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继续,在龙门八卦数学,说说民科(1) -- 荷子

共:💬50 🌺1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2)思考

      好了,言归正传。

      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或者是为了追求真理和美,民科的动机不是我想讨论的主题,我想问的是——民科如何才能成功?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弄斧要到班门,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说科学不像江湖上的兵器谱,但选几个难题放倒,总不会错。

      很多数学难题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于是乎很自然地成为民科努力的方向,萨大曾经说过科学院有专人处理声称自己解决某某猜想之类的来信,而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费马大定理也在国外有类似的处理方式——德国科学院(记错了别打我)专门印制了标准复函——尊敬的先生,您的证明收悉,第一个明显的错误出现在第()页第()行。

      如果说拉马努金还算成功的话,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幸遇到了哈代,从而从民科走入了三一学院和皇家学会(尽管哈代曾说皇家学会会员能在拉马努金活着的时候授予拉马努金是皇家学会的荣幸),也就是说,进入了主流。

      然而,我们回到第一个故事——那封信,倘若拉马努金不是那么谦虚诚实,没有那些干货呢?

      更重要的一点,倘若拉马努金用的是火星文呢?

      发散一点,河里研究科学的牛人很多,俺大胆的说一句,我们所使用的符号体系,不仅仅帮助我们思考,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比如说,HAL我们也知道他是IBM的一位位移结果了,但倘若把你最熟悉的一段文字都这样位移一下,你还能看懂吗?

      数学符号的简略性更加加剧这种限制,幸好,拉马努金写的,哈代看到的,是我也看得懂的符号

      比拉马努金幸运的多的费马,很早就获得了当时职业数学家的尊敬,费马和帕斯卡的通信被视为概率论的开端;不如拉马努金幸运的伽罗华,决斗前夜的手稿,是我们认识他的价值的根源。

      真金不怕火炼,最高明的骗子,想编出一个平行宇宙,还是很难的。

      结论,如果您认为自己是民科,或者愿意支持民科,与其把您的精力用在抱怨讽刺谩骂现行的教育科研机制对民科的种种压迫上,用在怀疑担心受到迫害监视剽窃上,不如想办法把您的真知灼见用大家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在的时代比伽罗华已经幸福多了,有很多方式表达您的思想,只要您相信自己是对的

      大隐隐于朝,对您不满的体制,最好是打入之,改变之,骂它是最没用的。

      那么,第二个故事呢?

      更简单了,安德鲁怀尔斯的成功也可以看成是民科的成功,因为他努力的完成了一项看上去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找到每个房间的电灯开关。

      绕了一圈回来再看,无论是不是民科,首先,要说我们听得懂的话,其次,对自然,对先贤,可以不崇拜,但要有足够的尊敬

      如果说民科不是伪科学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民科也用科学精神对待科学,没有一个真正的天才是没有经过刻苦努力的,无论是爱迪生还是拉马努金,没有一个天才是脱离现实全凭空想的,拉马努金的那本习题集和他无数的演算是他灵感的源泉。

      曾经亲耳听到丘成桐说过,为什么我的学生没有超过我的?不仅仅因为他们没有我聪明,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我聪明却还没有我用功。

      那么最后说说我对于民科的态度——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网开一面,给与有限的生存空间

      很遗憾,最大的悲剧,不是束星北,不是陆家曦,不是伽罗华,而是千千万万不知道名字和才华的人,

      罗伯特·卡尼格尔说,与其说是哈代发现了拉马努金,还不如说是拉马努金发现了哈代。

      哈代说,一切天才都是自己造就自己。

      齐民友说,天才是不可培养的,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

      据说每500个天才要扼杀499个。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但是话说回来,任何体制都是有缺陷的,这个就更不说了,用概率的眼睛看世界,只要期望最大就好了。

      即使是牛顿高斯,倘若不幸夭折了,人类社会仍然会向前发展,我们希望的是,这种不幸最好少一些

      那个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的故事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我们不可能因为个例而改变社会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应该用一成不变的片面标准应对每个个例;作为个体,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存空间最大化而努力……

      所以,希望我们在体制之外,怀着一点宽容的心,一点就够,不要太多

      • 家园 想起个故事

        费曼在他的那本《别闹了,费曼先生》里头说,他小时候觉得微积分那套符号太不爽了,就自己发明了一套。结果有一天发现别人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于是他不得不很痛苦的改了过来。

        人得交流,这是没办法的事。发现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要入一行,得先学会一些行话,做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小点的工作。

        • 家园 花谢分享

          俺也记得这个故事

          人得交流,这是没办法的事。发现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要入一行,得先学会一些行话,做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小点的工作。

          说得太好了,这就是俺想对民科和自己说的话

      • 家园 我觉得

        民科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不要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别人不看他的东西是迫害,看了觉得不对是没看懂。

        Terence Tao搏客上曾有一个民科留言,态度就很好。Tao天才横溢,还花了不知道几分钟看他的文章,找出了他的错误。这哥们虚心接受,表示会继续刻苦攻关。

        • 家园 hua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花这个

        我们不可能因为个例而改变社会的评价标准;我们不应该用一成不变的片面标准应对每个个例

      • 家园

        够发散^_^

      • 家园 知易行难啊,科学竞争也是很残酷的

        丘成桐说过,为什么我的学生没有超过我的?不仅仅因为他们没有我聪明,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我聪明却还没有我用功。

        我认识一个家伙,工作时间为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一周七天,天天如此。

        结果?四十五岁,就成为国外一所大学的正教授,IEEE fellow.

        他也用他的标准要求学生,稍微放松一些,是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十二个小时。

        结果?有一个学生受不了,自杀了。

        无法评价。

        • 家园 45岁相当的晚阿

          是不是读书中间有事情耽误了?一般情况下博士毕业10年出头基本能到正教授了。

          “用他的标准要求学生”相当的不妥。顶级学校也就罢了,他如果在一般学校,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资质无法和他自己相比,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志向也不会和他的一样。

          • 家园 45岁正教授不算晚
            • 家园 我认识的基本40岁以前都是正教授了

              帖子里描述的人显然水平很好又极度用功,假如中间没有耽误(就是说大学毕业22岁读博,27岁毕业成为助理教授,正常的话33岁之前成为副教授),又是在美制非顶尖学校(当然其实他是在英制学校,那就很正常了),45岁才上正教授真的是挺晚的。

          • 家园 兄弟,你把正教授看得太简单了吧

            简单来说吧,假设一所大学一个科目每年毕业博士N名,一般博士毕业不到三十岁吧?到退休有三十年,假设这个科目有M个正教授,则每30N个博士只有M个能成为正教授。

            假设N=2,M=2(按博士5年毕业,两个正教授的系,加上副教授和小教授,带10个博士,每年毕业两个,不算过分吧?)则每60个博士只有2个能成为正教授。

            竞争激烈啊。

            另外,我知道的这位,是在英制的大学里。一个系基本上只有一个正教授。难度应该更大了一点。

            IEEE fellow,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 家园 以为是北美的

              哦,原来是英制的大学,那自然不同。美制一般只要你能拿到tenure(当然拿tenure的难度有的天上有的地下),不出啥岔子正教授还是指日可待的。

              一般非顶级学校,进去5年左右怎么也tenure了,再5,6年由副到正应该是正常的。像我这种在加拿大混得,10年11年拿不到正教授绝对很失败。

              从博士起算是不妥的。很多博士根本就不走(不想走,不能走,等等)学术这条路。应该从助理教授起算。

        • 家园 无语,花
      • 家园 What an insight!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