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中国人均水平忧虑的回复 2 -- songcla

共:💬73 🌺60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均生活水平看齐欧洲吧

      看齐米国 在大房子和大车方面确实不可能--除非粮食工业化生产,耕地全部用来做住房

      住房面积能高于日本和德国持平就可以了 好像日本是30平方 德国是40平方 米国60--高这么多那是建立在郊区大房子的前提下,中国大概玩不了这个 中国的目标定为人均40比较合理

      人均能耗方面 看齐现在的日本,考虑未来2,30年技术进步的因素。最后这个能耗水平应该可以达到欧洲的生活水平。

      十个日本的能源消耗,地球还是可以负担的。呵呵

    • 家园 美国的电影里面经常有这样的场景

      外面白雪皑皑,房间里的孩子却只穿单衣跑来跑去……孩子的房间和中国一套房子差不多大……

      而且那些场景都是中产阶级家庭拍的,和实际情况不会有太大差异。

      这种住房和取暖条件,对于土地和能源的消耗,恐怕是中国很难达到的……也许核聚变发电商业化成功后能源不是问题,但是土地资源还是差太多了。

      • 家园 主要是长江以南不送暖气

        山东送暖气,室内温度就在二十多度,有时候还要开窗降温。

      • 家园 你说的部分是事实

        外面白雪皑皑,房间里的孩子却只穿单衣跑来跑去

        事实

        孩子的房间和中国一套房子差不多大……

        这个太夸张了,美国人的人均住房面积也就40m^2左右,还要算上厨房卫生间。如果有两个孩子,往往要睡高底床。

        而且那些场景都是中产阶级家庭拍的,和实际情况不会有太大差异。

        电影是经过美化的,与真实生活有不同。

        • 家园 我知道电影有一定的美化

          但是就是按人均40平米来计算(中国的住房也是把厨卫都算在面积里的,而且多数是建筑面积,就是包括了电梯楼道之类公用部位面积的,口径估计比美国只会更宽),夫妇加两个孩子,面积就是150以上了。

          中国能住150以上面积的,都属于相当富裕的阶层了,这还是城市化只有50%左右时候的水平。以后土地供应日益稀缺,人均住房面积还是有限。至少在这点上赶上美国,可预见的未来是很难的。

          • 家园 什么美化? 真实情况比这还要好!

            “如果有两个孩子,往往要睡高底床。

            而且那些场景都是中产阶级家庭拍的,和实际情况不会有太大差异。

            电影是经过美化的,与真实生活有不同。”

            以上纯粹是瞎扯!

    • 家园 我补充一个,汽车

      受人均土地面积所限,中国比起米国只能更多的使用轨道等公共交通方式。不能像米国那样的郊区化。相对应的,住房只能是集中化节约资源的公寓制是主体。

      中国的生活水平发展方向,应该是好过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的日本,和欧洲持平。 其实美欧日的劳动生产率基本一个等级,米国确实占了人均土地资源最多的便宜可以使用郊区大房子和大汽车

      • 家园 汽车在国内也不敢多

        现在大城市塞车不怪,就小城市也塞车,不知道象美国他们是不是也塞的难受。

        • 家园 现在汽车使用有一个误区

          很多人把它当作通勤工具 上下班用 这不行。后果只有塞车。

          汽车的使用应该是周末、节假日开到郊外的旅游休闲工具和应急用

          通勤还是用公交好

          当然这需要政策配套,建立良好的公交通勤系统。

          米国的洛杉矶 上下班高峰时期高速公路搞成停车场也是发生过的。

    • 家园 住房和其它资源不同之处在于不能进口

      只有这个是不可改变的

    • 家园 沉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