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老树接新枝之高级钟表篇 -- 高子山

共:💬85 🌺1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后一个Q&A似乎应当考虑“强制授权”的情形

          在有些情形下,是可以申请“强制授权”的

          被成功申请“强制授权”的专利,必须以"Business Reasonable"的价格开放授权

          此外,“先前有个人A,申请了美国专利。若干年后,另外有个人B,申请了一项中国专利,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情况下,有一种攻防方式是A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分支机构依据“在先性/新颖性”(在先性/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B的专利无效。这个攻防措施目前已经大量为在中国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的外企所使用了。

        • 家园 这个有意思

          不过没有看到陷阱的意思。也许您想说的是防御性专利和研发?不知道哪里有这方面的数据?

          最近在写一篇和这有关的文章。

          • 家园 防御性专利和研发

            对,我所说的陷阱,就是指防御性专利和研发。

            但是对这个题目了解不深,所以没敢展开说。

            老马丁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回头我去请教一下律师。

            • 家园 谢谢!

              我写的是理论文章,需要的最简单的两句话的数据。

              “xx年-xx年,某国(或全世界,或者某大公司)花了多少钱,申请了多少这样的防御性专利。”能有个两三条这样的信息,然后加上一个信得过的出处就很好了。

              这方面的东西搜不到信得过的出处,而且跨了领域,平时也没注意积累。

              如果是更全面的企业/时间数据,比如说某行业里,按企业/按年份,防御性专利/R&D投资,能有个200-400个数据,那是写实证文章了。这样的数据,是值得专门去上门请教的。

      • 家园 最打动我的一句

        一套漂亮好用的blog或者类似的系统,能把我的里程,我的各种分析结果都上传到网上和大家share。也可以把手持设备记录的照片文字以blog的方式发表出来

        将来做一个网站,名字叫“足迹”。在地图上显示你曾经一步一步走过的路。

        然后你可以添加照片,写写当地的掌故,风土人情等等。

        我在前几篇文章里忽悠“纵深”的概念。什么是纵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 家园 曾经过手了一个清中期的玉罐,料一般,山流水的料

      但工极好。然后就和朋友感叹,现在没人能塌下心来这么雕了。

    • 家园 【讨论】讨论兼回老树接新枝之鞋垫智能化

      这个话题曾经在邓大上一篇老树接新枝之三,见链接链接出处中想写过,但是觉得用鞋垫做标题不雅,但想了许久也没找到一个好的标题来更好表达,再看到邓之新文

      冲动了几秒钟,想去北医三院找个运动生理科的医生,咨询一下如何改变鞋垫子的形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只脚上的穴位和身体内部器官对应关系见上图。如果脚上对应器官那部分有微结块,用犀牛角刮起来会有沙沙声,对应的器官可能就会有问题,专业手法按摩刺激穴位会对器官功能有改善。

      类似的产品以前大家也见过,比如内含中草药和磁疗的鞋垫。那拓展一下,是否可以把芯片加入进去,通过产生微电流刺激对应穴位以达到辅疗,在步行中不知不觉来提高器官功能,

      问题是什么样的电流值可以达到治病有效又不伤身且不影响走路舒适,而这个指数又可以通过身体指标数据来进行调整,芯片是否可以通过足底达到监测身体健康指标,芯片是否可以做到被读取,如果某方面器官数据过高或过低达到预警提示。

      这个东东能不能做到类似于个人血压仪,血糖仪等成为家用健康监测产品和辅疗的一种。

      期待有人解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老树接新枝之七 成本和定价

        【7】成本和定价

        前文我喊出“给正常人装假肢”的口号,有朋友立刻把革命进行到底,提出“给正常人全身都装上假肢”。

        你别说,还真有这种装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ourtesy http://www.popsci.com/files/imagecache/article_image_large/files/articles/exo_main_485.jpg

        这种装置学名叫Exoskeleton。穿上这种装置,举手投足,毫不费力。不管要举多重的行李,四肢需要做的,仅仅是给一个信号,而肌肉并不需要费力。

        就像去扳汽车方向盘,其实驾驶员手臂的动作,不过是发个控制信号,真正控制轴承和轮胎的,是汽车内部的马达。但是十几年前的汽车不是这样,那时候扳方向盘,手臂上没点力气可扳不动。

        研究Exoskeleton的学者专家很多,但是迟迟没有商用。为什么?仔细看看照片中左下角,exoskeleton脚后跟外面拖的长线,以及背包上面挂着的长线。这两根长线是什么?电源线。

        技术上来讲,exoskeleton最大的挑战在于电源。Exoskeleton包含很多动力部件,驱动它们,会耗用很多电能。用化学电池,增加ecoskeleton的体积。用太阳能电池,它的转换效率又太差。科幻电影钢铁侠(Iron Man)设想的方子,是造一个随身携带的微型核电厂。

        假如未来解决了电源的问题,exoskeleton能做什么呢?装备美国特种兵,或者租借给日本新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ourtesy http://www.xensory.com/blogs/robotsnext/hal5.jpg

        不是说exoskeleton找不到其它用途,而是成本降不下来。

        但是有人或许会反问,碳素纤维智能鞋的价格也比普通鞋子要贵很多,怎么办?

        1. 即便贵一点,但是碳纤智能鞋的价格,还是可以承受的。

        很多网球拍就是用碳素纤维造的,贵是稍许贵了点,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买。

        2. 改变顾客的心理价位。

        如果把碳纤智能鞋和普通鞋子放在同一个货架上,顾客们肯定觉得很贵。因为顾客的心理价位是参照普通鞋子定的。

        所以解决的办法是把碳纤智能鞋归于不同的商品类别,放在别的货架上。譬如“仿生用具”,“智能穿戴”等等,大家琢磨吧,越怪僻越科幻的名称,效果越好。

        3. 仿效美国人卖手机的方式。

        譬如iPhone手机价钱,虽然号称只有199美元,但是要绑定两年服务费,这样结算下来,实际上要将近500美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ourtesy http://img2.21tx.com/2008/06/11/15948.jpg

        总之,尽量降低成本,如果实在将不下来,那就换着花样,把钱从顾客口袋里掏出来。

        听起来很邪恶,打住。

        关键词(Tags): #硅谷评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无所不在的智能

        MIT media lab以前搞了一个项目,名字很好听,叫ubiquitous computing,无所不在的智能计算。主要研究在衣服,鞋帽,眼镜,手表之类apparel里面植入芯片。然后通过PAN,Personal Area Network把这些computing、sensor单元构筑成网络,达到apparel的智能化。

        曾经热闹过一阵子,不知近几年有什么进展。

        另外,技术虽好,但是有没有killer application更重要。Ubiquitous computing的killer application 是什么?

        在鞋垫子里植入按摩器,或许是个好主意。还有人提议,把sensor 鞋垫子和游戏整合在一起。

        还有呢?

        有没有更有卖点的应用?

        • 家园 这个涉及到一个邪恶的问题

          RFID从技术上来看是个很好的东西,可是他暴露很多个人关键隐私。比如位置信息。但如果每个东西都有一块rfid,可以构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格。

          对了,美国护照里面也有一块RFID

          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15.01/start.html?pg=9

          这篇文章教你怎么摧毁他

          可是,我更愿意从好的方向想。万一你在雪山被困住了,能定位营救不是很好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