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大包干前后的粮食产量问题 -- flyingcatgm

共:💬23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只看粮食产量是片面的

      当时,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是过剩状态了,承包制的最大作用,是把过剩的劳动力释放到副业上,因此,应该把粮、油、肉、蛋、奶、水产品、水果等各项综合起来看才能说明问题。

    • 家园 你犯了很大的错误

      你对这段历史背景没有弄清楚。

      有一个基本的历史问题是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当时著名的75号文件,首次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

      注意,80年中央才肯定,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推行是81年春天开始的。而完成这个改革花了大概三年。所以你的数据选错了。

      改革后的数据应该为81-84年间较为合适。

      • 家园 那以安徽省为例,81到84年的粮食产量

        分别为: 6024.2,6032.7,6085.8,6192.3,均不如76,77年的6408.8,6349.2,

        考虑到飞将军所说的要将多项综合起来看,

        安徽省同期的棉花产量始终是三百二三十(单位不详),不如文革期间;但油料产量翻了一番,

        其他数字没找到。

      • 家园 选择的年份的确是有问题的

        包产到户在全国的真正铺开是81、82年,所以粮食产量大概84年才有一个大增长。另外,粮食增产也得益于化肥的广泛使用和种子的改良。

    • 家园 沙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