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009,我看男女关系[上] -- 秦锋无敌

共:💬90 🌺1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同意你的看法,不过随着社会观念变化,楼主找处女怕找不到了

        面对现实,还是把某些不可行的指标放弃吧。

        斗胆总结下楼主的文章,不对请仍砖,总体感觉楼主有处女情节,因为个人条件比较优秀,可选择范围较大,有自豪感,比较强势,是丛林法则的信仰者,文章化了很多时间,是要花的,但是感觉论点不全对,但是能反映30岁条件优的白领男人的主流观点,而且出发点是好的

        中新网12月21日电据北京科技报报道,今年以来,不少富翁在媒体上花重金公开征婚。值得注意的是,有过婚史的富翁们在征婚广告上或直白或暗示提出要求对方无性经历。富翁征婚为何难逃处女情结?心理学专家对一系列现象进行了分析。

          将近80%的男性都有“处女情结”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窦东徽说,研究证明,男性和女性对不忠的反应是有差异的,男性更能容忍女性情感上的不忠,对女性身体上的不忠的容忍度却很低,而女性则恰恰相反。譬如:当一个家庭中的男性出轨后,他的妻子可能会在男性声泪俱下的一再保证下原谅丈夫,但是丈夫和另外的美女眉目传情时,虽然没有身体上的接触,却可能招致妻子更大的愤慨。从人类繁衍的角度来看,对处女的注重更能保证雄性对基因延续的认同,所以,男人的“处女情结”就很强。而女性的排他性在生活保障的前提下,相对而言会比男性弱一些。

          难道是富翁的“处女情结”就比普通人要强烈吗?其实不然,中国科学院现代心理科学及应用专业博士孙欲晓教授指出,将近80%的男性都有“处女情结”,只是往往在道德的规范下,有一部分人没有实力和条件来实现,而富豪阶层年富力强,又有强大的经济砝码支撑,相较于普通人,他们感到自己拥有更宽泛的选择权,所以“处女情结”被放大而表现得更为强烈。再者,大多数富翁已有过婚史,前一次婚姻的解体,或多或少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伤害。相较于处女,有过性经历的女人更容易出轨,因为人的体验越多,出轨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所以纯洁的处女就成了富翁们理想中妻子的一个必须条件。

          富翁为何不惜巨资广告征婚?

          中国人几千年来都信奉“富不外露”,可记者上网查寻了一下,发现富豪通过媒体征婚不在少数,2004年7月上海富翁、2005年6月广州富翁、2005年7月重庆富翁,直到现在的深圳富翁,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征婚启事中,无不在媒体上显示自己强劲的经济实力,动辄年收入千万、身价亿万的征婚词不免让人咋舌。

          窦东徽说,从人类的进化而言,雄性和雌性选择配偶的标准是不同的,雄性为了使自己的基因更好更广地延续,就会倾向于找年轻貌美、生育能力强的雌性,而雌性则偏重于寻求能提供稳定生活的强有力的保护者。雄厚的经济实力会吸引更多异性的关注,而广告的刊登则扩大了富翁的选择范围。

          中年富翁为何青睐高学历年轻女性?

          富翁将征婚广告发往高校,引起大众一片哗然。并不年轻的富翁们要求应征女性容貌要靓丽、学历要高,年龄不能超过25岁,这不免会让追求平等的现代男女们有些不平衡,“仅仅因为有钱就了不起了吗?”

          窦东徽说,当人们满足了生存、温饱、安全等低层次的心理需求后,对自尊的满足、自我理想的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膨胀。富翁对征婚者所提出的条件,正是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心理缺失。富翁们可能在以前的婚姻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缺憾,或其原配偶相貌平平,或文化素质不高,也可能双方都太要强,打破了家庭的动态平衡,所以,他们希望在这次婚姻中得到等价的、匹配的、合乎理想的配偶来弥补自己的心理缺失,以达到自我理想的实现。

          要求对方高学历,又希望妻子是“全职太太”,为何?

          这个看似矛盾的征婚条件真实地反映了富翁们的心理博弈。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和谐状态,或是男强女弱,或是女强男弱,还有可能双方势均力敌但包容性还比较强,总之婚姻是表现为潜在心理间的动态平衡。富翁作为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经济上的强者,促使他们追求个人强势。对富翁阶层而言,他们渴望全职太太并不是仅仅要妻子做家务,更多的是希望妻子能做一个好母亲,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照顾孩子。这又回到了进化心理学———雄性为了使自己的基因更好更广地传承。

        • 家园 关于对待处女的看法

          现代中国存在几个问题:

          1,处女被人为的表上了价码。PBS的引用可以说明一部分。

          2,女孩的自轻和自贱愈来愈泛滥。

          3,整体男性对择偶要求的软化和奴化。

          4,丛林法则中对强者对群体雌性的占有欲望的放纵,以及社会纲要对此行为的无力。

          5,“男儿何患无妻”!你想要的终将得到;你放弃了,必然得不到。

          以上,每一点展开都是很多文字。就不细说了。

      • 家园 总结的不错

        至于处女问题,见仁见智,各种另类的ML做过而还是处女的也有,选择人还是看人品为上,只关注处女自己内心深处还是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不自信。受挫后有的调整心态使自己更成熟,心态更平和,有点会比较偏激些。俺也写了东西,刚开贴,欢迎捧场。

    • 家园 写得不错,有思考!
    • 家园 惊人的离婚率

      上海2008年登记结婚的13.8万对,协议登记离婚的3.7万对,离婚/结婚比率26.8%!

    • 家园 lz调查的人群和自身的影响是两个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颇自以为是的多年光棍,看lz的文章很有一种想认同的感觉,不过姑且还是先忍住思考几个问题。

      1、lz似乎也不否认是带着感情色彩写这篇文章的,但是您是否注意到恋爱是双方相互影响的,您自身有意无意的一些条件、特质和态度,将在调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影响对象,即观测过程干涉研究对象,我说测不准原理,不知道能否表达出我的意思。举例来说,年龄是您无法改变的条件,主文中也提到了年龄对男女优势的影响,但是同为18岁的少男少女,男25女18,和男女同为25岁,他们同样被称之为“恋爱”的行为在内涵上是截然不同的,您的性暗示、求偶等结论并不能涵盖多数情况;另外,这点恕我直说吧,我认为您的主观态度给对方响应的影响甚至比客观条件更大,如果对待不同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恐怕对于结果的可靠性将是一个打击,在这方面,您能描述一下调查时所采用的态度最好不过。

      2、我相信lz是比较严谨地调查分析的,但是我认为lz所能调查的人群还是相对局限的,因此能否告诉我们抽样的人群特征?从文中来看,lz是长居国外的,说实话,条件差的大概也不会入您的法眼(这其实也是您的自身条件对调查的影响)。那么您对现在社会“大部分”的恋爱适龄女孩的定义是什么?或者更简单说,您所调查过的对象在如下问题上大致服从何种分布:年龄、是否包括高中生,文化程度如何,是否大部分出身城市,出身城市的文化程度又如何;如果是大学学历以上,学校水平如何,文科和理工科有很大区别,上学地点在东南沿海或北方也有很大区别;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单亲家庭占多大比例(更广义说是“家庭政治状况”);有多少存在恋爱经历,有多少有过性经验……这个问题实在是很复杂,虽然有的时候统计可以避免对统计对象过于复杂的分类,但那必须建立在对统计对象的分布有一个合理的假设的基础上。

      3、拿我当前所能够见到的的较高学历的、带有婚姻准备性质的恋爱适龄女生来说,大概是从高中到工作前期(15-30岁),其中大部分应当集中在大专、本科、硕士(或大学毕业工作3年内),大致是19-26岁左右,从年龄上看可以考虑为正态分布。在这个人群的出身方面,我的基本估计是农村出身和城市家庭条件较差的约占1/5,城市、家庭条件普通2/5,城市、家庭条件较好2/5。此外,虽然没有确定的逻辑联系,但从统计的角度看,单亲家庭的比例和学校水平也是相关的,就像男生吸烟比例和学校水平相关一样,这种家庭“政治状况”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至比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还要明显。

      4、不好意思,上面比较混乱,还跑题了,总而言之,我觉得lz的调查结果对于lz所抽样的人群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这个人群可能和许多河友、包括我所接触的人群类似。当然也还须考虑lz自身的条件、特质和态度对调查对象的影响。但是lz准备以调查结果显示整个中国社会的婚姻恋爱状况和男女地位就需要考虑代表性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