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在三中全会前,聚焦农村改革。 -- 挑灯看剑

共:💬154 🌺67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个人的看法

      老家就在农村,只能就自己所见谈这次土地流转改革的看法:

      1、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危机

      包产到户政策以来,农村财政一直存在很大的危机,期间乡镇企业、劳务输出解决了一些农村财政问题,乡镇企业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优胜劣汰,市场规则下成就了中国现在民族经济的一份子,比如将自己卖个好价的汇源。但是大多数农村还是干部吃财政、农民吃土地的阶段,发展不起来。村一级基层政权基本上掌握在本地族长、地痞、或上头有人的人手里,这些在中国不是干部的干部掌握着农村的发展命脉,地方的资源都由这些人掌握或瓜分着,当然还有镇、县、市一级的相关掌权者,大多数农民是吃不到,够不着的,所以很多地方引起群体事件。

      2、大部分农民还是吃土地,靠天吃饭。

      所以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消费能力不高,部分地方更是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农村好的一面有:通过劳务输出提高了自身的消费能力,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用上了手机,赶起了时尚;二是农村集约化有了发展,部分农民做起了农业服务专业户,播种、收割机械化,以前束缚劳力最多的农活有了解决办法,另外,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土地转租私下流转的现象,土地使用在悄悄的集中,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也解放了部分农村劳力。

      • 家园 同意您关于农村的描述

        村干部们掌握着一个村子基本所有权力,他们的行为,直接决定着农民们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很可惜,他们很让人失望。

        同时,农村的土地使用确实在集中,我们家好几年前就已经把地租给别人种了。即使还是自己种的人家,也只是平时管理管理而已,收割播种都是有专门“专业户”来干:插秧是几百块一亩,一条龙,收割也是,有人家开大型联合收割机从南方往北方一路收下来,前一两年收回成本,后几年就是赚的了。

      • 家园 续上

        3、农村土地承包的危机

        一是抛荒问题,一个原因是农民务工外出抛荒,另外一个原因是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生产成本高,粮食价格低是主要原因,当然种粮不如打工的因素也有。二是土地承包造成新人无地的后果,土地承包几十年不变,人口还在不断繁衍。如何解决每年农村新增人口的土地?这个在土地承包初期没有很好的规划。这些新增人口的住宅用地也在不断蚕食现有耕种用地,同时形成农村宅基地浪费严重,回到农村,发现村子在不断向外拓展,而村子里却无人居住,或者只是住的是老人。

        罗列了以上问题,我想这次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改革可能的目的一是解决农村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问题,二是将农民手里的养命本钱(宅基地和耕地)拿出来一个变成活钱,提高农村消费能力。效果如何,恐怕前一个目的容易达到。后一个目的,对那些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的农民来说可能是好事。

        和老大高屋建瓴的分析不同,小弟从一个农村出来的人的视角对老大的分析做个补充。

        • 续上
          家园 除了城郊或是城中村,其他地区的农民不可能靠卖地致富。

          这些人没有土地后还能不能忍受低价工资。贫民窟就会出现。

        • 续上
          家园 谢谢小鱼的回复,你说的问题大部分我都会在下面谈到!

          农村政权组织的问题又是另一个大话题,他也直接涉及到具体改革的成败,但是我没有经验也说不清楚,所以不在我这次的文章提纲里。我的这篇半感想式文章更多的涉及的还是农村经济问题。

    • 家园 三、农村的软环境建设

      谢谢楼里诸位河友的花,争取在国庆假期结束前完成这个题目。

      三、 农村的软环境建设

      公民教育和公民待遇将是未来中国农村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都是缴粮纳贡,换了哪个皇帝也如此。共产党第一次创造性地给了农民翻身作主人的感觉,这是中共能够奇迹般的在短时间内赢得国内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建国后的历史局限,公民意识一直被忽视了。随着改革开放,城市中产阶层出现,城市居民的公民意思开始越来越被重视,公民意思的复苏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对执政党的监督,有利于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但作为占中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公民意识依然十分淡薄。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未来几十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并非是毫无思想会说话的劳动工具。农民的公民意思的培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民族的复兴和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民意思的培养与之匹配的就是公民待遇。由于共和国早期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决定了只有采取苏联模式,用工农业剪刀差来尽快完成工业的积累。这方面农业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作为回报为农村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教育体系,以及第二项中提及的初步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医疗教育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医疗教育产业化以来,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这方面的待遇却相差很大。

      医疗和社保的滞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消费欲望。在城市人对教育、医疗、社保三座大山都望而生畏的时候,农村更加不能忘记。我们迫切需要重建农村的基础医疗、教育、社保体系。这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人的素质及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说得更直接一点,当我们这一代老去的时候,如果现在的农村的孩子、民工的孩子不能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有人为我们贡献社保金,现在英国和日本的困境就会重现。人口红利的危机迫使我们必须重视农村软环境的建设。

      说句题外话,我心中的中国梦的重要一点就是各个阶层能够自由的交流和流动。遗憾的是,我看见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像我读书时,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一个宿舍吃住,凑份子下馆子;现在城里孩子早早的就搬到校外租房住。我大学的农村同学,毕业后逐渐就能买房成为城市人;而现在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即使不错的工作,没有家里的支持,高昂的房价使他们进入城市的道路异常艰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赞这些篇“策论”!!!
      • 家园 花这一句!

        说句题外话,我心中的中国梦的重要一点就是各个阶层能够自由的交流和流动。遗憾的是,我看见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像我读书时,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一个宿舍吃住,凑份子下馆子;现在城里孩子早早的就搬到校外租房住。我大学的农村同学,毕业后逐渐就能买房成为城市人;而现在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即使不错的工作,没有家里的支持,高昂的房价使他们进入城市的道路异常艰辛。

      • 家园 看了很受启发

        送花给老大。

      • 家园 一花双响,一人一个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其实我觉得

        公民意识在农村更容易得到普及。

      • 家园 现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十分涣散

        在中西部农村对基础建设投资有些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村组织涣散。自筹资金,工程规划,整平土地、管护维修等都离不开当地村组织配合。现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十分涣散,没人愿意负责。讲一个实例,某次我们下乡修一条渠,需要平整一块土地,当地村干部不愿意负责,拖了6个月还没做,后来我们直接找县长,给乡长打电话硬压才解决。

        类似的情形很多,好多乡长村长都说,你不要在我们这里打井修路,我们没办法筹集资金、平整土地。其实大头国家都掏了,90%的资金是财政资金,需要村组织自筹的不过10%和很少的一些劳力。但是基础设施好不好不影响他做乡长村长,要是因为组织劳力,自筹资金引发农民上访,他就要倒霉,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过去,农村有三提五统,虽然给农民造成很大负担,但是村组织有经济基础,可以做一些公共事业。现在全部取消,村组织连工资都难以保证,农村公共事业也日渐萧条。

        • 家园 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吧

          国家在这方面尽可能通过更广泛的渠道来改善资金来源,现在出现的问题说明基层的工作没做好,既然县长一个电话可以做通工作,那么这个县长是不是能多花点时间做做这方面的工作呢,少开两个会,少吃两顿饭时间就有了。

    • 家园 不过农村改革风险更大,土地是根本

      其他工厂企业都可以拆了建,建聊拆,土地一旦形成大的利益集团,就不是那么好摆弄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