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见证者·幸存者·阵亡者:魏巍 -- 陈郢客

共:💬362 🌺3313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冥冥中,魏老时时向我们发问:‘我交给你们的阵地呢?!
      通宝推:tom,
      • 家园 一声叹息

        我想起最近有一股风潮,歪批和彻底否定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做这种事的当然是“知识分子”,是“文化人”。但在我看来,这些人恰恰既没有知识,也缺少文化修养。历史进步总是表现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也表现在后浪超前浪上。但身为后浪的我们因此就可以嘲弄前浪,蔑视前浪,甚至故意歪曲前浪了吗?”

        后浪也有超不过前浪的,唐诗宋词

        • 家园 那我们就去嘲弄那些嘲弄者,否定那些否定者

          网络给与了我们话语权。。。

          当我看到那些自以为手握真相的混账在大放厥词的时候,我也会想起魏老在问我:“我交给你们的阵地呢?!”

          让我们用行动来告诉魏老,阵地绝不会未经一战就放弃的。

    • 家园 王实味是个人,但一群先生拿他只当武器

      从精神上阉割是很可怕的事,这样的事从明代就开始了。

    • 家园 有宝好帖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网友的文章确实精彩

        不赞不可,不花不行呀。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魏巍,伟大的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同志在他的“革命生涯”里,以对中国革命“一生的忠贞”论证了这个答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革命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 继续革命!永不投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 家园 TG已经不喊“为人民服务”好多年啦

        甚至恨不得将人民俩字儿从字典里抠出去

        我记得当年中国人民邮政将人民两个字去掉的时候发了一则通告样的东西,当时我看了,郁闷了好久,心里想着:这邮政以后就不是人民的了,哎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

    • 家园 亲一个,花一个

      读了两遍,总算读懂了。与时俱进啊俱进啊,确实造成了很多说不清的问题。。。感觉楼主确实见识不凡,文笔也好,但可知道这次魏老先生成为“阵亡者”的原因的根源在哪里么?能分析一下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且还得了西河得花的最高记录。那么动完了情是不是也该分析一下事情的根源?两种类型的文章我都喜欢,毕竟人是理性和感性的混合体、缺一不可。谢谢。。。。。。。

    • 家园 致敬!
    • 家园 呵呵唉,古人以汉书下酒,现在要以陈mm雄文下酒了。

      才子文章,英雄肝胆,巾帼不让须眉,佩服。

    • 家园 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魏巍先生的逝世,我先是在新闻里看到。今天在这里读了楼主的文字,再顺着连接读了几篇魏巍先生90后的文章,并重读了一遍《谁是最可爱的人》,有所感动,也就闲聊几句。

      我以前读过的魏巍先生的作品极少,除了选入中学课本的这一篇,似乎就再没有别的。说实话,我读中学的时候,对这一篇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志愿军打美国鬼子的故事早就听了很多,家里就有一本叫《激战松谷峰》的小人书,从小到大不知翻了多少遍。更重要的是,我读书的时候,“革命”正渐渐与“正义”,“崇高”分离开来,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已经不再是“解放军叔叔”了。

      对把《谁是最可爱的人》撤出中学语文课本,我是赞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我自己不是一个革命者,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革命者。编课本的先生们大约也是这样想,只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罢了。当权者不想培养出掘墓人,这可以理解。作为升斗小民的我也反对革命,是因为革命巨大的成本和换汤不换药的结局。

      我赞同楼主关于《歌唱祖国》,《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时代曲的评价。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国初期人民群众的主流精神面貌。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后来的反右,大跃进,以及文革。在我看来,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这个整体的认识使我对暴力革命持否定的态度。

      百年以来,我们始终生活在动荡之中。这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传承的少,砸烂的多。魏巍先生在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也许是跟上了时代的,后来他就跟不上了。这很正常,“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不幸之一就是需要“与时俱进”。在精神上说,这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年轻时所受的教育,工作后所处的环境,以及老年后变化的社会不能协调,世界始终不能象希望的一样井井有条。对此,我们除了发几句牢骚以外,大多数时侯只能保持沉默。

      魏巍先生拒绝了这种庸常,他是一个革命战士,他要战斗。90年代以来,批判现实,关心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魏巍坚持了他的立场和感情。“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有自己的善良和真诚,这需要坚定的信仰,强大的人格力量。象我这样的随波逐流者,对魏巍先生,只能仰视。

      魏巍先生走了,他身后留下的空白暂时无人能够填补。当今的社会,很难再产生他这样的革命者。有些人也许在庆幸吧,对我,却是莫名的怅然,《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像我家老房子墙上一张画,对它的记忆是构成我自己的一个部分。而这一切正无可挽回地渐行渐远。

      魏巍先生千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