,这些成本直接转嫁给了中国工业的下游厂家。 中国下游的企业忍受着高价的钢材,却要给世界提供最便宜的民生日用品,只好在工资和福利上求利润。结果是钢铁业的贪污汉奸,伙同外国商人,抢劫了全中国人民。

        钢铁业还是国企占主导地位,或是一个政府的协会来主导谈判,我不看好中国钢铁业的前途。因为这些官员,他们对国家对、企业的责任心,在我们国家现有的监督审查体制下,很难强大到面对千万、亿这个量级的贿赂。企业,不应该是官员来经营。

      • 家园 农民的话题

        真很佩服中国的农民,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创造了很多奇迹。受了太多教育的中国人往往畏首畏尾,把老外的力量神秘化。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问题,读书人培训的结果往往是阳气不足。

        好多人爱提这中陈词澜调,很好的文章没想到也出现这样的见识。这个事其实很简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但是农民,城镇里的无业游民,闲散人等,都曾成为改革大军的主流力量。读书人在中国为什么读书?是为了让政府养起来,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手里捧着饭碗,尤其还是奋斗大半生的的饭碗,哪怕是一碗鸡肋,让他仍了饭碗去与农民一样,义务反顾,这不合情理。这个道理在哪个国家也是一样,美国创业的也是多为年轻的还没有进入职业生涯很久的人,有才干的人许多不是在创业而是被大企业养着,哪怕不是全都得到重用,也宁愿在大企业里沉浮等待轮到自己的机会。为什么国内好多人总喜欢问海归在国外是不是混得不好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国外不是没有机会,只是竞争的更激烈些,而总是强调创业或海归带来了机会,不能不让人对其在激烈竞争中的能力有所疑问。这里面是机会与风险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的权衡的结果。

        我相信,如果割裂开国家与读书人的关系,在一个能够发挥个人潜能的环境中,读书人是应该做出相对应的成就的。卖茶叶蛋与做原子弹的,读书人蜕化为官僚体系中的寄生者,而让国家没有投入资源的农民,无业游民自我打拼,成长,这是国家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类似的思维就比如,拿深圳这样的远离国家中心的小鱼村来做改革开放的试点,如果不成功对国本没有伤害,对应的如东北这样的国家重工业区就被紧紧地攥在国家的手心里,没有一丝政策上的空间。结果是深圳发展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的重镇,这是国家抛弃了东北,我们能从此事上得出深圳的农民就是比东北的工人更能干,更勤劳这样的结论么?东北企业与工人是被国家牢牢地养起来的,并不能说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这就如同你前文提过的政府军与起义军之比,归根结底,还是国家体制上的问题。农民与读书人表面上是读多少书受多少教育的区别,但在中国这个国情下,其本质是是否是体制内人的区别,更与受的什么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在中国,受多少教育自古就是个与社会阶层有关的事,更是统治者拿来在不同阶层间挑拨控制的工具。

        • 家园 【原创】中国的精英儒家文化和民间文化区别

          中国的精英儒家文化和民间文化区别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我承认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过我还有一点补充。

          我觉得中国的社会中自古运行着两种文化,一个是精英的儒家文化,一个是民间的实用文化。穿鞋的关注道德,光脚的关注实用。在王朝建立后,儒家文化占统治地 位,他们构建国家稳定的体系,提倡服从,讲究的是当克己服礼的乖宝宝。受中国教育体系出来的人,一般都会被往这个方向培训。想想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的 课堂纪律,班会课,班主任,班干部,齐声回答问题,政治课考试那些古怪的问题和标准回答,各门学科的疯狂背诵记忆考试,题海战术等等。当王朝没有面临外部 竞争,所有的关键问题都是内部问题,这些乖宝宝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很有好处,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国家的精英都培养成这种乖宝宝,皇帝就能最大可能地延长 统治时间。但是民间的人没有机会接受这种培训,他们的成长经历就是在市井间争强斗狠的丛林经验,所以他们的人生信条非常倾向实用。当一个王朝末期,政府的 权力已经很弱,对国家的控制比较弱的时候,这些民间英雄的势力就能成长起来,对国家权力构成挑战。同时也只有他们能想到还有资格,并且有勇气对国家权力进 行挑战。刘邦,朱元璋这些草莽人物能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想想他们很多言行,不是有为的儒家道德君子作得出来的。曾国藩估计就是书读多了,他的军事实 力割地称王,或是当个曹操式的权相都有可能,但他想也没想过。

          西方国家的文化中,民间和精英分得不是这么清楚。相反,他们还有点和中国反向。他们的精英是崇尚实用的丛林法则,他们的人民反倒在宗教的教化下变得单纯而善良。我在一篇文章中谈论上帝和圣人崇拜区别时有类似的描述。脑袋:【原创】圣人和上帝的区别

          中国在太平时代, 建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我们民族就在儒家统治下高唱僵化思想的,禁锢活力的道德文章;当社会动荡,民族处于危险的边缘,或是处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国竞争时代,社会的主流势力就改成民间的实用主 义,强悍地回应危机,谁玩弄愚民僵化,谁自取灭亡。所以我们民族的文化适应力强,比较多变。明朝末期,当我们民族面临辫子军的威胁时,民间的势力在李自成倒下后却没有再起来过,抗清的 主力都是些前明留下的官僚和将领,对于仅仅10几万的辫子军,我们居然彻底失败,把我们民族推入了几百年的奴隶境地。毛泽东作为中国清末后的乱局中成长起 来的民间英雄,比较强悍地回应了我们民族面临的生存危机。毛泽东思想充满着实用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甚至到现在仍然还是许多国家的造反英雄学习的思想。 现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基本上能自己作主,不会被几个热心的国家“帮助”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和老毛打了几场硬仗,谁都不服,谁都不怕有关。想想我们以前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愿做,只会合资的一汽,东风,一个汽车底盘也号称需要我们几代人努力, 思想僵化,没有活力到了什么程度。但现在的几个新兴的汽车企业,他们的精神气质和老毛的农民军队多么相像。为什么这些精彩的汽车企业会在这时候,在中国入 关后出现呢?我想可能和我们民族的这个文化特性有关。入关后,国家的保护会渐渐弱化,汽车业又到了生死关头,这时,我们的民间力量就能上来,占据主导,用 中国蕴藏在人民中的活力和创造力来给世界一个响亮的回答。我们僵化的、缺乏活力的官方体制是没法回应这种挑战的。

          我们现在的处境虽然不是王朝末期,但是很相像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加入了全球市场争霸。中国再也不能做一个 关着门,通过驯化、愚民来达到长治久安的国家,因为我们必须要加入全球化,我们的老百姓要到全球的市场去觅食、去竞争。我们现在需要的奉行实用主义的充满 活力的民间英雄,我们要借助他们的豪情壮胆去世界市场开疆拓土,挑战已有的强权—--跨国公司。我们需要给全球化一个强悍的中国回答,以前的“世界工厂”,太 温顺,(当然比印度的“世界办公室”,很妩媚,要稍好点)。我们需要的是全球竞争力的公司,需要像刘邦、朱元璋式的人物去建立全球公司帝国。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开花萌芽的春天,现在这个更大范围的战国时代,必将引领中国文化走向另一个春天。

          通宝推:金口玉言,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骂的痛快!

        老早就看宝钢这群不成器的不顺眼,每年一次的谈判让咱们窝火,最近还爆出宝钢高层接受必和必拓奥运腐败招待的事,烂到根子里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