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一部分) -- 风中的羌笛

共:💬25 🌺1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英国人当然也有他们的问题.

          第一,就是兄所言,他们在同时打三场战争,资源难以维系;

          第二,是仰光已经被占领,当时印缅边境道路几乎没有,所以也无法给驻缅英军大规模补给;

          第三,英国怕缅甸的崩溃给印度带来雪崩,所以不想在缅甸浪费力量;

          第四,在缅甸的英军只有4万人,而中国人有10万.如果真能驱逐日军,那缅甸的未来就不见得一定属于英国了.

          第五,缅甸英国殖民地部队的士气已经崩溃.

          平满纳和曼德勒会战是有可能将日军阻止住的,那时日军力量分散,正是决战的好时机;但我右翼必须由英军支持,只要他们不退或坚持数周,同时认真帮助中国后续第66军两个师进驻腊戍,形势就有可能逆转.

          当然,最大的失败因素还是在我国自己.唉.

      • 家园 【原创】(三)迷茫雨季

        (三)迷茫雨季

        缅甸的雨季,天地间一片混沌。

        来自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的印度洋水气,从每年的五月开始裹胁着摄氏四十度的高温,浩浩荡荡地向中南半岛和印度次大陆进发,沿途的山丘、平原、丛林,尽成水乡泽国。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到处丛生的荆棘,都逃不过热带气候的光临,城市的马路上,常常客串深达一两米的河流,乡村的田野,也时时扮演大小鱼虾的舞场。放眼望去,浊流滚滚,浓云满天,水面上浮沉着巨大树干和动物尸体,木枝木屑,大大小小的旋涡里卷着各种杂物,以及在深水中默然站立的树林,连续数月不停的倾盆大雨和远处森林上空成片跳动的骇人闪电,是这时候缅甸平原的主要景象。人们躲在地势高的地方,一边充当水天之间的看客,一边忍受着无边无际的闷热;等到晚上十二点以后,在还带着温热的冷水里冲一把淋浴,算是把这一天打发过去。这样的日子,一直要持续到10月,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水和热是统治一切的主宰。

        但是,在向北长驱直入数百公里,越过海拔不过几十米的缅甸平原之后,一路攻城拔寨源源而来的雨云团一头撞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那就是青藏高原外缘那列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和它的余脉——中国西部那些直起直落,落差达数千米的高山纵谷。向北突围的路被彻底堵死,向东的路也被中国云南西部蔚为壮观的高黎贡山、怒山等山系所阻拦,大量水气迅速冷却,凝结,于是,在缅甸北部这片世界屋脊的大缓坡上,形成了远比缅甸南部平原地带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环境。

        缅甸北部,至今仍然是一个外人难以涉足的神秘世界。孟拱以北,山岭纵横,河流密布,几乎所有溪流都汇入的一条长达400公里的河谷。这河谷从南向北几乎延伸到喜马拉雅山下,其中部有一个陡峭的峡口,将河谷分成两段,南边一段叫做孟拱河谷,虽环境艰苦,尚有人迹;北边的一段,则完全没有人烟,缅甸人把它叫做胡康河谷。

        胡康,即缅语死亡或魔鬼之意,地势略为平缓,旱季可以勉强通过,雨季来时则变成泥沼。胡康河谷一带的山岭,只在西边靠近印度的极稀少的地方有克钦人居住,而当地克钦人与世隔绝,非常落后,一度被误认为是食人生番,因此这一带山岭被叫做野人山。这些河谷山川,上面全都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高大的望天树直挺挺伸向天空,巨大的树干几个人也合抱不过来,大榕树粗大的树枝垂下一条条气根,密密麻麻像一把把巨大的梳子。各种树的树冠彼此相连,一层层将天空完全遮蔽,树与树之间悬挂着的粗大藤条能将整座森林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老虎、大象、蟒蛇、猿猴等珍禽异兽的踪迹时常可见。

        人走在林中,除非遇到林空(森林里只生长着灌木的开阔地),否则一星期不见太阳是常有的事,森林里犹如黑夜,视力范围仅及数米见方。空气里水分丰富,到处飘荡着腐臭,衣服始终潮湿,人的身体像罐头一样被各种各样疯长的低矮植被紧紧包裹,只能靠脚尖在荆棘下面富有弹性的泥土上试探着一步步挪动,泥土的成分主要是腐殖质,水分充足,脚踏下去会被紧紧吸住,而密不透风的灌木荆棘则顽固地扯着人的腿,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大量体力。从土里挤压出的污水立即浸过足踝,当行走者使劲拔出脚后不多久,腐殖质里大量植物纤维又会固执地使地面恢复原状,即使很多人走过,也会在很快的时间里复原。要想走出这样的森林,手里的大砍刀是最好的工具,但就算是体力强劲的小伙子,一天竭尽全力能达到的最大行程,通常不过八九公里而已。

        缅北的雨季令人惶恐。从5月开始,泼墨似的雨云层层叠叠笼罩着这无边无际的山谷密林,在大风的协助下,瓢泼大雨肆意洗劫任何一个角落,从天空直插到大地深处的巨型闪电,将夜空映照成白昼,狂风的声音,雨柱折断荆棘的声音,霹雳触地的爆音,参天大树轰然倒地的震颤,山体滑坡时大地的轰鸣,洪水冲刷山谷时震耳欲聋的回声,无数远远近近的声响,一起混杂在不安的空气中,从四面八方不断传来。

        山里有数不清的溪流,在旱季,这些干涸沟谷不过几米宽,大大小小的石头胡乱堆在山沟中,大水冲刷出的一条条深槽触目惊心。由于沟里没有灌木林的妨碍,沿着河谷溪谷走可以节省宝贵的体力,1942年退入缅北森林的中国军队把它们当做交通要道来使用。但在雨季,这样做十分冒险,干涸的河流会由于上游降雨而猝发山洪,洪水来势凶猛,荡涤一切,转瞬之间,人马即无影无踪。大小河沟一起泛滥,几个月中,不断有许多冒险渡河的军人,连同就近架设的桥、匆忙扎制的木筏一起葬身洪涛。

        冰冷的雨带走了热量,带走了体温,蚂蝗成群结队,循着人的气息随时袭来,无孔不入。有人在三分钟的解手时间里大腿上爬上四条,有人在林中走五分钟后在衣领内找出六条;另有蚊虫,有零零散散来的,也有铺天盖地来的,不但吸血还传播致命的疾病,还有蚂蚁,刚在腐尸上吃饱,又爬到活人身上消遣。。。。。杜聿明的回忆里说,“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又被蚂蝗吸血,蚂蚁侵袭,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成白骨”。在1942年的那个雨季,中国人困于森林,饥饿和疾病导致体力持续下降,大雨和腐尸加剧了灾难的扩散,一度只能坐以待毙,如果不是因为趁着天气偶然放晴,美军飞机数次发现这些部队而投下粮食药品的话。

        对于在缅甸的中国人来说,1942年是一个悲惨的年份。但是在种种苦难过去之后,从缅甸撤退的中国军队终于没有被日军消灭。很快日军就要领教中国复仇之师的强大战斗力,而缅甸那些曾经吞噬数万中国将士的丛林,也终将成为侵缅日军的坟墓。

        (第一部分完)

    • 家园 送宝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凤凰台有个专题片

    • 家园 欢迎回来

      杜聿明一辈子谨慎,可能也正是这种谨慎害了他吧...

      老蒋给他的指示肯定是“保军为上”... 结果保来保去,鸡飞蛋打,哪个也没落着...

      • 家园 想起了温瑞安的书里一个人物

        “逢打必败”旷无极。多么相似,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