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用消费与储蓄消费 -- 晨枫

共:💬100 🌺2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灾难预期"实在是很入木三分

      身边一些同事在国内也算是高薪阶层,但是他们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开支外,不舍得花更多的钱用于discretionary spending,而且随着危机的加剧,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要问为什么,都是那几个,房价很高啊,将来生病养老都要靠自己。

      “灾难预期是没有底的,生病、养老……这些本身就是没有底的,想象中的病只会越生越大,或者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费用也是没有底的;养老也是一样,生活条件提高了,养老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宣称要加大社保,医保方面的投入,但即使将来社保医保方面建设的更完善也不能克服国人心中“灾难预期”引起的消费节制。

      也许最终的道路就是通过另外一轮恶性的通货膨胀,把人民二三十年来辛苦积攒的存款消耗掉了。

      • 家园 恶性通货膨胀消耗掉的不是人们的存款

        而是政府的信用和社会的稳定,引发另一种灾难预期,绝对不是发展经济的正道。中国过去30年的经验证明了一件事情:没有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是不能持久的。

    • 家园 不是老百姓不消费的问题,而是收入低

      老百姓消费观念保守,不怎么借钱,喜欢存钱,这是稳健的发展观念,不会弄出美国过度透支未来金融危机这种事。

      但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老百姓的消费虽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但不应该靠从银行取钱消费这种“存量”概念,而是要靠收入增加这种“增量”。

      如果老百姓收入实质迅速增加了,象90年代中期那样,再怎么喜欢存钱,消费还是会大幅增长的。现在就是想花也没多少钱。

      收入不增加,这是中央的问题。在中央的计划中,收入低有利于搞建设,经济环境稳定。如果想让收入普遍增加,还是有办法的。但就需要破除害怕通胀的思维。收入增加那肯定是要通胀的,想控制通胀就只能慢慢增长。

      当然这“慢慢”也是中国特色的,其实在世界上也不算慢。只不过民众觉得慢,觉得企业主与政府富得太快。

      估计各地真要扩大消费,慢慢会出台一些“收入倍增计划”之类的东西。

      • 家园 老百姓太穷 算了下西藏人均存款才7000不到

        内地有的地方 人均存款还不到7000

        比如 贵州什么的。

        而且 农村的7000存款不能算成消费的

        里面有买种子 化肥生产资料的

        不能算成劳动者个人消费的。

        我估计城镇人均存款也就二万

        平均每个家庭存款8万不到。

        这都很乐观了。

      • 家园 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达到收入增加

        中国现在的高速增长是靠维持外国的高消费实现的对中国生产的需求,这是中国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即使低消费也不打紧。一旦这个消费消失,中国的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也随之消失。

        收入增加不是中央的问题,是大家的问题。靠印钞票来实现的“收入倍增”是靠通胀压迫人们消费,这把火玩过了的话,烧着的可是整个国家。

      • 家园 沿海地区搞“收入倍增计划”时机差不太多了

        不过中国的中西部内陆也能这么搞么?我觉得危险。

    • 家园 是个大问题,我现在也不想花钱。

      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句话在中国人还要推广一下。

      不过,苦难仍然清晰的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我不敢说我小时候捱过饿,那是对我父母的不敬。但小时候生活中食物的缺乏却还是有很深的记忆。

      我还记得我爸给我讲的他61-62年如何吃胡豆壳活下来的。

      中国人要普遍进行信用消费,等这段记忆过去吧。20-30年。

      不过还是给晨大献花。

      • 家园 同意

        我在上海,我和LP2个人,税后年入超过20万,可是也不敢花钱,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前几年双方都有老人生大病,虽然都有医保,还是一家伙出去了20多万,到现在这医疗费还在花着。还有住房,现在的房子太小,想换,还有以后小孩的教育费,我们2个想起来就发愁。

    • 家园 就近坐沙发

      等候拜读晨大关于加拿大经济的文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