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明冲突、宗教、伦理和价值观 -- 常乐

共:💬27 🌺7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范跑跑,我这弄到了新资料

          婚姻与家庭杂志2008年18期的文章,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他这人的性格。

          我只转载一些关键段,放上全文连接:

          《婚姻与家庭》2008年第18期:“范跑跑”白发老娘恳请:让我儿回归正常的生活吧

          外链出处

          今年70岁的李国民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瓜子岩金鹅镇人,育有三男两女,今年36岁的范美忠是她最小的儿子。

            在李国民的记忆里,范美忠从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学习成绩特别好,连年被选为班长。从小到大,李国民对孩子们的教育,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起码的要求就是要诚实。

            然而再成功的家教也有疏漏,范美忠不乏诚实,却养成了傲慢的性格。

            1993年秋天,范美忠以隆昌县文科高考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历史系录取。自此,范美忠成为村民们教育孩子时的榜样。4年后,大学毕业的范美忠选择到四川自贡蜀光中学教书。李国民曾问儿子,一个北大毕业生,选择到一所中学去教书,会不会亏了点?范美忠告诉母亲:“在北大读书这几年,我才发现我们这里的教育太落后了。我选择回家乡来教书,就是要改变这里落后的教育状况!要不了3年,我就会当上校长!”然而,他毕竟太年轻了,看不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范美忠的第一堂课,不到20分钟就讲完了,然后对学生说:“这么简单还要我讲?”接下来,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一些天南海北的事,还将课本批得一无是处。就这样,除了上课不按教案讲外,他还不备课,上课时随心所欲,肆意讲一些与课本无关的内容,结果造成他所教的学科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了学生家长的非议,甚至有同事说他是在“误人子弟”!

            有一次,校长特意来听他的课。谁料,范美忠说:“我不想带高三,因为我不想摧残学生!”校长听了脸色大变,说:“难道高三老师都是在摧残学生?”他默认了,与校长一同来听课的其他高三老师则脸色尴尬。

          -------

          范美忠张扬的个性与好出风头的性格,多次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绊脚石。3年后,范美忠不但没当上校长,反而连一个教研组长也没捞到。2000年3月的一天,当学校领导严厉批评他后,范美忠不辞而别,随后到了广州。

          --------

            在广州,范美忠的大学同学介绍他到一家报社做编辑,但没干多久,他就辞职了。2003年4月,他又在杭州外国语学校教了两个月的语文。在短短几年里,范美忠先后换了不下10个工作。经常性的失业,使他有时连生活都没有着落,还要母亲接济,真是让李国民操碎了心。

            2004年底,范美忠在老家都江堰光亚学校找到了工作,教国际班语文。

            光亚学校是一所特殊的贵族学校,相当于在国外读的预科,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出国留学。由于这里完全采用西方式的教学方法,范美忠在光亚中学如鱼得水,工作出色,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是,在宽松的教育环境里,范美忠的个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张扬了,甚至扬言说他已经是“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之一”!

          ------

          何三娘这才打开门把李国民拉进屋里,将最近乡亲们议论范美忠的事说了出来。------

          听到儿子说过“连母亲都不救”的话,李国民气不打一处来,“咚”的一声昏倒在地。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清醒过来,捶胸顿足骂道:“天啊,这混账东西,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说出这样的话来!”李国民灰溜溜地回到家,心里非常难受,让三儿子范美良给小儿子范美忠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家来,向乡亲们解释清楚到底是咋回事。然而,身陷口水旋涡的范美忠正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四处申辩他的观点,哪有时间回老家听老娘训话啊!随着“范美忠事件”不断升级,受到“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只要与“范美忠”三个字扯上关系的人,都受到网民们的攻击,包括李国民、范美忠的妻子和光亚学校的校长卿光亚先生……

          ----------

          李国民拉起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忠儿,这次你真的做得不对!地震时,你怎么可以抛下学生就独自跑了呢?你是个老师,以后哪个家长还放心把孩子让你教呀?”范美忠低下了头,说:“妈,这番话我已经反复解释多遍了,我当时真是被震蒙了啊!如果我还有自控力,我哪能不喊他们一起跑呢?我从来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当时根本没来得及多想就跑了,完全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啊!事后,我也责备自己,怎么不组织学生撤离就跑了!关于这点,许多人也都理解我的呀!”

            为了证明自己讲的话是真的,范美忠拿出笔记本电脑,用无线上网卡接通了网络,把网友们的留言一页一页读给母亲听,一连读了4个多小时,李国民才相信他的话。但她还是生气地说:“那你为什么还要接受电话采访,到处去乱说,你真是把妈的脸都丢尽了。妈活到这么大把年纪,还被人指着鼻子骂!” 李国民想起这段时间来所受的委屈,禁不住老泪纵横。

            范美忠难过得流泪道:“妈,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子。我原以为,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人们争论,然后来解决我所提出来的那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没想到反而惹来一身祸!”说完,母子俩抱头痛哭。

          文章关键部分我引用了,想看全文的可以点进去。就从这篇纪实文章看,如果属实的话小范这家伙倒不算太可气,实在是可笑加可悲。常乐兄说得对,这家伙确实是人格有点障碍,偏偏他母亲教他做诚实的人这点还加重了后果。傲慢加上狂妄自大也就罢了,嘴上还没个把门的胡说一气,跟三国的杨修那种人有点类似,自寻死路。如果他不发那篇“名作”,哪里会闹到现在千夫所指,人人喊打的地步?这回倒确实是“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人们争论”,只不过不是针对教育而是针对他。弄的家里一团糟,回个老家看母亲都遭到村民围观,恐怕他短时间内连工作都找不到。

          • 家园 有人撒谎不打草稿

            不管是文章作者还是跑跑老兄,反正其中之一

            “妈,这番话我已经反复解释多遍了,我当时真是被震蒙了啊!如果我还有自控力,我哪能不喊他们一起跑呢?我从来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当时根本没来得及多想就跑了,完全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啊!事后,我也责备自己,怎么不组织学生撤离就跑了!关于这点,许多人也都理解我的呀!”

            大家都看得出,赤裸裸的谎言,不用多废话了。

            这话要是跑跑说的,那算是安慰他老妈,说得过去,再说本来也对他没什么指望了。

            要是文章作者编的,此人文章从此可划归不可信任行列。

          • 家园 但愿小范就此事有所反省

            只就观念来说,他也比较极端。这或许有外在影响。他参加过王怡在成都组织的基督教查经班。王怡是个律师,当过天涯关天茶舍的斑竹,成为国内著名政治异议人士,和余杰等跑到华盛顿,受到小布什接见。小范进入过王怡的圈子,不知是观念接近,还是靠拢名人,或者兼而有之。

            送花:)

        • 家园 行为责任的认定很麻烦

          范某说是在感觉微震后跟学生说的话。轻微地震以镇定为好,避免抢逃造成伤害。多年前东海地震后,上海民心惶惶。有小混混半夜在住宅区高叫“地震了”,吓得有人从三楼窗户跳下去受伤。

          感觉到强震后,他没说话就跑了,可以用吓懵了解释。

          他在地震中的行为,可以谅解,但借此在网上和媒体上自吹自擂,就是没心没肺和缺心眼了。

          • 家园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

            就是他和他老娘说的那些话,求生本能超过了自控能力之类的。

            那这是很可以原谅的,没什么。

            他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他跑还是没跑。

            看起来这老兄似乎还真的不知道自己问题在哪儿呢,又谈何“有所反省”呢?

            另外从任何正常人的思维来看,他那番厥词,恐怕都不会引起人们任何的对“教育的反思”,就算有,恐怕也是对他本人所受教育的反思吧?还真不知道这老兄是如何突发奇想的能有这样的认识,难道他一开始就是想的要“舍身成仁”的做个反面教材?

            所以就我看来,如果上文中所述是真实的话呢,要么他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要么就是还在强作说辞。至于反省,我是觉得没什么希望了,这人到这个地步犹在强辩,sigh

            • 家园 他的博文是对抢逃进行自我正当化和美化

              成为热点人物后,更是如此。他反省的可能性似乎是很小,那就可能再自讨苦吃。

              送花:)

      • 家园 别提范跑跑了,提起来我都觉得恶心

        死不知错,还有那个力挺范的天涯网的网编也让我恶心不已,冲这个烂人,我不再去天涯网了,尽管我极少去.

    • 家园 【原创】左右标签误贴多

      我在另一个帖子(链接出处)里说过:

      左右标签很方便,但不容易搞清楚差别。

      左右标签是法国革命党人的贡献。大革命时的法国议会,革命党中激进的雅各宾派坐在左边,被叫作左派,而保守的吉伦特派坐在右边,被叫作右派,由此可知,就基本意义来说,左派是激进派,右派是保守派。革命群众大多是跟着最激进的领袖走的,所以革命运动的自然趋势是日益激进。吉伦特派被跟着雅各宾派的革命群众给灭了,而雅各宾派又被转跟更激进领袖的革命群众给灭了。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庇尔上了断头台,马拉在浴缸中被刺杀。中国中学的历史教育,说大革命怎么怎么好,可是从作家雨果的《九三年》和狄更斯的《双城记》看来,那是很恐怖的大绞肉机。

      左右标签现在的含义大为丰富了,例如美国典型的右派(保守派),有较多的如下特征:钱多些的、白人、男人、中老年、让政府少管自由市场经济并少收税并少救济穷人、对外强硬、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结婚、反对干细胞技术)、坚持拥有枪支的权利。典型的左派(自由派),有较多的如下特征:钱少些的、少数民族、女人、青年、让政府多管自由市场经济并多收税并多救济穷人、对外缓和、非基督教原教旨主义(不反对堕胎、不反对同性恋结婚、不反对干细胞技术)、不坚持拥有枪支的权利。

      左右标签不但含糊,而且容易贴错。胡总当接班人时,兼职多多,其中一个是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那时海外媒体有报导和评论,说中央党校有些人在研究北欧的社会党,因此猜测胡某可能对社会民主主义感兴趣。言下之意,胡某可能会搞民主化,可能会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社会党或社会民主主义是多面体,如社会民主主义至少包含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主要是再分配理论)。党校研究人员对那些有兴趣,不一定就是对民主主义有兴趣,但是那些海外报道和评论者却对大陆高官可能搞民主化特别感兴趣。胡某接班后,没有搞民主化,让海外捕风捉影者希望落空。

      北欧一些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也就是平等为主的再分配政策。这首先要让赚钱越多的人交税越多,也就是开征级差大的累进所得税、奢侈品税和遗产税等,其次是把税收用来大量补贴教育、医疗、养老和失业等。再分配政策是左派和右派的一个主要差别。右派如小布什,却是减免富裕者和企业税收,而日本自民党政府希望把贫富一律的消费税从5%提高到10%。大陆毛泽东时代实行的是平均主义,是极左派。邓小平时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向右转。江泽民时代更加右,搞教育、医疗产业化等,搞得教育、医疗、养老成了众人抱怨的新三座大山。厉以宁等经济学者嫌贫帮富的言论是极右的。胡锦涛时代鉴于贫富悬殊、民怨强烈,免收农业税,提高所得税征收起点,加大教育、粮食种植等补贴,是左倾政策。不过评价再分配政策的左右调整,要注意当时的情况。

      左派和右派的第二个差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倾向于公有制。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色列社会主义者都搞公社。英国工党、印度国大党、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的阿拉伯社会复兴党都搞过国有化,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等拉美左翼政府正在搞国有化。共产主义国家搞过全盘公有制,毛泽东还希望全盘国有制。不过公有企业效率不佳,因此社会主义者一般不再搞公有制,除了投资大而收回慢的公用事业或者收回外资企业。

      极左派或共产主义者的一个独特之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也是效率不佳,只剩下朝鲜和古巴还在坚持。

      除此以外,有些人把左右标签贴在政治体制和权利主张以及国际关系主张上,这很容易贴错。

      政治体制和权利主张的差别,首先是人治和法治,其次是人权(言论、宗教信仰、集会、游行、罢工、结社等自由的权利)大小,再次是极权制、威权制和民主制。

      主张和实行人治的,只有有专制君主、共产主义者、法西斯主义者,可以叫做人治派。其他人一般都同意法治,可以叫做法治派。

      主张和实行低人权的,有专制君主、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统治者及赞同者,可以叫做低人权派。主张和实行较高人权的,有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如新加坡)统治者及赞同者,可以叫做较高人权派。主张和实行高人权的,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统治者及赞同者,可以叫做高人权派。

      主张和实行极权制的,有专制君主、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统治者及赞同者,可以叫做极权派。主张和实行威权制的,有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统治者和赞同者,可以叫做威权派。主张和实行民主制的,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多数发达国家统治者及赞同者,可以叫做民主派。

      这些区别都很容易贴错左右标签,总不能把专制君主、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统治者及赞同者都打成左派或右派。

      国际关系主张的差别,首先是依附(如格鲁吉亚依附西方,刘晓波主张中国应该做两百年西方殖民地)和独立,其次是封闭(如朝鲜、缅甸和古巴)和开放(如中国),再次是侵略(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和平。这些区别也很容易贴错左右标签,总不能把侵略者如法西斯主义者希特勒、共产主义者斯大林、新保守主义者小布什和走中间偏右道路的布莱尔都打成左派或右派。

    • 家园 【原创】中国启蒙运动失败了吗

      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当代启蒙运动已经失败”,说失败的证据是中国很多留学生在西方课堂上反驳教授的自由主义观点。这种说法有一些可议之处。首先是“中国当代启蒙运动”是个所指不清楚的名称。其次是以留学生反驳自由主义观点为运动失败证据,那么就是说“中国当代启蒙运动”没有教育好那些年轻人,而那个运动就是自由主义教育运动了。这样理解的“中国启蒙运动”与其仿效的西方启蒙运动完全不同。

      首先,西方启蒙运动是17至18世纪西欧学者为社会寻找政治出路(新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设计)的运动,尽管有部分学者也宣传自己的观点,但那个运动主要是政治“寻路”运动。把启蒙运动看做教育运动,是对中文的“启蒙”望文生义。“启蒙”的西文是“光明”之义,译得容易误解。其次,西方启蒙学者对于平等与自由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从侧重于平等的社会主义(或集体主义)到侧重于自由的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所以不能把西方启蒙运动看做自由主义运动。西方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说来话长。

      4世纪前半叶,罗马帝国的君斯坦丁做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情。一是因为罗马的战士大多是基督教徒而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二是帝国此时已分为东部(东欧、中东和北非)和西部(西欧),而他将拜占庭(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定为东部的都城,改名为君斯坦丁堡。几十年后,东部和西部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西欧分裂为多个国家,但它们和东罗马帝国在宗教上乃至精神上都受到基督教会的严密控制。基督教会从上到下广设宗教裁判所,不但迫害(罚款直至火刑)异教信仰,而且迫害不合教义的言论乃至腹诽。这是一种政教合一。由此开始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8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西欧的天主教会和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会,罗马天主教皇领有教皇国。中世纪的西欧和东罗马帝国实行农奴制。教皇也是大农奴主。15世纪,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一般以此作为中世纪的结束。此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的农奴制开始消亡,如英国的农奴制此时消亡。

      此前的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以其诗歌张扬千年神权重压下的人,开启了反抗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就是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人道主义)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两百多年,涌现了许多诗歌、小说、绘画、雕塑和学术著作。作家、艺术家和学者向基督教之前的西方文化源头——古希腊文化寻求精神资源。由于西欧保留的古希腊文献很少,依靠的是东罗马帝国主要由阿拉伯学者保存和注疏的大量古希腊文献。

      16世纪初,西欧出现了另一大反对罗马教廷的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人的中介作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原则,因信即可称义,教徒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相遇;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宗教改革之后,西欧(含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并把各国教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产生了脱离罗马教廷的基督教第三大派别即新教各宗派;在德国和北欧诸国有路德宗,法国、瑞士和苏格兰有加尔文宗,英国有安立甘宗等等,各种民族语言的《圣经》也相继出版。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

      16世纪上半叶,波兰人哥白尼以其“日心说”挑战基督教的“地心说”。16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人伽利略开创了现代自然科学。这是一种新的智力探究活动,基于怀疑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假设、观察(如实验)和概括,获得规则或倾向性。爱因斯坦说,“我认识的伽利略精神,是向任何以权威为基础的教条展开激烈战斗”。伽利略与之战斗的教条首先是基督教教义的教条和天主教会认可的教条。

      在两百多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现代自然科学开辟的道路上,17世纪初到18世纪,苏格兰、法国和德国的启蒙学者为社会寻找政治出路。他们与其他领域的前辈一样,是怀疑论者。

      此时欧洲各国有特权阶层(如法国的教士和贵族)和无特权阶层(如法国的平民)。启蒙学者提出各阶层应该有平等(公平)的权利。在实在论学者那儿,就是基于宗教或先验理性的“人人生而平等”。平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都同意起点和程序(或过程)的平等,那么结果是否需要一定程度的平等呢?极端的观点是不需要结果的平等,否则就会鼓励懒惰。但是起点和程序的平等不可能完全实现,就需要一定程度的结果平等。这里有平等和效率的平衡问题。

      此时的西欧(含北欧),天主教会仍然在宗教上乃至精神上控制着法、意、西、葡等国家和地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君主专制和特权阶层控制着民众的精神。启蒙学者一般是自然神论者,尽管他们多数是基督教徒。他们提出个人领域的宗教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以及其他自由。在有些实在论学者那儿,就是基于宗教或先验理性的“天赋人权”。在公共领域,个人必须遵守秩序。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线(群己权界),有不容易分清的地方。

      如前所述,对于平等和自由的关系,侧重不同,就有不同的观点。侧重于平等的,是社会主义(或集体主义),而侧重于自由的,是自由主义(或个人主义)。

      此时欧洲各国的政体是君主专制,法律上承认君主拥有国家的主权。启蒙学者提出“主权在民”,在制度上设计从古希腊(直接民主)和古罗马(元老院的贵族民主)获得灵感的民主制,设计了三权分立的宪政制衡模式。

      在启蒙学者找到的政治道路上,英国革命达到了虚权君主立宪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13个州进行武装革命,独立建国。法国革命达到了共和制,复辟为实权君主立宪制。德国改良达到了实权君主立宪制。其它西欧(含北欧)国家或发生革命或改良,或被拿破仑大军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拉美多个殖民地民众进行反对殖民者的斗争,独立建国。

      回到中国。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有过启蒙运动吗?应该说是有过的。近代以来,不少学者为中国社会寻找政治出路。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启蒙运动从何时开始?有人说严复是启蒙学者。严复翻译了很多西方社会政治论著,但并没有针对中国的现实提出政治出路,因而只是西学翻译介绍者。近代的西学翻译介绍活动,可以追溯到明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维新派学者可以看做中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他们提出的政治出路是通过改良达到德日式的实权君主立宪制,但是他们的改良实践百日就夭折了。

      接下来提出政治出路的是革命派学者。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的,基于现实和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历史。自中国统一的秦代开始,中国多次遭受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等)入侵,自晋代开始,更是多次部分甚至全部被占领,生灵涂炭。当时西方列强的侵略、干涉和控制,被看做类似的更大威胁。“建立民国”,即建立民主制的共和国,是民权主义的。孙中山设计了五权(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分立的宪政制衡制度。“平均地权”,是以土地改革消灭农村封建所有制,是民生主义的。三民(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等革命派学者提出的政治出路。革命派推翻了君主制,建立的共和国却不是民主制的,而是威权制的,而且军阀割据。抵抗了外敌入侵,但难以抵御列强的干涉和控制。未能实行土地改革。

      接下来是20世纪1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胡适等自由主义者主张模仿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制度,但对列强干涉、控制乃至入侵问题和下层的平等权利并无良策。后来的民主党派也是如此。鲁迅等人对制度问题找不到出路,主要做起与政治寻路无关的批判国民性或劣根性。学步者绵延到几十年后台湾的柏杨。陈独秀等人和一些海内外的青年,以俄为师,组织起共产主义小组。进而在苏联帮助下,建立共产党,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建立起极权制的共产主义国家。鲁迅后期也接受了共产主义。有人认为救亡打断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可是救亡就是当时启蒙(政治寻路)运动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新文化运动诸公皆无良策,只好看着或参加共产主义革命了。

      文革后,中国从共产主义极权制走向资本主义威权制。自由主义者如其前辈,主张模仿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制度,但对列强干涉、控制乃至入侵问题和下层的平等权利并无良策。新左派套用西方学院左派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后现代化批判来批判中国的资本主义。这样的中国当代启蒙运动,还是隔靴搔痒。

      由于中国启蒙学者未能针对中国现实提出恰当的政治出路,如果当前发生革命,将如同伊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革命,是以不满的下层为主力群众的极端左倾倒退。这可以说是中国启蒙运动(特别是当代启蒙运动)的失败。当然只是到此为止,未来的启蒙学者或许能够针对中国现实提出恰当的政治出路。

      • 家园 【文摘】意大利《新闻报》:中国失去对西方的崇拜

        中评社23日/《新闻报》22日:金融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幷非是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秩序的混乱,或者工人失业、公司和行业倒闭,而是西方政治体制相对于中国崛起的知识及文化优越感的衰落。

        如果说在金融体制上是如此,那么,进行西方式的政治改革也同样丧失了更多动力。一言以蔽之,西方的文化和知识优越性削弱了。这一转变非常重要,因为西方民主化的驱力主导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景观。

        在没有了向导的情况下,中国是否应该进行独立思考了?美国的榜样作用正在消去,中国必须更加懂得照顾自己了。当然,美国会从危机中恢复,但是何从恢复又何时开始恢复呢?面临危机,中国又该如何做?这些都没有清晰的答案。但是,长达一个世纪的学习过程似乎就要走到尽头了。中国不会,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迹象表明它会回复到苍老而无力的儒家。作为政治苍穹上永恒的明星,中国和西方已经驶入了不明水域。 外链出处

      • 家园 【文摘】郑永年:“中国模式”究竟是什么

        国际先驱导报23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中国国家公关如何“又红又专”?’: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因为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融自身于全球化,是走了西方走过的道路。按照如此理解,那西方人就不会觉得中国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因为中国走的是它们走的老路。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在经济上接受市场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拒绝西方式道路,西方已经开始担忧中国的崛起对西方政治所可能带来的冲击。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政治发展,中国走的道路是跟西方不一样的。中国自己总是强调一个中国特色,但中国特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这方面中国还没有解释清楚。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上,都有很多值得总结、值得海外借鉴的经验,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模式”,但是“中国模式”究竟是什么?中国自己还说不清楚,而西方人对中国更感兴趣的正是中国发展经验背后的价值。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