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提问】即便药的成份千差万别,为什么西药中药大多都是苦的 -- 还是不懂

共:💬69 🌺9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我这个外行就再提几个proposal,能不能行我可不知道

                        如何测试材料性能我知道,测人我可不知道,异想天开一下看看搞医学的是不是能有点启发。

                        即晴说的理论中提到,

                        刺激穴道就是在穴位上施加的特定物理刺激,首先被转化为特定编码的电脉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又转化为独特的化学编码,发挥生理调整作用,或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不同频率的电编码可以转换成不同的化学编码,产生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这里面提到了几个我认我都可以测出的概念:1:特定编码的电脉冲;2:独特的化学编码;3:独特的化学编码能对人体产生独特的治疗效果。

                        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种试验,当然应该先在动物身上试验(只是不知道动物是不是也有穴道,我觉得动物身上也应该有类似的,能否请明白的给解释一下)。

                        针刺不同的穴道,检测脑电波,看是否有变化,记录这种变化,能否精确测试出各种激素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记录下来,一一对应,进而找到其中存在的规律。我想人身的基因编码可以完全排出来,测试脑电波和激素的变化难道更难吗?

                        这种试验如果做成了(当然工作量很大),那么我想我们不仅能证实那位教授的理论是否正确,而且我们可能知道了人体内不同神经信号或激素对人体机能的作用等等。

                        • 家园 是这样的。

                          韩济生说的那段话听着是挺深奥的。

                          “特定编码的电脉冲”我想是指神经细胞上的电传导。神经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来完成的。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具有不同的传导速度。电生理可以精确测出细胞上的电流。

                          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是可兴奋膜(excitable membrane),所谓兴奋指它可以传导神经冲动。

                          “独特的化学编码”指各种各样的化学神经递质。这些种类繁多的递质在不同的中枢部位,不同的细胞核团作用都不一样。记得蜜饯的那篇为什么男的花心吗,就是一个例子。

                          关于神经脉冲,神经递质都已研究得比较透彻了。

                          找一种动物模型,好像不太可能。现在连穴道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老祖宗又没有留下猫啊,狗啊的穴道图,所以。。。

                        • 家园 俺猜难度是在荷尔蒙,现在有很多荷尔蒙起作用的机制还没清楚,大概是要对

                          血液的所有成分做分析?

                          俺也是纯粹外行的掺和。

              • 家园 中医难以普及就在这吧?要是哪天老中医把他的经验烧成CD就好了。

                那中医学术还有进化么?还是就用老祖宗传下来的书就行了?

      • 家园 原来如此,长知识
    • 家园 苦可以刺激消化腺分泌,提高疗效。
    • 家园 我来乱猜一下

      因为“药”多为有毒之物,凡药皆毒嘛!

      而为什么有毒之物多为苦味呢? 因为以为这些东西不苦

      的种属都被自然淘汰了,对于苦味的敏感是人类进化

      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优良品质。

      • 家园 比较有意思,但是

        不苦的毒植物为什么就在进化中被淘汰了?比起植物的进化,人类才历经了很短的时间,所以人对苦味的敏感,够不成对植物进化的影响。同时对苦味敏感并不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更称不上优良。

        • 家园 那可能不只是人类吧, 很可能是所有对“毒”敏感的生物

          至于“不苦”的毒物,似乎还是有的,只是不多而已。

          因为多数毒物的味道是“苦”的那种,所以生物们就形成对这种味道的

          反感。

          这一点,即“为什么有毒的东西都是苦的”的解释,应该是有科学根据的,具体从哪里看来的我也不记得了

          但我上面那个帖子中“凡药皆毒”的部分,是我自己的“引申”。

          这里有一小段相关的文章:

          • 家园 【文摘】驱逐作为一种防御手段

            《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驱逐作为一种防御手段

            为了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必须有一些开口。这些开口都是病原可以入侵的途径、门户,也都备有特定的防御机制。

            口腔不断地被唾液冲洗,唾液还可以杀死一些病原菌,把另一些赶到胃里让胃酸和消化酶把它们杀死。眼睛被含有防御性化学物质的泪液所冲洗。呼吸系统富含有抗体和酶的分泌物,它们不断地向咽喉移动,然后被吞咽掉,使入侵者在胃酸中被杀灭。这些酶蛋白和粘液还可以再循环使用。外耳道分泌一种抗菌的蜡质。鼻内的鼻甲,以巨大的表面积把吸入的空气加温加湿,滤除尘埃和病原菌、病毒。用口呼吸的人得不到这种保护,因而容易被感染。鼻孔和耳朵里毛发排列的顺序,可以防止昆虫的入侵。

            这些开口处的防御能力都会在发生危险时迅速增强。眼睛受到刺激立即大量流泪。鼻子被病毒感染,立即排出大量粘稠的鼻涕,使你一天能用掉一卷卫生纸。很多人用喷鼻剂去阻止这种似乎是讨厌的反应,却很少有人研究查明这是否会延迟感冒的痊愈。如果真是几个有限的资料所说的那样并不延迟痊愈,就可以认为这是病原操纵调理宿主功能以达到播散目的的一个例证。打喷嚏肯定是一种防御反应,但也不是每一次都是必要的,当然也是有利于病毒播散的机会。

            下呼吸道的刺激引起咳嗽。咳嗽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它涉及对异物的察知,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位于脑底部的咳嗽中枢的启动,然后有横膈、气道、胸壁等许多肌肉协调一致的收缩。呼吸道内壁的纤毛以恒定的规律运动,把沾住尘埃和病原体的粘液向上送出。在尿路,周期性的尿液冲洗,把病原赶离尿道壁细胞的表面。当膀胱或尿道感染时,为什么会尿频就可以理解了。

            消化系统有它的防御机制。食物中细菌的分解和霉菌的生长产生令人厌恶的气味,我们憎恶这种气味,使我们不愿意把它吃进去,已经吃进口里的也要吐出来。有毒的东西多半是苦的,苦味也是我们不喜欢吃的。已经吞进胃里的毒物,有时能被察觉而呕吐出来,尤其是细菌毒素。许多毒素被吸收进入循环之后,在大脑的一些细胞旁边流过,这些细胞察觉了毒素便刺激恶心、呕吐。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药物,特别是用于肿瘤化疗的有毒药物容易引起呕吐反应的原因。

            血液中的毒物几乎都是从胃里吸收的,所以呕吐的用处是容易理解的。恶心呢?恶心阻止我们吃下更多有害的东西,恶心的记忆使我们将来也不吃类似的有毒的东西。在尝过新的食物引起恶心呕吐之后,老鼠会在几个月里不再吃它。这种特别强烈的一次性学习能力,被马丁?西格曼(Martin Selgman)称作“酒醉综合征”(sauce bearnaise Syndrome)。他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是在深思一次丰盛的宴会的害处之后认识到这种一次经验教训的学习的意义的。为什么接触一次引起疾病的食物就有这么强烈的记忆?只要稍微设想一下:反复吃有毒的食物会有什么结果就可以理解了。

            消化系统通过腹泻加速排除有害物质,也是一种防御手段。人们要求制止腹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减轻腹泻的结果如果是阻断了这种防御,就很可能造成不利的后果。田纳西的传染病专家杜邦和荷立克(H.L.Dupont & Richard Hormick)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使25名志愿者感染志贺菌,一种引起严重腹泻的痢疾杆菌,观察用止泻药治疗的结果。发现用止泻药制止服泻者发热和中毒症状的恢复时间比不用止泻药的要延长一倍。吃了Lomotil(地芬诺酯与阿托品合剂,它能减少肠蠕动)的6个人中5人大便中仍有志贺菌,而服安慰剂的 6个人中只2人仍有该菌。他得出结论认为Lomotil忌用于志贺菌感染,腹泻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病人当然有权知道自己应当还是不应当吃这种药治疗普通腹泻,但是必需的研究还没有做,我们还不能作出肯定的答复。有一些关于止泻药安全有效性和副作用的研究,但是很少考虑阻断一种防御机制可能造成的后果。

            生殖系统也要有一个开口。男性是与尿路同一出口,其防御担负双重任务。女性有一个分开的出口,于是对防御感染有了专门的问题。已知女性生殖道有许多防御机制,诸如宫颈粘液及其抗菌物质。还有一个重要的尚未被充分理解的防御机制是腹腔分泌物的正常外流。这种分泌物从腹腔经输卵管、子宫腔、宫颈和阴道经常地流向体外。但是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例外,精子是向上游动的,从阴道通过子宫腔、输卵管进入盆腔。与人类其它细胞相比较而言,精子是很小的,但是与细菌相比还是非常大的。病原菌和病毒可以附着在精子上进入女性生殖道的深处。

            最近才认识到精子携带病原细菌的危险性。生物学家普罗费注意到月经付出的代价相当大,从而推断其应有一定补偿性利益。她分析了一些证据之后认为,月经似乎是为了作为对抗精子携带感染原的有效防御而设计的。周期性地排出子宫内膜与皮肤表层的脱落相似;月经血比循环血在破坏病原方面更加有效,而营养丢失较少等支持这种观点。与其它哺乳动物作比较研究,提示各种哺乳动物月经的失血量与它们的精子携带感染的危险程度相关。有发情周期的动物,在相隔很久的受孕期间限制其性行为者中危险较小,女人不间断的性吸引力和接受性交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排卵周期无关的。这种特别频繁的人类性交活动有它的好处,但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普罗费认为这种危险可能是人类比其它哺乳动物月经量多的原因。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进化论假说必须经过,而且可以经过检验。斯陶斯迈(Beverly Strassman)就对普罗费的抗感染假说提出质疑。她指出,月经前后生殖道内的病原荷载并不发生变化,感染时月经量并不增加。各种动物雌性接触的精子量与月经量之间并无密切相关关系。她认为子宫内膜脱落或者重吸收的程度是取决于保持它还是脱落它的代谢代价。她的假说得到了哺乳动物之间,以及女性月经量与其本身和新生儿体重成比例的比较研究的支持。显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争论的最后结论。

        • 家园 不是毒植物被淘汰,而是喜欢吃毒植物的动物被淘汰了

          活下来的都是不喜欢吃毒植物的。问他为啥不喜欢呢?愁眉苦脸的回答:“苦!”

          有很多东西大人喜欢吃而小孩不喜欢,也是因为小孩的防御能力差,大自然设计了这种预防机制。孕妇对很多东西以“恶心”的形式进行抵制,也是一样的道理。

        • 家园 我想“苦”是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