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永远的清华校长—梅贻琦 -- 胡杨

共:💬58 🌺1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情这个包子藏在这儿哪!

        一直惦记着萨大曾经说过的“中国最早的网恋”,藏的这么隐蔽,竟然晚了小一星期才吃到,花!

      • 家园 网恋呀.做科学的搞浪漫的都是高科技的浪漫
      • 家园 这个可以算最早的网恋了吧

        RT

      • 家园 对照“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隐隐有悲意。

        王国维怎样形容李后主词呢?就是那句话吧 -- “粗头乱服,不掩国色”

      • 家园 千里姻缘。。。

        花送璧人。

      • 家园 承蒙铁老大关心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可惜我没啥好友Orz……

        这网恋可真……俩人都对自己有无限的自信才敢这样的吧,像我这号的是不敢网恋的,因为承受不起对方见面后吐血的严重后果……

      • 家园 南京人有南人北相的说法

        怀念南京,怀念南京的小吃,怀念南京的风物,怀念南京的姑娘……sigh

      • 家园 萨沉宝
    • 家园 梅先生是WPI毕业的

      , 屋思特的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应该是在波士顿附近, 获硕士学位. 詹天佑也是那儿毕业的.

      解放前清华教授可不穷, 300大洋有庚子赔款撑着, 不会少发. 其它大学的教授就不一定了, 欠发少发时常有. 记得不知是谁写的回忆录, 说学校欠晌, 跑到清华教授朋友家蹭吃的. 那个年代, 一块大洋能买几袋米.

      梅先生在教育圈可能有名, 知道了解清华的大概就听说过梅先生, 文,理,法,工,农学院名声大大的. 不过我看全国范围, 胡适更有名. 有趣的是不管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当权, 清华都吃香. 梅先生是中委, 教育部长. 蒋南翔先生也是中委, 教育部长.

      • 家园 但是朱自清为啥饿死了呢?
        • 家园 美国退完庚子赔款是40年代初. 朱应该不是穷而饿死

          美国每年每月退还中国每年付的庚子赔款的一半到40年代初结束. 清华的经费是从退款中支出, 节余存下来就是清华基金. 基金本金不能动, 可以花利息. 所以30年代看来清华最有钱, 教授生活洋气的很. 太平洋战争起, 美国冻结了清华基金(最后的退款也在其内), 国难当头, 清华也只能向政府要钱了(庚子退款其实就是强迫式'政府拨款'). 据说到47年清华才又见到清华基金.

          当年被窝里打手电通读毛选, 记得朱自清和闻一多. 闻一多入学那年清华在湖北就招了他一个, 牛. 《荷塘月色》多有名啊.

          吴晗在《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一文中回忆:

          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

          朱自清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可见那时高等学校知识分子有'优待', 比老百姓还是好过(不如30年代). 朱先生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 这是很大的负担. 即使如此, 吴晗回忆: 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

          哈, 清华号称'小解放区', 看来名不虚传啊.

    • 家园 看过一些纪念文章,在《读书》里?

      还记得那书里的几句诗。

      说梅校长过生日,同人送祝寿有诗曰:“天南地北坐春风,设帐清华教大同”

      梅校长和诗四句,其中两句为:“英才本为骅骝种,佳果非缘老圃功。” 其他记不确了,罪过。

      记得当时看完,默然。徒恨。

    • 家园 梅先生我知道

      中国有数的几个大教育家之一,北大蔡元培,南开张伯苓,清华梅贻琦。献花。

    • 家园 哈,看到熟人的名字

      一开始看文就在想你会不会认识梅祖培,果然,哈哈。

      梅祖培是俺妈妈的同事,俺叫他梅爷爷的。小时候经常在俺妈单位混,时常见到他。后来大家不再坐班,就很少见了,再后来俺也不去俺妈单位了,就再也没见过了。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啊,梅爷爷现在可好?

      • 家园 你妈一定是外语高手

        你母亲也是搞翻译的?那一定很厉害,我舅爷的外语我没见识过听说是很牛的,曾经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当参赞(可能是),给总理当过翻译,当时的大使是耿飙将军。

        老人现在身体不太好,多病,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保姆了。经常是和老伴轮流进医院,有一次我去医院先去3层看他,再去4层看舅奶,挺可怜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