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财迷中国人 -- 陈经

共:💬202 🌺5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陈大在发牢骚呢 你没听出来啊
      • 家园 在上海这种地方

        90年代的老公房,外环以内,基本上都要1w3,4吧,着还是地段不算好的。可以想象,不解决房价问题,我们这样看着光鲜的新上海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真的放胆消费的。

        • 家园 还是消费吧,别贬值了。
        • 家园 呵呵,叶子上来了啊

          好像听说你出差了没法上来了呢,呵呵

          这几天都没八卦了,呵呵

          • 家园 我就去了无锡呢

            不过除了那里的出租和本人自带的11路公交车,没体会任何别的交通工具,除了相关单位饭馆宾馆,没有去过任何别的地方——奇怪,怎么听人家讲出差都可以顺便到此一游啊?

            • 家园 谁说出差可以到此一游的?

              沿途看看最多了,我去衢州n次了,南孔是一次也没去过,郁闷呢,三头倒是吃了不少,呵呵。

              我们小喽罗出差都是这样的,只有跟着boss才有的蹭啊

      • 家园 说的很中肯,送花

        本来对陈经印象不错

        这帖主帖让好印象全部破灭

        我现在月入不多,每月要供房贷及日常开支,还不抽烟不喝酒除了上网没有任何娱乐开支,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

        好在还没到浑身是病的年纪,靠年轻赚点人口红利。

        暂时没有孩子,等有了孩子,就等于再供一套房。

        现在城市的幼儿园教育开支像高等教育看齐,我所在的城市无锡还尽是双语幼儿园,一年2学期8000多,公立幼儿园便宜些也要5000,但得托关系才能进去,算算开支也相差不多。

        小学初中说是免收一切学费杂费了,但是赞助费给老师的好处仍是一笔大开支

        “中央的政策很好,地方的政策好狠”

        估计陈经是高层,只看政策面的东西,不看具体操作层面的变形。

        我想说:dang的政策真是很好,一到执行面就走样,更何况中国有太多法律规章之外的操作,这些不能开发票的成本全是小老百姓承担

        • 家园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不消费的原因了。

          教育,当年老朱教育产业化的时候,大学费用涨价,大家骂死,现在看看,毛毛雨嘛,而且大学生考上了肯定不会失学。不过这个基础教育么,现在是越来越恐怖了,我想这个陈经恐怕没想到的,如果我不是有亲戚朋友向我抱怨,我都想不到这么恐怖的。

          医疗,如果生了大病,超出医保额度了,那要命了,买大病保险吧,这个价格不菲,而且,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保险公司关于赔偿的负面消息了。

          房子,不说了。

          而且楼上有个朋友说的很好,8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拼命的攒钱买电器,买自行车啊什么的,一下子就把积蓄花的差不多也不在乎。

          为什么呢?那我们看看那时候的情况,教育,那时候高教不说,基础教育基本看本事,要么听天由命,考上重点中学就上去了,赞助上学的比例很少,也只有差几分的才有资格赞助,所以那时候,教育开销不高,而且你有钱也没地方花去,不用为此存钱。

          医疗,基本上城里人都是公费吧,医生和医院好坏就不能自己控制了,有钱也没用。

          住房,不可否认,那时候分房子排队,好些人怎么排都拍不到,没法结婚,可那时候没商品房啊,而且那点工资也不用想买房,有钱也没用。

          我并不是说那时候比现在好,我当然也是觉得现在比较好,但是那时候对未来没什么花大钱的预期是真实存在的。

          不管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但是在预计未来没什么用钱的地方的情况下,而且相对比较有保障的情况下,中国人是敢花钱的,这说明,把什么消费低迷归结于中国人的财迷,是不恰当的。

          • 家园 不错,我也认为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消费心理没有

            本质上的不同,不同的消费模式和习惯其实是制度(system)和环境造成的。你把一普通美国人挪到中国来,他也一样缩手缩脚。上次拙老师不是讲过,他们剧组的男一号,国内挺有名的腕,什么戏都接,说是要给儿子留够几位数才行,好有安全感噢。

          • 家园

            不管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但是在预计未来没什么用钱的地方的情况下,而且相对比较有保障的情况下,中国人是敢花钱的,这说明,把什么消费低迷归结于中国人的财迷,是不恰当的。

          • 家园 基础教育已经这样了?

            俺大学前最大的一笔教育支出,是上高中分不够,交了15000

            • 家园 这事儿我也干过

              我上高中花了12000,当时我家人还拿着一摞钱让我看,说让我受受教育...

              • 家园 我比你还要差~

                我没上重点线,欲求二流重点尤不可得

                谁知塞翁失马~最后辗转上了排名前三的某中学

            • 家园 现在基础教育也都是要钱,要钱,要钱,ft

              因为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儿要上初中,算是小小的了解一下。

              人家现在没啥重点初中了,划区块入学。

              这个初衷是好的,平均教育质量么,可是问题是,事实上的好小学,好初中都是存在的啊,师资力量还是集中的。

              于是,就出现了学区房,好学校周围的房子啊,要价非常高的。

              如果你买不起学区房呢,那么跨区就要交赞助费了,价格也相当夸张,小学好几万也不算啥。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足够幸运的住在好学校周围,也没有钱去买学区房,那么又想让孩子读好点的学校,那就得出点血了。

              初中基本一样,而一个学区里面基本不会即有好初中,又有好小学,怎么说也要折腾你一次才好。

              要么你孩子就特有出息,那是有什么市重点省重点等着呢,否则,如果没钱的话,那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了,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