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母亲的知青岁月 -- 成奎花

共:💬64 🌺32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献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送花送花,写得真好

      珍惜生命,远离伤痕文学。

    • 家园 花个,吃亏是福

      那个脚尖翘起来我觉的是真的

      学的人该是翘的时候不对

      我估计

      对错得老成说

      是走翘一也

    • 家园 点睛之笔

      后来我再也不看伤痕文学了,他们哭哭啼啼叽叽歪歪一大堆,不过想证明,吃苦受罪也分三六九等,上等人不该吃下等人的苦,城里人不该受乡下人的罪。

      我看章大小姐的“往事并不如烟”时就是这种感觉

    • 家园 花送一代人
    • 家园 花最后一句,典型的精蝇
    • 家园 花你的母亲

      对于我的知青岁月,一直都象你的母亲一样,只想把美好的印象留在心里,而不愿意触及那些过去的苦难。大概我们这一辈人大都是同样的想法,所以现在很多年青人都以为知青生活就跟现在到农村去过农家乐一样。你自己不也“一直以为母亲的知青生涯是无忧无虑世外桃源”,直到“后来看了伤痕文学”,才理解你母亲所经历的那些苦难吗?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是文学,自然就有文学创作的成分在里头。许多伤痕文学写的是典型例子,不一定是普遍现象。而且要求你们这一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去了解上一代人的生活,是有点勉为其难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了。但是,把伤痕文学都归纳为“哭哭啼啼叽叽歪歪”的文学,都为了要证明“吃苦受罪也分三六九等,上等人不该吃下等人的苦,城里人不该受乡下人的罪”,是否太武断了点?

      你的母亲应该年长我六七岁,和我哥同样的年龄,文革开始时刚上完大二,你大概是和我的侄儿同样的年龄。有一点不知你是否知道,那时候大学生下乡和中学生插队是不同的。大学生是可以领工资,并且定性为下乡锻炼;而中学生却没有这样的待遇,是准备扎根农村的。老三届以后(就是文革开始时念小学的)的那些人,下乡插队好像还有安家费,每月有补贴的。所以每个时期,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造成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一样。但是,只有一个个真实的,私人的小历史汇聚起来,才勾画出一个时代的画面,成为一个时代真实的大历史。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看待历史的角度各有不同,只有依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去伪存真,才能看清历史的真实面目。

      最后,还要说一句,真的很欣赏你的好文章,请继续。

      • 家园 花这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看待历史的角度各有不同,只有依靠自己的判断能力,去伪存真,才能看清历史的真实面目

      • 家园 谢谢

        也向您献花。

        其实我母亲并不是不愿意触及那些过去的苦难,我想我是了解她的,对于她,那段日子确实并不差,因为她的家也属于上的那个“山”和下的那个“乡”之列,虽然出身富有,但是解放以后她受的已经是很平民的教育,没有任何特权了,所以她觉得自己吃的苦都是该吃的。

        那个时代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却没出来一部看得下去的作品。

    • 家园 写得好

      还有其它的故事吗?花等。:-)

    • 家园 读后感

      我理解一个时代的复杂性,但是仍然想把美好的印象留在心里:

      母亲跟我描绘她的知青岁月,在打谷场上打谷子,就有孔雀飞来,傣族小卜少那时候都换上鲜艳的筒裙,孔雀见了,开屏和她们比美,傣族老乡们就围着跳孔雀舞。到了傍晚,满天的晚霞,赤橙黄绿青蓝紫,把天空烧起来。母亲说除了在西双版纳,她再没见过那样壮丽绚烂的晚霞。

      一代有一代的峥嵘,

      一方有一方的风情,

      一天有一天的壮丽,

      一人有一人的风采。

      关键词(Tags): #九霄诗话
    • 家园 绝妙

      后来我再也不看伤痕文学了,他们哭哭啼啼叽叽歪歪一大堆,不过想证明,吃苦受罪也分三六九等,上等人不该吃下等人的苦,城里人不该受乡下人的罪。

    • 家园 嘿嘿

      奎花姐咱也是见过的。也是美女唉

    • 家园 看来奎花也没多大啊?

      看来奎安不大可能是你大哥了。

      继续继续。花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